2022秋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第13课 13.ppt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秋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第13课 13 2022 高中语文 第六 单元
- 资源描述:
-
1、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让生命散发出教养的芬芳。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黑塞认为,读书是获得真正的修养的重要途径。他劝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盛誉的翻译家王佐良则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劝人们“上图书馆”。高中阶段是阅读的黄金时期,让我们徜徉书海,撷取知识的浪花,采集智慧的珠贝,洗去少年的懵懂和世俗的尘垢。让我们远离浮世的喧嚣,走进经典,与大师交流,使心灵变得更加富有。读书:目的和前提德国浪漫派最后一名骑士黑塞黑塞(18771962),德国作家、诗人。获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当过学徒工、书店店员等,同时阅读了大量国内外文学作
2、品。中国和印度的古老文化对他后来的文学创作也有重要影响。1923年加入瑞士籍,1962年病逝于瑞士。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黑塞主要整理、编纂早年和中年时期的作品,有少量诗歌、散文、回忆录和文艺评论发表。主要作品有彼得卡门青在轮下德米安荒原狼东方之旅玻璃球游戏等。1912年黑塞迁居瑞士后不久,便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他也深深地陷入与德国民族主义冲突的境地。战争无疑是毁灭人性的,这促进了他对人性的思考和探索。他试图从教育和修养方面来探索人性,提倡通过读书来提高修养,达到心灵和个性的自我完善。为此他写下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本文就是一篇激励人们读书的名作。文中,作者赞扬了读书的作用,认为读书是获得教
3、养的主要途径。随笔随笔是散文的一种。这类文章,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在写法上,往往旁征博引,而不做理论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严谨,因此,富有理趣是其突出特色。1.精记字音狭隘(i)跋涉(b)闲暇(xi)消遣(qin)慰藉(ji)麻痹(b)模式(m)戕害(qing)着迷(zho)兴奋(xng)卷帙(zh)一摞(lu)纠葛()已臻佳境(zhn)逊色(xn)2.词语积累(1)丰富多彩:内容丰富,种类多样。(2)归根到底:归结到根本上。(3)视而不见:尽管睁着眼睛看,却什么也没看见,指不重视或不注意。(4)望洋兴叹:本义指在伟大的
4、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今多指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5)引人入胜:引人进入佳境(指风景或作品等)。(6)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努力,不知疲倦。(7)一劳永逸: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不再费事了。(8)了如指掌:好像指着自己的手掌给人看一样,形容对情况非常清楚。(9)心驰神往: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形容非常向往。(10)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3.词义辨析(1)领略 领会辨析:两者均为动词,都有“了解,明白”之意。“领略”,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对象常是可以感受的较具体的事物。“领会”指领略事物而有所体会。比“领略”偏于理
5、性,对象常是较抽象的事物。例句:在书中,作者带领读者领略世界各地博物馆文化,感受各国大不相同的文化。深刻领会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开展工作。(2)搜寻 搜集辨析:两者均有“寻求”之意。“搜寻”,到处寻找,侧重于“寻找”。“搜集”,到处寻找(事物)并聚集在一起,侧重于“聚集”。例句:我站在洁白无垠的雪野上四处搜寻,终于在白茫茫的背景中找到了一个如逗号一样的黑点。25年来,他搜集整理了千余首民歌。(3)息息相通 休戚相关辨析:“息息相通”,呼吸相互关联,形容关系密切。“休戚相关”,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息息相通”强调关系紧密,“休戚相关”含有同甘共苦、利害一致的意思。例句:“菜篮
6、子”与人民生活息息相通,所以这项工程必须要努力搞好。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个人的命运从来就与国家休戚相关。上图书馆英语大师,译界泰斗王佐良王佐良(19161995),诗人、翻译家,浙江上虞人。1935年入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学习。1947年赴英国留学,在牛津大学研究英国文学。1949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主任、副院长,中国莎士比亚学会、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第一届副会长,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第一届会长,著有英国文学论文集,译有彭斯诗选,中译英雷雨(曹禺著)。1.精记字音藏书(cng)白炽灯(ch)僧侣(sng)音讯(xn)间隙(jin)苍穹(qing)2.词语积累(1)一灯如豆:形容
7、灯光暗弱。(2)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现比喻对于百思不得其解的事物,在突然间开阔了思路,明白了其中的奥秘。形容突然明白某件事。(3)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3.词义辨析(1)优雅 幽雅辨析:“优雅”,优美雅致;优美高雅。“幽雅”,幽静而雅致。“幽雅”适用于环境,“优雅”适用于画面与动作的大方得体。例句:她的舞姿是那样优雅、飘逸,所有观众都看得如醉如痴。洁净的空气、幽雅的环境是我们共享的,每个人都应对环境保护尽一份义务。(2)暗淡 黯淡辨析:两者都有“暗、不明亮”的意思。有时可以通用。“暗淡”,着重指具体的“暗”,多用于形容光线等昏黑不明;也可形容没
8、有前途、没有希望。“黯淡”,常指抽象的“暗”,用于心情、情绪。例句:屋里的灯光十分暗淡,我们进屋仔细检查后才发现还有一个瘦小的男孩蜷缩在墙角。书籍就像一盏神灯,它照亮人们最遥远、最黯淡的生活道路。(3)牵强附会 穿凿附会辨析:“牵强附会”,把关系不大的事物勉强地扯在一起,加以比附。“穿凿附会”,把讲不通的道理硬要讲通或不相干的事情硬扯在一起进行解释。前者所关涉的事物多少有点关系,只是关系不大,勉强能联系在一起;后者所关涉的事物没有任何关系。例句:这种牵强附会的解释,根本与事实有着很大的出入,很难令人接受。许多不懂易经的人,总是穿凿附会地用鬼神之说来解释易经。初读课文明大意文脉预览主旨探微读书:
9、目的和前提,作者从切身体会出发,思考读书的意义,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上图书馆,作者围绕自己在不同时期、不同地方接触的图书馆,谈了自己的读书历程,意在引导青年人充分利用图书馆,发现读书的乐趣,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精读课文细揣摩任务一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梳理文本内容,把握作者观点1.黑塞为什么提出获得教养必须以个性或人格的追求为前提?参考答案:现实状况不容乐观。生活中存在着许多诱惑,存在着轻视读书的现象,而即使是热爱学习的人,对读书的作用也会有误解。一些人对阅读杰作不愿意花力气,下功夫。以个性或人格的追求为前提获得教养是解决现实状况
10、的一条有效途径。读书人自己必须有获得教养的愿望,有完整的人格,有个性的追求。如果人没有人格,没有个性,那么他的阅读也未必能获得教养。作者的这一见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2.本课两篇文章都描述了作者的阅读经历和乐趣,请根据文本内容梳理一下作者不同阶段的读书选择和读书的感受与思考。参考答案:黑塞是按照时间顺序和对书籍内容的领悟来写自己对阅读的选择的。在少年时代,黑塞先是把显得无聊的藏书整个翻了一遍,终于发掘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如鲁滨逊漂流记一千零一夜;因为这两部书的吸引,黑塞开始阅读之前几乎看不懂的书,如巴尔扎克的作品。又过了若干年,黑塞在父亲的指点下,开始阅读中国古典作品的译本,如“中国丛书”(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