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19《皇帝的新装》第2课时上课课件 新人教版.ppt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皇帝的新装
- 资源描述:
-
1、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9 皇帝的新装第2课时CONTENTS 教学目录学情回顾01精读课文02课堂小结03积累拓展04教材课后习题05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梳理了故事情节,重点分析了人物形象。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学习想象和夸张的写作手法,理解童话的讽喻意义。学情回顾1.赏析下面的语句。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精读课文分析讨论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把皇帝爱穿新装的癖好渲染到了极点,突出了皇帝的虚荣愚蠢、荒唐可笑。“哎呀,美极了!真是美妙极了!”老大臣一边说,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
2、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连用四个“美”和四个叹号,写出了“诚实”的老大臣的虚伪。那些托后裙的内臣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他们正在拾起衣裙似的。他们开步走,手中托着空气他们不敢让人瞧出他们实在什么东西也没看见。“东摸西摸”“托着”等动作写内臣们的可笑举止。他们越郑重其事,越能体现出他们的虚伪。2.皇帝派了“诚实”的老大臣和“诚实”的官员去察看织布的进程,为什么两次强调“诚实”?皇帝两次都派了“诚实”的人去察看,但正是这两位“诚实”的人,在皇帝面前撒谎,用“诚实”一词来写老大臣是反语,颇具讽刺意味。3.第5-17段写两位“诚实”的官员去看布料的情形,作者这样安排有何作用?作用
3、有三:(1)安排两位官员先后去看布料,强化了皇帝渴望得到新装的迫不及待的心理,表现了皇帝的虚荣。(2)两位官员看布料的表现,揭示了官员的虚伪、自私,也从侧面讽刺皇帝不能量才用人的昏庸无能。(3)两位官员看布料并向皇帝撒谎的情节,直接推动了骗局的进一步发展,为下文的游行大典做了铺垫。“分析文章情节的作用”答题技巧见教材帮4.在根本不存在的“新装”面前,皇帝、大臣们、骗子、老百姓都说了假话,为什么?皇帝怕失去尊严、皇权大臣们骗子老百姓怕丢了官职,怕别人说自己愚蠢为了骗取大量的金钱、财物怕得罪皇帝被杀头,怕别人说自己愚蠢骗子说缝出来的衣服具有“任何不称职的或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的特性
4、。他们抓住了人性中的虚伪、自私、怯懦的弱点,再利用封建专制皇权的威严,使并不高明的骗局得逞。5.骗子的骗局为什么能得逞?因为小孩子单纯天真,不懂人情世故、无私无畏。这是一个不堪一击的悲剧,谁都能看得出,可是谁都不愿意说,可怕,可悲。安徒生6.为什么安排一个小孩来揭穿骗局?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昏庸、愚蠢、虚伪、狡诈、自欺欺人、荒唐可笑的本性。告诉我们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7.这篇童话讽刺了什么?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如果你是皇帝的新装里的小孩,你会怎样?在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你是怎么做的?说给大家听听。同学们可以自由讨论哦!请同学们就下面设定的情境,展开大胆想象
5、,写一段文字。(1)游行大典完毕,皇帝回宫后,事情将会怎样呢?(2)假如孩子没有把真话说出来,事情会怎样发展?同学们写完之后,可以相互讨论,看谁写得好。1.极度的夸张文章一开始,作者就运用夸张的手法刻画了一个爱慕虚荣、穿新衣成癖的昏庸皇帝,为故事的展开埋下了很好的伏笔。接下来老大臣和官员们的荒唐表现更是极度夸张的结果,让读者看到一个个虚伪、愚蠢、自欺欺人、荒唐可笑的丑陋形象,同时对统治阶级进行了无情的鞭挞和辛辣的讽刺。写作特色精读课文2.奇特的想象骗子设计的骗局,皇帝及众官员乃至百姓们的上当受骗,最后上演的一幕皇帝裸体游行的闹剧等,都体现了作者想象的奇特。作者通过这些奇特的想象,运用夸张的手法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7297.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小学语文四年下册《习作:游__》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