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11短文二篇第2课时课件(部编版).ppt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级 语文 上册 单元 11 短文 二篇第 课时 课件 部编版
- 资源描述:
-
1、月亮总会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思,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借月抒怀。李白就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等,这些诗句表达了思乡、伤己、念友之情。今天我们学习的记承天寺夜游在咏月诗文中别具一格,让我们一起欣赏吧。11 短文二篇第2课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必备知识02必记字词03精读课文05CONTENTS 教学目录学习目标01课堂小结06教材课后习题07初读课文041.积累实词、虚词,疏通文义,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品味文章精练的语言,匠心独运的布局,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3.把握作者情感,感受作者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培养高尚的
2、审美情趣。学习目标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其诗题材广泛,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并称“苏辛”。代表作品有赤壁赋水调歌头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必备知识走进作者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承天寺”在今湖北黄冈南。因为“乌台诗案”,苏轼被贬黄州,降职为团练副使,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写本文时,他在黄州已近四年,却仍然乐观、豁达,并以“闲人”自居,文章真实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创作背景必备知识必记字词古今异义念无与为乐者(古义:考虑,想到。今义:想念)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只
3、是。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罢了。今义:耳朵)一词多义念无与为乐者(连词,和)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与更多字词详见教材帮认真阅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探究研读时解决。1.圈出自己不懂的字词。2.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自主学习初读课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门打算高兴的样子考虑,想到于是,就共同,一起院子里疏通文意初读课文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
4、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大概是形容水的澄澈均为水生植物只是语气词,相当于“罢了”清闲的人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下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入门内(十分美好),(于是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译文: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澈透明,(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哪
5、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1.结合文章内容和创作背景,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因为月色很美。作者被贬,心情郁闷、孤独。分析讨论精读课文2.找出本文写景的句子,说说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三句是如何描写月色的?请作简要赏析。这短短的三句话,是描写月光的高度传神之笔。句中没有一个“月”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1)比喻修辞。作者用“积水空明”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