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考题导学 考情探究 解题方略):小说阅读 把握故事情节鉴赏人物形象.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考题导学 考情探究 解题方略:小说阅读 把握故事情节鉴赏人物形象 2014 高考 语文 一轮 复习 课件 考题 探究 解题 方略 小说 阅读 把握 故事情节 鉴赏 人物形象
- 资源描述:
-
1、第1讲把握故事情节,鉴赏人物形象把握故事情节,鉴赏人物形象考题1.【考题精解】本题考查把握故事情节的能力,可从事件发展和主人公心理变化两方面分析。这篇小说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段是第一部分,写鸟笼做成后的反响,是故事的开端。从“你该刮刮脸啦”到“蒙铁尔可真有钱啊!”是第二部分,写巴尔塔萨及其妻子对鸟笼的定价,拒卖鸟笼给老大夫,是故事的发展。从“财主蒙铁尔对于鸟笼的新闻无动于衷”到“走了出去”是第三部分,写巴尔塔萨将鸟笼送给彼贝,一分钱也没要,是故事的高潮。从“巴尔塔萨在台球房受到热烈欢迎”到文末是第四部分,写巴尔塔萨送鸟笼后的感受,是故事的结局。从第二段开始,随着情节的发展,主人公的心理先
2、后经历了期待、信守、不忍、兴奋与失落的变化。答案:(示例一)做好鸟笼,拒卖鸟笼给老大夫,送鸟笼给彼贝,台球房醉酒。(事件发展脉络)(示例二)期待好价钱,信守与彼贝的约定,不忍孩子失望决定送鸟笼,送鸟笼后兴奋与失落交织。(主人公心理变化脉络)考题2.【考题精解】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蒙铁尔的身份,从原文老大夫的话“蒙铁尔可真有钱啊!”和叙述语言“财主蒙铁尔对于鸟笼的新闻无动于衷”两句中可以得知。从蒙铁尔对孩子大喊、揪孩子的头发等细节描写以及蒙铁尔对孩子的愿望、委屈伤心无动于衷,很有钱却拒买鸟笼这些情节可以看出他的性格特征。答案:蒙铁尔:当地的财主,粗暴,专制,冷酷,吝啬。把握故事情节是小
3、说阅读的一个重要考点。考试说明的“分析综合”等级要求“分析作品结构”。就小说而言,主要指分析小说情节结构。参照全国及各省市20082012年的相关命题,小说情节题呈现如下特点:(1)命题角度有二:一是考查情节本身,二是着眼于情节作用。(2)切口小,大都选择关键处的情节,要求联系上下文,对情节作分析。也有考查全篇小说情节脉络的,难度不大。此外,也可以把情节安排的合理性作为探究题的探究点。鉴赏人物形象也是高考小说阅读的必考点。高考对人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有两点:一是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二是赏析人物形象在文中的作用。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整体与局部。所谓整体,就是结合全文,对人物作整体分析或概括。所谓
4、局部,就是结合文中人物的一段对话、一个行动去考查考生对人物性格特征的把握、人物心理活动的分析。有时可以是对人物的某一方面的分析,如分析人物的外貌或心理特征。2直接与间接。所谓直接,就是题干直接要求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小说人物形象考查题多以这种形式出现。所谓间接,就是借助文中其他事物,或借对情节的分析或对人物描写的分析来考查人物形象。3全方位和有重点。所谓全方位,即考查人物形象的三维层面:思想性格、情感世界和典型意义。有时可对这三个层面作全面考查。有重点,就是从上述三维层面上任选一个层面作重点考查。一、把握故事情节的解题方略(一)“情节概括类”题目1理清小说的结构可以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
5、结局来划分文章结构,如面包开端是“妻子夜里醒来发现丈夫不在”,发展是“妻子在厨房发现丈夫偷吃面包”,高潮是“丈夫掩饰自己的行为”,结局是“第二天晚饭妻子把自己的面包匀给丈夫”。2寻找小说中的线索小说中的线索有事物线索,如面包的线索就是面包;有对比冲突线索,如鲁迅的祝福,祥林嫂与鲁四老爷的矛盾冲突,就是构成情节的主要线索。还有人物线索、情感变化线索等。3抓住小说中的场面面包也可以从场面入手,第一个是卧室内的场面,第二个是厨房内的对话场面,第三个是第二天晚饭时的场面,抓住这些场面,就能概括出本文的故事情节。(二)“分析作用类”题目分析某个情节在全篇小说中的作用,一般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对刻画人物的
6、作用,二是对上下文情节的作用,三是对表现主题的作用。1对刻画人物的作用也就是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上的具体作用,如保护人“小说后半部分引用了报纸上的一段报道”这一情节,使玛兰想充当“保护人”的性格的后果得以显示。2对上下文情节的作用对这一方面可以从以下角度思考: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如祝福中祥林嫂的二次改嫁这一情节就有此项作用。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起到制造悬念的作用。如祝福,采用了倒叙的结构形式,从祥林嫂临死前的肖像写起,再回顾祥林嫂初来鲁镇的情景,再次到鲁镇的经过等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8346.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