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江苏专用版讲义:第十章 写作 专题一 WORD版含解析.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江苏专用版讲义:第十章 写作 专题一 WORD版含解析 2020 高考 语文 新增 一轮 江苏 专用版 讲义 第十 专题 WORD 解析
- 资源描述:
-
1、专题一审准题意 读准材料,把握核心专题引语现在的作文审题越来越容易,但是,审题容易不代表不要审题。相反,随着任务驱动和隐性审题的增加,审题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审准题意,更要切准题意。1(2015江苏)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70分)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如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审题步骤:(1)细读材料请提取出材料中的关键词,并从中找出一个核心关键词。答:_答案关键词:智慧、经验、能力、境界、景象。核心关键词:智慧。什么是“智慧”?请说说其内涵或特质。答:_答案智慧,是心理对待事物的巧妙的态度,是一种高层次的
2、精神境界。联系到特定的情境,“智慧”应该有限定的道德前提,传递的是一种正能量。“智慧”的出发点是“善”,与“奸诈”“狡猾”相对立。“智慧”的归宿点是“妙”,包含了四两拨千斤的“巧”,令人神往的圆满(圆通、圆融),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妙不可言的美。两者的联结点是“活”,体现的是一种灵气,一种悟性,一种敏锐,一种创新。因此,智慧的特质是:善、活、妙。再具体点,如灵气、悟性、才华、灵动、包容、创新、成功、圆满、通达等。只有准确理解了“智慧”的内涵或特质,才算准确理解了题意。(2)细读要求该题有哪些任务性要求和警戒性要求?(可以圈出)答:_答案任务性要求:选取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警戒性
3、要求:不少于800字。2(2016江苏)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70分)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审题步骤:(1)细读材料材料中的关键句是哪一句?材料中包含了哪三个重要的审题关键词?答:_答案关键句: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关键词:话、个性、创新。如何准确理解材料中的三个重要的审题关键词?答:_答案a“有话”“无话”中的“话”。“话”的本义是指说出来的能够
4、表达思想的声音,亦指把这种声音记录下来的文字;其引申义、语境义可以理解为“科学、文学、艺术等领域的创作”或“表达”。b个性,就是个人性、个别性,在情感、思想、文化、处世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不同于别人之处,它往往通过人的言谈举止表现出来。最好要从积极向上的方面去理解个性的含义。c创新,指超出常规,有创见,着眼于满足社会需求和个人期待,实现个人价值。它不仅是求异,更是一种思想和意志的体现。(2)细读要求该题有哪些任务性要求和警戒性要求?(可以圈出)答:_答案任务性要求:选取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警戒性要求:不少于800字。3(2017江苏)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
5、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70分)生活中离不开车。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世间的真情;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审题步骤:(1)细读材料请找出来材料中的关键句,并从关键句中提取出关键词。整个材料中的核心关键词是哪一个?答:_答案关键句是第三句。关键词:车、见证发展、承载真情、折射变迁、蕴含哲理。核心关键词:车。如果写“风车”“纺车”或者“时代之车”“心灵之车”,是否合乎该材料中的“车”的含义?答:_答案不合乎。因为材料中的“车”,语境“生活中离不开车”“车来车往”已经限定了“车”是一种运输或代步工具,是实指意义上的车。如写“时代之
6、车”,这个“车”是虚指义,如果立足于实指义去写虚指义,可以;否则,就属偏离题意。(2)细读要求该题有哪些任务性要求和警戒性要求?(可以圈出)答:_答案任务性要求:选取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警戒性要求:不少于800字。4(2018江苏)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70分)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语言。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音乐、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明。审题步骤:(1)细读材料材料由三句话组成,其核心关键词是什么?关键句是哪一句?关键句中的关键词是什么?答:_答案核心关键词:语
7、言。关键句:第三句。关键句中的关键词:生活、生命、文明。第二句话提示可写的“语言”是什么?答:_答案物语:无声语言。(2)细读要求该题有哪些任务性要求和警戒性要求?(可以圈出)答:_答案任务性要求:选取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警戒性要求:不少于800字。江苏卷作文命题特点及其审题要求从2013年开始,“关键词”(也称“核心概念”)型材料作文似乎一直最具有“江苏特色”。如2014年的“青春”,2015年的“智慧”,2016年的“有话无话,话长话短”,2017年的“车来车往”,2018年的“语言”。“关键词”型材料作文,就是指作文材料始终围绕一个或几个“关键词”展开,或阐释内容,或揭示
8、内涵,或表明看法,或兼而有之。作文材料中的一个或几个“关键词”,既是命题人给考生圈定的写作范围,也是写作强有力的抓手。这种命题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审题的难度,但在写作过程中仍存在“跑偏”现象,这主要表现在忽视材料语境中的“关键词”,泛化理解,主观想象近义词之间的概念等。因此,审题的重点应放在审“关键词”的内涵与外延上,而立意的最佳办法是“改其一点,不及其余”,即“小切口,深挖掘”。审题是写考场作文的第一步,关乎写作的成败,极其重要,不可不慎。它包括两个重要的工作:审读材料和审准要求。一、审读材料审读材料包括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找出材料的中心、重点及核心语意,二是精准理解核心词语的含义和范围。
9、1找出材料的中心、重点及核心语意(1)拎关键,括中心一般而言,新材料作文给的材料很简练,但再简练的材料也有它的关键与重点所在,只有拎出这些关键,才可以说是审准了题意。材料中的关键既指关键句,更指关键词。审题,不仅要找出关键句,更要提取出关键句中的关键词。例如: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曾祖父是名好木匠,他有一句口头禅:“注意了,留一条缝隙。”木工讲究疏密有致,黏合贴切,该疏则疏,不然易散落。时下,许多人家装修房子,常常出现木地板开裂或挤压拱起的现象,这就是太“丰满”的缘故。高明的装修师傅则懂得恰到好处地留一条缝隙,给组合材料留足吻合的空间,便可避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对于以上内容,你有
10、何感悟和体验?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抄袭,不得套作。分析此题的关键句是“注意了,留一条缝隙”,重点在于对“缝隙”一词的理解。“留一条缝隙”,关键在于一个“留”字。为什么要“留一条缝隙”?如何才能“留一条缝隙”?应该在哪些方面“留一条缝隙”?如此一问,思路定然大开。材料中提到,装修如若要求“丰满”,反而会失败;留一条缝隙,竟然成就完美,由此可以联想到:不可求全责备,不为已甚;尊重他人,方可和谐和睦等等。例2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
11、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分析“微光”是整篇材料反复提及的关键词,为何我们曾经将“微光”舍弃,而天才却将“微光”积聚为惊人的才华?这便是“凡人”与“天才”的不同思维模式造成的差异。我们为什么会将“它”舍弃呢?就是因为“它”的两点特征:一是微小的,二是因为它是“自己”的。文章可立意为“拾起心灵闪过的微光”,“微光”可象征我们需要拾起的曾经遗忘或忽视的事物,可由人及物,衍生至社会、文化等等。对于那些无关键词句的材料,尤其是那些叙事性材料,概括中心是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概括中心分三步走:第一步,概括中心(人物事件结果);第二步,提炼道理(一般有
12、关键词句提示);第三步,组织观点句,压缩成主谓宾句子。例如:材料2007年8月24日,6名俄罗斯户外运动爱好者在平均海拔3 000米以上的新疆和田玉龙喀什河漂流遇险。9月21日,35岁的兹韦列夫和28岁的保托夫在不毛之地各自单独生存25天后,被中俄搜救队发现,奇迹生还。其余3人遇难,1人失踪。据中俄搜救队指挥员介绍,兹韦列夫和保托夫之所以能奇迹生还,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本身的身体素质比较好,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野外生存比较有经验。特别是在玉龙喀什河上游天气恶劣(白天温度30以上,夜晚5以下)、地理环境复杂、没有任何食物的情况下,两位运动爱好者能采取倒时差生活的办法,在白天光照强、温度高的时候睡觉,晚
13、上天气冷的时候则行走、锻炼,以维持自身的热量体力,为营救工作争取了时间。分析三步概括中心:(1)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兹韦列夫和保托夫野外遇险,最后奇迹生还。(2)结果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文中提示句:之所以能奇迹生还,一方面另一方面道理:良好的身体素质、丰富的经验和变通的办法能创造奇迹。(3)组织观点句,压缩成主谓宾句子。经验创造奇迹;变通创造奇迹;以经验之心,筑生命之塔。(2)找关系,寻关联找关系新材料作文中提供的对象、要素多是多元的,能从中抓住一对关系或一组矛盾来审题立意,不仅能扣题,而且往往被视为立意深刻。高考作文题几乎都是关系型的,或二元关系,或多元关系。如2016年高考作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91449.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22届高三人教版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一部分 专题七 第一节 把握戏剧冲突 .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