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7单元 16 赤壁赋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上册.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7单元 16 赤壁赋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上册 2021 2022 学年 新教材 高中语文 单元 赤壁赋 练习 解析 新人 必修 上册
- 资源描述:
-
1、赤壁赋一、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宋苏辙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日啖蒣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于胸中。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至此亦皆罢去。独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
2、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俛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今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半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嗟夫!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人,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入进退,犹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有以处之矣。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子瞻尝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其诗比杜子美、李太白为有余,遂与渊明比
3、。辙虽驰骤从之,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绍圣四年十二月十九日海康城南东斋引。(有删改)注蒣芋:苦菜和芋头。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B.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C.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D.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4、A.“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谪”特指封建时代官吏降职,调往边外地方。B.“子瞻”,苏轼的字。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含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C.“冠”指冠礼,亦称结发、加冠,是男子十八岁时举行的成年礼。行此礼后,表示男子已经成年,可以结婚成家了。D.“绍圣”是宋哲宗赵煦的第二个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引用苏轼的话介绍他追和陶诗的情况,着重谈了他晚年谪居儋耳、深服渊明并立志学陶的原因。B.苏辙对苏轼的情况略加评论,其中说到了苏轼半生为官,频遭
5、屈辱而不知悔,议论中流露出对其兄遭遇的不平之慨。C.苏轼认为陶诗的艺术特点是“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认为陶渊明“性刚才拙”,自己能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D.这篇序言引用苏轼的原话来介绍其创作动机等相关情况,这种写法有利于拉近读者与苏轼之间的距离,让人感到亲切可信。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葺茅竹而居之,日啖蒣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于胸中。(2)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入进退,犹可考也。(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56题。临江仙苏轼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注
6、东坡:在湖北黄冈东。这首词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写。縠纹:比喻水波细纹。縠,绉纱。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上阕首句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醉而复醒、醒而复醉的描述,表现了词人寄情于纵饮的心境。B.“归来仿佛三更”句,一方面表明词人回寓所的时间之晚,另一方面从侧面反映了词人当时酒醉的情态。C.上阕后三句写家童已鼻息如雷导致词人无法进门,只好转而谛听江涛汹涌的声音,更烘托出词人内心的无奈。D.下阕前两句写出词人的叹息:遗憾自己总是身不由己,没有办法掌握自己的命运,总免不了劳苦奔波。6.清代王夫之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这首词中也有这样的词句,请指出并简要分析。(三)
7、名句名篇默写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赤壁赋中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山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一样,深深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的语句是“,”。(2)赤壁赋中指出若从变化的角度来观察,那么一眨眼之间,万事万物都在变化的语句是“,”;又指出如果从不变的角度观察,则万物都是无尽的语句是“,”。(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4)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二、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宋人的“意”如何呢?大概看来它几乎是晋人之韵的重现。苏轼一生屡遭磨难而不改
8、旷达之性,一直以佛老思想为其儒家思想之外的另一精神支柱。对于书法,苏轼主张“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黄庭坚不吝以“天然自工”来赞美。以其作品黄州寒食诗帖来说,写得,一气呵成。其中字体大小的变换、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缓急的把握等,都显得,毫无做作之态。然而即使是这样的作品,其韵味也与兰亭序不大一样。首先是强烈的个性。全篇几乎都用外露的侧锋笔法,而字的大小、力度和行笔的节奏也起伏剧烈;如赤壁赋,其字形多欹侧,笔法既继承王羲之等前人笔意,又自由不拘,(),尽显其书法个性,即“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兰亭序则多以中锋行笔,优雅从容,在笔法与结构等要素的和谐中透出淡淡的韵味。其次是浓烈的情感抒发。这不仅
9、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而兰亭序则不仅全篇内容显得,只在篇末一点淡淡的忧伤,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也以轻松的方式保持着字形和章法各方面的流畅,不令其产生突兀的阻滞。因此,前者表现出较为浓郁的“意”,后者则显得“无为而治”。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行云流水游刃有余浑然天成悠然自得B.行云流水驾轻就熟相得益彰悠然自得C.天衣无缝游刃有余相得益彰泰然自若D.天衣无缝驾轻就熟浑然天成泰然自若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进而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B.进而通篇作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91696.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23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5单元 任务三:演出与评议上课课件 新人教版.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