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第13课 2 上图书馆学案 部编版必修上册.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第13课 上图书馆学案 部编版必修上册 2022 2023 学年 新教材 高中语文 第六 单元 13 图书馆学 部编版 必修 上册
- 资源描述:
-
1、*上图书馆生活在变化:已从印刷品时代进入了音响品时代,而电视屏幕又似乎在接管一切。然而书香仍是诱人的。黑色的文雅字体印在雪白的纸上,其美学效果也还不是荧光屏上的计算机字体所能代替的。因此,我们还有读书的乐趣。最是书香能致远!文化传承与理解知识积累,素养提升1.文学常识王佐良(19161995),诗人、翻译家、教授、英国文学研究专家,浙江上虞人。中国莎士比亚学会、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第一届副会长,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第一届会长,北京外国语学院顾问兼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外国文学主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他一生著作丰厚,译有彭斯诗选雷雨(曹禺著)、英国诗文选译集
2、等。著有英国诗史英诗的境界文学间的契合等专著。他与许国璋、吴景荣曾被誉为新中国的“三大英语权威”。他为新中国英语教育和英语翻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也许你对于王佐良不甚熟悉,但你一定读过他翻译的作品。2.相关知识译事“信达雅”“信”“达”“雅”,它是由我国清末新兴启蒙思想家严复提出的,他在天演论中的“译例言”讲道,“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信”指意义不悖原文,即译文要准确,不偏离,不遗漏,也不要随意增减意思;“达”指不拘泥于原文形式,译文通顺
3、明白;“雅”则指译文时选用的词语要得体,追求文章本身的古雅,简明优雅。王佐良翻译主张关于翻译的问题,王佐良提出了自己独到的主张。择其要点,列举如下。一、该直译则直译,该意译则意译,任何成功的翻译都是直译与意译的结合。二、译者只应该译与自己风格相近的作品。如果无所不译,必然导致劣译。三、一切照原作,雅俗如之,深浅如之,口气如之,文体如之。四、译者要不断锤炼自己的汉语,使之纯净而又锐利。Studiesservefordelight,forornament,andforability.Theirchiefusefordelightisinprivatenessandretiring;forornam
4、ent,isindiscourse;andforability,isinthejudgmentanddispositionofbusiness.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博采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语言建构与运用新知预习,语言构建作业时间:20分钟1.辨析语境,给加点字注音。(1)他近几天犯了牙疼的毛病,吃牛肉是嚼()不动的,只能喝粥,而且还得慢慢咀嚼()。(2)如果你的家庭实在困难,可以向老板先索要()一部分工资,但千万不可以武力相要()挟。2.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的正误,并说明理由。(1)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的中东
5、之行,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美伊之间的矛盾,海湾地区的局势不会从此一劳永逸。()解释:_(2)美国人虽然跟日本是盟友,但对他们也并非毫无防范之心。美国人对日本侦察卫星的性能与弱点知道得了如指掌,却从来不愿意提供这方面的援助。()解释:_(3)经过高中三年的努力学习,理科成绩优秀喜欢航天专业的李楠考上了北航,文科成绩过人的孙博到人大读了新闻系,这也算各得其所了。()解释:_(4)记忆中母亲那抑扬顿挫、温柔悦耳的声音,甚至连厨房里飘出来的葱花炸锅的香味儿,都令人心驰神往。()解释:_思维发展与提升合作学习,疑点探析一、文本理解1.第段说“真实的世界却在暗淡下来”,“真实的世界”指什么?答:_2.第段中“
6、我的心境也豁然开朗了”一句的含义是什么?答:_3.文中主要记述了几个图书馆?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记述的?答:_二、疑难探究4.鉴赏文中的两处引用。第段引用西蒙娜德波伏瓦的话,其用意是,第段引用莎士比亚的台词,其作用是。5.记者在调查中也发现:大学生到图书馆里借阅的基本上是考试辅导类图书。在图书馆里,看大学相关专业图书的人寥寥无几。大学生功利化的读书目的使得大学图书馆在功能上沦为了“自习教室”。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概述。我的观点:_审美鉴赏与创造素材积累,读写迁移一、源头活水,积累妙用(一)素材这样积累1.在阅读中提炼心怀浪漫,栖身诗意。王佐良献给夫人徐序的爱情诗异体十四行诗,字里行间不见
7、日常柴米油盐的琐碎,反倒多了几分奔放的激情:“今夜这野地惊吓了我。唯有/爱情像它一样的奇美,一样的/野蛮和原始。我要找着你,/让你的身子温暖了我的。”与诗作伴的人吹不走青春的痕迹,从生活中采撷的意象,恰如其分地融入情境中,随着温热地诉说押韵、停顿,给那些无法言喻的感觉塑形,将窸窣的声音、朦胧的形象压缩到谜题般的文字地图中,秘而不宣等待着解码者的唇语细诉和一见钟情。2.在名句中选择郭沫若说过:能读书,才必博;能养气,量必宏。二者不可偏废。张爱玲说:“人性”是最有趣的书,一生一世看不完。林语堂说:人生读来几乎像一首诗。它有自己的韵律和节奏,也有生长和腐坏的内在周期。叶圣陶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
8、,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二)素材这样运用作文题目: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注意:自拟题目;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范文示例:我们都是读“书”人浙江考生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曾言:“如果天堂存在的话,那该是图书馆的模样。”人立于世,世界就是一本大书。诚如材料中作家所言,人生三本大书是“有字之书”“无字之书”与“心灵之书”。但我认为,这三者并非并列。作为新时代的读“书”人,应当将心灵融入“有字”与“无字”中。有字之书,是文化的积累与传承。中国古代造纸与印刷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92427.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