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0

类型2022届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93903
  • 上传时间:2025-11-02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296.12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2 陕西省 渭南市 富平县 高三二模 语文试题 解析
    资源描述:

    1、富平县2022年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第1卷(阅读题 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乡土文化盛行于风土人情尚未受到外来干扰的“纯朴”年代,勾连着千百年来中国民众的情感记忆和“乡愁”,也贯通着人们对“乡土”的审美认知。伴随日益兴盛的“乡村游”等民俗旅游活动的热潮,人们在传统村落驻足逗留后惊奇地发现,那些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间艺术、竞技游艺、民俗风情、村落民居、祠堂庙宇、特色餐饮等,不仅保存了中国农耕文明的文化因子,也展现着乡土文化的恒久魅力和当代价值。在社会文化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深刻蜕变的今天,如何保存和传承乡土文化的原生

    2、形态?又如何不断从“人民的资料库”民间文化遗产中汲取资源,更好地传承、保护乡土文化,并在与时偕行的活态传播中使之“新生”?与主要以文献典籍的“言说”方式而传承的文人文化不同,乡土文化主要表现为“活态”生活方式的代代相传,因此在乡土文化传承保护中,“人”是最重要的核心因素。基于此,保护原住民,也就是保护乡土民间文化。最直观的就是,传统村落不能“空心化”,一旦村民都迁出去了,长期存在的生活方式、传统习俗等便可能很快消亡。乡土文化往往有其本土适应性,通常还有一整套礼俗规约机制(如乡规民约、伦理道德等)来维系其机能,所以今天保护乡土文化时,要因地制宜,尊重当地固有的“乡风民俗”,而不能采用过多的“外力

    3、”,来改变这种千百年来自发形成的“秩序”。就乡土文化而言,它的生态观可以概括为:本土的就是适宜的,也就是最好的;它可以根据“民众自愿”“生活便利”“礼俗互动”原则来改良优化,但不可以推倒重来。所以对于乡土文化保护来说,更为重要的是要树立“原生态”而不是“进化论”的观念。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许多用文字难以表述的乡土民俗也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这种乡土民俗文化,其根本价值在于它具有生活特征的“内价值”。例如,在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的过程中,要梳理当地文脉,保护千百年来积淀形成的农耕生活习俗、传统节庆和故事传说,展现原生态的百姓日常生活;而不能单纯看中它的“外价值”,仅仅保持外貌上的古风、古香、古色。保护

    4、和传承传统乡土文化,当然也要兼顾现代人的生产和生活需求。因为原住民也希望过上现代的生活,所以要处理好保留民俗传统与居民生活方式更新的矛盾。民俗文化学者在参与“乡村改造”时,不能仅凭“拯救乡村”的热情,或借“文化精英”的权力去粗暴“重构”,而应在读懂“乡土美学”的基础上,真正把握住原生态文化的机理,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嵌入,包括:依照历史的旧痕和人们的记忆,恢复村落的地脉、标识和故貌;为当地整理和挖掘佚失的历史知识、故事及历史口碑文化等。反之,过于大胆的现代化改造,可能是对传统乡土文化的破坏。中国文化历来重视纵向传播,即代际传承。因此,我们要重视借助传媒教育和现场体验等方式,在年轻一代的记忆中

    5、植入乡土文化的“种子”。乡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必须重视“人”作为文化载体的独特作用。年轻一代对于乡土文化既是隔膜的,也是可亲近的,关键是要找到返回历史现场、古今对话的代际传承通道。同时,对于在年轻人中的传承问题,还特别提醒人们要具备“沙里淘金,慧眼识宝”的鉴别力,把真正优秀的乡土民间文化发掘出来,传承下去。(摘编自徐国源留住“泥土味”,打造“青春版”乡土文化的传承、保护与新生)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因为人们在传统村落驻足逗留时发现乡土文化的魅力与价值,所以催生出日益兴盛的“乡村游”等民俗旅游活动。B. 文人文化主要是以文献典籍的“言说”方式薪火相传,而乡

    6、土文化则主要是以“活态”的生活方式去传承。C. 具有生活特征的“内价值”,才是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许多用文字难以表述的乡土民俗文化的根本价值。D. 大刀阔斧地对乡村进行现代化改造,很可能会对传统乡土文化造成一定的破坏,“乡村改造”要思虑周全。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首段谈到了乡土文化的恒久魅力与当代价值,为后文阐述乡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新生张本。B. 文章论及乡土民俗文化的审美价值时,以传统村落旅游开发为例强调了农耕生活习俗等“内价值”的重要性。C. 文章强调要保护和传承乡土文化,也要兼顾现代人的生产与生活需求,这体现了作者论述的严谨性。D. 文章使用引用论

    7、证,引用杜甫春夜喜雨中的“润物细无声”,论证了对乡村进行改造的恰当方式。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乡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主体是那些神话传说、民间艺术、民俗风情、村落民居、特色餐饮等。B. 乡土文化因其常有乡规民约、伦理道德等礼俗规约机制来维系其机能,故其改变无法采用“外力”。C. 乡土文化保护者只要读懂了“乡土美学”,就会懂得要树立“原生态”而不是“进化论”的观念。D. 为了做好乡土文化的代际传承,我们需要找到返回历史现场、进行古今对话的代际传承通道。【答案】1. A 2. D 3. 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因为人们

    8、在传统村落驻足逗留时发现乡土文化的魅力与价值,所以催生出日益兴盛的乡村游等民俗旅游活动”错,原文说的是“伴随日益兴盛的乡村游等民俗旅游活动的热潮,人们在传统村落驻足逗留后惊奇地发现”,可知选项强加因果,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引用论证”错,引用“润物细无声”意在进行比喻论证,而非使用引用论证。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主体是那些神话传说、民间艺术、民俗风情、村落民居、特色餐饮等”错,原文是“那些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间艺术、竞技游艺、民俗风情、村落民居、祠堂庙宇、特色餐饮等,不仅保存了中国农耕文明的文

    9、化因子,也展现着乡土文化的恒久魅力和当代价值”,文中没有说“那些神话传说、民间艺术、民俗风情、村落民居、特色餐饮等”是乡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主体,选项无中生有。B“故其改变无法采用外力”错,原文是“所以今天保护乡土文化时,要因地制宜,尊重当地固有的乡风民俗,而不能采用过多的外力,来改变这种千百年来自发形成的秩序”,原文说的是“不能采用过多的外力”,而非无法采用“外力”。C“只要读懂了乡土美学,就会懂得”错,原文“保护和传承传统乡土文化,当然也要兼顾现代人的生产和生活需求而应在读懂乡土美学的基础上,真正把握住原生态文化的机理,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嵌入”,“读懂了乡土美学”是必要条件,选项变成“只要就

    10、”,过于绝对。故选D。(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我国城镇化经历了一个起点低,速度快的发展过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高了城乡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推动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带来了社会结构深刻变革,促进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全面提升,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材料二:五年来,毕节市以路网建设为引领,不断强化供水,供气、供热、电力、通信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承载能力,提升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公共安全、网络通信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打造出一批功能完善、特色鲜明、品位较高

    11、的小城镇,有效增强了城镇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影响力。毕节市抓住民生之本,积极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并通过引进毕节、广州产业园等优强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截至11月底,全市共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14.56万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88万人。预计全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分别达到37016元,12249元。近年来,毕节注重以农村农业资源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坚持“以农为本”的农村城镇化建设理念,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产业园区与城镇规划建设结合起来,整体推进,融合发展,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摘编自王秀芳贵州毕节:高质量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材料三:鹤壁市强化淇滨区、开

    12、发区、示范区“三区”协同,深化宝山、山城、鹤山“三山统筹,注重空间规划、产业发展、开放招商、基础设施等协同联动,打造上下游产业链和优势产业集群,构建共生互补的产业生态体系。同时,城市基础保障能力也持续提升。鹤壁市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特种尼龙产业园、飞天生物科技产业园、理大真空玻璃、李子园乳饮品、贝迪8090净装产业园特色产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鹤壁市深入推进鹤浚一体化发展。浚县重点做强绿色食品、现代家居两大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增加值占比达到78% ;淇县加快壮大食品加工,新材料等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39.3%。浚县、淇县均被评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引领县。鹤壁市结合新型

    13、城镇化建设,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加速城乡融合。鹤壁市以农为本,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6.9%,高于全省20个百分点。大力发展种植种业,探索推进产加销一体和一、二、三产融合模式,形成了四大类11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集群,2020年实现销售收入418.7亿元,吸纳农民就业4.52万人,较好地解决了农业人口就业和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截至2020年,由于多方用力,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98%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1.1% ,分别较2015年提升4.3个、3.7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排名均居全省前列;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1.8:1,优于

    14、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摘编自陶俐伶鹤壁市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纪实)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速度不断加快,这既提升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同时也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变革。B. 1978-2012年,城镇常住人口从不到2亿人增加到7亿人,城镇化率曾有短暂降低,到2012年大致和世界城镇化率持平。C. 在城镇化建设中,毕节市通过路网建设带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教育、医疗、通信等城市功能,提升服务水平。D. 鹤壁市注意区域协调发展,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建设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提高了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5.

    1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出现的差距,表明受城镇承载能力限制,不少转移人口难以融入城市社会,市民化进程滞后。B. 和鹤壁市不同,毕节市把产业园区与城镇规划建设结合起来,加快产业融合,在现代工业发展助力下,高质量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C. 鹤壁市以发展县域经济为主,明晰县域主导产业,发展规模以上企业,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出现特色产业异彩纷呈的局面。D. 鹤壁市在城镇化建设中,加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提高农牧业产值,缩小了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6. 在城镇化进程中,要实现农村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注意哪些问

    16、题?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4. B 5. D 6. 要树立“以农为本”的农村城镇化建设理念。要加大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夯实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基础。要有效解决农业人口就业和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和融合,打造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B.“城镇化率曾有短暂降低”错误。从材料一中图1来看,城镇化率一直在提高,只是有快有慢罢了,在个别时候提高得慢一些。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A.“表明受城镇承载能力限制”错误。根据文中“由于多方用力”等内容,“差距”的出现,应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B.“和鹤壁

    17、市不同”错误。由原文“打造上下游产业链和优势产业集群,构建共生互补的产业生态体系”“鹤壁市深入推进鹤浚一体化发展”可知,鹤壁市也有“把产业园区与城镇规划建设结合起来,加快产业融合”的做法。C.“以发展县域经济为主”错误。由原文“鹤壁市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可知,只是加快发展县域经济,但并未说“以发展县域经济为主”,选项无中生有。故选D。【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由原文“近年来,毕节注重以农村农业资源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坚持以农为本农村城镇化建设理念,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产业园区与城镇规划建设结合起来,整体推进,融合发展,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型

    18、城镇化道路”可知,在城镇化进程中,要实现农村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就要树立“以农为本”的农村城镇化建设理念。由原文“五年来,毕节市以路网建设为引领,不断强化供水、供气、供热、电力、通信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承载能力,提升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公共安全、网络通信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打造出一批功能完善、特色鲜明、品位较高的小城镇,有效增强了城镇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影响力”可知,在城镇化进程中,要实现农村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加大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夯实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基础。由原文“毕节市抓住民生之本,积极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并通过引进毕节广州产业园等优强企业吸纳农

    19、村劳动力就业,截至11月底,全市共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14.56万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88万人”可知,在城镇化进程中,要实现农村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就要有效解决农业人口就业和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由原文“鹤壁市强化淇滨区、开发区、示范区“三区”协同,深化宝山、山城、鹤山三山统筹,注重空间规划、产业发展、开放招商、基础设施等协同联动,打造上下游产业链和优势产业集群,构建共生互补的产业生态体系”可知,在城镇化进程中,要实现农村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就要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和融合,打造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蓝靛花香喻莉娟我十一二岁的时

    20、候,到安顺乡下姨妈家玩,和这蓝靛之花结缘。姨妈年轻守寡,一个人带着个二十多岁的傻子表哥,日子还过得去。这个傻子表哥,只是有些弱智,还是能够帮姨妈做些事情的。姨妈家一直做蜡染,他们织布、绘蜡、染、脱蜡、洗、蜡染的一套工序能很好完成。姨妈有表哥帮忙,做出的蜡染布料,卖一些成品、半成品,家里吃的用的都有了。在姨妈家最开心的是帮着他们做蜡染。表哥能做一些简单的事情,就是喜欢恶作剧,常被姨妈骂。有次做蜡染,他偷偷走到我身后,伸出他一双做蓝靛的手,黑乎乎的,对我说:“鬼来了,要吃人啦!”我说:“根本就不吓人,蓝靛还香嘞!”其实他那双手,如果在晚上,突然看到,还是很吓人。我见姨妈绘制蜡片,也有兴趣,常在一边

    21、看。一天,我趁她走开的时候,在她做的蜡片上画了两笔,姨妈回来看到,笑笑说:“你这是弄的哪样鬼,来,我教你。”说着给我准备好工具、布料,一块手帕一般大的白布,说:“你看着,我们的蜡染,是先用熔化的蜡,在布上画各种图案,有几何图,还有花鸟虫鱼。你看这个,近看是鱼,是蝶,远看是花,这是我们蜡染的精神。”姨妈是个读书人,说起话来一套一套的。我兴奋地拿起蜡刀,学着姨妈的样子,先蘸点蜡,照着图案画了起来。我认真地画着,最后终于完成了一只鸟,一朵花,不过,我觉得那鸟更像鸡。姨妈说,已经不错了。说着拿过去,把绘好的蜡染品,一起放到蓝靛缸子里,再弄出来放到锅里煮,最后,让表哥把染好的挑到河边洗,我们三人在河边捶

    22、洗着,看着在水里飘浮着的蜡染之花,煞是兴奋,真是一朵鲜花从河面上冒出来,蓝中透白,从没见过这么美丽的花。这件事后,我对蜡染情有独钟。在后来的岁月里,只要看到有蜡染,就要多看几眼,若有参与做的机会,那是一定不放过。本世纪初,我们在贵州召开一次全国性的学术性会议,会后,我一定要带朋友到贵州最有代表性的地方,安顺黄果树瀑布去看看,这一去,必然要见到安顺蜡染。瀑布、蜡染是安顺的两张地域性名片。“一棵树,一朵花”,朋友赞叹不已。蜡染,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以苗族和布依族蜡染为主,传承了古老的工艺,图案因民族的喜好而不同。花纹细致,色彩浓郁,常见的图案,山川风景、花鸟虫鱼、仕女人物,取材广,造型不拘一格,极

    23、富浪漫主义色彩。有绘蜡而生的蓝靛白花的单色蜡染,也有色彩红、黄、棕等多色套蜡染。南宋周去非的岭外代答上记载:“以木板二片,镂成细花,用以夹布,而镕蜡灌于镂中,而后乃释板取布,投诸蓝中。布既受蓝,则煮布以去其蜡,故能制成极细斑花,炳然可观。”蜡染在贵州应该是保存得最好的。那是因为苗族的坎坷历史、贵州的偏僻地势,蜡染才得以很好地保存下来。蜡染诞生于农耕时代,流淌着最原始的血液。卵生生命与几何图形的结合,揭示出了苗族先民对各种生命形式的尊重,体现出了他们积极的生命观,希望把美好的希冀都寄托在一起,表达对民族未来生活的信心。在那些设计精美、寓意深刻的蜡染图画符号中,融入了原始先民们无穷的智慧,传达了一

    24、种万物有灵、万命同源,众生平等、和谐共处的理念。朋友要回去了,得给他们带个随手礼,在安顺,那定是选蜡染。朋友很高兴,最后选了一幅绘制着黄果树瀑布的蜡染,上面有花、有鸟、有瀑布。朋友兴奋地说:“我可是把你们的两张名片都带走了。”前几天,又应邀去安顺。初春时节,天罩着雾雨,我走在安顺旧州儒林街上,走在这古老的石板街上。这是一条有温度、风情浓郁的街道,沿街人家保留着安顺古老的前店后居的习俗,一间间小小店面,有糖食果品,有锅碗瓢盆、针头线脑儿,有修锁、配钥匙、刻章各种修补手艺,还有粉面、甜品、小吃、卤味,好诱人。随着这蓝靛花香,我不经意走进一家蜡染工作室。这是安顺一大户人家的院落,两层四合院,前后两个

    25、院子中间有一坝子,坝子一侧,有一圆形院门进入另一个院子。在这里挂着、摆着的都是蜡染品件,蜡染衣服。我细细看了这些衣服上面的标签,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直到现在,各时期的蜡染服饰都有,我仿佛走进了蓝靛花香的海洋。有人在制作蜡染,我有心体验一下,时间不允许。知情人说,这里的作品都是全手工的,绝没有一个相同的,就是同一种图案,花纹也绝不重复。我欣赏着这里飘香的蓝靛之花,有一种久违故园的感觉。(选自散文选刊原创版2021年第11期)7.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运用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叙写姨妈教“我”绘制蜡片这件事,是为了突出姨妈聪慧、和善的形象和姨妈对蜡

    26、染的喜爱。B. 文章将安顺的瀑布、蜡染比喻成安顺的两张地域性名片后,又写了朋友的赞叹,凸显出蜡染在安顺文化方面的重要地位。C. 文章写我走在旧州儒林街上的所见所感,将蜡染同时置于历史文化传承与当下生活中来描写,有助于表现蜡染经久不衰的生命力。D. 文章以“蓝靛花香”为线索,形散神聚,过渡自然,表达方式上融叙事、抒情、描写、说明、议论为一体,叙述节奏舒缓,感情真挚。8. 文中引用周去非的岭外代答有哪些作用?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9. 文章以“蓝靛花香”为题,包含了丰富的情感意蕴,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7. A 8. 承接上文对蜡染历史、传承、花色图案的介绍,引出下文对蜡染这一古老工艺人文内涵

    27、的揭示。用南宋人的记载,介绍蜡染的制作过程,印证了蜡染的历史悠久,从而丰富了文章内容。使得文章语言文白交错,多了些古朴典雅的色彩。 9. 写在姨妈家的往事,凝聚着与蓝靛结缘的一段美好记忆,结尾又说“有一种久违故园的感觉”,表达了作者对亲情、故园的怀念;钟情于蓝靛之花的美丽,表达对传统手工艺的喜爱与赞美;蜡染是农耕时代的产物,启示人们应该传承文明,弘扬先民积极的生命观以及美好的生活理念。【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A.“是为了突出姨妈聪慧、和善的形象和姨妈对蜡染的喜爱”错,文章写这件事是为了引出下文“我”对蜡染情有独钟的内容。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

    28、查学生鉴赏情节语段作用的能力。承接上文对蜡染历史、传承、花色图案的介绍,“蜡染,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以苗族和布依族蜡染为主,传承了古老的工艺,图案因民族的喜好而不同。花纹细致,色彩浓郁,常见的图案,山川风景、花鸟虫鱼、仕女人物,取材广,造型不拘一格,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有绘蜡而生的蓝靛白花的单色蜡染,也有色彩红、黄、棕等多色套蜡染”;引出下文对蜡染这一古老工艺人文内涵的揭示,“蜡染在贵州应该是保存得最好的。那是因为苗族的坎坷历史、贵州的偏僻地势,蜡染才得以很好地保存下来。蜡染诞生于农耕时代,流淌着最原始的血液。卵生生命与几何图形的结合,揭示出了苗族先民对各种生命形式的尊重,体现出了他们积极的生命

    29、观,希望把美好的希冀都寄托在一起,表达对民族未来生活的信心。在那些设计精美、寓意深刻的蜡染图画符号中,融入了原始先民们无穷的智慧,传达了一种万物有灵、万命同源,众生平等、和谐共处的理念”。用南宋人的记载,“以木板二片,镂成细花,用以夹布,而镕蜡灌于镂中,而后乃释板取布,投诸蓝中”,介绍蜡染的制作过程,印证了蜡染的历史悠久,从而丰富了文章内容。使得文章语言文白交错,“布既受蓝,则煮布以去其蜡,故能制成极细斑花,炳然可观”,多了些古朴典雅的色彩,增强可读性,富有底蕴美。【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标题意蕴的能力。开篇照应题目,“我十一二岁的时候,到安顺乡下姨妈家玩,和这蓝靛之花结缘”“这件事后

    30、,我对蜡染情有独钟。在后来的岁月里,只要看到有蜡染,就要多看几眼,若有参与做的机会,那是一定不放过”“在姨妈家最开心的是帮着他们做蜡染”“我见姨妈绘制蜡片,也有兴趣,常在一边看”。,写在姨妈家的往事,凝聚着与蓝靛结缘的一段美好记忆,结尾又说“有一种久违故园的感觉”,首尾呼应,表达了作者对亲情、故园的怀念。“我”对“蓝靛花香”情有独钟,“随着这蓝靛花香,我不经意走进一家蜡染工作室”“朋友要回去了,得给他们带个随手礼,在安顺,那定是选蜡染。朋友很高兴,最后选了一幅绘制着黄果树瀑布的蜡染,上面有花、有鸟、有瀑布”“我仿佛走进了蓝靛花香的海洋。有人在制作蜡染,我有心体验一下,时间不允许。知情人说,这里

    31、的作品都是全手工的,绝没有一个相同的,就是同一种图案,花纹也绝不重复”,钟情于蓝靛之花的美丽,表达对传统手工艺的喜爱与赞美。希望能够世代传承,“蜡染在贵州应该是保存得最好的。那是因为苗族的坎坷历史、贵州的偏僻地势,蜡染才得以很好地保存下来。蜡染诞生于农耕时代,流淌着最原始的血液”“蜡染,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以苗族和布依族蜡染为主,传承了古老的工艺,图案因民族的喜好而不同。花纹细致,色彩浓郁,常见的图案,山川风景、花鸟虫鱼、仕女人物,取材广,造型不拘一格,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有绘蜡而生的蓝靛白花的单色蜡染,也有色彩红、黄、棕等多色套蜡染”,蜡染是农耕时代的产物,启示人们应该传承文明,弘扬先民积极的

    32、生命观以及美好的生活理念。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李锜,国贞之子也。顺宗永贞元年春,以浙西观察使李锜为镇海节度使。宪宗元和二年,夏、蜀既平,藩镇惕息,多求入朝。镇海节度使李锜亦不自安,求入朝,上许之,遣中使至京口慰抚,且劳其将士。锜虽署判官王澹为留后,实无行意,屡迁行期。澹与敕使数劝谕之。锜不悦,上表称疾,请至岁暮入朝。上以问宰相武元衡,曰:“陛下初即政,锜求朝得朝,求止得止,可否在锜,将何以令四海?”上以为然,下诏征之。锜诈穷,遂谋反。元和二年十月乙丑,制削李锜官爵及属籍。以淮南节度使王锷统诸道兵为招讨处置使。征宣武、

    33、武宁等兵出宣州,江西兵出信州,浙东兵出杭州以讨之。李锜以宣州富饶,欲先取之,遣兵马使张子良、李奉仙、田少卿将兵三千袭之。三人知锜必败,与牙将裴行立同谋讨之。行立,锜之甥也,故悉知锜之密谋。三将营于城外,将发,召士卒谕之曰:“仆射反逆,官军四集,常、湖二将继死,其势已蹙。今乃欲使吾辈远取宣城,吾辈何为随之族灭?岂若去逆效顺,转祸为福乎!”众悦,许诺,即夜还趋城。行立举火鼓噪,应之于内,引兵趋牙门。锜闻子良等举兵,怒,闻行立应之,抚膺曰:“吾何望矣!”跣足匿楼下。亲将李钧引挽强三百趋山亭,欲战。行立伏兵邀斩之。锜举家皆哭,左右执锜,裹之以幕,缒于城下,械送京师。乙亥,群臣贺于紫宸殿上愀然曰朕之不德

    34、致宇内数有干纪者朕之愧也何贺之为十一月甲申朔锜至长安上御兴安门面诘之对曰:“臣初不反,张子良等教臣耳。”上曰:“卿为元帅,子良等谋反,何不斩之,然后入朝?”锜无以对。乃并其子师回腰斩之。(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宪宗平吴)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群臣贺于紫宸殿/上愀然曰/朕之不德/致宇内数有干纪者/朕之愧也/何贺之为/十一月甲申朔/锜至长安/上御兴安门/面诘之/B. 群臣贺于紫宸/殿上愀然曰/朕之不德致宇内/数有干纪者/朕之愧也/何贺之为/十一月甲申朔/锜至长安/上御兴安门/面诘之/C. 群臣贺于紫宸/殿上愀然曰/朕之不德/致宇内数有干纪者/朕之愧也/何贺之/十

    35、一月甲申/朔锜至长安/上御兴安门/面诘之/D. 群臣贺于紫宸殿/上愀然曰/朕之不德致宇内/数有干纪者/朕之愧也/何贺之为/十一月甲申/朔锜至长安/上御兴安门/面诘之/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藩镇,亦称“方镇”。唐代中后期在边境和重要地区设置节度使,掌管当地军政大权,这些重要的军事设防区叫“藩镇”。B. 留后,古代官职名。唐中叶后,节度使遇有事故,往往以其子侄或亲信将吏代行职务,称节度留后或观察留后。C. 道,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域名称。秦朝时开始出现,与县同级别;唐初分天下为十道,之后迭有增加,约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D. 牙门,将帅营门。古时行军扎营,

    36、在主帅或主将帐前牙旗(饰有象牙大旗)以为军门,称为“牙门”,军中听号令必至牙旗之下。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宰相武元衡认为,唐宪宗刚刚执政,李锜请求朝见就答应他,想不朝见就不朝见,那以后将无法号令天下,唐宪宗深以为然。B. 李锜认为宣州富饶,派张子良等三人领兵去夺取宣州,张子良等人知道李锜最后必败,就与李锜的外甥裴行立共谋讨伐李锜。C. 李锜听说张子良等反叛自己,外甥裴行立也背叛自己,愤怒绝望,顾不上穿鞋躲了起来,但最终被身边人抓获,押送到京城。D. 李锜企图将谋反责任推卸给张子良等人,说是张子良教他谋反的,唐宪宗起初对他表示同情,但最终还是揭穿了李锜的谎言

    37、。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澹与敕使数劝谕之。锜不悦,上表称疾,请至岁暮入朝。(2)今乃欲使吾辈远取宣城,吾辈何为随之族灭?岂若去逆效顺,转祸为福乎!【答案】10. A 11. C 12. D 13. (1)王澹与皇帝的使者屡次劝告晓喻。李锜很不愉快,上表声称患病,请求到年底进京朝见。(2)现在却想叫我们远道去攻取宣州,我们为什么要跟着他也被满门抄斩呢?不如抛弃叛逆,效力顺服朝廷,转祸为福啊!【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文武百官在紫宸殿向皇帝祝贺,唐宪宗伤感地说:“我没有德行,致使天下屡屡有叛乱的,我感到惭愧,有什么值得庆贺的呢!”唐宪宗元和

    38、二年(807年)十一月甲中朔(初一日),李锜被押解到长安,唐宪宗登上宫城兴安门,当面诘问李锜。“紫宸殿”是宫殿的名字,中间不能断开;“上”指“皇上”,作下句的主语,前面断开,排除BC;“十一月甲申朔”是时间状语,单独断开;“锜”指“李锜”,作下句的主语,前面断开,排除D。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 “约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错误,唐代的“道”相当于现在的省,后来历代有所不同。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D. “唐宪宗起初对他表示同情”错误,于文无据。由原文“对曰:臣初不反,张子良等教臣耳。上曰:卿为元帅,子良等谋反,何不

    39、斩之,然后入朝?锜无以对”可知,李锜回答说:“我原来没有反叛,是张子良等教我反叛的。”唐宪宗说:“你是元帅,张子良等谋反,你为什么不斩了他们,然后入京朝见呢?”李锜无言以对。由此可知,原文没有说唐宪宗起初对他表示同情。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敕使”,皇帝的使者;“劝谕”,劝告晓谕;“疾”,患病。(2)“乃”,却;“何为”,宾语前置句,为何,为什么;“岂若”,哪里像,意思是“不如”。参考译文:李锜,是李国贞的儿子。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春季,以浙西观察使李锜为镇海节度使。唐宪宗元和二年(807年),夏、蜀两地平定之后,藩镇都感到危惧,很多人都请求

    40、到京城朝见。镇海节度使李锜也是内心不安,请求入京朝见,唐宪宗同意了,派遣宦官到京口慰问安抚,并犒劳他部下的将士。李锜虽然安排判官王澹为节度留后,但事实上并没有赴京城的意思,屡屡拖延行期。王澹与皇帝的使者屡次劝告晓谕。李锜很不愉快,上表声称患病,请求到年底进京朝见。唐宪宗将这个事征询宰相武元衡的意见,武元衡说:“陛下刚刚即位,李锜请求朝见就能够朝见,请求不朝见就能够不朝见,行不行都由李锜决定,这样一来,今后陛下拿什么来号令天下呢?”唐宪宗认为有理,于是下诏征召李锜。李锜的阴谋败露了,于是决定反叛。唐宪宗元和二年(807年)十月乙丑(十一日),唐宪宗下诏剥夺李锜的官爵,取消他的皇家户籍。以淮南节度

    41、使王锷统领诸道军队,担任招讨处置使。征调宣武、武宁等地的军队都从宣州出发,江西的军队从信州出发,浙东的军队从杭州出发,共同讨伐李锜。因为宣州富饶,李锜想首先攻取宣州,于是派遣兵马使张子良、李奉仙、田少卿,率领军队三千人袭击宣州。这三位将领知道李锜必然失败,就与牙将裴行立共同谋划讨伐李锜。裴行立,是李锜的外甥,所以对李锜的阴谋全部知道。三位将领驻守京口城外,将要出发的时候,召集士兵宣布说:“仆射反叛,官军已经从四面八方过来,常州、湖州两位镇将先后被杀,形势已经非常紧迫。现在却想叫我们远道去攻取宣州,我们为什么要跟着他也被满门抄斩呢?为什么不抛弃叛逆,效力顺服朝廷,转祸为福呢!”大家都很高兴,众口

    42、许诺,当天夜里就返回,直奔京口城。裴行立举着火把,擂着战鼓,高声呐喊,在城内接应,率领军队奔向衙门。李锜听说张子良等人起兵反叛自己,大怒,又听说裴行立也一起响应,就摸着胸口说:“我这还有什么希望呢!”光着脚逃到楼下躲了起来。他的亲信将领李钧带领挽强三百人跑到山亭,准备战斗。裴行立埋伏军队拦截,将他斩首。李锜全家都哭了起来,左右的人抓到了李锜,用帷幕将他裹住,用绳子从城上缒下,戴上脚镣手铐送至京城。乙亥(二十一日),文武百官在紫宸殿向皇帝祝贺,唐宪宗伤感地说:“我没有德行,致使天下屡屡有叛乱的,我感到惭愧,有什么值得庆贺的呢!”唐宪宗元和二年(807年)十一月甲中朔(初一日),李锜被押解到长安,

    43、唐宪宗登上宫城兴安门,当面诘问李锜。李锜回答说:“我原来没有反叛,是张子良等教我反叛的。”唐宪宗说:“你是元帅,张子良等谋反,你为什么不斩了他们,然后入京朝见呢?”李锜无言以对。于是连同儿子李师回,一起被腰斩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黄庭坚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戏马台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注】气岸:意气高昂。华颠:花白的头颅。戏马台:项羽所筑,今江苏徐州城南。刘裕北征,会僚属于此,赋诗为乐,谢瞻和谢灵运各赋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一

    44、首。追:赶得上,比得上。两谢:即谢瞻和谢灵运。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阕起句运用生动的描写,“一漏天”“似乘船”写出秋霖不止叫人不堪其苦的状况。B. 下阕以“莫笑”“君看”等词塑造了一个高傲、自大的老翁形象,他要和两谢比高低。C. 语言表现力强,用重阳天霁渲染心情,以鬼门关的险峻表现作者忘怀得失的傲岸胸襟。D. 本词主要通过重阳即事,表现黄庭坚在穷困险恶的处境中,不向命运屈服的博大胸怀。15. 这首词下阕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试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14. B 15. (1)反问。“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运用反问的手法,词人借这种不入俗眼的举止,强

    45、调了自己不服老的气概。(2)用典。运用“戏马台”和“两谢”的典故,表现词人意气高昂的精神风貌。(3)运用对比。“风流犹拍古人肩”把自己和古人作对比,表现词人“风流”不逊古人的豪迈情怀。【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B“塑造了一个高傲、自大的老翁形象”错误,从词中来看,老翁精神饱满,意气高昂,不服输,但这不等于“高傲、自大”。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意思是“请看,老翁头上插菊花者有几人呢”,使用反问的修辞,是说没有几人会像自己一样头插菊花。古人重阳节有簪菊的风俗,但老翁头上插花却不合时宜,作者借这种不

    46、入俗眼的举止,来展现自己的意气高昂,抒写不服老的气概。“戏马台南追两谢”意思是“吟诗填词,堪比戏马台南赋诗的两谢”,结合注释三和注释五可知,这里巧用晋诗人谢瞻、谢灵运戏马台赋诗之典,说自己重阳节不但照例饮酒赏菊,还要骑马射箭,吟诗填词,其气概直追古时的风流人物,更将豪迈气概表现到极致。“风流犹拍古人肩”意思是“英雄直追古时风流人物”,“追”意思是“赶得上,比得上”,这是将自己和古人进行比较,使用对比手法展现自己的豪迈情怀。(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煜的虞美人中一个诘句惊心动魄,把李煜的愁闷劈空倾吐出来,其中包涵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无常之意。这个句子

    47、是“_?_”。(2)琵琶行中,作者使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描写琵琶女一曲终了,人们久久沉浸在美妙的乐曲声中的句子是:“_,_”。(3)郦道元在三峡中“_,_”两句,运用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写出三峡冬春时节水之秀美。【答案】 . 春花秋月何时了 . 往事知多少 . 东船西舫悄无言 . 唯见江心秋月白 . 则素湍绿潭 . 回清倒影【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以下字词的书写:舫、湍、潭、倒。第II卷(表达题共80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虎年新春伊始,国家体育场“鸟巢”再度被奥林匹克圣火点亮

    48、。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以其 设计、另辟蹊径的巧思,吸引了众多网友的目光。充满 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壮阔画卷、 的“冰雪五环”、小雪花被橄榄枝连接成大雪花的独特创意、“一叶知秋”式的主火炬点燃方式开幕式中这些精心设计的环节,( ),体现着浸润在古典文化中的中国人诗意般的审美追求,以及充满文化自信的“中国式浪漫”。自古以来,奥林匹克运动承载着人类对和平、团结进步的美好追求。中国以全世界共通的体育语言和奥林匹克精神,为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团结向未来的舞台,为彰显和平、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提供了契机。中国通过筹办冬奥会和推广冬奥运动,冰雪运动进入

    49、寻常百姓家,实现了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任务,为奥林匹克全球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兑现了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北京冬奥会大幕拉开,向全世界展现了人类面对困境时战胜挑战、共创未来的 ,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书写出奥林匹克历史新的传奇!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独具匠心 意趣盎然 精益求精 坚韧之姿B. 独树一帜 意趣盎然 精雕细琢 坚忍之姿C. 独具匠心 诗情画意 精雕细琢 坚韧之姿D. 独树一帜 诗情画意 精益求精 坚忍之姿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完美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中国风”表现手法B. 中国传统文化

    50、元素和“中国风”表现手法完美融合C. 将完美融合“中国风”表现手法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D. “中国风”表现手法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得以完美融合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冰雪运动进入寻常百姓家,实现了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为全球奥林匹克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B. 冰雪运动进入寻常百姓家,实现了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任务,为全球奥林匹克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C. 让冰雪运动进入寻常百姓家,实现了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为全球奥林匹克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D. 让冰雪运动进入寻常百姓家,实现了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任务,为全球奥林匹克事业作出了新的贡

    51、献。【答案】17. C 18. A 19. C【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第一组,独具匠心:指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的构思。独树一帜:也说别树一帜。单独树立起一面旗帜。比喻独闯一条路子,自成一家。此处指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设计巧妙,应用“独具匠心”。第二组,诗情画意:意思是如诗的感情,如画的意境,指文学作品中所蕴涵的情趣;也指风景优美,耐人寻味,就像诗画里所描摹的能给人以美感的意境。意趣盎然:指趣味充溢,很有趣味的意思。此处指“二十四节气倒计时”给人美感,应用“诗情画意”。第三组,精雕细琢:指对玉器详细地进行雕琢,后来比喻做事情精益求精,认真细致。精益求精:(学术、技术、作品

    52、、产品等)好了还求更好。此处形容“冰雪五环”,应用“精雕细琢”。第四组,坚韧:坚固而柔韧,不易折断;在遭遇身体及精神困难、压力时,坚持而不放弃的忍受力,即面对危险与灾难时精神的坚定、坚强的耐受力、勇气和后劲。坚忍:坚持而不动摇,长时间的痛苦都能保持平静的心态和恪守正道的美德。根据“人类面对困境时战胜挑战”可知,强调坚强的勇气,应用“坚韧之姿”。故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整个句子主体是“开幕式的环节”,排除B、D;开幕式已经结束,C项用“将”不合语境。故选A。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有三处语病:一是中途易辙,前句“中国通过筹办冬奥会和

    53、推广冬奥会”怎么样还没有交代,就另起一句,可在句首加上“让”;二是搭配不当,“实现任务”搭配不当,应为“实现目标”。三是语序错误,“全球”修饰“奥林匹克”,应放在其前面。全部改对的是C项。故选C。(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夜猫子般的非传统作息会使人面临重大的健康问题风险。西北大学研究神经病学和睡眠医学的副教授克里斯汀克努森在接受洛杉矶时报采访时表示,真正的问题在于,对于那些生活在早起世界的夜猫子来说,他们睡得太晚,但 。他还指出了一些其他可能增加健康风险的行为, 。比如24小时健身房的存在,让人们能在深夜甚至整夜参加课程或锻炼,这在从前是闻所未闻的

    54、。此外,对于那些需要在深夜吃饭的人来说,只有快餐和油腻的食物可供他们选择。睡眠科学家丹尼尔加滕伯格曾在TED演讲中谈到深度睡眠的好处。“在我看来,问题不在于什么时候睡,而在于那些人的自然作息和朝九晚五的工作之间产生了错位,”他说。 ,这的确是个问题。他们的身体要在凌晨时分才会调整到睡觉状态,但社会却坚信早睡才是更佳选择。“是社会压力导致越来越多的人睡眠不足,”加滕伯格博士说。20.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1. 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答案】20. 又不得不起得

    55、很早主要与饮食和运动有关对于夜猫子来说 21. 因为自然作息和朝九晚五的工作之间产生错位,而社会普遍认为早睡好,所以社会的压力让人们睡眠不足。【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空,本句属于照应句。“但”意味与上文构成转折,与“睡得晚”构成对应的应是“起得早”,故可填写“又不得不起得很早”之类的句子。第空,根据上文“他还指出了一些其他可能增加健康风险的行为”可推知,此处填写的内容应是“可能增加健康风险的行为”;再结合下文“在深夜甚至整夜参加课程或锻炼”“要在深夜吃饭”,可填写“主要与饮食和运动有关”之类的句子。第空,根据下文“他们的身体要在凌晨时分才会调整到睡觉状

    56、态,但社会却坚信早睡才是更佳选择”推断,“他们”指的是“夜猫子”;“这的确是个问题”是之于“夜猫子”来说的,故可填写“对于夜猫子来说”之类的句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和选用句式的能力。本题要求概括第二段的内容,然后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进行组织答案。结合“在我看来,问题不在于什么时候睡,而在于那些人的自然作息和朝九晚五的工作之间产生了错位”“是社会压力导致越来越多的人睡眠不足”可知,本段借助加滕伯格博士的话分析了人们睡眠不足的原因。然后找出其中的“因”与“果”。“自然作息和朝九晚五的工作之间产生错位”“社会普遍认为早睡好”等社会压力是“因”,“人们睡眠不足”是果。据此分析组织答案

    57、即可。四、写作(60分)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列夫托尔斯泰生活是一种律动,需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老舍释放无限光明的是人心,制造无边黑暗的也是人心,光明和黑暗交织着,厮杀着,这就是我们为之眷恋而又万般无奈的世界。雨果作为这个不平凡世界中的一员,作为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形势下的中国青年,以上材料带给你怎样的启发?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思考和观点。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淡然面对光和影生命是对称的。你向往晨起的朝阳,就必定有黯淡的

    58、黄昏;你追求那绿意盎然的春,就必定有多事之秋。何不怀着一颗淡定的心,既等待光明,也迎接阴影,让生命在光与影的交织中唱出最美的赞歌。文学是苦难的创造和升华。陀思妥耶夫斯基说:“我这一生只惧怕一件事,我怕我配不上我所遭受的苦难。”无数伟大的作家在咀嚼苦难的同时亦战胜了苦难。就像黄永玉在回忆中说:“我在文革期间碰上沈从文,我们不敢停下来交换痛苦。在擦身而过的一瞬间,他头也不回地说了四个字要从容啊。”正是这四个字,撑起了在“文革”中遭批斗的作家的天。他用这饱含真情的文字呼喊出了他对平反的向往,也道出了他对苦难的忍受。“不抑不从,亦兹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心。”水黏合了沈从文破碎的品格,让他对成功对黑暗

    59、都泰然自若。是的,生机盎然的美并不全是由光明汇成的,而是有黑暗相随,才能彰显多舛生活的厚重。我想起莫扎特那微风轻轻吹拂的时光这来自神的歌音,将月光的皎洁和孤独的忧伤谱入这宁静中,想起那时时拥抱文学的福楼拜,他带有的疯狂充满人性温热的呼喊,让人明白真正的文学不是辉煌,而是温热和孤独。荷马说:“西西弗是要死的人中最幸福的一个。”他接受了那些头衔,但他的心仍然追随着西西弗,他不畏那客西马尼之夜。就像索夫洛勒斯那样:我年逾不惑,我历尽黑暗与光明,我是幸福的。无数的伟大作家都用淡定的心对待成功与失败,因为他们知道生命并不只有流光溢彩,还需要夜的陪衬,让生命得以升华。我想起艾青这位诗坛上卓越的诗人也曾拿过

    60、挑粪的钢钎,他畅饮了大堰河的乳汁而诗情磅礴,却得到流故地和地窝子的对待,他面对冻死的小猪仍泰然处之,于是他的诗总像一束暖人心窝的光。那奔走于鲁班馆,流连于花木梨方桌的王世襄,在各种名誉下仍向往简朴,向往高谷碧空的白鸽。所以生命不尽是阳光普照,还需有雷患哭满城云的时光,它也不尽是鸟语花香,还得有桃花支不住酡颜的日子。不要对光明太过急切,否则会有西西弗身上巨石的胜利,也不要对阴影太过畏惧,否则会有茨威格从孱弱世界消失的悲剧。怀着一颗淡定的心,于光和影中尽听生命的呓语,感受生命的魅力。【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这道作文题的玄机在于对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

    61、的全面的考量。材料第一句是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一句话,光明产生的变化、魅力、美,这一点不言而喻;但阴影也能产生变化、魅力、美。“光明”与“阴影”是一个物体的两个方面,是紧密相连的,在自然界是这样,在人生社会形态也是如此。怎样正确对待“阴影”,就是怎样对待人生中的逆境、挫折、不利现象。阴影也是五彩斑斓(或者魅力)人生中的一方面,人生中因为有了这些阴影才更精彩,正如“失败是成功之母”“无穷风景在险峰”等道理。材料第二句,其实还有后半句话“趣味就在这变而不猛的曲折里”。该句摘自老舍的小病,文章通过对小病这一日常的事情,引发深思,并感叹出生活的意义。对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人生的旅途中,每一条路都不应

    62、是平坦的,而应有波折,充满律动,应该有光明的一刻,也应该有黑暗的一刻,应该有左有右,既有晴天又有雨天,这样,生命才真实而有意义。材料第三句,对材料重点的关注不应仅仅是“光明”和“黑暗”的思辨,更应抓住这一思辨的前提“人心”。所以,对这几则材料可以综合理解为:“光明”(顺境)与“黑暗/阴影”(逆境)都能产生美,都能给我们的人生带来意义,而这一切的关键就在于我们的人心如何去看待它们。试题写作任务中要求思考“作为这个不平凡世界中的一员,作为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形势下的中国青年,以上材料带给你怎样的启发?”所以,写作时就不能仅仅对“光明”和“黑暗/阴影”本身进行思辨。在完成思辨任务的基础上,还必须深入领悟其背后的哲学意义和现实意义,思考自己应该怎样看待人生中的顺境和逆境,对这两者应该持怎样的人生观。立意:1.有了阴影和黑暗,光明才显得炫目。2.只有懂得欣赏缺陷,才能够真正体会美好。3.为了达到心中的光明,亦甘心沉寂于暂时的黑暗。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2届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93903.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0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0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 枣儿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 枣儿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 屈原(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 屈原(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 词四首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 词四首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普通高中2013-2014学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语文 扫描版缺答案.doc广西普通高中2013-2014学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语文 扫描版缺答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0 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0 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昭平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广西昭平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 梅岭三章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 梅岭三章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昭平县2018年中考模拟考试(一)语文试题(扫描版).doc广西昭平县2018年中考模拟考试(一)语文试题(扫描版).doc
  • 广西昭平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广西昭平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 广西昭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doc广西昭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新人教版20180524122.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新人教版20180524122.doc
  • 广西平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广西平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一中大学科技园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一中大学科技园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4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 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4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 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4部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4部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2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三节 筛选信息与分析概括.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2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三节 筛选信息与分析概括.doc
  • 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20182018学年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20182018学年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
  • 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三语文科技文阅读综合练习(三) WORD版含答案.doc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三语文科技文阅读综合练习(三) WORD版含答案.doc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