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二轮总复习试题 语文(适用于老高考新教材) 任务突破练04 实用类文本阅读(选择题) WORD版含解析.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届高考二轮总复习试题 语文适用于老高考新教材 任务突破练04实用类文本阅读选择题 WORD版含解析 2023 高考 二轮 复习 试题 语文 适用于 新教材 任务 突破 04 实用 文本
- 资源描述:
-
1、任务突破练4实用类文本阅读(选择题)(赋分36分用时4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2分)材料一近些年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及其取得的成果是中国考古学实现其肩负重大使命的典型例证。浙江良渚、山西陶寺、陕西石峁、河南二里头等一系列都邑性遗址的发掘和多学科综合研究,把中华文明形成的时间由距今4 000年左右的夏王朝提早到距今5 000多年,向前延伸了1 000多年。“中华文明五千年”从传说被论证为可信的历史,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追溯出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过程,展现了各地区文明起源、发展和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历史过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摆脱了判断进入文明社会的“三要素”
2、,即文字、青铜器和城市的束缚,以社会严重阶层分化、出现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王权和国家作为判断进入文明社会的根本标志,列举了从考古材料中辨识的王权和国家的物化标志,即都城或其他大型公共设施的兴建、高等级的建筑、丰富的随葬品且有彰显墓主人尊贵身份的器具等。正是按照这一标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论证了中华文明具有5 000多年悠久历史。文明“三要素”并不是世界上所有文明不可或缺的要素,如中美洲的玛雅文明就没有制造和使用金属器,没有出现冶金术。因此,我们提出的判断进入文明社会的新标准也符合世界其他一些原生文明,具有普遍意义,是中国考古学对世界文明研究作出的理论贡献。(摘编自王巍关于中国考古学发展的回顾与思考,
3、光明日报)材料二让文物活起来,不断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豪感,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新时代考古学的新使命。2019年8月,“陕西考古博物馆”破土动工。陕西考古博物馆集科研、公众教育和社会服务于一体,是全国乃至全世界首座展示考古工作和考古学科发展史的考古专题性博物馆。其建设基于新时代考古工作的新使命、考古学科发展的新趋势,通盘考虑陕西文物考古事业的现状与未来,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近40年来,中国考古学的研究对象及学科目标发生了重大转变。基于多学科联合攻关理念下的田野考古,促进了考古领域由偏重物质文化史研究向社会史探索的巨大转变。依托丰厚的地下文物资源,陕西考古工作者与时俱进,提出了“
4、考古发掘是基础,科技保护是核心,陈列展示是手段,服务社会是目的”的工作原则,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肯定。(摘编自孙周勇铸就信史鉴往知来,光明日报)材料三运用高新科技提高文物保护水平。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让文物资源活起来,需要加强文物保护的科学研究,着力提高文物保护的科技水平。在文物管理方面,可以利用高清影像获取等技术手段,对文物的空间、纹理信息等进行数字化采集,建立信息数据库,实现文物的永久性数字化保存,为文物研究、修复、利用等提供基础性数据。在文物保护科学研究方面,高光谱成像仪、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系统等高科技设备,能够对文物质地结构、工艺信息等进行无损检测分析,有利于深入发掘和全面认知文物
5、本体价值。在文物修复和展示方面,借助多图像三维建模、3D打印等技术手段,可以高精度、快速获取文物三维几何数据,为修复工作提供帮助,促使文物恢复本来面貌,最大程度保存其原始价值。此外,针对文物犯罪出现的集团化、规模化、智能化等新特点新情况,可以综合运用人脸识别、网络监控、刑事科学技术等手段,加大对文物犯罪的防范和打击力度。合理适度利用文物资源,需要强化高新科技支撑。一是打造文物展陈新样态,依托数字网络和融媒体技术,通过云展览、云直播、云考古等手段,打破空间和时间限制,多维度展示绚丽多姿的文化遗产,让人民群众获得更加便捷、如身临其境的观赏体验,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二是紧扣时代主题,深挖文
6、物蕴含的丰富精神意蕴,使之与现代文化、现实生活相融相通,制作并推出体现中华文明精髓、彰显爱国主义精神的网络文学、短视频、动漫等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展现中华文明的时代价值。(摘编自朱鸿亮让文物资源活起来,人民日报)1.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及其取得的成果证明了中国考古学能够肩负重大使命,同时也体现了中国考古工作者勇于担当、守正创新的精神。B.“让文物资源活起来”是新时代考古学的新使命,材料二、材料三分别从服务社会的目的和科技保护的手段两个角度清晰鲜明地阐明
7、了这一命题。C.在文物展陈中,依托数字网络和融媒体技术,可以让人民群众获得更加便捷、如身临其境的观赏体验,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D.深挖文物自身的价值,并与时代相融合,制作出体现中华文明精髓、彰显爱国主义精神的文创产品,有助于使文物研究更好地服务社会。3.我国加强考古工作,在文明文化方面有何积极意义?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二、(2022四川六市一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2分)2021年7月1721日,河南省遭遇极端强降雨。极端降水强度高达201.9毫米/小时,相当于150个西湖的水在1小时内倾倒在郑州,造成城市严重内涝,引发巨灾。就河南暴雨相关问题,本刊专程采访了
8、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崔晓鹏研究员。一般情况下,暴雨的持续时间不会很长,这次河南的暴雨为什么下了这么久?崔晓鹏:7月下旬,副热带高压已经北抬至我国东北、朝鲜半岛和日本附近。与此同时,河南的西侧还存在一个大陆高压。两个高压系统相对稳定地维持在河南省两侧,而此时河南处于一个相对较弱的低涡(低压涡旋)系统控制中。海洋上,台风“烟花”和“查帕卡”逼近我国,为这次河南特大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来源。在副热带高压的外围,气流是顺时针旋转,而其南侧的台风环流则是逆时针旋转。副热带高压和台风相互配合,仿佛转动的齿轮,把海洋上的水汽源源不断地输送至河南地区。当然,水汽在输送途中会有损失,但偏偏这次河南暴
9、雨期间水汽输送路径途经的地区地形相对平坦,所以大量水汽可以长驱直入到达河南。河南的西北侧是太行山脉,西侧还有伏牛山等,地形的阻挡抬升作用很明显,水汽在此堆积,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对流云团在山前不断形成,并向郑州附近移动,形成所谓的“列车效应”,也就是说,在相对持续稳定的环流背景下,对流云团像一辆辆呼啸而来的列车,不断驶入郑州这个站台,造成了该区域的极端降水。那是不是暴雨持续的时间越长,危害性就越大?崔晓鹏:我们先来看看暴雨的定义是什么。按照我国气象部门的定义,24小时内降水量超过50毫米定义为暴雨,超过100毫米为大暴雨,超过250毫米为特大暴雨。河南郑州这次极端降雨,最大的1小时降水
10、量超过了200毫米。我们在讨论暴雨可能带来的危害时,除了关注整个过程的持续时间、降水总量,还要关注降雨过程是否平缓。如果每个小时的降水量都达到20毫米,一天算下来就要超过400毫米,这就属于特大暴雨了。但如果小时降水强度较弱,即使持续时间较长,降水总量大,危害性一般也不会太大。目前,国际上已有不少针对降水极端性的相关研究。一些研究通过几十年的雨量监测发现,伴随全球变暖,日降水量有所增加,但如果从每小时降水量,或者每10分钟的降水量来看,增幅更为显著。这说明降水过程变得更加集中,不仅在时间上更加集中,在地点上也更加集中,局地大暴雨、特大暴雨事件可能会在未来更加频繁地发生。我们该如何应对这种灾害性
11、天气?崔晓鹏:气象科研部门和相关高校要通过加强基础性的研究不断提升对灾害性天气的认识水平和天气预报能力。气象业务部门通过紧密追踪最新研究成果并转化应用,第一时间发布预报和预警信息。同时,气象业务部门也会不断地及时订正预报和预警信息,这就需要其他部门、包括老百姓自己密切关注预报预警信息,对预警信息(尤其是高级别预警信息)一定要心存敬畏。有时候经验是通过历史教训得来的。比如在这次有关河南暴雨的新闻报道中,我了解到有一个人在隧道口附近逐一敲打车窗,让大家尽快弃车逃生,最终救了很多人。这个人经历过北京“721”大暴雨,所以知道暴雨的恐怖之处。但防灾减灾不可能只依靠少数警醒的个体,社会各部门之间的有效联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95358.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