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散步教案(部编七上语文).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散步教案部编七上语文 散步 教案 部编七上 语文
- 资源描述:
-
1、6 散步【教学目标】1.多角度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2.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蕴含的情感。3.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亲情并珍惜亲情,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继承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揣摩、品味语句。2.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生活的使命感,学会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热爱生命。【课前准备】 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本文作者及中华传统美德的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掌握本课重点字词的音形义,作家及其文章背景。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人物性格,体会文章主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出示课件1)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过与家人或朋友一起散
2、步的经历?散步的过程中发生过什么难忘的事情吗?你有什么感受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莫怀戚先生的家。陪同他们一家三代去散步,分享他们之间那浓浓的亲情。教师板书课题:6 散步 (出示课件2)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1)走近作者教师要求:布置预习这课的作者,了解这课作者的情况,在课上交流。预设:(出示课件4)莫怀戚(1951-2014),重庆人,作家。笔名周平安、章大明。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曾任教于重庆师范学院中文系。著有小说集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大律师现实录,长篇小说经典关系透支时代。(2)写作背景教师讲解:教师出示课件,讲解这课的写作背
3、景,为后面同学们理解本文内容做准备。预设:(出示课件5)本文选自1985年8月2日中国青年报。略有改动。作者写此文前,确实有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散步的亲身经历,里面的真人真景及部分真事也与课文内容毫无二致,但作者当时并没有产生创作动机。1985年,作者从他的好友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那里得知:在美国人眼里,中国人尊老爱幼、赡养父母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而在美国这是不可想象的。作者听后感慨不已:我们的传统美德被外国人如此看重。于是,作者开始重新审视这份看起来很普通的浓浓亲情体现出的价值,写作的念头就此产生了。2.预习检查,夯实基础。(1)读一读生字词。(出示课件6)教师提示:注意“歧”“ 霎”的读音。
4、(2)析一析多音字。(出示课件7)(3)辨一辨形近字。(出示课件8、9)(4)解一解词语。 (出示课件10、11)随意:任由自己的心意。这里表现的是田野充满生机活力,自由而不受拘束的情景。分歧:意见不一致。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文章中指使儿子受到委屈。粼粼:这里形容水的明净。信服:相信并佩服。熬:忍受(病痛或艰苦生活等)。霎时:短时间。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三、新课学习,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教师: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这课朗读,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注意停顿、重音、语气、语调。朗读课文后,思考回答下列问题。教师:朗读要求(出示课
5、件12)声音洪亮、吐词清楚;字音正确、停顿恰当;做到抑扬顿挫。 2.根据课文内容回答。(出示课件13)(学生朗读课文,然后回答问题。) 教师提示:同学们读完课文后,在文中找出答案,即记叙文六要素。学生1:时间:初春。学生2:地点:田野。学生3:人物:“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学生4:起因: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学生5:经过:“我”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母亲改变了主意,走小路。学生6:结果:“我们”一家人向前走去,其乐融融。3.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出示课件14)教师点拨:概括时,注意语言的简洁与流程。(学生概括,教师补充。)学生:“我
6、们” 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四、 细读课文,精读细研1.细读课文,分别用几个词语概括出“我”、母亲、妻子、“我”的儿子分别是什么样的人,说说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出示课件15)教师:同学们阅读课文,先勾画词聚再概括,先来看看“我”是什么样的人。语句出示A:(出示课件15)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学生分析:为母亲的身体着想,不把母亲当累赘,要母亲出来,在初春的好天气里运动运动,对老年人有好处。语句出示B:(出示课件16)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说:“走大路。”学生分析:当“我”的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的时候,决定委屈儿子,顺从老人家
7、的想法,走大路。表现出“我”对母亲的尊敬和孝顺。教师总结:可以看出,“我”是一个孝顺、善良的人。教师:下面我们先来看看母亲是什么样的人。语句出示:(出示课件17)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学生分析:这句是细节描写。母亲想让孙子高兴,也不想让儿子为难。反映了母亲对孙子疼爱,为儿子着想,是一位善解人意、和蔼可亲、呵护小辈的老人。 教师总结:可见,母亲是善解人意、爱护小辈的人。教师:那么,妻子有是怎样的人呢?语句出示:(出示课件18)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学生分析:从本句可以看出妻子尊重自己的丈夫,为了这个家的和谐、温暖而尽心尽力。教师总结:可以看出,妻子是温柔、
8、贤惠的人。 教师:最后,来看看“我”的儿子的性格。语句出示A:(出示课件19)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学生分析:这句话表现出小家伙的天真、聪颖。语句出示B:(出示课件19)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说:“走大路。”学生分析: 当“我”做出决定后,他欣然接受,没有一点儿蛮横无理的态度,非常乖巧。教师总结:这是个天真、聪颖、乖巧、活泼的孩子。2.从生活中常见的“散步”这件小事上来看,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出示课件20)教师提示:同学们可以根据课文的相关语句来分析归纳。预设:这是一个互敬互爱、温馨幸福、
9、融洽和谐、尊老爱幼的家庭。五、课堂小结同学们。我们这节课,我们通过“散步”一事,认识了这家四口人,我们一起从字里行间体会到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的、温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细节往往也渗透着深情的爱,即使产生了分歧,其解决的过程也体现着温馨、和谐。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以小见大、结尾深化主题的写作方法;领悟本文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感情的方法。2.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教学过程】一、回顾上课,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通过母亲的言谈举止感受到了母爱的细腻和伟大,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体味一下作者笔下的语言有什么特点。(出示课件21)二、深读课文,合作探究(一)散步一文语言平易朴实,然而内涵丰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