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中职专用】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念奴娇·赤壁怀古
- 资源描述:
-
1、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 通读诗词,有感情诵读诗词,把握诗词内容,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2. 品读语言,感受诗词意境,体会作者苏轼在词中体现的思想感情。(重点)3.背诵诗词,体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积累提高语文素养。(难点)二、教学过程(一)导入大山大河往往给人一种苍凉之感。立于江水之边,看着滚滚东逝的长江之水,往往会引起人们的思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苏轼的意境空间,一起品读念奴娇赤壁怀古。(二)作者简介苏东坡(10361101),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文学家,书画家。 他的词改变了五代 以来婉约柔靡的风格, 开创了豪放一派的词风。诗: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
2、文:名列“唐宋八大家” 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书法四大家”林语堂曾在他的著作中这样评价苏轼:“是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家,是新派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佛教徒,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三)写作背景北宋时期,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担任没有实权的团练副使。传说黄州附近的赤鼻矶就是当年周瑜大败曹兵的战场。胸怀大志而又年近半百的苏轼,多次来到江边。面对滚滚奔流的江水,遥想起周瑜的功绩,联想到自己的遭遇,苏轼心潮起伏,感慨万千:
3、滚滚的长江啊,你荡涤了千年,淘尽了多少风流人物?滚滚的长江啊,你见证了周瑜火烧赤壁的不朽功勋,你可曾知道我苏东坡壮志难酬啊?于是,苏轼文思泉涌,大笔一挥,就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四) 朗读课文,疏通文意1、 字音、节奏嫁了lio羽扇纶gun巾一尊还hun酹li课文节奏划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加着重号的表示重读,“”
4、表示拖长音,“/”表示节奏停顿。)2、重点字词风流: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英俊杰出的:千古风流人物。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风流才子/风流倜傥。指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风流案件/风流韵事。轻浮放荡:风流女人。樯橹:代指曹操的水军。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本词中用“樯橹”代指水军,指明是水战,与“灰飞烟灭”的火攻相呼应,形成对照,更能表明周瑜“水上偏能用火攻”用计之巧妙高超。(有的版本用“强虏”,各有其妙。“强虏”突出了对方的强大,反衬周瑜英雄豪杰的本色。)(五)整体感知1、大家思考一下,文中哪些句写得比较有气势?可自由发言,说说你的理由。第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写得很好,其中
5、的江字,直接用一个“大”字来修饰,有一种横空而来的磅礴气势,开篇就定下了这种高昂的气势。第三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一句更有气势。三个短语分别从形、声、视等角度结合起来写,由岸边到江面、由江面到大江深处,写出了“赤壁”的雄伟壮丽,波澜壮阔的画面。请大家一齐读一读,要读出气势。2、读了这首词,你从中读到了什么?你能否从中读出一些问题?(六)文本研读(1)上片第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1、这一句的意思是:滚滚的长江水一直向东流去,大浪淘洗尽了千百年来江水中的风流人物。对吗?明确:“江水”比喻时光。如孔子曾经说过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苏轼只这一句就成了千古名
6、句,想起苏轼,我们就会想起这句“大江东去”。如此的磅礴气势,更让我们联想起李白的那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2、这句词中江水有什么特点?此句在文中又有什么作用? 明确:不仅写出了长江奔流浩浩荡荡、气势磅礴,而且将写景与写人融合为一体。在这里,长江已不仅仅是一条流水的名字,更是滔滔历史江水的代名词。作者面对江水不禁心潮起伏激荡,怀想往昔无数的风流人物。为下阕英雄出场作了很好的铺垫。 这一句似乎很熟悉,(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两句,跟苏轼这两句几乎完全一样,“滚滚长江东逝水”就是“大江东去”,“浪花淘尽英雄”就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样不一样?(把“风流人物”换
7、成“英雄人物”,大家觉得可以不可以?)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是“英雄人物”,什么样的人称得上是“风流人物”?3、背诵第一句。(在苏轼的心中“风流人物”就是不同于“英雄人物”,究竟怎样不同,提醒接着往下看)(2)上片第二句:“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1、你读出了什么意味?明确:这里已经把前三个小句子具体化了,怎么具体化的?分别看看。(1)“大江”这里具体化为“故垒”;(2)“千古”这里具体化为“三国”;(3)“风流人物”这里具体化为“周郎”。如果说,前面是大场景、远景,而这里就是小场景、近景了,如同镜头拉近了。苏轼知道他所游览的不是真正的赤壁,“人道是”三个字就特意说明,“是人们说”。2、大家
8、再考虑,这个地方能不能改成“周瑜赤壁”?明确:不能,“周郎”给人一种年轻的感觉。“郎”字,显得特别年轻潇洒。3、大家再想想,人名与地名相提并论,即“周郎赤壁”,有什么特别意义吗?明确:赤壁是因为周瑜才闻名的。反过来说,周瑜因为在赤壁指挥了赤壁大战,才名垂千古的,是赤壁让周瑜留名的。齐背第二句。4、那么,“赤壁”是一种什么景观呢?接下来就进行具体描写了。我们一起来读、背。(3)上片第三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1、大家考虑,这三个短语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乱石穿空”是从形的角度写的,写出了石头那种奇形怪状,那种参差交错。只有这样来写石头,才能写出战场的景观特点。“惊涛拍岸”是从声
9、的角度写的。“惊”的繁体字怎么写?只有知道繁体字才知道这个“驚”的意义,这里是“驚馬”的意思,如惊马一样的波涛,拍击着岸边,非常凶猛,非常暴烈,翻江倒海,这是一江怒涛。“卷起千堆雪”则是从视的角度来写的,写出了“赤壁”的雄伟壮丽和波澜壮阔。2、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你觉得哪些字词用得好,为什么? 明确:实写赤壁之险峻雄奇,动心骇目。巨涛拍岸,怒涛汹涌,浪花千叠,如雪堆积不断。 v “穿”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气势;v “拍”写出江水与岸拍击的力度; v “卷”写出波涛的巨大力量。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寥寥数笔便勾画出一幅雄奇壮丽的雪浪图。令人想到当年赤壁鏖战的壮阔场面,为下片追怀英雄渲染气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96349.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课件:04-兰亭集序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