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考前三个月》2015届高考语文(浙江专用)第一部分 第7章 限时对点规范训练 《论语》经典阅读题 《论语》经典阅读题.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步步高考前三个月
- 资源描述:
-
1、限时对点规范训练论语经典阅读题(用时:45分钟满分:40分)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5分)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论语)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人由)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天)命,故止也。”(庄子外篇)注概:感慨。偃然寝于巨室:偃然,安宁状;巨室,指天地。(1)请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孔子和庄子面对丧事的思想情感。(2分)孔子:_庄子:_(2)孔子和庄子对待丧事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思想情感?请简
2、述之。答:_答案(1)(孔子:)哀悯(庄子:)达观(2)孔子有恻隐之心,哀人所哀,心有不安,所以食不甘味。仁是儒家思想的内核,推己及人乃是“仁之方”。庄子对夫人之死尽管内心悲哀,但表现的是一种达观的态度,因为庄子认为人死了,那是顺应大自然,回归大自然。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5分)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1)孔子说自己“乐在其中”,谈谈你对此处孔子提及的“
3、乐”的内涵的理解。(2分)答:_(2)后世的儒者遵从孔子的信念,如孟子提出“舍生取义”,董仲舒提出“正其义不谋其利”,都力图追求道德精神的完善,从上述材料中看,儒家价值观的核心是什么?说说这些观点在现实生活中对你的启示。(不超过50个字)(3分)答:_答案(1)乐:为心中的坚定信念(道德修养、仁的追求)而乐,为能够坚守“乐”而乐。(2)儒家价值观的核心重义崇德。(1分)启示:在艰难困苦中也能感受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坚定自己的人生信念;在饱经忧患中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牢记自己的人生使命。(只要答一个方面就得2分,言之成理即可)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5分)子曰:“饭疏食,饮水,曲
4、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注终食:一顿饭的功夫。造次:仓促匆忙。(1)第则材料中所说“其道”即指第则材料中的“_”字和第则材料中的“_”字(2分)(2)根据两则材料,简单说明儒家对君子生活方面的要求。(3分)答:_答案(1)义仁(2)君子生活上要安贫乐道;君子追求富贵,应该遵循仁义的标准;君子要严格约束和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背离仁义,哪怕是一顿饭的功夫,哪怕
5、是在仓促之间,哪怕是在颠沛之中。(每点1分)4.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5分)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1)材料中阐述了儒家什么思想?这种思想在践行中的标准是什么?(2分)答:_(2)材料中中孔子不得中行之人就愿意结交狂狷之人,你赞成孔子的选择吗?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答:_答案(1)中庸思想。标准是“义”(道义、仁义)。(1分)中庸之道绝不是不讲原则的折中主义,而是一种始终以“义”为准绳的稳健主张。(1分)(2)赞成,中行之人世上鲜有,但是道又不可无所寄托,因此,孔子退而求其次,求其可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96431.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