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魔术3 沪教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魔术3 沪教版 一年级 上册 语文教案 魔术
- 资源描述:
-
1、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沪教版一年级上魔术教学设计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
2、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教学目标:1能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认读“衣 伯术出”四个字。2能认读声母“b p m f”,拼读音节“ba bo mo”。3正确朗读儿歌,做到不添字、不漏字,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体会到魔术的神奇。4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在田字格中正确描写“衣 伯”。重点和难点:1能在课
3、文的语言环境中认读“田、伯、八、只”四个字。2能认读声母“b p m f”,拼读音节“ba bo mo”。教学准备:1课文插图和录音。2声母和韵母卡片。3生字卡片。4儿歌伯伯和婆婆老伯伯,变魔术,变出一个小金佛;老婆婆,拔萝卜,拔出一只大萝卜。教学过程:一、复习韵母,引出课题。1小朋友,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不少韵母,现在我们把它们请出来和它们打打招呼好吗?2(出示韵母及四声)开小火车读。过渡:大家读得真棒,老师奖励你们观看一个魔术。3(板书课题:魔术)指名读,齐读课题。二、初步感知,学习生字。1仔细听录音,认真看图片,想一想:在魔术节目中,谁变出了什么?2(播放录音,根据儿歌情节逐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18年秋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作业课件:专题4句子的排序与仿写(共27张PP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