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1

类型专题07《经典常谈》知识汇总-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知识(考点)梳理 真题演练.docx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103170
  • 上传时间:2025-11-03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34.12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经典常谈 专题07经典常谈知识汇总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知识考点梳理 真题演练 专题 07 经典 知识 汇总 备战 2024 年中 语文 名著 阅读 考点 梳理 演练
    资源描述:

    1、07 经典常谈作家介绍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生于江苏东海县,原籍浙江绍兴,因世代居住于扬州,自称扬州人。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教育家,杰出的民主战士。朱自清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留学英国,专攻语言学和英国文学。作为散文家的朱自清先生,他是中国现代散文领域里成就很高的作家,散文风格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被誉为“白话美文的模范”,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春匆匆等。先生在诗歌理论、古典文学、新文学史和语文教育等领域,也都有很高的成就。学术论著有新诗杂话诗言志辨经典常谈等。作为教育家的朱自清先生,他还是现代中国一位出色的语文教育家。朱自清

    2、1920年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先后在杭州第一师范、扬州第八中学、吴淞中国公学、台州六师、温州第四中学、宁波四中等校任教,后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系主任,昆明西南联大中文系主任。丰富的教学经验,也让朱自清在语文教育方面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除了叶圣陶合著的国文教学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标准与尺度和语文拾零等教育论著,他还把语文教育的远大目标确定在了解本国固有的灿烂文化,加强民族意识并以此提高学生欣赏文学的水平。这种观念就促使他完成了经典常谈的创作。作品介绍经典常谈一书,写作时间在1938到1942年间,于1942年出版。当时朱自清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80年来广为流传,成为普及中国传

    3、统文化的启蒙经典。全书分十三个章节,浅明而精辟地介绍了我国文化传统中的经典作品,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等,亦可看作是时任西南联大中文系主任的朱自清,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进行的系统梳理。经典常谈文字要言不烦、通俗流畅,讲透我国文化遗产中的典籍精髓。全书通过对经典的梳理与讲解,让读者对古文更亲近、熟悉,从而产生兴趣,是读者概览中国古典文学的首选佳作。此外,书中还特别收录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以飨读者。朱自清先生在这本小书里不仅讲了传统意义上的经典五经四书,而且讲了历史的经典春秋左传、战国策、史记,以及诸子的经典,辞赋的经

    4、典,诗的经典,文的经典,简直是一部小而精的经典学史。他的目的在于使年轻一代了解整个传统文化,造就通才。书中的语言极其地通俗,而条理又是那样的分明,留心的读者不仅会感到经典流变的基本脉络,更会学到做学问的一般方法。创作背景在写作经典常谈的1938至1942年间,朱自清不仅同时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与其师范学院国文系任教,而且还自1934年开始即参与到国民政府国防设计委员会主持的中小学国文教科书的编写工作中,并在其间发挥了重要作用。 1937年10月,负责统筹这一工作的杨振声建议朱自清“可自己写一些有关中国文化的课文”,这成为了他在日后写作经典常谈的直接缘起。而朱自清在写作过程中,自觉遵循的标准

    5、也是完成一部“一般的读物”而非“考据的著作”。可见在他的自我期待中,相比于追求学术与文学层面上的价值,此书的主要功能乃是实现对于传统经典的教育普及。 章节梳理1.说文解字第一 说文解字第一先生从仓颉造字说起,相传仓颉有四只眼睛,间地上兽蹄儿、鸟爪儿印着的痕迹,灵感涌动造成了文字。可是这一说法也经历了很多的更迭,始皇为了统一文字,教李斯作了仓颉篇七章,赵高作了爱历篇六章,胡母敬作了博学篇七章。有了这些标准字书,文字统一就容易进行了,才形成了“车同轨、书同文”的一统局面。东汉和帝时,许慎作的这一部说文解字,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他讲历史经典和别的字书里的字,都搜罗这部书里,所以足足有九千字。这部书的

    6、作用是要帮助人们通读古书,它是文字学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中国的汉字,从造字和用字的角度来讲,有六个条例,称为“六书”,分别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从书法角度讲,秦始皇用小篆统一了文字,不久有了隶书;到了汉初有了草书,晋朝有了行书,宋代形成楷书。现在通用的是楷书,同时为了便利的缘故,行书、草书也同时流行。2.周易第二 作为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八卦及阴阳五行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日常生活不知不觉之中让这些道理支配着。讲五行的经典,是尚书洪范,讲八卦的便是周易。八卦相传是伏羲氏画的,也有说是上天所赐的。与八卦相伴而生的是占卜,古时候的人们看见数字整齐而有变化,认为是神奇而有魔

    7、力的东西,比如说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就是一生二、二生四的意思。在太极八卦中,一横来表示阳,两横表示阴,分别配出八个卦,名称分别是乾、兑、离、震、艮、坎、巽、坤,八卦之间两两组合就成了六十四卦,简而言之,八卦的基本原理是靠了数目来判断吉凶的。而周易这部书,就是把那时候人们占卜的卦辞按着一定的顺序编辑起来的。后来,儒家为周易卦辞做了种种新解释,加入了君子父子的儒家典型思想,于是周易便成为了儒家第一经典,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儒家哲学体系。可以说,儒家的周易是哲学化了的;而民众的周易倒是巫术的本来面目。3.尚书第三尚书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内容包括了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

    8、。平时的号令叫“诰”,有关军事的叫“誓”。其主要思想是“鬼治主义”,就是遇到臣民不听话的时候,只要抬出上天和先祖来,自然一切解决。在儒家所传的五经中,尚书残缺最多,因而问题也最多。因秦始皇焚书坑儒、书法沿革等历史原因,在西汉时期流传着今文尚书、古文尚书两个版本,也造就了西汉尚书“古今之争”这一经学大史迹。之后一番战乱古文尚书便失传了,但三国时期出了一位孔安国又伪造了一部古文尚书,冒名顶替一千年直到清初才被人们彻底识破。4.诗经第四诗经是在五经中我们最耳熟能详的一部。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后来有了文字,人们便将歌谣记录下来,形成最初的诗。到了战国时代,贵族

    9、渐渐衰落,职业的乐工纷纷散走,乐谱就此失传,但是还有三百来篇唱词儿流传下来,便形成了诗经。到了儒家这里,孔子用“思无邪”一句话概括“诗三百”,采取了断章取义的办法,用诗来讨论做学问做人的道理,成为儒家五经之一,主要作教化之用。而教化的方法,主要是建立在“六义”上,所谓的风、雅、颂、赋、比、兴。5.三礼 第五 周礼仪礼礼记三礼的根本是“礼治”,儒家有拿礼来包罗万象的野心,他们认为礼为治乱的根本。那什么叫做礼治呢?儒家说每个人一味地满足自己的欲望,就会造成社会的混乱,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得定出森严的等级制度、长幼次序,是所谓“天地君亲师”等,这便是礼治主义。由此引申出一切日常生活都有了一套程序和规矩

    10、。甚至王道不外乎人情,礼也是王道的一部分。此外,从来礼乐并称,但其实乐附属于礼,是用来补助仪文的不足的,因为乐的可以让人平心静气,互相和爱,有改善人心、移风易俗的功用。6.春秋三传 第六 三传为左传公羊传穀梁传,三传特别注重春秋的劝惩作用。三传解释经文时,常常不顾上下文穿凿附会起来;三传之中,公羊、穀梁两家全以解经为主,左氏却以叙事为主,参考群籍,详述史事。“春秋”是古代记事史书的通称,是因为古代朝廷大事,多在春、秋二季举行。而作为五经之一的春秋,相传是孔子修订的鲁春秋。古代史官记事,有两种目的:一是征实,二是劝惩。左传、公羊传、榖梁传三传特别注重春秋的劝惩作用;征实与否,倒在其次。春秋大义可

    11、以从两方面说:一是明辨是非,分别善恶,提倡德义,从成败里见教训;二是夸扬霸业,推尊周室,亲爱国家,排斥夷狄,实现民族大一统的理想。7.四书第七“四书五经”到现在还是我们口头上一句熟语,其中四书分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旧时科举私塾里,学生入学,便是从四书读起的。大学是古来大学里教学生的方法,循序渐进地阐述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奋斗理念;论语是弟子记录孔子的言语的,传达了“君子”、“仁”、“忠恕”等可以终身应用的学问;孟子是孟子及弟子共同编定的,说“仁”兼说“义”,提出要养“至大至刚”、“配义与道”的“浩然之气”;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的书,“不偏叫作中,不易叫

    12、作庸;中是天下的正道,庸是天下的定理。8.战国策第八缘起于战国时代,朱自清先生用通俗诙谐的语言讲述了春秋末年列国纷争的盛况。最后形成了齐、楚、秦、燕、赵、魏、韩等“战国七雄”相互之间战乱不断硝烟弥漫的局面。为了避免战争,国与国之间的外交手段便显得十分重要,游说之士便应运而生,也叫策士。根据对最强大的秦国的态度不同,策士们形成了“合纵”、“连横”两个派别,代表人物便是大名鼎鼎的苏秦、张仪,都以能言善辩巧舌如簧而著称。用编者刘向的话来讲,战国策就是记录了战国时代“高才秀士”们“奇策异智”的一部重要古史。9.史记汉书第九 这两部书是最早的有系统的历史,可称为正史的源头。史记共130篇,有12本纪,记

    13、帝王政迹、列传,但列传占了全书的过半数。司马迁早年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他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史记体例有五:十二本纪,记帝王政迹,是编年的。十表,以分年略记世代为主。八书,记典章制度的沿革。三十世家,记侯国世代存亡。七十列传,类记各方面人物。汉书汉代班固著。是一本记录汉朝各项大事的断代史,起于汉高祖,终于平帝时王莽之诛。记录范围更为广大,涉及天地、鬼神、人事、政治、道德、艺术、文章,包罗万象。虽然两部书内容不同,但其博大精深和精彩绝伦确实相通的,并称为良史也绝不是偶然。10.诸子第十春秋末年,封建制度开始崩坏,在这个大变动当中,

    14、志之士们对于局势提出了种种的主张,并且开始开门授徒,形成了不同的流派,但都“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这便是诸子之学。诸子都出于职业的“士”。“士”本是封建制度里贵族的末一级,但到了春秋战国之际,“士”成了有才能的人的通称。第一个开门授徒的便是孔子,提倡“有教无类”,他学说是“正名主义”,定下了君臣父子的社会秩序。孔子之后,儒家还出了两位大师,分别是孟子和荀子。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主张施“仁政”“王政”,即一切政治的、经济的制度都是为民设的,君也是为民设的;荀子认为“人性本恶”,注重圣王的威权,圣王建立社会国家,是为明分、息争的。墨家的创始人墨翟,产生于下层社会的便是武士,是打仗、制造战争器械的

    15、专家。墨家反对侵略的打仗,他们只帮助弱小国家做防卫工作,这就是他们的“非攻”主义;天下的祸端都起源于相互争斗,人们应该视人如己,互相帮助,这就是他们的“兼爱”主义。道家反对一切文化和制度,老子的道德经流传千年,主张无为而治。到了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便做了第一个尝试同统一的人。他教许多门客合撰了一部吕氏春秋,以道家为基调,将诸子书统一了起来。到了汉武帝时期,接着社会大统的东风,董仲舒成功地实现了全社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全新局面。11.辞赋 第十一 辞赋其实专指辞,后称为赋,浑言称辞赋,统统起源于楚辞,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屈原的离骚。朱自清先生称屈原为缠绵悱恻的忠臣、清白不染的节士,永生在我们的敬

    16、意尤其是我们的同情里。离骚和九章的各篇,都是他放逐时候所作。他感念怀王的信任,却恨他糊涂,让一群小人蒙蔽着,播弄着。他高唱着“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走投无路,满腔委屈,千头万绪,无人可诉,只能告诉自己的一支笔,“离骚”就是“别愁” 或“遭忧”的意思。他用了许多神话和动植物的譬喻,委曲地表达了他对于怀王的忠爱,对于贤人君子的向往 ,对于群小的深恶痛疾。到了汉代,出现了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一大批模仿离骚的文人,汉人称这些作品为“辞”,一并纳入了楚辞一书。荀子的赋篇是最早称“赋”,荀赋和屈辞原来似乎各是各的,这两体的合一,朱自清先生推断也许是在贾谊手里。因为汉武帝好辞赋,所以繁荣一时

    17、,发展到唐初,称为“俳体”的赋;后来宋代不再注重排偶而趋向散文化,欧阳修、苏轼等人的赋便称为“文体”的赋。总体来看,赋虽然有韵,但更像是文而不算是诗。12.诗 第十二诗的顶峰在唐朝,其实在唐以前,诗也经历了很长的演化过程。汉文帝设计了乐府这个机构,专门采集古时的歌谣和乐谱,后来乐谱渐渐失传只留下歌词,便形成了乐府诗。这些诗以叙事为主,多写社会故事和风俗,是五言诗的源头。到了建安年间,出了曹植这个大诗人,但真正奠定了五言诗基础的,则是魏代的阮籍,他正式成立了抒情的五言诗。晋代的诗,渐渐排偶化、典故化,渐渐千篇一律,但正是这种影响下,却孕育了陶渊明和谢灵运另个大诗人。陶诗教给人怎样赏味田园,谢诗教

    18、给人怎样赏味山水;他们都是发现自然的诗人。到了李、杜这两座高峰自是不必细说,大家都耳熟能详。李白因触犯杨贵妃而不能得志,纵情山水间,人称“天上谪仙人”;朱自清认为真正继往开来的诗人是杜甫,李白用诗来抒写自己的生活,杜甫用诗来抒写那个大时代,诗的领域扩大了,价值也增高了。也因此而影响到两宋时代,“没有一个诗人不直接、间接学他”。宋诗有了散文化的倾向,到了苏轼最为明显,他将禅学大量放进诗里,开了一个新境界。13.文 第十三 现存中国最早的文,是商代的卜辞,也就是一种官文书。后来到了春秋的时候,外交的言语也称为“辞”,孔子说辞的要义在“达”,也就说说明白。到了战国,又说之风大盛,辩士们的说辞可谓天花

    19、乱坠,可以成为议论文。伴随着议论文的发展,记事文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春秋左氏传是写事的丰碑,史记是写人的丰碑。汉武帝时候,盛行辞赋,赋的特色是铺张、排偶、用典故,汉、魏之际,排偶更甚。梁昭明在文选中第一次提出“文”的标准;真正开了文体宗派的,是唐代韩愈。他力求以散行的句子换去排偶的句子,句逗总弄得参参差差的。他的标准是“气”,就是然的语气,并且有意将白话的自然音节引到语言中去。成为了新体的“古文”、宋代所成的“散文”的创立者。之后经过欧阳修与苏轼的发扬,古文成了正宗。唐代的发展出的新文体“传奇”,到了宋代有了“话本”,也就是白话小说的老祖宗,演化出了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直到红楼梦成为了白话小

    20、说集大成者。明代八股文盛行。新文化运动风起云涌,胡适之等人提倡的白话文搭上中国现代化的马车,一直驶近了新中国。意义方法一、读经典的意义了解古代社会状况:古代典籍中记载着我国文明的发展轨迹,通过阅读古代典籍,我们可以走近千年文明,了解我国古代社会现实。充实精神内涵:通过阅读古代典籍,我们可以汲取先贤的智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学习语文相关知识:古代典籍中包含了数千年的知识汇总,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体现了语言艺术之美,例如通过说文解字可知造字之经过,通过诗经可知诗歌艺术之美。提升个人修养:古代典籍中记载了许多先贤的言论,从学习、交往、心志等多方面进行了阐述,阅读古代典籍,我们可以用先人之美德指导自

    21、身之修养。二、经典常谈的阅读方法选择性阅读1.选择性阅读是一种理性的、目的性很强的阅读方式,它往往与阅读者的兴趣、目的密不可分。我国古代学者很重视选择性阅读。苏轼就曾说“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所以他建议读书求学之人“每次作一意求之”(又答王库书),也就是每次阅读只关注某一方面的内容,不贪多求全。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值息爆炸的时代。知识增长的速度大大超过个人的接受速度,引发了学习方式的变革,选择性阅读也变得更加重要。循着兴趣对古代文学感兴趣,我们可以先读诗第十二文第十三。对历史感汉书第九。兴趣,可先读战国策第八史记还可以寻找新的兴趣点,进而扩展到其他部分。比如读文

    22、第十三时对战国时期的说客产生兴趣,就去读对这个群体介绍更详细的战国策第八。2. 根据目的选择阅读内容。比如学过诗经二首之后,你希望了解关于诗经白更多知识,就可以去读经典赏谈中的诗经第四。又如你正在与同学开展以汉字文化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就可以去读经典常谈中的说文解字第一。带着目的根据目的选择阅读内容。比如学过诗经二首之后,你希望了解关于诗经白更多知识,就可以去读经典赏谈中的诗经第四。又如你正在与同学开展以汉字文化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就可以去读经典常谈中的说文解字第一。3. 为了更好地进行选择性阅读,需要首先对全书的内容和结构有所了解,最简便的方式就是浏览目录。了解全书的内容和结构。比如从经典常

    23、读目录就能知道全书十三篇,分别介绍了一种或一类经典,非常便于我们选择性阅读。有些书的目录没有提供足够的信息,就需要先大致浏览全书,了解其概貌,再选择感兴趣的或有需要的部分来精读。4.除了选择性阅读,本书还可以选择下列阅读方法(1)圈点法:阅读时勾画摘抄,做读书笔记等。 (2)摘录经典语句。 (3)批注法。通过批注精彩片段、提出关注问题、品味独特的语言。(4)复述法。读完一部书籍的介绍,合上书,在脑海中将主要内容回顾一遍。(5)分类法。在阅读后进行主题分类。 (6)援疑质理。学生或老师就整本书阅读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循着问题探究,使阅读走向深入。作品主题为了给希望读些经典的中学生做个向导,指点阅读

    24、门径,让他们面对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不至于茫然无措。艺术特色1.以现代的、科学的学术观念研究传统典籍。朱自清讨论儒家经书时,从古代社会生物和思想状况去认识这些典籍的形成,这正体现了现代学术挨弃一味“尊经”“崇古”的旧习,实事求是地审视传统文化的精神。2.注意大众所能接受的广度。朱自清时时留意经典常谈是一本写给中学生看的书,格外重视这本书的普及性和通俗性。全书不夸奇炫博,不故作高深读起来明快利落,不葛不枝。3.精彩的学术散文。这本书不“板着脸说话”,也不平铺直叙,而是以流利畅达的语言娓娓道来,常有弓人入胜之处,让读者能够饶有兴味地了解一个时代、个群体或一类作品的风貌。4.语言流利畅达,娓娓道来,常

    25、有引人入胜之处。如“他们铺张局势,滔滔不绝,真像背书似的;他们的话,像天花乱坠,有时夸饰,有时诡曲,不问是非,只图激动人主的心。”(文第十三)名家评价这本书所说经典,不专指经籍,是用的“经典”二字的广义,包括群经、先秦诸子、几种史书、一些集部,共十三篇。把目录抄在这儿:说文解字第一;周易第二;尚书第三;诗经第四;“三礼”第五;“春秋三传”第六(国语附);“四书”第七;战国策第八;史记汉书第九;诸子第十;辞赋第十一;诗第十二;文第十三。前头十一篇都就书讲;末了“诗”“文”两篇却只叙述源流,不就书讲,“因为书太多了,没法子一一详论,而集部书的问题也不像经、史、子那样重要,在这儿也无需详论” 。 此

    26、书为古籍之导言,浅明精要,宜于中学生阅读。 是一些古书的切实而浅明的白话文导言。谁要知道某书是什么,它就告诉你这个什么在需要读些古书的学生,这本书正适合他们的理解能力跟所需分量。叶圣陶先生一向在发扬、介绍、修正、推进我国传统文化上做功夫,虽说一点一滴、一瓶一钵,却朴实无夸,极其切实。再加上副冲淡爽旷的笔墨,往往能把顶笨重的事实或最繁复的理典论,处分得异常轻盈生动,使人读了先生的文章,不惟忘倦,常且可不费力地心领神会。这本经典常谈就是我这话一个确切的明证。 吴小如 渐归简淡,朴实无华,显示出阅历、学问都已成熟。用口语化的语言写学术文章,并世似无第二人。汪曾祺 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是学习传

    27、统文化典籍(也叫国学)的入门书,打基础书,又是极有学术分量的书。书中随处可见是那一时代学者共有的严谨的治学方法,并不时闪现真知灼见。他的文化观、历史观,不拘守一家之说,新旧兼容,通达平和,足以给后学者有益的启示。钱伯城作家观点朱自清的经典观1.从经典常谈可以看出朱自清的经典观是什么?从经典常谈可以看出,朱自清的经典观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以人文主义为精神,以通俗易懂为方法,以雅俗共赏为目标的。朱自清认为,经典就是我国的传统文化遗产由中国文字记载下来的东西,它们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智慧结晶。他不仅介绍了经典的内容和价值,还分析了经典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它们对后世的影响和启示。朱自清还强调了

    28、人文主义的思想,他认为经典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人性的提升。他说:“我们读书不只要知道事实、道理、艺术等等;我们读书更要知道人。”他倡导用爱心和同情心去理解和欣赏经典中的人物和情感。朱自清还注意了通俗易懂的方法,他用浅显生动的语言和例子来讲述经典,使之能够被广大读者所接受和喜爱。他说:“我写这本书时所用到最多最多也只有小学毕业生所学过的字。”他希望通过这本书让更多人接触到中国古代文化,并从中受益。朱自清最后还提出了雅俗共赏的目标,他认为经典不应该被少数精英所垄断或歧视,而应该被所有有志于学习和进步的人所共同欣赏和研究。2.朱自清先生的经典观念有什么特点?他的经典观念是与他的教育理念相联系的,他

    29、认为经典是教育的基础,是培养人的品德、智慧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他的经典观念是与他的民族情怀相结合的,他从经典中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如民本思想、忧患意识、民族大义、气节操守等,以此来启迪和鼓舞当时的国人。他的经典观念是与他的文学创作相融合的,他在写作经典常谈的同时,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散文,如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他的散文风格以真情、真实、细腻著称,体现了他对经典的深刻理解和感悟。3.朱自清先生的经典观念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他让我们明白了经典的重要性,经典是我们的文化根基,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是我们的智慧源泉,我们应该尊重和传承经典,从中汲取力量和灵感。他让我们了解了经典的内容,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的经典作品,让我们能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全面和深入的认识。他让我们学习了经典的方法,他不仅讲述了经典的来龙去脉,还提出了诵读、背诵、摘录、注释、比较、赏析等经典训练的具体步骤,让我们能够有效地学习和消化经典。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专题07《经典常谈》知识汇总-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知识(考点)梳理 真题演练.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03170.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0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0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 枣儿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 枣儿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 屈原(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 屈原(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 词四首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 词四首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普通高中2013-2014学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语文 扫描版缺答案.doc广西普通高中2013-2014学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语文 扫描版缺答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0 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0 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昭平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广西昭平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 梅岭三章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 梅岭三章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昭平县2018年中考模拟考试(一)语文试题(扫描版).doc广西昭平县2018年中考模拟考试(一)语文试题(扫描版).doc
  • 广西昭平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广西昭平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 广西昭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doc广西昭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新人教版20180524122.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新人教版20180524122.doc
  • 广西平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广西平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一中大学科技园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一中大学科技园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4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 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4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 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4部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4部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2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三节 筛选信息与分析概括.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2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三节 筛选信息与分析概括.doc
  • 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20182018学年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20182018学年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
  • 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三语文科技文阅读综合练习(三) WORD版含答案.doc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三语文科技文阅读综合练习(三) WORD版含答案.doc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