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实验中学中考语文 文言文复习5.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实验中学中考语文 文言文复习5 江苏省 连云港市 灌南县 实验 中学 中考 语文 文言文 复习
- 资源描述:
-
1、文言文复习一、赵普1.给下列加粗的字词注音。吏事( )寡学术( )阖户( )启箧( )既薨( )循默( )龌龊( )( )奏牍( )掷地( )补缀( )2.解释加点的字(或词)。(1)普少习吏事( ) ( ) (2)及为相( )(3)尝奏荐某人为某官( ) ( ) (4)太祖乃悟,卒用某人( )( )(5)寡学术( ) (6)既薨( ) (7)复奏( ) 3.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的区别。(1)普明日复奏其人 古义: 今义: (2)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古义: 今义: 4.翻译下列句子(1)太祖常劝以读书。译: (2)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译:(3)普明日复奏某人。译:(4)碎裂
2、奏牍掷地。译:二、爱莲说各地近年中考题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阅读爱莲说,回答以下几道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可爱者甚蕃( ) 陶后鲜有闻( )亭亭净植( ) 濯清涟而不妖( )2、翻译下列句子。(4分)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翻译: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翻译: 3、用原文的语句回答。(4分)比喻君子不同
3、流合污的语句是 。 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 4、文中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作者认为君子应该是怎样的人?5、文章三次用菊和牡丹衬托莲,各有什么作用?(二)阅读爱莲说,回答以下问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3分) 甚蕃( ) 亵玩 ( ) 宜乎众矣 ( )2.翻译下面文言句子。(4分)(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译:(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译:3.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5分)相同: 不同: 4.文中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写法,把“莲花”比喻“君子” 的高尚品格。在我国很多古诗词中,也用到了这种手法,如李白在闻王
4、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用“ , ”抒发对友人绵绵不尽的深情;李商隐在无题诗中用“ , ” 表达了坚贞的爱情;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用“ ; ” 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8分)(三)(武汉)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第711题。15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乙】风雨送春归,
5、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1)出淤泥而不染( )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3)陶后鲜有闻( ) (4)待到山花烂漫时(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莲,花之君子者也。译文: 3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2分) 4【甲】文用 、 衬托了莲花的形象,【乙】文用 、 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4分) 5两文所歌颂的对象在精神品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3分)(四)(2022年浙江省宁波市)文言文阅读(16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
6、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故称瑞耳。体彩,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注释】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氲氲(yny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瑞:吉,善。兼
7、彩:兼有各种颜色。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亭亭净植( ) 陶后鲜有闻( )而名之不可( ) 莫能肖也 ( ) 2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释是( )。(2分) A强迫 B接近,迫近 C狭窄 D威胁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 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翻译: 4对“善绘者以意取似”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2分)(B) A擅长绘画的人因为个人的原因只能类似模拟。B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感受把兰画得像样。C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用自己的意思去理解它。D擅长绘画的人已经描绘得很相似了。5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
8、,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空格里。(2分)香味:莲 ; 兰氲氲无所。 品位: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兰 。6(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 的生活态度;(乙)文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 的品性。三、课外阅读永(永:即永州)之氓(氓:民,百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湘水:即湖南境内的湘江)。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货:这里指钱)为?”又摇其首,遂溺死。(选自柳
9、河东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中济,船破,皆游( ) (2)曰:“何不去之?”(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永之氓咸善游。翻译: (2)汝愚之甚。翻译: 3、本文刻画了一个守财奴的形象,文中主要运用了和的描写方法。(4分)4、根据文章内容,请你说说文中永之氓溺死的原因,并谈谈从中你受到的启示。(4分)2022年中考总复习七(下)文言文练习(含答案)一、赵普1.给下列加粗的字词注音。吏事( )寡学术( )阖户( )启箧( )既薨( )循默( )龌龊( )( )奏牍( )掷地( )补缀( )(l gu h qi hng xn w chu d d zhu)2.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1.大自然的声音【第2课时) 人教部编版.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