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9 古诗文鉴赏(讲义 试题) 2023年五升六语文暑假衔接课(统编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09 古诗文鉴赏讲义 试题 2023年五升六语文暑假衔接课统编版 专题 09 古诗文 鉴赏 讲义 试题 2023 年五升六 语文 暑假 衔接 统编
- 资源描述:
-
1、【暑假衔接课】专题09 古诗文鉴赏古诗文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瑰宝。它意境深远,含义深邃,语言凝练,具有独特的意境美和音韵美。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突出强调了古诗学习的重要性,并提出明确的要求:“朗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音律、节律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能够背诵一定数量的优秀古诗。在小学五、六年级,学习的古诗大多是五言或七言古诗以及简单的古词、古文,是小学经常会遇到的一项语文基本功考察题目。在五年级下册主要学习了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村晚从军行等七言古诗和简单的古文自相矛盾杨氏之子。结合语境,在说话、写作中恰当地引用古诗文名句,在理解、背诵古诗文的基础上学会灵活
2、运用。养成善于运用古诗交流的良好习惯,整体提高语文素养。1.学习古诗文需要注意的问题。(1)读准字音:在古诗文中,有些字的读音与现今汉字的发音完全不同,所以学习时,首先要读准字音。如自相矛盾一文中的“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的“夫”,读“f”,而不读“f”。(2)按节奏和音韵诵读古诗:诵读古诗,除了具备一般的朗读要求外,还要结合诗句的意思,注意节奏和音韵。(3)理解字义、词义:古诗文受固定格式和字数的限制,一般用字用词非常严密、准确。运用各种方法去理解字义、词义,注意它与今天所讲字义、词义的不同是理解古诗文的基础。(4)了解背景:作者生活的时代、爱好、思想、写作特点、当时社会现实、文学发展、
3、民间风俗习惯等都有助于我们理解古诗文,因此要注意这方面知识的搜集、积累。(5)理解、把握全诗意境:在理解字义、词义及了解作者及其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整体把握全诗的内容、意境,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体会感情:准确体会古诗文的思想感情,是学习古诗文的最终目的,它有利于我们学习用精练生动的语句,用新颖巧妙的技巧抒情表意,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7)古诗的的朗读和背诵:古诗的意思一般都比较含蓄,有些诗句的含义还比较深奥,一下子很难读懂看透。所以在学习古诗时一定要反复读,仔细品,直至熟读成诵。这样才能进入诗中,真正理解古诗。(8)灵活运用古诗文名句:古诗文语言精练,抒情表意、阐明事理非
4、常生动、巧妙,特别是一些名家写下的妙语佳句。结合语境,在说话、写作中恰当地引用古诗文名句,也是我们学习古诗文的一个重要原因。要在理解、背诵古诗文的基础上学会灵活运用。2.五年级下册学习的古诗文。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村晚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自相矛盾杨氏之子六年级对古诗文的学习和掌握要求进一步提高,重点学习更难理解一点,道理更深刻,意义更深远一点的古诗文。六年级上册学习的古诗文有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浪淘沙(其一)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从近年来小考题的命题来看,关于“古诗文”的检测,试题类型较为灵活,考查重点侧重于对古诗
5、文的积累、理解、赏析和评价。主要题型有:有关古诗文的作者、作品、年代等文学常识的填空、判断、选择和连线题;古诗文的默写与补写题;按要求填写古诗文名句题;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思想感情题;分析古诗文表现手法题;理解古文字词题;翻译古文句子题;体会古诗文所蕴涵的哲理题。这部分设题范围广泛,题型灵活,试题存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针对古诗文赏析、评价和体会思想感情这方面的试题,难度很大。学生在复习时应加强对这方面的训练。六年级对古诗文的掌握和运用比五年级难度更大一些。在掌握学习古诗文的一些基本方法的基础上,重点学习理解、把握古诗文意境:在理解字义、词义及了解作者及其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整体把握全诗的内容
6、、意境,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何才能够读懂古诗文内容呢?六年级需要掌握的要点整理如下图:一、常考题型五年级六年级1.有关古诗文的作者、作品、年代等文学常识的填空、判断、选择和连线题。2.默写古诗,补充古诗。3.理解诗句或古文句子的字词和句子的意思。4.填写古诗文名句题。5.体会古诗文所蕴涵的哲理题。1.有关古诗文的作者、作品、年代等文学常识的填空、判断、选择和连线题。2.默写古诗,补充古诗。3.理解诗句或古文句子的字词和句子的意思。4.填写古诗文名句题。5.体会古诗文所蕴涵的哲理题。二、真题演练1.(2023聊城 百草园小学 五年级期末)根据语境填写诗句。(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
7、一)中描写儿童不会耕织,却也在茂盛的桑树底下模仿大人的样子种瓜的诗句是: , 。(2)长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高高的华山耸入云霄几乎碰到天。看到眼前的景色,我不由得吟诵起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的诗句: , 。(3)看着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短笛,弟弟想起了村晚中的诗句: , 。2.(2023聊城 外国语 五年级期末)选择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填在括号里。(1)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A.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壮阔苍凉的边塞风景 ,概括了西北边陲的状貌。B.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青海湖上乌云密布 , 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C.这两句诗写景中包含着边疆将士思
8、乡的悲伤之情。(2)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A.被金统治的宋朝老百姓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B.诗句抒发了对金人统治下人民的同情,对无力收复失地的南宋统治者的强烈不满。C.诗句表达了金人统治下的原宋朝百姓希望跟南宋军队一起奋勇杀敌的决心。(3)下列( )句诗描写的季节不是春天。A.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B.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C.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D.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3.(2023聊城 新星小学 五年级期末)先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再说说句子的意思。(1)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解: 供: 傍: 阴: 这两句话的
9、意思是: (2)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稚子: 铮: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 (3)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穿: (4)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浥: 4.(2023聊城 东昌府区 五年级期末)把古诗补充完整,再说说后两句话的意思。游子吟汉乐府慈母手中线, 。 ,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 。后两句话的意思是: 5.(2023聊城 东阿 五年级期末)看图默写古诗,完成练习。村 晚宋雷震 , 。 , 。(1)请展开想象,简要描述这首诗前两句中的画面。 (2)这首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这首诗中的“横”用得很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6.(2023聊城 鼎
10、顺小学 五年级期末)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稚子弄冰这首诗中体现时间的词是“ ”,意思是 。整句诗是对孩子玩耍时一连串的 描写,一个“ ”字形象传神地写出了孩子剜冰时的样子。这首诗写的是小孩子在冬天用冰穿上彩线做乐器敲打,突然冰碎,发出玻璃碎的声音,以 的笔调,写出了孩子的 与 。(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 (朝代)的诗人 的作品。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的手法写祖国山河的 ,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将 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 ,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 。7.(2023聊城 百草园小学 五
11、年级期末)阅读古诗,完成下面练习。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 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将晓 王师 (2)本诗重在写“迎凉有感”,在入题前却极言山高水长,这种“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的手法,在诗歌表现手法上称作 ,陕北民歌“ ”形式常用这种表现手法。(3)如果把本诗第三句的“尽”字换成“滴”字或“流”字好不好?为什么?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8.(2023聊城 百草园小学 五年级期末)阅读古文,再完成练习。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12、。”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文中加点字分别指的是谁?连一连。(2分)其 儿 孔 君 夫子孔君平 杨氏之子(2)从“为设果,果有杨梅”中可以看出( )A.杨氏之子非常喜欢吃杨梅。B.杨氏之子是一个非常懂礼貌的孩子。(3)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杨氏之子让孔君平无言以对,展现了自己的霸道。B.以“孔雀”为名来反问孔君平,这样可以贬低孔君平的身份。C.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杨氏之子也在姓上做文章,采用否定的方式,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使孔君平无言以对。(4)本文主要通过人物的 来表现人物的特点。(5)你认为杨氏之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一、基础
13、训练。1.读句子,完成填空。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孔君平在 上做文章,孩子也在 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 。(2)孩子采用 的方式,说“ ”,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 ,又表达了“ ”这个意思。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 ,语言的 。2.把诗句补充完整,填一填。(1) ,五千仞岳上摩天。【宋】陆游 (2)劝君更尽一杯酒, 。【唐】 送元二使安西 (3) ,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 (4)黄沙百战穿金甲, 。 【 】王昌龄 (5) ,唯见长江天际流。【唐】 3.读句子,解释加点的字,再解释句子。(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
14、物莫能陷也。”鬻:_ 誉:_ 莫:_ 陷:_句意: (2)其人弗能应也。弗:_ 应:_句意:_(3)不可同世而立。立: 句意: (4)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利: 4.看图,默写古诗,完成填空。 , 。 , 。 , 。这首诗的意思是: 5.选择正确的答案。(1)下列是送别诗的是( )。A.凉州词 B.送元二使安西D.村晚 C.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2)下面哪句不能表达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 )A.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B.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C.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3)下列哪句诗不是描写儿童幸福生活的?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03198.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