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6

类型专题26 文学类文本阅读——现代诗歌-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最新备考学案.docx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103304
  • 上传时间:2025-11-03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36.88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专题 26 文学 文本 阅读 现代诗歌 2021 年高 语文 一轮 复习 最新 备考
    资源描述:

    1、专题26 文学类文本阅读现代诗歌【高考真题演练】1【2020天津卷】请参照线条之美的审美角度点评下面这首描写劳动者的小诗。(5分)脊梁罗长城一条力的弧线,一道破土的犁圈,一条飞来的彩虹,一架厚的青峦。2【2019天津卷】 下面这首诗曾获某杂志主办的征文大赛一等奖,请品读该诗,说明获奖理由。要求:不少于3点理由,100字左右。(6分)你还在我身旁戴畅瀑布的水逆流成上蒲公英的种子成远处飘回,聚成伞的模样!太阳从西方升起,落向东方!子弹退回枪膛运动员回到起跑线上我交回录取通知书,忘了十年寒窗!厨房里飘来饭菜的香!你把我的卷子签好名字关掉电视,帮我把书包背上。你还在我身旁!【参考答案】1 运用角度,合

    2、理解释 探究主题 语言表达【解析】首先分析本文的审美角度,通过题目“线条之美”以及文中表现作者观点态度的句子,如“原来这线条的美正在似有似无之间,是自带几分幻美的东西。主客交融,亦幻亦真,天光云影,想象无穷。正是因了它的来无踪,去无影,永不停,却又永无结果,也就让你永不会失望。线条,一种虚幻的、没有穷尽的,可以寄托我们任何理想、情感和审美的美”等,可以把握住作者审美是通过对线条的欣赏进而欣赏艺术之美的,也就是通过某一个角度欣赏艺术之美。然后欣赏这首小诗。小诗的题目叫做“脊梁”,诗歌没有具体写“脊梁”是什么,甚至没有具体的形态,而是通过一系列的“线条”“形态”来比喻“脊梁”。如称它为“一条力的弧

    3、线”,展示出有力的曲线;再运用间接意象作比喻,点出其象征意:以彩虹喻脊梁,赞美多年与自然奋战的劳动者的内在的力和美;用“青峦”喻“犁圈”赞美了劳动意义的重要;以“青峦”喻“脊梁”,赞美了劳动者的厚重品性。意象间的联结,构成了整体意象的鲜活和厚重之美。2用回溯的写法,以各种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来表达内心的渴望精心选择与母子关系相关联的意象,表现真挚亲情再现日常生活细节,亲切感人层层铺垫,结尾点题、单句成节,产生强烈的情感冲击力诗行错落有致,具有视觉美感【解析】本题要求说明你还在我身旁这首诗获奖理由。可从诗歌的整体构思、内容、艺术手法、诗歌的书写布局等角度分析。“瀑布的水逆流而上”到“厨房里飘来饭菜

    4、的香,你把我卷子签好名字,关掉电视,帮我把书包背上”用回溯的写法,以各种不可能出现的现象表达内心的渴望;“饭菜的香”“卷子签好名字”“帮我把书包背上”,精心选择日常生活中与母子关系相关联的意象,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表现真挚的感情,亲切感人;结尾“你还在我身旁”单独成行,与上文的层层铺垫形成呼应,产生强烈的情感冲击;从诗句的摆放来看,错落有致,形成视觉美感。【现代诗歌考点精讲】一、高考考情分析文学类文本阅读包括小说阅读、散文阅读、现代诗歌阅读等,从高考卷命题情况来看,现代诗歌阅读呈现如下特点:1从诗歌选篇上看,一般多有朦胧色彩,命题往往以抒情诗、哲理诗或内蕴深厚的诗为主。与古代诗歌相比,新诗有其

    5、自身的三大特色:作品意象的模糊性(重叠、交叉、群体等);表现手法的新颖性(隐语、象征、暗示等);修辞手段的变异性(隐喻、移就、通感等)。2从考查题型来看,2020年山东新高考样题中,文学类文本阅读模块选用了一首现代诗歌作为命题材料,题目设置了两个四选一的单选题和两个问答题。单选题每小题3分,分别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对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类似于古代诗歌阅读的客观题。主观题分别为4分和6分,分别考查理解关键词句以及分析人称抒情角度的好处。2018、2019高考全国卷以及2020山东、海南新高考样卷考查情况如下:2020卷别山东样卷(16分)海南样卷文本体裁诗歌小说选文出处辛笛刈禾女之歌选择题第6题下

    6、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第7题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简答题第8题“为什么我的心也是空而常满”中的“空而常满”如何理解?(4分)第9题诗歌从刈禾女的角度抒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2019卷别全国卷全国卷全国卷文本体裁小说2018卷别全国卷全国卷全国卷文本体裁小说二现代诗歌基础知识(一)基本概念诗歌是与小说、戏剧、散文并列的文学样式。诗歌饱含情感和想像,是以富于节奏和韵律的语言,集中精炼地反映社会生活,抒发情感的文学体裁。现代诗歌又称新诗,一般指“五四”以后在继承发扬民歌和中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西方诗歌

    7、的表现形式、表现手法而逐渐发展形成的诗歌,具有形式自由、韵律灵活、自然清新的特点。(二)基本类型1按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1)叙事诗:诗中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通常以诗人满怀激情的歌唱方式来表现。史诗、故事诗、诗体小说等都属于这一类。(2)抒情诗:主要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如情歌、颂歌、哀歌、挽歌、牧歌等。2按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为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1)格律诗:按照一定格式和规则写成的诗歌。它对诗的行数、诗句的字数(或音节)、声调音韵、词语对仗、句式排列等有严格规定。(2)自由诗:是近代欧美新

    8、发展起来的一种诗体。它不受格律限制,无固定格式,注重自然的、内在的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或不押韵,字数、行数、句式和音调都比较自由,语言比较通俗。(3)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作品中有诗的意境和激情,常常富有哲理,注重自然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篇幅短小,像散文一样不分行,不押韵。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诗歌分类中,人们经常提到朦胧诗。朦胧诗古已有之,并非当代专有,它只是诗歌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朦胧诗的第一特征是“不直白”。“不直白”对诗人而言,是一种创作习惯或思维习惯;对阅读者而言,则增加了解读介入的机会。(三)基本特征现代诗歌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的现代情绪,用现代的词藻排列而

    9、成的语句群体,有着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和谐的音乐性以及形式的自由性。它的内涵是开放的,意象经营重于修辞。(四)鉴赏要素诗歌的艺术概括力很强,鉴赏时要从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入手,把握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理解诗歌塑造的艺术形象,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品味诗歌抒发的情感,分析诗歌的各种艺术表现手段。具体来说,鉴赏现代诗歌应从四个方面入手。1诗歌的形象诗歌是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生活和抒发感情的。鉴赏诗歌必须准确把握诗中的艺术形象:有些诗,通篇都通过描绘具体鲜明的形象抒发感情;有些诗,虽然没有描绘具体形象,但能唤起读者的想象;有些诗,既描绘具体形象,又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要把握诗歌的形象,就

    10、要抓住形象的特征。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较多,鉴赏时应该对众多的单个形象进行组合想象,构建整体形象;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不是实指,有比喻或象征的内涵,把握这类作品的形象不能从字面上理解,而应结合时代背景、作者遭遇等,通过想象、联想挖掘形象的内涵。总之,理解诗歌的形象应立足于深层理解和整体把握,不能望文生义,浮于表面。2诗歌的语言语言是一切文学作品的基本材料。诗歌尤其讲究语言的运用,因为艺术形象的塑造、意境的营造,以及情感的传达,都要借助语言。诗歌的语言要求用最简洁的词句传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这就使诗歌语言形成了凝练、含蓄、跳跃性强的特点。相对而言,现代诗用白话写成,且较少用典,字面上较旧体诗容易把握

    11、。但是,要正确评价一首诗,还是要反复朗诵,尽力揣摩,并抓住饱含作者深情的词语仔细品味其深层含义。3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的表达技巧主要指抒情、修辞、描写和结构脉络等表达手段与艺术技巧,如拟人、比喻、借代、夸张、对比、象征,以及以动写静、小中见大、虚实结合、衬托、托物言志等。可参考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4诗歌的思想情感诗歌一般都会抒情言志,鉴赏时必须深切体会诗歌的感情内涵。具体地讲,就是要从诗歌的形象、意境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有些诗歌的思想情感是通过比喻、象征意义来体现的,理解这类诗歌的思想感情,就要展开联想和想象,准确把握诗歌形象的内涵,以便加深对感情的理解。诗歌总要反映一定的时代生活,理解诗歌的感情

    12、不能忽略时代特征,同一题材的作品,由于诗人的理想志趣、生活经历、所处时代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的感情还要顾及诗歌的类别、风格、流派等因素。(五)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1抓诗眼诗眼是诗中最富表现力、最能开拓诗歌意境的关键词句,是能使诗歌生辉的聚光点。诗眼的锤炼和设置在诗歌创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古今诗评家无不从这点出发赏析诗歌。2析意象。意象是诗人的主观意念和外界客观物象撞击的产物,是诗人为了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把客观的物象经过选择、提炼,重新组合而产生的一种含有特定意义的语言艺术形象。诗歌中,诗人不仅要用意象进行思考和感受,还要用意象表达情感。3明“虚”“实”社会生活无限广阔,诗人不可

    13、能把它们全部写到诗作中去。因此,诗人往往用“实”表现“虚”,或用“虚”表现“实”。虚实相生,相互映衬,是诗歌创作的一条艺术规律。诗中的“虚”就是思想感情,诗中的“实”就是景物形象。诗歌如果只写“虚”,会显得抽象空洞,没有诗味;如果只写“实”,则会显得死寂而缺乏生气。4推敲手法诗人抒情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为直抒胸臆,即在作品中直接显现个人的心绪;另一种是诗人往往略去政治背景,以渲染景物和烘托气氛的方法,如借助比兴、典故等手段,委婉地表情达意。5知人论世孟子云:“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这句话是说,欲解其诗,必知其人,必论作者所处的时代。【原题重现】典题文本阅读导引【典例】(

    14、2020山东模拟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题。刈禾女之歌辛 笛大城外是山山外是我的家我记起家中长案上的水瓶我记起门下车水的深深的井我的眼在唱着原野之歌为什么我的心也是空而常满金黄的穗子在风里摇在雨里生长如今我来日光下收获我想告诉给姊妹们我是原野上的主人风吹过镰刀下也吹过我的头巾在麦浪里我看不见自己蓝的天空有白云是一队队飞腾的马你听风与云在我的镰刀之下奔骤而来一九三七年四月卅日在苏格兰高原第一步:初读诗歌,借助意象,了解诗歌的大致内容。起首两句,点明了她的家乡原在远离大城市的乡村,然后诗人借助意象“水瓶”“井”写出对家乡甜美的回忆。下文诗人运用“金黄的麦穗”“阳光”“镰刀”“头巾”“白云”等一

    15、系列明丽清新的意象群,描写了刈禾女劳作时的欢快和丰收的喜悦。第二步:阅读题干,借助选项信息和表达技巧,深层次解读诗歌。共四个小题。其中,第1小题为考查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的选择题,第2小题为选择题,考查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选择题。因为两个题都为选出不正确的一项,可以借助其他六个正确选项解读诗歌。第3、4小题为简答题。命题者往往在诗歌不易理解或理解诗歌的关键地方设置问题,借助这些问题,就可以深层次的解读诗歌。第3小题,“为什么我的心也是空而常满”中的“空而常满”如何理解?借助这个题干要求就抓住了理解诗歌的关键。第4小题,考查从刈禾女的角度抒情的好处。第三步:回归文本,逐题分析。在速读文本和

    16、阅读题干的基础上精读材料,从原文文本“扣”答案。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城外是山/山外是我的家”,既点出抒情主人公的出身背景,也含有城市与乡野的对比。B“我想告诉给姊妹们/我是原野上的主人”,写刈禾女收获时的心理活动,表达她对拥有原野感到欣喜。C“风吹过镰刀下/也吹过我的头巾”,写刈禾女劳作时的欢快,也写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D“在麦浪里/我看不见自己”,是从宏阔的视野观看原野,着意写刈禾女在面对原野时的渺小感。【规范解题】第一步,审明要求,明确方向。要求选出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考查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第二步,找准区间,分析选项。A是对诗歌

    17、起首两句的分析,“山外是我的家”点出抒情主人公的_(出身背景),也含有城市与山外的对比。B“我想告诉给姊妹们”写刈禾女_(收获时的心理活动),“我是原野上的主人”表明她是原野的拥有者以及内心的欣喜。C“风吹过镰刀下/也吹过我的头巾”写刈禾女的劳作,也透出她劳作时_(欢快)的心情,从中也看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D“在麦浪里/我看不见自己”是从宏阔的角度观看原野,写刈禾女_(已经和大自然融为一体/其他意思对也可),从诗中“我是原野上的主人/风吹过镰刀下/也吹过我的头巾”“你听风与云/在我的镰刀之下/奔骤而来”就可以看得出来。第三步,整理答案,规范书写。【自主试笔】_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

    18、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前四行,从“大城”“山”转向“水瓶”“井”,节奏也变得舒缓,这种变化带有情感倾向。B“金黄的穗子在风里摇/在雨里生长”,是静与动、空间与时间的结合,这是该诗常用的表现手法。C“我的眼在唱着原野之歌”,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以抒情的笔触表达了刈禾女愉悦的心情。D“你听风与云/在我的镰刀之下/奔骤而来”,通过使用祈使语气和加快节奏,增强了抒情效果。【规范解题】第一步,审明要求,明确方向。要求选出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考查鉴赏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第二步,找准区间,分析选项。A诗歌前四行,从“大城”“山”转向“水瓶”“井”,节奏_(变得舒缓),这种变化

    19、带有情感倾向。B金黄的穗子“在风里摇/在雨里生长”描写的是_(动)态景象,画面带有_(空)间感。C“我的眼在唱着原野之歌”,运用_(通感)的修辞手法,以抒情的笔触表达了刈禾女愉悦的心情。D“你听”带有_(祈使)语气,“风与云/在我的镰刀之下/奔骤而来”节奏加快,增强了抒情效果。第三步,整理答案,规范书写。【自主试笔】_3“为什么我的心也是空而常满”中的“空而常满”如何理解?(4分)【规范解题】第一步,审明要求,明确方向。要求理解“为什么我的心也是空而常满”中的“空而常满”,考查理解重要句子的能力。第二步,找准区间,分析选项。首先,这句话上文提到了“家中长案上的水瓶”“门下车水的深深的井”,此处

    20、诗人用了一个“也”字,写我的心“空而常满”,因此,诗歌先写的是“水瓶”和“井”的“空而常满”。其次,结合“金黄的穗子在风里摇”“在雨里生长”“如今我来日光下收获”等分析,“空”主要指_(主人公等待收获时的着急和空虚感),抒发了积蕴已久的对生机勃发的自然宇宙之热烈渴望之情。结合“风与云”“在我的镰刀之下”“奔骤而来”等分析,“满”指_(对在镰刀指挥下,勤奋收获的满足和愉悦)。再次,“空而常满”具有思辨性和哲理性。第三步,整理答案,规范书写。【自主试笔】_4诗歌从刈禾女的角度抒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规范解题】第一步,审明要求,明确方向。要求结合诗歌简要分析诗歌从刈禾女

    21、的角度抒情有什么好处,考查鉴赏现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第二步,找准区间,分析选项。从刈禾女的角度抒情,可充分展示刈禾女情绪的_(起伏变化),形成内在的韵律感;还能够充分调动_(个人感官),多角度呈现人与原野的关系。在这首诗中,还使用了“我”一词,这个“我”既指刈禾女,部分地方也可指诗人。从“我”的角度抒情,可充分展现_(“我”的内心世界),并将眼前所见与个人记忆结合起来,让刈禾女的形象_(更为丰满)。第三步,整理答案,规范书写。【自主试笔】_【对点训练】(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题。故园别(节选)流沙河别了太阳照不到的园庭这里消磨我十二年的光阴我熟悉园墙上的每一条裂缝就像熟悉自己的掌纹我熟

    22、悉庭上的每一个凹坑就像熟悉自己的面影在这里早晚忙于挑水、劈柴、洗衣、煮饭在这里悄悄的结了婚在这里歌在这里哭在这里第一回当了父亲在这里做过愚蠢的书生梦在这里偷看着天上的风云现在我要回城去了眼泪滴着恋栈之情别了我的小母鸡感谢你天天为我下蛋别了我的老公鹅感谢你夜夜为我们守门纸窗不须糊了让它去破柴灶不须烧了让它去冷菜园不须种了让它明年野草青青让蝼蛄来弹琴让蟋蟀来吹笙奏一支思乡曲飞入我的梦境【注】故园指诗人流沙河3岁到16岁(19351947),36岁到48岁(19661979)曾居住过的余家老宅。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别了/太阳照不到的园庭”,既照应了诗歌的题目,点出告

    23、别的对象,又交代了故园的特点。B“这里消磨我十二年的光阴”,由“消磨”一词可以看出“我”认为在这园庭生活是在虚度时光。C“在这里歌/在这里哭”,园庭生活有喜悦也有悲伤,园庭是“我”这十二年人生经历的见证者。D“纸窗不须糊了/让它去破”三句,写出了“我”要回城因时间仓促而决绝,无暇顾及窗纸、柴灶、菜园。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三到六行,是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对园庭的每个地方都十分的熟悉。B“在这里早晚忙于挑水、劈柴、洗衣、煮饭”,用日常生活中的典型活动来写园庭生活。C“让蝼蛄来弹琴/让蟋蟀来吹笙”,以拟人手法写出了蝼蛄、蟋蟀在“我”离开后的喜悦。D“

    24、奏一支思乡曲飞入我的梦境”,思乡曲入梦,写出了故园牵绊着“我”,感情真挚感人。3“眼泪滴着恋栈之情”中的“恋栈之情”如何理解(4分)4诗歌选择小母鸡、老公鹅作为告别的对象,有何用意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1、D2、B3、“水瓶”和“井”空而常满,刈禾女的内心也空而常满。“空而常满”指“我”内心空阔,却十分充盈,感到满足;具体来看,“空”可以理解为主人公等待收获时的着急和空虚感,“满”可以理解为主人公收获时内心的满足感和愉悦感。具有思辨性和哲理性。4、可直陈内心,并将眼前所见与个人记忆结合起来,让刈禾女的形象更为丰满;通过刈禾女情绪的起伏变化,形成内在的韵律感;充分调动个人感官,

    25、多角度呈现人与原野的关系;从“我”的角度抒情,“我”既指刈禾女,部分地方也可指诗人,增加了诗歌的层次感。(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一朵野花陈梦家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不想到这小生命,向着太阳发笑,上帝给他的聪明他自己知道,他的欢喜,他的诗,在风前轻摇。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他看见青天,看不见自己的渺小,听惯风的温柔,听惯风的怒号,就连他自己的梦也容易忘掉。一九二九年一月(选自梦家诗集,新月书店1931年版)5 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交代了野花的生存境遇,在看似轻描淡写的叙述中蕴含着诗人的慨叹。B “向

    26、着太阳发笑”正是“上帝给他的聪明”的具体表现,“不想到”则写出诗人对小小野花做出这一举动而产生的意外和惊喜。C “他看见青天,看不见自己的渺小”,两句之间形成了对比映照,借以揭示了人类普遍存在的好高骛远、妄自尊大的人性弱点。D 这首诗将一朵野花进行了人格化的塑造,诗人以饱满而轻婉的诗情入笔,以小见大,透露出深切的生命感怀与由衷的生命礼赞。6 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歌前后两节的首句形成复沓,成为两节诗咏唱的基础,虽然一字不改,却在情感上呈现出强化效果。B “他的欢喜,他的诗,在风前轻摇”将野花如诗般的欢喜化为具体可见的形态,寓诗于画,轻快洒脱。C 诗人站在全知视角,用

    27、第三人称指称野花,易于更加灵活地刻画野花的形象,展示其内心的情感世界。D 诗歌采用象征手法,咏物喻人,语言清新自然,节奏急促紧凑,情感真挚朴素,充溢着向上的生命力。7 如何理解野花“就连他自己的梦也容易忘掉”的含意?8.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野花的形象特点。【参考答案】5 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新诗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下列对本诗

    28、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项,“借以揭示了人类普遍存在的好高骛远、妄自尊大的人性弱点”理解错误。文中“他看见青天,看不见自己的渺小”,野花是渺小的,饱经风吹雨打,却能超脱乐观,充满自信。故选C。6 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要判断精准,一要有整体阅读的意识,在把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分析归纳文章内容,分析其主要艺术手法,感悟其语言特点和作品风格,二要带着选项回原文,比照其相关信息区仔细辨析,因为问题往往

    29、出在细节处,可能仅是一字之差。考查翻译的,可以使用代入法判断,但一定要注意理性分析智慧选择,千万别先入为主导致误判。D项,“节奏急促紧凑”错误。全诗落笔舒缓有致,情绪抒发自然朴素,达到了咏物喻人的艺术效果。故选D。7 野花已将生命完全融入了自然,不再刻意关注自己的个体生命。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语句含义理解的能力,首先要借助重要意象把握诗歌描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作者人生经历考虑诗句表达的思想情感。答题时注意先答出诗句的意思,然后分析情感。第二节进一步表现小生命融入大永恒的主题。这朵小花将生命的热情完全贯注到浩渺无际的青天上。“他”关注的不是渺小的生命个体,而是具有永恒意义

    30、的整个宇宙。“他”忘记了自己的个体的真实存在,因而对风的或柔或怒、对生存环境的优劣早已失去了普通的生命个体应有的敏感。而是以一种听惯了的姿态超然地面对生活给“他”的一切。“他”的思想完全被追求生命永恒的理想填充了。“他”忘记了自我的喜怒哀乐,甚至连梦这一带有无意识性质的个体感受都快消失了。故得出野花已将生命完全融入了自然,不再刻意关注自己的个体生命。8 野花生于荒原,是孤寂的,却能泰然处之,顺其自然;野花一开一落,生命是短暂的,却能自在生存,自由绽放;野花是渺小的,饱经风吹雨打,却能超脱乐观,充满自信。【解析】本题考查诗歌中的形象。首先应找出直接描写野花的内容,然后进行分析,如有现成的形容词可

    31、以直接拿来使用。“荒原”一词更让人隐隐地想到野花生存环境之恶劣,人烟之稀少,而野花却不被这样的境遇所影响,依旧的“向着太阳发笑”,可以得出野花生于荒原,是孤寂的,却能泰然处之,顺其自然;在孤独的绽放与坠落之间,洋溢在它的周围的是它的“欢喜”,它的聪明才智,而这些本身就是一首诗,在风起风收时自由的咏唱着,自豪地向周围传播着花的芬芳,可以得出野花一开一落,生命是短暂的,却能自在生存,自由绽放;那动听的声音,那浓郁的芳香,谁不说是一种美?野花的自信让每一个不自信者面对它感到汗颜!可以得出野花是渺小的,饱经风吹雨打,却能超脱乐观,充满自信。【点睛】现代诗歌做题技巧:把握意象,咀嚼重点,深刻体味辨真伪。

    32、现代诗歌的考查,一般侧重于诗歌的主题、意象、意境等方面。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往往会采用肯定与否定的矛盾方法来干扰考生。因此,应该先找出矛盾之项再紧扣题目和旨趣,把握诗歌意象特点,咀嚼重点,感受情感内容,辨出真伪来。(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69 题。山杜运燮来自平原,而只好放弃平原,植根于地球,却更想植根于云汉;茫茫平原的升华,它幻梦的形象,大家自豪有他,他却永远不满。他向往的是高远变化万千的天空,有无尽光热的太阳,博学含蓄的月亮,笑眼的星群,生命力最丰富的风,戴雪帽享受寂静冬日的安详。还喜欢一些有音乐天才的流水,挂一面瀑布,唱悦耳的质朴山歌;或者孤独的古庙,招引善男信女俯跪,有暮鼓晨钟单调

    33、地诉说某种饥饿,或者一些怪人隐士,羡慕他,追随他,欣赏人海的波涛起伏,却只能孤独地生活,到夜里,梦着流水流着梦,回到平原上唯一甜蜜的童年记忆。他追求,所以不满足,所以更追求:他没有桃花,没有牛羊、炊烟、村落;可以鸟瞰,有更多空气,也有更多石头;因为他只好离开他必需的,他永远寂寞。19459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植根于地球,却更想植根于云汉”,这种矛盾、对立、不满突出了山期盼升入云汉的不凡姿态。B从“自豪”“不满”可以看出大家都仰慕山,而山却丝毫不满足,表达了“山”永无止境的追求精神。C“欣赏人海的波涛起伏,却只能孤独地/生活”说明山高高在上,无法融入平凡人的生活

    34、,因而倍感孤独。D“他追求,所以不满足,所以更追求”,两个“所以”强调了“山”的永不满足、无限追求的精神。10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博学含蓄”将“月亮”拟人化,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月亮”的知识很渊博,但是却很低调的特点。B“雪帽”与“冬日”,“寂静”与“安详”描绘了“山”顶冬日被白雪覆盖的画面,这是诗人渴望的精神格调。C“回到平原上唯一甜蜜的童年记忆”中的“平原”呼应了开头的“来自平原”,代表着山的本质、原型。D诗歌运用联想的表现手法,用不同的情景将诗意引向深处,使诗避免流于枯燥说理而显得形象跃动,情味隽永。11. “因为他只好离开他必需的,他永远寂寞”中的“

    35、永远寂寞”如何理解?(4 分)12诗歌并没有用直白的语言表达诗人的情感,试理解这首诗所包含的意蕴。(6 分)【参考答案】9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内容的能力。“无法融入平凡人的生活”无中生有,“山”之所以倍感孤独,是因为他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从而产生了曲高和寡之感,并非是“无法融入平凡人的生活”。10D【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的能力。“诗歌运用联想的表现手法”表述有误,本诗运用的是想象的表现手法,通过天空、太阳、月亮、星群、风、流水、古庙、怪人隐士等一系列的意象将诗意引向深处,最后导出“永远寂寞”的玄深境界。11山离开了“必需的”,也就意味着”孤独“与“寂寞”;表达了作者对山不断攀升,离开了自己所必需的,却并没有得到满足的惋惜之情;有得必有失,人生也是不断向前奔跑、追求的过程,回首过往,虽有孤寂,但对人生的领悟却更上一层。12诗人用拟人化的手法塑造了一个追求者“山”的形象,它因追求而永远不满,不满自己的位置,向往天空、太阳、月亮、星群、风和流水,歌颂追求理想信念的英雄,隐含了对庸俗生活的批判。追求者是寂寞的,追求是一个艰难而痛苦的过程,必须不断离开自己已经获得的一切,表达了诗人在艰难的现实处境中对理想的坚持,超越自身,向终极意义追求的人生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专题26 文学类文本阅读——现代诗歌-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最新备考学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03304.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0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0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 枣儿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 枣儿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 屈原(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 屈原(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 词四首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 词四首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普通高中2013-2014学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语文 扫描版缺答案.doc广西普通高中2013-2014学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语文 扫描版缺答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0 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0 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昭平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广西昭平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 梅岭三章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 梅岭三章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昭平县2018年中考模拟考试(一)语文试题(扫描版).doc广西昭平县2018年中考模拟考试(一)语文试题(扫描版).doc
  • 广西昭平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广西昭平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 广西昭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doc广西昭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新人教版20180524122.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新人教版20180524122.doc
  • 广西平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广西平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一中大学科技园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一中大学科技园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4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 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4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 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4部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4部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2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三节 筛选信息与分析概括.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2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三节 筛选信息与分析概括.doc
  • 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20182018学年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20182018学年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
  • 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三语文科技文阅读综合练习(三) WORD版含答案.doc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三语文科技文阅读综合练习(三) WORD版含答案.doc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