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6

类型专题29 议论文阅读之论证思路-2023年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103310
  • 上传时间:2025-11-03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68.31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专题29 议论文阅读之论证思路-2023年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 专题 29 议论文 阅读 论证 思路 2023 年中 语文 知识 梳理 分类 训练 全国 通用 解析
    资源描述:

    1、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专题29议论文阅读之论证思路考点概述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就是指作者在论述某个观点时的思维过程。这个过程讲究观点确切,讲究层次明晰,讲究论证方法运用,讲究论证材料的组合。中考说明要求考生能准确把握议论的基本结构,理清论证思路。论证思路考查综合能力,对考生的理解能力、辨析能力、概括能力等都提出有较高的要求。考查方式1、文章(某些段)的论证过程(论证思路)。2、文章的某些段是从哪几个角度论证的?3、文章的某部分能否删除为什么?4、文章的某部分能否调换,为什么?技巧点拨一、 议论文的论证结构从论证过程看,论证结构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是纵贯式,大体按照“提出问题(

    2、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的逻辑顺字进行论证;二是并列式,由几个分论点从不同角度并列展开论证;三是递进式,各层次、段落之间关系环环相扣,逐层深入论证;四是对比式,把正反两方面观点、事例对比,形成强烈反差,从而更有力地突出正面论点和主张;四是总分式,先总说后分说,总说提出中心论点,分说部分则横向开拓,分解论点,论证中心。二、 议论文的论证思路议论文的论证思路是指:作者为了证明某个观点,先后都做了哪些事。其中作者先后做的事,主要包括以下12种:1.开头部分,看作者是否做了这三件事(1)提出论点:是否提出了观点,提出了什么观点?(2)提出分论点:作者在阐述观点时,是否提出了几个分论

    3、点,通过直接论证分论点,间接论证中心论点?(3)过渡:作者是否运用过渡句,引出论据?2.主体部分,看作者是否做了这六件事(1)选择论据:引用了什么内容,充当什么论据?(2)确定论证方法:运用什么论证方法?(3)选择阐述角度:从哪个角度(正面还是反面);(4)深入剖析增强论证力度:作者举出事实论据后,是否对论据进行了剖析说理?(5)追加比喻论证:作者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基础上,是否又运用比喻论证对文章的观点进行了阐述?(6)追加推理论证:作者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基础上,是否运用推理,对自己的观点再次进行了论证?3.结尾部分看作者是否做了这三件事(1)消除误解:作者在归纳总结前,是否强调了什么

    4、,以避免读者误解观点,保证论证逻辑的严密性。(2)总体归纳总结:作者是否对前面的论证进行了总体上的归纳总结?(3)做出结论:作者在归纳总结时,是得出了一个什么结论或者发出了什么倡议或警示?三、论证思路的把握,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2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文章先说了什么、后说了什么。3.明确论证中使用的论证方法。4.明确论证的角度,即是正面论证还是反面论证证。四、分析全文论证思路1、答题思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划分层次。概括层意。归纳论述,运用表承接的词语(首先-然后-接着-最后)表述出来。2、 答题模板:(论点在开头)首先直接提出论点(或首先引用的

    5、事例、典故、传说、寓言、名言等,提出的论点);然后用事例或名言,从正面(反面)进行论证(或运用的论证方法论证);最后论证了开头观点。(论点在结尾)首先引用的事例、典故、传说、寓言、名言等引出的论题;然后从正面(反面)进行论证(或运用的论证方法论证);最后得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或得出结论;或发出的号召,或提出的希 望)。 五、分析段落论证思路答题模板:(某段)首先提出 观点(或本段的论题),然后从角度进行分析论证(或运用的论证方法分析论证),最后再次强调(点名、深化)观点。(某几段)概述内容(按段落顺序,用“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词连接该部分论证内容),运用的论证方法,论证了观点。解题策

    6、略1、 规范答题:从三个方面,一是写文章要有读者意识,既要考虑规范化,又要考虑大众化。二是不要把“约定俗成”拿来作语病的挡箭牌,要尽量规范化。三是规范的标准要适应语言的发展。2、 方法指导:第一步,通读语段,勾画关键词,分层。第二步,按顺序分析每一层,可从论证方法入手,并指出论证了什么。第三步,找论点。分析文章论点的提出方式,是直接提出论点(通过某一现象提出论点),还是通过道理引出论点。第四步,析结构。厘清论证层次间的关系,注意先后和主次,按照议论文的一般结构,分析先论证什么,接着论证什么,然后论证什么,最后总结全文。总结时注意答出三方面的内容:强调中心论点,得出结论;充分论证了使论证更严密;

    7、发出的号召(或劝诫人们)。第五步,找出主要的论证方法和角度。分析作者是如何摆事实,讲道理,对论点进行分析论证的,指出摆了什么事实(或论据),讲了什么道理,如何从正面或反面证明了什么观点。3、 答题模板开头提出了(引出了)的论点(或列出了事例),接着从正面(反面、正反两面)用事例证明了论点(从角度分析了道理),最后再次强调了观点(总结出了观点)。表述议论文的论证思路时,注意需要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入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起承转合关系的词语。四个明确:明确看法表态或观点结论;明确段落或层次;明确选择了哪些材料;明确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要点概括对于论证思路的把握注意从以下几

    8、个方面入手:1、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2、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文章先说了什么,后说了什么。3、明确论证中使用了论证方法。4、明确论证的角度,即是正面论证还是反面论证。分析论证思路,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的词语。建议:连词+论证方法+论据概括+论点解题步骤步骤一:将文段(文章)内容进行分层。步骤二:开始概括每层次所写的内容。概括时尽量使用原句,并把原句用引号引起来。步骤三:根据内容层次决定答题时使用连接词语,如“首先、接着、然后、最后”连接你的分析句子。小结规律A、将议论文的整体结构的三部分具体化陈述出来(1)提出问题(引论):用什么方式

    9、(比喻、名言、事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具体地写出)。(2)分析问题(本论):运用什么论据(什么论证方法)来证明论点(中心论点或分论点)(3)解决问题(结论):得出什么结论;强调什么中心论点;号召人们什么;补充论证了什么。 B、论点在开头:格式:首先提出什么观点,接着用事例或名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的结论。C:论点在结尾:格式:首先举了(引了)例子(名言)(从正反两方面),然后得出什么结论(或证明了的观点)D:说出论证过程第一:通读语段,勾画能提示论证方法、能引出主旨或结论的关键词、分层。第二:按照顺序分析每个层次,对论据可从论证方法特点入手,或举、或引或与进行对比,并指出论

    10、证了什么。第三:对于结论、观点、引子之类的文字,在分析时可直接引用,也可概括。01-2022年广西河池市(4分)议论文阅读。日成一事,方可有为一位朋友告诉我:几年前,他曾在精神方面出现了危机的前兆空虚和迷茫。于是他主动应对,阅读了一些书。忽然悟到,大家经常讲的“有志者事竟成”,那个“事”通常都指大事,然而天下大事太少,小事如麻,倘若我们一味地想做大事,别说良机有限,贵人难遇,自己的才智也未必够用。悟到 这一层,他当机立断,确定了一条崭新的座右铭“日成一事”。这个“事”只限于小事和微事,但必须做得有条不紊,有始有终。一段时间后,他走出困境,取得了突出的业绩,成为同行中的领军人物。可见,日成一事,

    11、方可有为。日成一事,就是要尽可能地把小事做好,把细节顾全。读一本书,就把这本书读明白,不“杀书头”(国学家黄侃的说法,只读个开头,就将书撂下抛弃)。写一封信,就把这封信写周详,慎勿差池。见一个人,就把这个人见清楚,莫留疑惑。植一棵树就把这棵树植成活,勿使枯萎。诸如此类。日成一事,既是一个原始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久而久之,不说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至少也能集腋成裘。日成一事,就是要尽可能地把小事做好,不慌不忙,不急不躁。曾国藩有一副名联,可谓快人“慢语”:“好人半自苦中来,莫贪便宜;世事皆因忙里错,且更从容。”我说曾国藩是“快人”,其意并不难解,他是近代公认的立德、立功、立言的头号

    12、典型人物,大家都认定他是快刀斩乱麻的顶尖高手。殊不知,他经常劝人要慢工出细活,天下事非从容而莫办。无独有偶,民国元勋黄兴也是“快人”,半生戎马倥偬,但他好整以暇,最爱对人说的四个字是“慢慢细细”(长沙方言,意为做事不求快而求精)。大德高人,我们学不来,但其言之要义值得留心,无论做大事还是做小事,单纯地追求快速都不行,急就章靠谱的总是太少,精心之作则须仔细打磨。也许有人会犯嘀咕:日成一事,这是否要求太高而又逼迫太紧?首先,日成一事,是专指小事;其次,日成一事,是专重细节;此外,日成一事,是要快人减速;虽是小事和细节,你若日日慎意而为,精心而为,你将具备过人之处。(文/王开林,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

    13、改)(1)下列对选文第段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道理论证比喻论证B.举例论证对比论证C.道理论证举例论证D.对比论证比喻论证(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观点鲜明,标题即中心论点:日成一事,方可有为。B.第段通过列举“读一本书”“写一封信”“见一个人”及“植一棵树”等四件小事,论证了“日成一事要把细节顾全”这个论点。C.文章采用总分式结构,论证思路是:引论()一本论()一结论()。D.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面不为。”这句话可以充当文章第段的道理论据,使文章的论证更有说服力。【答案】(1)C【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的运用。引用曾国藩的名言属于

    14、道理论证,列举了曾国藩和民国元勋黄兴的事例属于举例论证。故选:C。(2) D【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文章的分析与理解。ABC.正确。D.有误,第段论述的是论证了“日成一事要把细节顾全”这个论点,“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面不为”意思是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坏事就去做,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善事就毫不关心。与细节无关,不能证明此观点。故选:D。02-2022年贵州黔西南(9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忍受枯燥是一种筛选机制能真正滋养一个人的事,往往都带着某种枯燥,需要学习者忍受,投入深度注意力去穿透抽象。写作的开始,是枯燥的。阅读一本经典,是枯燥的。深刻的课堂,是枯燥的。创新创造的过程,往往也是枯燥的。枯燥

    15、是一个门槛,为不学无术者、浮躁者、消遣者设置的障碍,越过这个门槛,沉浸其中,才能慢慢获得愉悦。精彩,不是一个“被动获得”的结论,不是让别人给你喂养,一下子就提起你的兴趣,而是在孤独静观、克服枯燥后先涩后畅,在读懂读通,习得新知,打通困惑后所获得的知识愉悦感。很多人特别喜欢那种无须自己投入多少理解力的“精彩”,上来就是高潮,开口就是金句,那只是娱乐和商业对你的消耗,而不是可沉淀、可致知的思想。写作是一件需要忍受枯燥的事。常有学生跟我说,我为什么不写,因为没有灵感,等有灵感的时候再动笔。我说,哪能这么被动等灵感?你得现在就思考和动笔。开始肯定是一个枯燥的过程。我的经验是,克服了开始30分钟的枯燥,

    16、逼着自己动笔,想着想着,就进入状态并找到灵感了。阅读是一件需要忍受枯燥的事。你要有耐心让自己慢下来,坐得住冷板凳,忍得了枯燥晦涩,去获得这个阅读资格,而不是看一两页就轻易扔一边。再深奥难读的书,克服了前30页的阅读痛苦,坚持一小时慢慢就读进去了。前30页往往是作者设的障碍和门槛,一个优秀的作者也是在寻找优秀的读者,绝不希望自己的作品被一个不学无术的人糟蹋。上一门好课也是需要忍受枯燥的。常听学生说,某某课是好课,老师善于讲段子;某某课太枯燥,全是抽象的概念和艰涩的推理。我说,判断一门课的好坏,绝不能用“能不能在10分钟内吸引我”的消费者自负去判断,那是对好课的侮辱。枯燥是一个门槛,有人越不过门槛

    17、,睡着了,或者被电脑上的综艺和手机上的段子吸引走了,谋杀了时间。优秀的人忍耐了前30分钟的枯燥,沉浸到写作、阅读和课堂之中。日积月累,就有了人才与人手的分别。所谓优秀,绝不是机巧式小聪明,背后必有强大的枯燥忍耐力,是聪明人下笨功夫,越过了枯燥并攀登到知识高处的结果。(选自中国青年报2021年11月2日,有删改)18. 阅读自然段回答,作者为什么主张写作不能“等灵感”而要“找灵感”?19. 阅读自然段,回答造成“人才与人手”差别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20. 作者在文章中从哪三个方面阐释“忍受枯燥是一种筛选机制”?【答案】18. “等灵感”是消极(或被动)的;“找灵感”是积极(或主动)的。积极主动

    18、才能学好写作。 19. 造成二者差别根本原因是能不能忍受枯燥。忍耐了枯燥,日积月累,就成了人才,反之,就成了平庸的人手。 20. 从写作、阅读、听课三个方面阐释“忍受枯燥是一种筛选机制”。(或:写作是一件需要忍受枯燥的事。阅读是一件需要忍受枯燥的事。上一门好课也是需要忍受枯燥的)。03-2022年铜仁市(12分)阅读择善而从最重要,完成下面小题。择善而从最重要利哈乔夫择善而从最重要。择善而从,所谓“善”指的是让所有人幸福,扩大爱的范围。儿童时期爱自己的父母,爱兄弟姊妹,爱自己的家庭房舍。依恋之情逐渐扩展到学校、村庄、城市,直至自己的祖国,这已经完全是一种博大深厚的情感了。但是这种情感不能就此止

    19、步,还应当继续发扬光大,把人真正地作为人来热爱,要做爱国主义者,不做民族主义者。出自善良愿望的远大志向从小事开始愿自己的亲人幸福,这一愿望逐步扩大,就包括了范围更加广阔的内容,这有点像水面上的涟漪,水面的圆形波纹一圈一圈向外荡漾,波及越远渐趋微弱。择善而从,就是让爱同智慧结合。什么样的爱才叫智慧爱呢?我认为智慧爱是有底线、讲规矩、守原则的爱,智慧爱是平等、尊重、充分自由的爱,智慧爱是尊重个性、扬长避短的爱,智慧爱是理性、冷静、科学进取的爱,智慧爱是身心相伴、共同成长的爱。爱,不能是盲目的,凡事总爱激动兴奋的母亲,一味夸奖娇惯她的孩子,可能养育出一个精神残缺的畸形儿;凡事保持理智冷静的母亲,懂得

    20、适时点醒骄横无礼的孩子,可能培养出一个明理谦逊的公民。智慧,是融合了善良的聪明。对待你所喜爱的人善良,对待周围其他的人也应该如此。必须善于明辨什么是必要的应酬,什么是无聊和虚伪。智慧给智慧者带来的是良好的名声和长久的幸运,可靠的幸福,还有良心的平静。这种良心的平静在一个人的晚年比什么东西都更加珍贵。择善而从,就是让爱同忠诚结合。对重大原则保持忠诚的态度,事无巨细都有所遵循。缺乏忠诚因素的爱是圆滑。圆滑难以持久地支撑局面,命运或早或迟会转过身来惩罚圆滑者本人。对自己的家庭、朋友、城市和人民要忠诚,对家乡要忠诚,对纯洁无瑕的青春要忠诚,对祖国要忠诚。对真理没有矫饰的真理,符合正义的真理保持忠诚。(

    21、节选自课后推荐篇目有删改)13. 本文的观点是什么?与孔子说的“择其善者而从之”有什么区别?14. 文章第段划线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15. 请你从下面两则链接材料中任选其一,判断它最适合作为选文哪一段的论据并简述理由。【链接材料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链接材料二】1934年,长征路上,第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为掩护中央机关和红军主力,身受重伤,不幸被俘后,抵制了敌人高官厚禄的诱惑,牺牲时高呼:“告诉你们,我永远是共产党员。”16. “人家都转了,我不转,还是朋友吗?”于是,盲目地跟着转发微信朋友圈,善良变成了一种廉价的“秀”。请你结合本文观点评述这一现象。【答案

    22、】13. 择善而从最重要。本文的“择善而从”指的是让所有人幸福,扩大爱的范围。孔子的“择其善者而从之”是选择有优点的人学习。 14. 主要用了对比论证。将一味夸奖娇惯孩子的母亲和保持理智冷静的母亲作对比,突出论证了“择善而从,就是让爱同智慧结合”这个观点。 15. 材料一作为第段的论据,“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话的观点是爱所有的人和第段的观点“让所有人幸福,扩大爱的范围”相符合。(意思相近即可)材料二作为第段的论据最合适,陈树湘牺牲时对中国共产党的忠诚与第段的观点“择善而从,就是让爱同忠诚结合”相符合。(意思相近即可) 16. 表明自己的观点围绕“智慧”回答。04-2022年

    23、河南省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后面小题。【文本一】谈青年的责任担当李大钊先生说过:“青年者,国家之魂。”青年是国家未来的主人,理应担当起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重任。青年要担当,就要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古人云,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青年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理想信念是青年成长发展的精神动力。马克思青年时就立志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而工作,并用一生来践行,正是这样的崇高理想成就了他的伟大事业。青年最有朝气,最肯学习,最具有创造未来的能力,早一点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就能早一点明确人生的方向,正如一首诗所写的那样:“理想是火,点燃希望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前行的路。青年只有树立崇高理想,才能获得动力,激发潜

    24、能,“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青年要担当,就要有深厚的爱国情怀。爱国情怀能使人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鲁迅先生便是在爱国情怀的指引下不断寻找救国道路的,他最初为实业救国而学洋务,转而为寻求救国道路远赴日本学医,后来意识到精神上的“愚弱”这比身体上的疾病更需要“疗救”,就弃医从文,用笔唤醒无数麻木的灵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青年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应把人生理想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自觉地以爱国之情深化爱国之行,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唯其如此,才能担当重任。青年要担当,就要锤炼过硬本领。“责重山岳,能者方可为

    25、之。”担当需要本领,本领源自学习。青春年华是学习的大好时光,青年要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明道,知行合一,探求真学问,锤炼真本领。中国核潜艇之父彭士禄青少年时北立志向学,虽历经磨难,始终勤学不辍,刻苦钻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中国核动力的研究设计作出了开创性贡献。现在的中国青年处于好时代,读书资源丰富,环境优越。更应该珍惜学习条件,勤奋学习,增长本领,为青春远航蓄力。落实责任担当应该有方向、有情怀、有行动。青年只有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才能在实现个人梦与“中国梦”、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中,放飞青春梦想,谱写人生的壮丽篇章。(作者:张建林。有删改)【文本二】

    26、青春最美是担当“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中国说中这段让人热血沸腾的文字,一个多世纪以来激励着一位又一位中国青年自觉地将国家前途和时代使命扛在肩上,在历史的画卷上留下了奋进的光辉的形象。步入新时代,中国青年继承了革命前辈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的优良传统,奋斗在各行各业的第一线。在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战略工程现场,在港珠澳大桥“华龙一号”组等标志性项目工地,都有“青年突击队”“青年攻坚组”的旗帜飘扬;在“天宫”“嫦娥”等重大科技攻关任务中,在抗击疫情的最前沿,都有青年在担重任、挑大梁;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志愿服务中,在工厂车间、田

    27、间地头、大街小巷的无数平凡岗位上都有青春的笑脸在洋溢,青春的光彩在绽放。青春之所以美丽,不仅是因为它本身就有着亮丽的底色,更是因为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给它增添了灿烂的色彩。青春因为担当而至美,人生因为担当而精彩。(作者:李锋。有删改)10. 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两个文本开篇都引用名言作为中心论点,具有权威性和感染力,令人信服。B. 文本一第段引用诗句来突出理想的作用,强调青年应早日树立崇高理想。C. 文本一第段用彭士禄的事例证明要有真本领,就应勤奋学习,知行合一。D. 文本一主要采用道理论证与举例论证相结合的方法,文本二主要用举例论证明论点。11. 请简要

    28、分析文本一第段的论证思路。12. 两个文本都围绕“责任担当”展开论述,但侧重点不同,请结合两个文本的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0.A(3分)【素养落地】 本题所给的四个选项涉及两个文本,各有侧重,多角度考查了考生对论述性文本的理解和分析。比较判断时,需要筛选、提取、理解、分析两个文本的有效信息,这有利于考生综合阅读能力的提升,体现了“思维能力”的学科核心素养。【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文本一开篇引用名言,点明青年对国家的重要作用,进而引出“青年理应担当起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重任”的中心论点。文本二开篇引用少年中国说中的文字引出论题“中国青年的担当”,第段围绕论题举例论述,第段

    29、得出中心论点“青春因为担当而至美,人生因为担当而精彩”。故A项“两个文本开篇都引用名言作为中心论点”表述不正确。11.首先提出本段论点“青年要担当,就要有深厚的爱国情怀”;然后指出爱国情怀的作用,并用鲁迅先生在爱国情怀的指引下寻求救国道路的例子加以证明;最后强调青年有爱国情怀才能担当重任。(意思对即可。4分)【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考生梳理并阐明论述性文本论证思路的能力。题干明确指出要对文本一第段的论证思路进行分析。作答时,首先要阅读该段,明确每句话写了什么内容,并据此划分层次。该段共有五句话,结合文本一全文的结构,可知该段第一句为文本的一个分论点,第二句承接第一句,阐述爱国情怀的作用,第三、四

    30、句举鲁迅先生的例子对分论点加以证明,第五句再次强调该段的观点。作答时,可用“首先”“然后”“最后”等表顺序的词语组织语言表述;要具体指明涉及议论文“三要素”的地方,即论证了什么观点,运用了什么论据和论证方法等。12.文本一侧重论述青年如何才能落实责任担当,从树立理想信念、要有爱国情怀、锤炼过硬本领(有方向、有情怀、有行动)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文本二侧重论述有担当的青春最美丽,并用中国青年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的例子来证明。(文本二侧重论述中国青年是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的,并列举大量事例来证明。)(意思对即可。文本一和文本二各2分,共4分)【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多文本的比较分析。题干指向明确:一是确定了比

    31、较的范围,即两个文本,这提示考生应通篇考虑;二是确定了比较的内容,即两个文本围绕“责任担当”展开论述时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三是确定了分析的角度,即结合两个文本的内容分析,故考生不能答空话、套话。作答时,可分别概括出两个文本围绕“责任担当”论述了什么内容。文本一主要论述了青年如何才能落实责任担当,并从“要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要有深厚的爱国情怀”“要锤炼过硬本领”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文本二侧重论述“青春最美是担当”,并列举大量事例来证明。考生由此不难作答。05-2022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阅读让文化自信具有更坚实基础,回答21-24题。(共8分)让文化自信具有更坚实基础朱万曙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精神

    32、抖擞地走向未来。要让每个中国人都对中华文化有更为全面、更为深入的了解,从而将文化自信厚植于每个人的心里。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递代积累,正是其内在的文化精神让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实践表明,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精神抖擞地走向未来。那么,如何才能真正树立文化自信?首先,要知晓文化。中国地大物博,各区域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底蕴。树立文化自信要以知晓自身的文化家底为基础。现在,我们对自己的文化家底还知之不深。举一个例子来说,许多人从课本和老师那里知道了安徽省全椒县有个吴敬梓,却不知道全椒县还有个薛时雨。吴敬梓因为

    33、创作了儒林外史而成为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但薛时雨的作品因为没有进入课本和课堂而不为人知。薛时雨既是一位官员,还是一位诗人,写了不少诗词,有藤花馆诗删留存于世。类似薛时雨这样的历史人物以及他们留存的作品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了解、盘点。事实上,还有很多文化内容,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都需要我们去认真了解,摸清家底。只有知晓中华文化是如此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我们的文化自信才会更有底气。其次,要挖掘文化。从一定意义上说,现在我们关于中华文化的知识系统,只是建立在已经发现、知晓的文化遗产基础之上的,还有很多文化遗产未被发现。比如,甲骨文和简帛作为重要文化遗产,虽然已经发现和收集了不少,但还有埋在地下

    34、、尚未被发掘的。现在,我们对思想史的认识主要依据的是历代思想家留存的著作,但民间也留存有不少思想史的材料如家规族训,它们呈现了思想史的另外一面,需要深入挖掘。还有一些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也需要我们去深入挖掘。2008年,云南就发现了彝族文字的旧抄本董永记,将其翻译成汉语后发现,它在情节上与汉语唱本有一定区别,对于研究彝族孝的伦理具有一定意义。类似的文化遗产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深入挖掘。只有做好文化挖掘工作,中华文化的丰富性才能得到充分彰显,我们才能更具文化自信。最后,要研究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我们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和方针,也是树立文化自信的必然途径。当

    35、下,很多地方都非常重视对本地区传统文化的挖掘,出版了不少丛书、全集等。但是,对这些传统文化的研究还是不够。又如,对于已经发现的甲骨文和简帛,需要对其文字进行深入解读。清华简被发现之后,不少学者都在持续不断地识读其文字,虽然已经取得很大进展,但还有一些更难的文字需要识读。可见,树立文化自信,需要沉下心来研究我们的文化。只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之后,才能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更好树立文化自信。(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21.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_22.第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2分)_23.下面两则材料,哪则更适合用作第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2分)(1)甲骨文

    36、和简帛作为重要文化遗产,虽然已经发现和收集了不少,还有埋在地下、尚未被发掘的。_(2)史铁生从困境中找出生命的精彩,他用手中的笔,写出智慧的文字,成为我们心中的一盏明灯。_24.三年的语文学习生活,让我们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请依照示例举出一个能体现文化自信的例子。(2分)示例:学习杜甫的望岳,我不仅跟随诗人领略了泰山的雄伟阔大,还感悟到了唐诗中传递出的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_【答案】21.示例:让文化自信具有更坚实基础评分标准:(2分)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22.示例:举例论证。举薛时雨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要知晓文化”的观点,进而论证了中心论点。评分标准:(2分)论证方法1分,作用1分,23.示例:第(1)则更合适。材料一举甲骨文和简帛的例子,作为事实论据可以证明第段中“要挖掘文化”的观点,而材料二不能证明。评分标准:(2分)选择正确1分,理由1分,24.示例一:学习爱莲说,我知道了莲“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洁身自好”。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中,我相信我能精神抖擞地走向未来。示例二:学习三峡,我知道了水经注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古代地理名著。这让我更加热爱祖国的名山大川,对中华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评分标准:(2分)结合文意1分,具体事例1分。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专题29 议论文阅读之论证思路-2023年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03310.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高中语文必修2 新人教版课件 第6课《孔雀东南飞》6(90张).ppt高中语文必修2 新人教版课件 第6课《孔雀东南飞》6(90张).ppt
  • 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第一中学高一语文 感受艺术魅力主题单元设计 鲁教版.doc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第一中学高一语文 感受艺术魅力主题单元设计 鲁教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第一中学高一语文 德厚流光千秋永在主题单元设计 鲁教版.doc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第一中学高一语文 德厚流光千秋永在主题单元设计 鲁教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第一中学高一语文 一代诗杰话王勃主题单元设计 鲁教版.doc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第一中学高一语文 一代诗杰话王勃主题单元设计 鲁教版.doc
  • 2021年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测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2021年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测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试卷(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2021年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试卷(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
  • 高中语文必修1新人教版课件:第四单元 高中语文 4.10.1《别了“不列颠尼亚”》.ppt高中语文必修1新人教版课件:第四单元 高中语文 4.10.1《别了“不列颠尼亚”》.ppt
  • 高中语文必修1新人教版课件:第三单元《记念刘和珍君》.ppt高中语文必修1新人教版课件:第三单元《记念刘和珍君》.ppt
  • 高中语文必修1新人教版课件:第三单元 3.8《小狗包弟》.ppt高中语文必修1新人教版课件:第三单元 3.8《小狗包弟》.ppt
  • 202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最苦与最乐期末同步习题新人教版20210610193.doc202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最苦与最乐期末同步习题新人教版20210610193.doc
  • 202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驿路梨花期末同步习题新人教版20210610192.doc202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驿路梨花期末同步习题新人教版20210610192.doc
  • 高中语文全程学习方略课件:第5课《杜甫诗四首》(语文版必修2).ppt高中语文全程学习方略课件:第5课《杜甫诗四首》(语文版必修2).ppt
  • 202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木兰诗期末同步习题新人教版20210610186.doc202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木兰诗期末同步习题新人教版20210610186.doc
  • 202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5 最苦与最乐期末同步习题 新人教版.doc202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5 最苦与最乐期末同步习题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4 驿路梨花期末同步习题 新人教版.doc202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4 驿路梨花期末同步习题 新人教版.doc
  •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诗歌部分 第四单元 大地的歌吟--半棵树(共21张PPT) .ppt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诗歌部分 第四单元 大地的歌吟--半棵树(共21张PPT) .ppt
  • 202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4 驿路梨花期末同步习题 新人教版 (2).doc202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4 驿路梨花期末同步习题 新人教版 (2).doc
  •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诗歌部分 第五单元 苦难的琴音--雪白的墙(共15张PPT) .ppt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诗歌部分 第五单元 苦难的琴音--雪白的墙(共15张PPT) .ppt
  •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诗歌部分 第二单元 挚情的呼唤--一个小农家的暮(共28张PPT) .ppt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诗歌部分 第二单元 挚情的呼唤--一个小农家的暮(共28张PPT) .ppt
  •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诗歌部分 第三单元 爱的心语--预言(共17张PPT) .ppt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诗歌部分 第三单元 爱的心语--预言(共17张PPT) .ppt
  •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诗歌部分 第三单元 爱的心语--蛇(共12张PPT) .ppt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诗歌部分 第三单元 爱的心语--蛇(共12张PPT) .ppt
  • 202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8 木兰诗期末同步习题 新人教版.doc202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8 木兰诗期末同步习题 新人教版.doc
  •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四单元 项羽之死(共20张PPT) .ppt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四单元 项羽之死(共20张PPT) .ppt
  • 202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9 阿长与《山海经》期末同步习题 新人教版.doc202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9 阿长与《山海经》期末同步习题 新人教版.doc
  •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四单元 阿房宫赋(共23张PPT) .ppt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四单元 阿房宫赋(共23张PPT) .ppt
  • 202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期末同步习题 新人教版.doc202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期末同步习题 新人教版.doc
  •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五单元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共63张PPT) .ppt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五单元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共63张PPT) .ppt
  •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五单元 伶官传序(共23张PPT) .ppt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五单元 伶官传序(共23张PPT) .ppt
  •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二单元 登岳阳楼(共14张PPT) .ppt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二单元 登岳阳楼(共14张PPT) .ppt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