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2《传统节日》人教部编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统节日 年级 下册 语文教案 识字 人教部编版
- 资源描述:
-
1、2传统节日教学目标1.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字,会写“节日、春节”等10个词语。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教学难点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教学策略认写字词1.认字。本课按时间顺序写了7个传统节日,与节日风俗、活动相关的生字分散于全文,可采用随文识字与集中识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字音方面,“传、舟、赏”是翘舌音,借助词语“传统、龙舟、赏菊”帮助学生读准;“乞巧”一词两个字都读三声,注意在语流中“乞
2、”的变调;“巷、祭”二字容易误读,可以借助拼音和词语加以巩固。字形、字义方面,要根据本课生字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识记。可以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记、利用熟字识记、生活识字、语境识字等方法识记。2.写字。本课要求会写9个字,书写的时候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字形结构规律,把握同一类字的书写规律与不同点。“舟”是独体字,要注意关键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文中的一些词语,如“传统、乞巧、祭扫”,内涵丰富,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可采用联系生活、联系语境、借助图片等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阅读理解本课内容贴近生活,语言节奏轻快,富有韵律美。在学生自主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对朗读的停顿、重音做适当点拨。传统佳节源于生活,学
3、生一读句子,就会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情感的共鸣。教学中要注意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加深他们的理解。积累运用课后练习的第1题旨在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积累传统文化常识,可贯穿本课教学过程逐层落实。第2题可分两部分落实,“按时间顺序排列下面的节日”可在课文学习结束后作为巩固环节运用;“选一两个说说你是怎样过节的”,可于随文识字环节落实,让学生联系生活,讲讲自己是怎么过节的。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包含各个传统节日场面及传说图片的多媒体课件和字卡、词卡。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中国的传统节日及习俗,制作词语卡片。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4个字。2.朗读课
4、文。背诵课文。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教学过程板块一辨猜节日,激趣导入活动1游戏激趣1.激趣: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下面我们就做个“听词猜节日”的游戏,比一比谁听得认真,猜得准。2.教师课件出示节日活动,学生猜出节日名称。课件出示贴春联放鞭炮(春节)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吃月饼赏明月(中秋节)活动2引入新课1.导入:从悠悠远古到现代文明,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中华民族形成了许多特有的传统节日、独特的民风民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板书课题:传统节日)学生齐读课题。2.过渡:中国都有哪些传统节日?过节时又有哪些习俗呢?让我们一起走近中国的传统节
5、日。操作指导教师设计关于传统节日的游戏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设计游戏的难易程度要适当,不要过于简单。如果学生知识储备量丰富,可以用看诗句猜节日的办法,还可以让学生自由交流一下自己了解的传统节日。板块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活动1自学生字1.引导学生交流自主识字、读文的方法。2.根据学生交流,出示自学方法。(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2)同桌交流识字方法。活动2交流检测1.集体检测。(1)开火车朗读词语:龙舟祭扫艾香乞巧月饼赏菊贴窗花牛郎织女强调:“舟、赏”是翘舌音。“艾”是零声母音节的字。依次单击词语对应的图片,学生看图片读词语。(2)定位朗读词语中的会
6、认字:舟祭艾乞巧饼赏菊贴郎(3)小组赛读其余会认字:传统宵巷堂2.学生分句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操作指导教师要根据学生预习和自学情况,有梯度地由词到字进行检测和订正,再将生字送回课文检测,将识字、学词落到实处。学生在小组学习生字时,要鼓励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识记生字,不要只是简单地“加一加”或“减一减”。在学生朗读词语时,要注意引导读准字音,初步识记字形。板块三细读感悟,识字学文活动1自由读文,找出节日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提到了哪几个传统节日?每个传统节日都有什么习俗?用“_”画出传统节日的名字,用“”画出节日的习俗。画好后和小组同学读一读,说一说。2.学生汇报交流文中提到的传统节日,
7、并说说节日在哪一天,教师相机把节日名称填进下表。完成课堂学习活动卡第一列。课件出示活动内容传统节日文中提到的节日习俗节日的其他习俗活动2了解节日,相机识字1.过渡:这些节日都有哪些习俗呢?我们按课文介绍的先后顺序,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先读读描写节日的句子,再说说这个节日有哪些习俗。2.教师课件出示句子:课件出示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1)学生朗读句子,说说春节的习俗。(2)教师出示和句子对应的多幅图片。出示各种窗花的图片,最后定格在人们贴窗花的图片。相机学习“贴”字。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后教师讲解:(贴)(贝,钱财)(占,获得)。造字本义:拿物品作抵押(向人借钱)。演变到现在,表示把一
8、种东西粘在另一种东西上。(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想象过春节时鞭炮齐鸣的情景,读出欢快的语气。(4)你是怎样过春节的?仿照课文的样子说一说。春节到,人欢笑,_,_。(5)学生朗读作品。3.课件出示句子:课件出示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如潮。(1)学生朗读句子,说说元宵节的节日习俗。(2)引导学生想一想:你参加过元宵节的活动吗?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你还在什么时候看到过“大街小巷人如潮”的场景?相机理解“大街小巷人如潮”。(3)学生朗读词语“元宵”,相机学习“宵”字。交流识记方法。教师边画简笔画边讲解“宵”字的由来:(宵) (宀,房屋,阁楼)(肖,小)。造字本义:在小阁楼过夜。
9、学生扩词巩固识记。(4)指生开火车朗读词语“大街小巷”后,相机识记生字“巷”。(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指名读,分小组读,齐读。4.教师课件出示句子:课件出示清明节,雨纷纷,先人墓前去祭扫。(1)学生朗读句子,说说自己知道的清明节的习俗。(2)引导学生想一想:你知道清明节还有哪些习俗吗?(3)教师结合图片讲解:清明节的习俗除了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参加一些体育活动,增强体质。清明节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10、。清明节是纪念先人的节日,要读得缓慢,读出崇敬之情。5.小结:这些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国传统节日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相机学习“传、统”。操作指导此环节教师要合理利用活动卡,提出统领全文的问题:课文提到了哪几个传统节日?每个传统节日都有什么习俗?然后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在多元对话中进行自学。学生自学后,要给足时间让学生进行小组内的交流互查,实现了解传统节日的教学目标。在学生交流节日时适当引导其仿照文中的方式说一说节日中的其他习俗。板块四观察指导,练习写字活动1观察生字,教师范写1.课件出示“写字小助手”,组织学生展开同桌互助学习活动。(1)看一看:仔细观察“写字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