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短新闻两篇》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26).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短新闻两篇
- 资源描述:
-
1、短新闻两篇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 了解新闻报道的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2. 了解香港近百年的发展史。二、能力训练目标1. 培养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2. 培养在阅读中筛选信息的能力;3. 学习两篇文章短小精悍、语言简练、概括力强的特点。 三、德育渗透目标1. 通过学习第一篇文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 引导学生认识法西斯的暴行,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美好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新闻报道的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培养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 难点:新闻报道如何既报道事实,又抒发感情。教学时数 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时间: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生活在信息社会里,每天都会从报纸、广播、电视中接触大
2、量的新闻报道,那么, 如何从新闻报道中及时而准确地筛选信息,成为当今社会人的一项重要能力。而要提高这种能力,就必须了解新闻报道的特点,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两篇典型的短新闻。二、明确目标1. 了解新闻报道的结构方式;2. 筛选两篇新闻报道的基本信息。三、整体感知(一)别了,“不列颠尼亚”在众多关于香港回归的报道中,别了,“不列颠尼亚”是最别致的一篇,作者没有写交接仪式现场多么庄严,也没有写欢庆回归的人们多么激动,而是选择了英方撤离这样一个角度,并且把末代港督乘英国皇家游艇“不列颠尼亚”号撤离香港这一事件放在一个历史的背景中,更加突出了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消息一般由导语和主体两部分组成。导语放在开头,
3、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者依托新闻事实的精辟议论组成;而主体则具体展开新闻事实的叙述。本文就是以这样一种结构组织材料的。全文共 11 个自然段,按照新闻的结构可分为导语和主体两部分。导语(第 1 自然段),以一个长句作为一个段落构成本新闻的导语。它包括背景的介绍:飘扬了 150 多年的英国米字旗。还包括事件的结果:米字旗最后一次在香港降落;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在一句话中,包含了这么多的内容,让读者清楚地了解其事件发生的背景和结果。本导语照应标题,是全文的中心内容,它告诉我们,香港末任港督乘“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这标志着长达 15
4、0 年的英国统治的终结。主体部分按时间顺序来报道。第 1 层(第 24 段),港督告别仪式(第一次降旗)告别的时间:6 月 30 日下午 4 点 30 分到 4 点 40 分。环境:在蒙蒙细雨中。港督的表情:面色凝重。场面: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对比: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阐明与深化主题必不可少的背景段: 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第 2
5、 层(第 57 段),添马舰东广场告别仪式(第二次降旗)时间:6 月 30 日晚上 6 时 15 分到 7 时 45 分。性质: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环境:雨越下越大。场面:查尔斯王子宣读英国女王赠言。两组对比: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156 年前,是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第 3 层(第 89 段),中英香港交接仪式(降旗与升旗)时间:6 月 30 日的最后一分钟和 7 月 1 日的第一分钟。
6、场面: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升起;“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意义: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中国人民正式在香港行使主权。第 4 层(第 1011 段),“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时间:7 月 1 日零点 40 分。场面:查尔斯王子和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最后一段是一段补充说明文字,既是历史背景的介绍,又是通过一系列数字的对比,含蓄地对殖民主义进行了无情鞭挞,讽刺了殖民主义终究要失败的命运,又抒发了包括香港人民
7、在内的中国人民自信、自豪又不无辛酸的感情。“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的结尾,深化了主题,给人意味悠长的思考和回味。(二)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本文的题目非常醒目,“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没有新闻还写什么?这不能不让读者产生疑问,怀着好奇心读下去。本文不是属于写事态类的新闻,而是属于写情感类的新闻,本文主要想通过写奥斯维辛,表现人们对法西斯罪行的仇恨,对死难者的悼念,表达希望世界和平的主题。全文可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 15 段),第 1 段是写布热金卡的环境,有自然环境“阳光明媚温暖”“白杨树婆娑起舞”,也有社会环境“儿童在追逐游戏”。第 2 段照应第 1 段,说明布热金卡应该是一个“
8、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的地方”, 因为“这里曾经是人间地狱”。第 3 段是写游人来到这里的不同目的。第 4、5 段是介绍集中营的情况及其一定的历史背景。总之,一方面写出了奥斯维辛的现状,一方面又写出了作者的情感色彩,这里过去的人间地狱,现在已成为人们悼念死者的地方。新闻一开始,就把这种情感定格在了对死者的悼念,对法西斯的痛恨上。第二部分(第 616 段),新闻的主体部分。这一部分的安排,整体上按照参观的顺序去写。第 6 段写作者自己写这篇新闻的目的:是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也就是一种责任感。第 7 段,写参观者的感受,是从总体描述的,“默默地”“慢了下来”,表现参观者的复杂心情。第 8、9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吉林专版)2024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写作 语言简明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