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短新闻两篇》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46).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短新闻两篇
- 资源描述:
-
1、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 了解新闻报道的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2. 了解香港近百年的发展史。二、过程与方法1. 培养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2. 培养在阅读中筛选信息的能力;3. 学习两篇文章短小精悍、语言简练、概括力强的特点。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学习第一篇文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 引导学生认识法西斯的暴行,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1、欣赏特写新闻的语言,品味文中蕴含的丰富感情。2、学习特写新闻的表达技巧,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教学难点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教学过程一、导入:导入是播放有关香港回归的纪录片和反映纳粹暴行的影片,设定好情境,引导
2、学生进入课文。二、新课研习课文1、学生听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注意新闻播音的特点,发现并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读音。2、复习新闻知识什么是特写新闻? 明确:新闻是新近发生的群众关心的重要事实的报道。特写新闻,也称新闻速写、新闻素描, 要求用类似于电影“特写镜头”的手法来反映事实,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粹的消息文体。特写新闻侧重于“再现”,往往采用文学手法,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 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 新闻(消息)的结构: 明确:标题(引标、正标、副标) 、导语(新闻的第一自然段,或开头的一
3、两句话,一般称为导语,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者依托新闻事实的精辟议论组成)、主体(主体是导语之后,具体展开新闻事实的叙述,构成消息内容的主要部分)。一般新闻经常运用这三要素, 有的新闻还有背景,一般说,背景材料是新闻的从属部分,它无固定的位置,但通常安排在 主体之中,有时也可成为消息的主要材料,这篇课文就有不少背景材料。3、文章的标题往往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中心,新闻标题更是如此。思考这篇新闻标题的用意所在。讨论后明确:标题有两层意思。从字面上看,参加完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不列颠尼亚”号在中国人的目光中消失在茫茫的南海夜幕中,这是现
4、实的场景。另一方面,“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国历史上屈辱的一段终被洗雪。标题一语双关传递出中华民族在这种特 定历史时刻的自豪感,同时,此刻所传递的情绪又是复杂和深沉的。标题寓虚境于实境,独 具匠心又了无痕迹。本文标题,以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象征英国在香港的殖民统 治。“别了”委婉的口气中略带一丝嘲讽,借以表达英国殖民统治的结束。主谓倒装,更能表达情感。这个标题不仅揭示了事件的主题,而且新颖别致,寓意深刻。4、快速阅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掌握新闻的结构特征,理清思路。 讨论后明确:导语(第 1 自然段)。它告诉我们,香港末任港督乘“不列颠尼亚”号离港,这
5、标志着长达 156 年的英国统治的结束。导语部分有三个重点,一个是点题,点明了英国国旗降落后, 查尔斯王子和港督彭定康将乘坐“不列颠尼亚”号回国,“不列颠尼亚”号将最后完成接载英国王子和港督撤离的使命,这样就赋予了“不列颠尼亚”号以象征意义;二是揭示全文主旨,在香港飘扬了 156 年的英国米字旗即将下降,香港即将回归;三是导语突出时间概念, 为新闻主体部分按时序顺序组织材料奠定了基础。主体(2-11 自然段),可分四层,按照时间顺序,具体叙述了英国殖民者的告别仪式。第一层(第 23 段):下午 430,港督府告别仪式(第一次降旗)。港督府告别仪式是英国告别仪式的序幕,地点: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
6、时间:430, 降旗。440,港督彭定康离开港督府。第二层(第 47 段):晚 6 时 15 分,添马舰东广场告别仪式(第二次降旗)。添马舰东面广场的告别仪式,象征着英国长达 156 年统治的结束。时间:晚 6 时 15 分,仪式开始。7 时 45 分,降旗。第三层(第 89 段):子夜时分,交接仪式(降旗与升旗)。中英香港交接仪式是整个仪式的高潮。地点: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时间:1997 年 6 月30 日的最后一分钟和 7 月 1 日的第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与此同时,添马舰东广场升起五星红旗,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香港防务。第四层(第 1011 段):0 点 40
7、 分,“不列颠尼亚”号离港。时间:0 点 40 分,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总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离港。小结:主体部分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将事件的始末说清楚,通过对四个特定的场景的描述, 这篇新闻真实地再现了香港回归祖国怀抱这一历史时刻。几个特定场景中着重描述了 3 次降旗与 1 次升旗。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与标志,英国米字旗的降下象征着英国一百多年的殖民统治的结束,五星红旗的升起则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主体部分共有0 个自然段,其中有个自然段,都是作者在新闻发生的现场,以眼睛为“摄像机”,以耳朵为“录音机”,简笔勾勒出的清晰可视的一个个场景、一幅幅画面,这些仪式的叙述都很简
8、洁,但都有着历史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介绍了每一种仪式之后,作者总要引用一些背 景材料,突出仪式本身的涵义。另外还有两段,一个是第 4 段,交代有关港督府的一些背景材料,一个是最后一段,作者又一次把历史的今昔放在一起相互对照,深化了主题。作者郑 重地记录下这一历史时刻,含蓄地表达了一种祖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时的庄严与喜悦的心 情。板书:别了,“不列颠尼亚”下午 430 告别仪式 第一次降旗晚 6 时 15 分 告别仪式 第二次降旗子夜时分 交接仪式 降旗与升旗零点 40 分 “不列颠尼亚”号离港5、作业布置联系上下文,揣摩下面语句的内涵。1. 象征英国统治的“不列颠尼亚”号,与象征香港回归祖国的特
9、别行政区区旗,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启示人们发现这一仪式的深刻内涵。2. 大英帝国从上乘船登陆香港,开始了长达 156 年的殖民统治;1997 年 7 月 1 日凌晨,香港顺利回归祖国,参加仪式的英国官员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离开了香港,消失在南海的茫 茫夜幕中。这是现实的场景,也是一句概括性很强的话,把香港百年历史的沧桑巨变凝聚其 中,暗含着历史和现实的对比。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学习情感性新闻的特点及写法。过程与方法2、学习本文在客观描述事实的同时,又运用多种手法将自己的心理感受细致的表现出来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认清法西斯的罪恶,宣传世界和平。(二)教学的重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