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11).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诗两首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11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教案 教学 设计 优秀 公开 11
- 资源描述:
-
1、再别康桥【知识能力目标】:1. 认知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2. 通过教师的指导,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过程与方法】诵读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体味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之情。感受作者对“爱”“自由”与“美”的追求。【重点与难点】:1. 对诗歌独具特色的意象的把握;2. 对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的鉴赏。【课时安排】:1 课时。课前预习检查,正音正字:河畔(pn)青荇(xng)长蒿(go)漫溯(s)笙箫(xio)载zi 一年半载记载登载zi 载歌载舞装载下载斑斓(区别:澜、阑)一导入:古人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作品
2、中,既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无奈,又有“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还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涩,那么现代人是如何理解离别的呢?我们现在就来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领略一下现代人笔下的别离之情! 随着“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的节奏,一起走进诗人内心。二有关知识链接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1918 年赴美留学,1920 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诗歌记下了诗人 1928 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
3、今又要和它告别了, 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蛰在他心中的激情, 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胡适说:“他(指徐志摩)的人生观里,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一轮诵读,因声求气读时注意加点字的读音:青荇 (xng)长篙(go)浮藻(zo)漫溯 (s)斑斓 (ln)笙箫(shng)感情:惆怅,惜别节奏:轻柔,和谐语调:舒缓,低沉三整体感知再别康桥,分小组讨论。(从诗歌的意象,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这首诗歌)二轮诵读,缘景明情知识准备:意象物情(写入作品中的物与情的结合而形成意境)。作品中的“物”都是带有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切景语皆情语。”(清
4、王国维)。我们鉴赏诗歌,就可以从诗中的“景”、“物”入手,去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即“旨”。物情旨。问题 1.自古写离别的诗作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大家比较熟悉的还有哪些诗词?明确: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启发:如果我们把这些诗歌和徐志摩的这首诗一下,在送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一样呢?
5、 明确: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离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自然景物转移,跳出了寒喧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这些物象(云彩等) 寄托着诗人的感情,这种有着诗人感情的物象即是诗歌的意象。诗人如何选择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正是我们要重点赏析的部分。问题 2.本文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别是哪些? 明确: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学生讨论:选择这些意象有什么作用?明确:诗人告别康桥时,避开送行的人,周围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等平常物象,而选取云彩等自然景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造出一种清新感。同时,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抒发了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