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件:选考1.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届高三 语文 一轮 复习 课件
- 资源描述:
-
1、(2010北京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问题。阅读文本见考向二【对点演练即时巩固】T二海棠花。通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7分)(1)文章第段开头说“我虽然喜欢海棠花,但却似乎与海棠花无缘”,作者与海棠花真的是“无缘”吗?为什么?(3分)_(2)简要分析“海棠花”在文中所起的作用。(4分)_【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第(1)问,全文主要表现作者对祖国的思念之情,而在表现自己的情感时,作者以海棠花为线索来组织文章。所以文章虽然说是“似乎与海棠花无缘”,但实际上海棠花正寄托着作者的观点态度。第(2)问,解答此题,需要对“海棠花”在文章中的具体含义以及它与作者在文章中的观点
2、态度联系在一起进行思考。参考答案:(1)并非无缘。文中的一些片段看似与海棠花无缘,但海棠花最终唤醒了作者浓烈的乡思,使“有缘”构成了文章的归结点。(2)海棠花构成了文章的行文线索。海棠花寄托了作者的乡思,升华了作者的爱国情感。【特别提醒】分析“海棠花”在文中的作用,一是要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二是要分析其寄托的作者的情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阅读文本见考向二【对点演练即时巩固】T一灯下白头人。本文以“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开头,有何好处?答:_【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全文着眼,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参考答案:(1)这两句诗情景交融,
3、意境优美,内蕴丰富,增强了作品的文化内涵。(2)引用这两句诗使文章开头富有诗情画意,开篇点题,同时创设情境,引出下文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从结构上看,文章第一段有哪些作用?答:_【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结合位置作答,不同的位置作用不同。文章开头的作用一般是点题、引出下文、为后文作铺垫等。参考答案:点题,(1分)由交代行程引出下文对神农氏的追述,(2分)与结尾“天子坟是山”形成呼应。(2分)文章是围绕“薜荔墙”逐层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答:_【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先抓住关键词句概括每段意思,然后再归纳整合。参考答案:作者以旅途中的一堵“薜荔墙”为触发点(第、段),首先通过联想分写“薜荔”与“墙”各自的特点(第段),之后回到眼前细致描述“薜荔墙”的特点(第段),最后对“薜荔墙”的消失表达慨叹之情(第段)。(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得满分)【特别提醒】题干中“围绕薜荔墙逐层展开”暗示了答题思路,先围绕“薜荔墙”逐段概括段意,再合并归类。如第段“我看到了一堵过去的墙”引出了“薜荔墙”,第段介绍“薜荔”的特点,第段介绍“墙”的特点,第段继续写“墙”的特点,特别是对“女墙”情有独钟,第段写“薜荔墙”的特点,第段中“对于墙体的眷恋,是它逐渐走出我们视线的缘由”一句,表达了对“薜荔墙”消失的叹息。最后合并整合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