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一语文同步课件:17《宋词四首》(粤教版必修3).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宋词四首 2015 语文 同步 课件 17 宋词 粤教版 必修
- 资源描述:
-
1、第17课 宋词四首雨霖铃柳永雨霖铃的由来雨霖铃这一词调,本是唐代教坊大曲,来源于唐明皇李隆基与其爱妃杨玉环的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相传唐玄宗入蜀,到斜口时,淋雨连日,他经过秦岭栈道,耳闻铃声,勾起了往事,于是创作此曲,悼念杨贵妃,以寄托哀思。可想这一词调悲怆低下、凄楚欲绝的情味。体 会 诗 意离别前:离别时:离别后:勾勒环境描写情态因情设景刻画心理寒蝉、长亭、骤雨实写(景语)执手、泪眼、凝噎烟波、暮蔼、楚天好景虚设、风情难言(情语)实写虚拟(景语)虚拟(情语)杨柳、晓风、残月表现手法:情景交融虚实相济名句赏析明代词评家贺裳称柳永这首词中有一句“千古俊句”,你认为是哪句?为什么?今宵酒醒何处?杨柳
2、岸晓风残月1、“酒”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曹操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酒成消忧解愁的最好办法,“酒醒”即“愁醒”,曾经被麻醉的“愁”一经复苏,更是无以排解。2、关于“杨柳”:古典诗词中“杨柳”是有特定的内涵的,”柳”“留”,杨柳和离别是联系在一起的。“杨柳岸一词”在词中,则浸透着一种伤离别的凄清冷落之情。3、关于风: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是特别让人伤感的季节。晓风轻拂,带来的并不是快意,而是凉意,凄凉的感觉。4、关于月:“月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月是离合的象征,何况是残缺不全的月,这一“残”字,最易引起词人的愁思。酒、杨柳、晓风、残月,这四件最能触动离愁的典型意象组合在一起,集中成为一幅鲜明
3、的画面,一种已愁苦不堪,更何况是四种,真可谓是愁上加愁。此情此景,妙在寓情于景,意在言外。对比性阅读念雨情景事情感情大江、乱石、惊涛、千堆雪寒蝉、烟波、暮蔼、楚天、晓风、残月指挥若定,谈笑却敌执手相看,无语凝噎壮志难酬清秋别离之苦(壮美)(凄美)(豪迈)(缠绵)(悲愤)(凄凉)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苏轼知多少苏轼,字_号_,_之一。与父_弟_合称为“三苏”。散文方面和_并称“_”诗歌方面和_并称“_”,词方面和_并称“_”。书法方面和_ _ _并称“宋四家”。旷世奇才子瞻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苏洵苏辙欧阳修欧苏黄庭坚苏黄辛弃疾苏辛黄庭坚米芾蔡襄背景链接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这样写道:“他从监狱里走来,带
4、着一个极小的官职,实际上以一个流放犯的身份走来,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走来一路上小人牵着大师,大师牵着历史,一路走来了黄州”反复诵读,整体感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提示:红字部分写奇景,重读动词、喻体,音调高,语速快。蓝字写壮景发慨叹,语调较高,语速缓。黑字叙述,语调平缓。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提示:前急后缓,前高后低,声音变化表现二人的反差,重读划线部分。结合课下注释和补充注释,疏通文意
5、,大声诵读,初步感知。风流人物:此处指杰出的英雄人物。小乔:吴国乔玄有两个女儿,都美貌出众,人称“二乔”。“大乔”嫁给孙权的哥哥孙策,“小乔”嫁给周瑜。初嫁了:就是刚嫁过去。“了”字是衬词,并没有实在意义。强虏:强大的敌人,指曹操的军队。有的本子作“樯橹”,樯是船上桅杆,橹是摇船工具,这里是以局部代全体的借代修辞方法,用樯橹代全部战船,再引申整个水军。灰飞烟灭:被焚烧成灰或烟飞散消逝掉,形容曹操的军队遭火攻后的惨败。注释链接寻找意象,体会意境清代诗人朱日浚赤壁怀古说得明白:“赤壁何须问出处,东坡本是借山川。”苏轼只不过是借题发挥,借景凭吊古代英雄人物及其功绩,来抒写自己的情感。分析形象,把握情
6、感人物年龄婚姻外貌职位成就周瑜苏轼24 美满英俊建威功成儒雅中郎将 名就46 不幸早生团练功业华发副使未成风流儒将英雄周瑜小乔初嫁 _ 年青得意雄姿英发 _ 英俊勃发羽扇纶巾 _ 风流潇洒谈笑间 _ 自信乐观强虏灰飞烟灭_从容破敌“一时多少豪杰”,围绕赤壁可怀想的人物很多,为什么苏轼唯独怀念周瑜?借古抒怀。通过塑造周瑜的形象和自己形成对比,表达自己光阴虚掷、壮志未酬的感慨。“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句有两种解释,一种理解是此时苏轼善于自我解脱,自我安慰,比较达观;另一种理解是此时的苏轼有些消沉,愤懑无法排解,只好寄情山水,你同意哪一种?探究研习命运坎坷一度下狱,三度贬官,妻子早逝,但他没有
7、像陶渊明那样归隐田园,也没有像贾谊那般抑郁而终。原因何在?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他一方面仰慕屈原、诸葛亮等经世济时的人物,希望尊主忧国,渴望建功立业;一方面又酷爱陶潜,追慕老庄,在险恶的政治逆境中能够保持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又跟和尚亲密往来,精通禅学。儒家的积极入世态度与佛道的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态度是矛盾的,但又奇妙地统一在苏轼身上。当儒家思想遭遇挫折时,苏轼却能峰回路转,在佛道二家思想中找到精神归宿。苏轼的复杂思想 黄州的四年,苏轼开垦荒地,掘井筑屋,躬耕其中,自号“东坡居士”,“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贬往瘴疠之地的惠州时,竟能放声高歌:“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
8、人。”这不仅仅是一种生存智慧,更是一种傲岸不屈的伟大人格。贬往蛮荒之地的儋州时,也能唱出洋溢着豁达乐观情绪的豪放诗: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也能“食芋饮水,著书以为乐”。一生足迹所至,有现在的四川眉山,河南的开封、临汝,山东密州,江苏的徐州、扬州、常州,浙江的杭州、湖州,还有安徽、河北、广东、海南等等。可以说是终生漂泊,历尽磨难.但始终胸襟豁达,乐观超然,淡泊名利,宠辱不惊.“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是苏轼对人生的无限感慨,有大彻大悟、超脱尘俗的味道。苏轼在前赤壁赋里说:“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认为,人生犹如一场空梦,辉煌像周瑜那样是一生,郁闷像我苏轼一样也是一生,在滚滚
9、不息的长江面前,在圆缺循环的月亮面前,一切的失意潦倒,迫害挫折,郁闷愁苦又算得了什么呢?放得下,才能拿得起,看得开,才能出得来,因此,苏轼才会情不自禁用杯酒祭奠江水和月亮。这就是苏轼的达观态度,这也就是苏轼的诗意人生。“古今将相今何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天大的困难放到短暂而宝贵的人生面前,又算得了什么呢?又何必苦苦去计较什么呢?这就是人生的豁达境界。作者在词中流露出的人生态度豪放中见旷达悲凉中见洒脱赤壁的灵秀抚慰着苏轼那颗伤痕累累的心,也孕育了他伟大的思想和灵魂。在灵魂和自然融合的一刹那,我们理解了苏轼的幸福和不幸。赤壁因苏轼的介入才得以完成它的美丽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