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4单元 赏析示例 过小孤山大孤山.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4单元 赏析示例 过小孤山大孤山 2015 高中语文 中国古代 诗歌散文 欣赏 课件 单元 赏析 示例 小孤山大孤山
- 资源描述:
-
1、成才之路 语文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人教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第四单元赏析示例 过小孤山大孤山高 考 导 航1学 习 目 标2课 前 预 习3课 堂 互 动4随 堂 练 习5课后强化作业6高 考 导 航【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A.“舍”,可以联想到“舍相如广成传”中的“舍”是“安排住宿”的意思,结合语境,理解为“寄居”正确。B.陈情表中有“行年四岁,舅夺母志”,“夺”是“改变”的意思,和这句中的意思相同,正确。C.过秦论中有“秦人开关延敌”,“延”是“延请”的意思,据此推断C项不正确。D.“属”,通“嘱”,意为“托付,交付”,正确。【答案】C【命题立意】本
2、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平时学习文言文时要养成梳理和积累文言实词含义的习惯。答题方法:联想推断法。“民不胜其苦”,联想“沛公不胜杯杓”,推断应解释为“能够承受,禁得起”。句式推断法。利用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结构句等句式上的特点来推断。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一句,“用”与“以”相对,推断“以”也是“用”的意思。语法推断法。如“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籍其家”,“籍”是名词带上了宾语,活用为动词,应解释为“登记,没收”。语境推断法。把选项中的解释代入原文,根据上下文语境判断是否正确,邻字推断法。如“曹操之众远来疲敝”中的“敝”,由“疲”推断它的意思也是“疲劳”。学
3、习 目 标1学习作者多角度、多层次的写景方法;2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课 前 预 习课 堂 互 动(一)自主思悟1第1自然段写了何处之景?作者给我们介绍其历史情况有何作用?_答:烽火矶。丰富了作品的内容,使写景记游具有思想深度。2第1自然段写景采用了怎样的顺序?_答:由远及近。先写远望,只不过觉得烽火矶“突兀”罢了,除此之外别无佳处;再写近观,近观之景则异彩纷呈。3引用李白的诗句是为了阐明什么?_答:引用李白的诗句是为了阐明彭蠡口江面的广阔,四望无际。4大孤山风景的突出特点是什么?_答:大孤山风景的突出特点是: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江水清浊明显。(二)深入探究1本文为何屡次写江流和
4、船行?由于景点太多,仅是孤立地写出特征,可能会失之分散。作者注意了景点间的联系。一是各处景物虽千姿百态,但又均有山与江水相互生发辉映的描写,构成整体背景,使景物在多样中见统一;二是注意各景点地理位置上的联系,即在分散的景点中贯以线索,从而由各景点共同组成一幅完整的长江山水图。2文章如何多角度写景?多角度写景。在写景的过程中,作者善于变换观察角度和观察点来进行描绘,将一幅幅立体可感的山水风景画展现在读者面前。如写烽火矶时,有舟中的远望,有抛江过其下的近观,又有一石“杰然特起”的特写镜头。写小孤山亦有“自数十里外望之”的远观,“愈近愈秀”的近观,“冬夏晴雨”不同时刻的变化。特别是对小孤山的描写,观
5、察角度和观察点的灵活多变,充分地展现了山水景物的千姿百态。随 堂 练 习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正确的一项是()A嵌岩 迥异 营葺 殴鹭B荥润 潦缩 云霄 水禽C峭拔 渺弥 混浊 缆绳D突兀 描摩 姿态 汲取【答案】C(A.殴鸥;B.荥莹;D.摩摹。)4下列文句的翻译不准确的一项是()A及抛江过其下,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译文:等到抛锚停船后,(我)走过山下,(看到)裂缝的岩石和各式的岩洞,奇形怪状,色彩光亮润泽,也和别的石头大不一样。B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译文:冬天,夏天,晴天,雨天,姿态变化万千,确实是自然界风景最优美的地方。C但祠宇极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20516.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