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学情检测(5月月考) 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学情检测5月月考 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山东省 济南市 第一 中学 2021 2022 学年 下学 第四 次学情 检测 月月 word
- 资源描述:
-
1、济南一中2020级高二下学期第四次学情检测语文试题分值:150分 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27分)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A.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旧时栏楯,亦遂增胜B. 复驾言兮焉求 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C. 其莳也若子 若不过焉则不及D. 比去,以手
2、阖门 去不复顾【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句意:我怀着像犬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胜,禁得住,能承担。句意:往日的栏杆,也增加了新的光彩。胜,光彩,美景。B.句意:还要驾车出去追求什么?言,助词。句意:渔人和船夫,虽然知道石钟山命名的真相却不能用文字记载。言,动词,用文字表述。C.句意:栽种时要像对待子女一样细心。若,像。句意:如果不是过多就是不够。若,如果。D.句意:等到离开的时候用手关门。去,离开。句意:离开它不再回顾。去,离开故选D。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A. 帝乡不可期 终期于尽B. 况修短随化 聊乘化以归尽C
3、. 名我固当 余固笑而不信也D.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凡在故老,犹蒙矜育【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实词含义的能力。A.期,期求;句意:升入仙界也没有希望。期,归结;句意:最后归结于消灭。B.化,自然;句意: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化,自然;句意:姑且顺随自然的变化,度到生命的尽头。C.固,确实;句意:叫我这个名字实在很恰当。固,本来;句意:我当然觉得很好笑并不相信。D.矜,看重、推崇;句意:本来希图宦达,不顾惜名声节操。矜,怜惜、怜悯;句意:凡是年老而德高的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悯养育。故选B。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4、谨拜表以闻B. 而此独以钟名 而臆断其有无C.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D. 及其所之既倦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以,介词,因为。句意:我因命运不好,小时候遭遇到了不幸。以,连词,表目,来。句意:恭敬地呈上此表来使陛下知道这件事。B.而,连词,表转折,但。句意: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而,连词,表转折,但。句意:却根据主观猜测去推断它的有或没有(正不正确)。 C.其:指示代词,其中的。句意:在乱石中间选一两处敲打它。其,句中语气词,表揣测。句意:像这样(治民反而扰民),它与我种树的行当大概也有相似
5、的地方吧?D.之,动词,求得。句意:等到他们对自己喜欢(事物)都已经厌倦了。之,动词,到、往。句意:为什么心神不定,还想去什么地方?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 故病且怠 且不得暇B. 乃使人复葺南阁子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C. 因事顺心 因舍其名D.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且,连词,表并列;句意:所以(我们)困苦并且倦怠且,连词,表让步,尚且;句意:尚且没有空闲。B.乃,副词,于是,就;句意:就派人再次修缮南阁子。乃,副词,竟然;句意:然而浅陋的人竟然用斧头敲打石
6、头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C.因,因为;句意:因辞官而顺遂了心愿。因,于是;句意:于是他舍弃了他原来的名字。D.虽,连词,虽然;句意:这虽说是爱它,实际上是害它。虽,连词,虽然;句意:渔人和船夫,虽然知道石钟山命名的真相却不能用文字记载。故选D。5.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A.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爪其肤以验其生枯B. 审容膝之易安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C. 业种树 垣墙周庭D. 眄庭柯以怡颜 则刘病日笃【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类活用用法和意义的能力。A.“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句意:因此我不能废止侍养祖母而远离。“爪”,名词做动词,用指用甲
7、抠、掐;句意:掐破树皮来观察它是死是活着。B.“安”,使动用法,使安适;句意:深知这狭小之地容易使我心安。“安”,使动用法,使安乐;句意:又怎么能使我们繁衍生息而安顿我们的身家性命呢?C.“业”,意动用法,以为业;句意:以种树为业。“垣墙”,名词作动词,砌上垣墙;句意:在院子四周砌上矮墙。D.“怡”,使愉快;句意:观赏着庭树(使我)露出愉快的神色。日:名状,一天天;句意:但祖母刘氏的疾病一天比一天沉重。故选B。6. 下列各项特殊句式归类正确的是( )遂见用于小邑 古之人不余欺也 将有事于西畴 仰观宇宙之大得双石于潭上 石之铿然有声者 则告诉不许 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A. /B. /C.
8、/D. /【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特殊句式的能力。被动句,“见于”表被动;句意:我就被委任到小县做官。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古之人不欺余也;句意:古人没有欺骗我啊!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将于西畴有事;句意:将要去西边的田地耕作。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仰观大宇宙;句意:仰首可以观览浩大的宇宙,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潭上得双石;句意:在深潭边找到两块山石。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铿然有声之石;句意:敲击后能发出声响的石头。被动句,语意被动;句意: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凡长安为观游豪富人及卖果者;句意:凡是长安把种树作为观赏游玩的富豪人以及种树
9、是为了卖果营利的人。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故选C。7. 下列各项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人纪月,除了用序数,还会采用一些特殊的称谓,如把四季中每个季节的三个月分别冠以“孟”“仲”“季”,以示区分。如“仲秋”指农历八月。B. 禊事,古代风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初三),人们群聚于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祷消灾。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C. 古代表示官职变迁的词汇比较丰富,如“拜”“授”表示授官,“拔”“擢”等表示升职,“贬”“谪”等表示降职,“罢”“除”表示罢官。D. 三径,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中央开辟三径,只与求
10、仲、羊仲来往。后以“三径”代指隐士住处。【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除表示罢官”错误,“除”,授予官职。故选C。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北京冬奥会的设计美学集中体现了中国新时代的文化自信。北京冬奥会会徽,以书法形态的“冬”字为灵感,与滑冰、滑雪运动员的造型相( ),表现出赛道起伏的曲线以及冰雪运动员的矫健身姿;吉祥物冰墩墩,以中国“国宝”大熊猫为原型,与富有超能量的冰晶外壳相搭配,象征了健康、坚韧和鼓舞人心的奥林匹克精神;国家雪车雪橇中心,以中华文化图腾“龙”为创意,与雄浑曲折的山脊融为一体,俯瞰下去正如一条蜿蜒的游龙盘踞在山脊之上;首
11、钢滑雪大跳台,以敦煌壁画中“飞天”为象形,与背后的天空相互辉映,寓意着朝着梦想腾跃和飞翔立足传统文化,满怀文化自信,中国的设计师( )。每项设计都烙上了鲜明的民族文化印记,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得以彰显,打造了靓丽的中国名片。回溯传统,面向未来,我们( )地表达“自我”,释放出中华文化璀璨的光芒,让世界( )中国文化之美、中国文化之韵。8.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里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融合 独具匠心 从容不迫 领略B. 融和 别出心裁 从容不迫 领悟C. 融合 独具匠心 泰然自若 领悟D. 融和 别出心裁 泰然自若 领略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让每
12、项设计都烙上了鲜明的民族文化印记,彰显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打造了靓丽的中国名片。B. 每项设计都烙上了鲜明的民族文化印记,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得以彰显,成为了靓丽的中国名片。C. 让每项设计都烙上了鲜明的民族文化印记,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得以彰显,打造了靓丽的中国名片。D. 每项设计都烙上了鲜明的民族文化印记,彰显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成为了靓丽的中国名片。【答案】8. A 9. D【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空,融合:几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融和:融洽和谐。此处指不同造型之间的结合,应填“融合”。第二空,独具匠心:在技巧和艺术构思上有创造性。别出心裁:表
13、示与众不同的新观念或办法。用来形容诗文、美术、建筑等的构思设想独具一格,与众不同。此处强调北京冬奥会设计师的艺术构思技巧,应填“独具匠心”。第三空,从容不迫:指镇定沉着,形容遇事镇定自若,不慌不忙。泰然自若:形容在紧急情况下态度镇静,一点也不慌乱。此处没有紧急语境,应填“从容不迫”。第四空,领略:理解事物的情况并认识它的意义或对它进行辨别、欣赏。领悟:对事物有所了解和认识。此处侧重指欣赏,应填“领略”。故选A。【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波浪线的句子的语病有两处:一是第二句偷换主语导致与前文主语不一致,应改为“彰显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二是最后一句“打造了”与前文主语不搭
14、配,可改为“成为了”。修改正确的只有D项。故选D。二、(共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2021年10月11日,在云南昆明举行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开幕式上,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从埃及环境部长兼COP14主席亚斯敏福阿德手中接过COP15主席锤。时隔3年,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中国时刻”开始了。旨在同奏全球可持续发展乐章的COP15,被赋予引领未来的重要使命。中国作为COP15东道国,被广泛认为将在推动达成全面平衡、有力度、可执行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中,扮演重要角色。开幕式上,短片“象”往云南在开场时播放,人们再次见到了几
15、个月前一路向北的亚洲象。它们洗澡、漫步、吃庄稼顽皮可爱,引发人们对如何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思考。这一路,人与象相伴同行,人象和谐的画面温暖了全世界。在时任云南省委书记阮成发看来,这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的生动写照,也充分说明“无论国界、肤色、种族、语言,保护生物多样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都是我们最大的公约数”。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英格安德森说,只有不断提高国际各方和社会各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借力金融、立法等各种工具,在大自然与经济发展之间建立平衡,才能够最终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里积极探索生物多样性有效保护的路径与机制,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宪法,为构建人与自然的生命
16、共同体提供了中国样本。拉美和加勒比地区代表提到,在世界上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的国家中,大多数为发展中国家。在“南南对话”的框架下,中国不仅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展示了如何谋求人类文明和自然之间的生态平衡,也积极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中东欧区域代表也认为,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表现出足够的领导力。黄润秋介绍,在非洲一些铁路沿线,中国专门修建大量动物的通道,保障野生动物自由迁徙。在加纳集装箱码头工程建设中,还特意建立海龟孕产中心,保护并放生上万只小海龟。中国还积极推进生态扶贫,吸纳160多万贫困人口参与生态工程的建设,大力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生态旅游、林下经济等生态产业,带动2000多万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17、,助力中国实现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减贫奇迹。绿色是美丽中国的底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早已渗透在古老民族的朴素生活中。1300年前,在中国西南部,崇拜大自然的哈尼族祖先悉心保护着茂密森林,森林又涵养出丰富水源。哈尼族人在森林之下搭屋建寨,又在村寨周边依山就势,挖田取水,开垦出宛如天梯的哈尼梯田。20岁的哈尼族姑娘施晓悦在开幕式上向世界介绍,哈尼族人以木刻分水制度,保持了梯田用水的公平和谐,沿梯田而下的水,在河流中形成水蒸气,进入大气变成降雨。人的活动不仅没有破坏自然的循环,反而帮助它变得更加良性,形成了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农耕文明奇迹。千百年来,哈尼族人在这片土
18、地上与自然融为一体,保护、促进了多样的生命世界,让巍峨连绵的哀牢山区拥有2000多种植物和460种野生动物,成为世界生物多样化的热点地区。今天的哈尼族人在美丽的自然山水之中,依托生态农业和体验式旅游,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摘编自“中国时刻”开启翻开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新篇章)材料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六项原则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的17个目标紧密相关,高度契合。”在以“生态文明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为主题的COP15生态文明平行论坛上所做的主旨报告中,中国科学院院士魏辅文说,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是中国传统的道教文化思想“天人合一”,阐释了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通过对近两百年
19、来流行的人类中心主义生态观的反思,以及对西方主流文化视角和东方传统文化视角下人与自然关系的比较,2020年魏辅文团队在国家科学评论发表文章认为,与仍然没有摆脱人与自然二分观点的2050年愿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相比,“天人合一”理念认为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蕴含对自然内在价值的尊重和对自然规律的顺应,更有助于扭转自然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下降趋势。“对于当前出现的一些人和自然的关系矛盾应该如何处理?我们要向传统文化汲取智慧。”魏辅文举例说,比如庄子认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曾子说“树木以时伐焉,禽兽以时杀焉”,强调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李白说“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
20、百物生”,其意为自然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人类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基于长期研究,他们进一步提出了2050年“天人合一”的新愿景,即自然本身得到尊重,其规律受到遵从,其组分获得保护,人类通过对陆地和海洋的可持续生产与消费满足自身需求,以此保证自然与人类的可持续性并使它们归于统一。他们同时以中国“天坛”的构建展示通往这一目标愿景的阶段性路径。其基石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的能力建设、概念主流化和资源调动,最主要的支柱是保护、可持续和福祉。通过这一路径到2030年,维护1/4个地球以保持完整、具有功能和连续的生态系统支持自然与人类的可持续性,同时解决其他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直接驱动因素;到2040年,将这
21、个比例增加到1/3个地球;到2050年,将这个比例增加到1/2个地球,并最终实现2050年愿景。“当时,我们团队提出的2030年目标要稍微保守一点,因为我们的目标既要有雄心壮志,又要务实。”魏辅文说,“COP15第一阶段会议上一些国家提出了30%的目标,这个目标非常好,但我们也要考虑10年后能不能最终实现。”(摘自冯丽妃魏辅文院士:中国正在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引领者)10.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为COP15东道国,在推动达成全面平衡、有力度、可执行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中,中国被广泛认为将扮演重要角色。B. 英格安德森说,不断提高国际各方和社
22、会各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在大自然与经济发展之间建立平衡,就能最终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C. 2020年,通过反思比较,魏辅文团队在国家科学评论发表文章,文章认为2050年愿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仍没有摆脱人与自然二分观点。D. “天人合一”的新愿景,是尊重保护自然,通过可持续生产与消费满足自身需求,以此保证自然与人类的可持续性并使它们归于统一。11.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路向北的亚洲象与人相伴同行,人象和谐的画面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的生动写照。B. 中国西南部历史悠久的哈尼族人尊重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保护、促进了多样的生命世界。C. 我们要向庄子、曾
23、子、李白等古人学习,汲取传统文化智慧来处理人和自然之间关系的矛盾。D. 相比于COP15会议上一些国家提出的30%的目标,魏辅文团队提出的2030年目标过于保守。12.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难以支持“天人合一”思想的一项是( )A.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论语B.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荀子天论C. 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易经D. 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庄子外篇马蹄13.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思路。【答案】10. B 11. D 12. C 13. 先介绍标志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 “中国时刻”开始的COP15大会开幕;然后介绍了反映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的
24、开幕式开场短片;接着记叙各方官员和代表发言,突出中国为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的贡献;最后介绍哈尼族姑娘的发言,说明“绿色是美丽中国的底色”。【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就能最终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错,原文为“只有不断提高国际各方和社会各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借力金融、立法等各种工具,在大自然与经济发展之间建立平衡,才能够最终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里把必要条件变成了充分条件。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D.“过于保守”错,程度加重了。原文为“稍微保守一点”,“COP15第一阶段会议上一些国家提出了
25、30%的目标,这个目标非常好,但我们也要考虑10年后能不能最终实现”。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释义:不用大网打鱼,不射夜宿之鸟。因为大网所捞必多,对于鱼类、对于自然会造成伤害;飞鸟归巢,它们也需要栖息繁殖。体现“天人合一”思想。B.“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释义:万物都有自己的和谐与生长,各自得到自然滋养而成熟。体现“天人合一”思想。C.“劳而不伐,有功不德,厚之至也。”释义:辛劳而不夸耀,有功绩而不自以为是恩德,这是敦厚的极致境界。只强调人,和自然没有关系,不能支持“天人合一”思想。D.“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
26、,族与万物并。”释义:在大德昌盛的时代,人和鸟兽混居,跟各种物类相互聚合并存。体现“天人合一”思想。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第一段根据“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中国时刻开始了”“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开幕式”可知,文章首先介绍标志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时刻”开始的COP15大会开幕;第二、三段根据“开幕式上,短片象往云南在开场时播放,人们再次见到了几个月前一路向北的亚洲象”可知,然后介绍了反映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的开幕式开场短片;第四至七段“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英格安德森说”“拉美和加勒比地区代表提到”“黄润秋介绍,在非
27、洲一些铁路沿线,中国专门修建大量动物的通道,保障野生动物自由迁徙”,记叙各国官员和代表发言,突出中国为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的贡献;第八、九段“20岁的哈尼族姑娘施晓悦在开幕式上向世界介绍”,最后介绍哈尼族姑娘的发言,说明了“绿色是美丽中国的底色”。三、(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杜环,字叔循。其先卢陵人,侍父一元游宦江东,遂家金陵。环谨饬重然诺,好周人急。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其母张氏,年六十,哭于九江城下,无所归。或告之曰:“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母附舟诣谭,谭谢不纳,母大困。念允恭尝仕金陵,亲戚交友,或有存者,庶万一可冀;复哀泣从人至金陵。
28、问一二人,无存者。因访一元家所在,道上对以“一元死已久,惟子环存,其家直鹭洲坊”。母服破衣,雨行至环家。环方对客坐,见母大惊,颇若尝见其面者,因问曰:“母非常夫人乎,何为而至于此?”母泣告以故,环亦泣,扶就坐,拜之,复呼妻子出拜。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抱衾寝母。母问其平生所亲厚故人及幼子伯章。环知故人无存者,不足附,又不知伯章存亡。姑慰之曰:“天方雨,雨止为母访之。苟无人事母,环虽贫,独不能奉母乎?”时兵后岁饥,民骨肉不相保,母见环家贫,雨止坚欲出问他故人。环令媵女从其行,至暮,果无所遇而返。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自环以下,皆以母事之。母性偏急,少不惬意,辄诟怒。环私戒其家人,顺其
29、所为,勿以困故,轻慢与较。母有痰疾,环亲为烹药,进匕筯。以母故,不敢大声语。越十年,环奉诏祠会稽,还道嘉兴,逢其子伯章,泣谓之曰:“太夫人在环家,日夜念少子成疾,不可不早往见。”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环归半岁,伯章来。母见少子,相持大哭。既而伯章见母老,恐不能行,竟诒以他事辞去,不复顾。环奉母弥谨,然母愈念伯章,疾顿加。将死,举手向环曰:“吾累杜君!吾累杜君!愿杜君生子孙,咸如杜君!”言终而气绝。环俱棺椁殓殡之礼,买地城南钟家山葬之,岁时常祭其墓云。史官曰: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26570.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配套课件:专题一 导学课件3(苏教版必修1).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