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人教部编版(山西)七年级语文上册习题课件:4 古代诗歌四首 (共30张PPT).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年秋人教部编版山西七年级语文上册习题课件:4古代诗歌四首 共30张PPT 2018 年秋人教部编版 山西 年级 语文 上册 习题 课件 古代 诗歌 30 PPT
- 资源描述:
-
1、4 古代诗歌四首人教版认一认臨临 觀观 滄沧島岛丛叢 豐丰蕭萧 漢汉 燦灿楊杨 盡尽 龍龙與与 懸悬 舊旧看图,读一读拓展知识话曹操父子纵观历史,曹氏父子无论在政治上、军事上,还是在文学创作方面,都是颇具才华的。首先是曹操,他通过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其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曹植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曹丕的作品,今存魏文帝集二卷。另外,曹丕
2、还著有典论,其中的论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文学批评专论作品。古代诗歌意象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例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又如,苏轼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柳树: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例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愁别绪。例如,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文化常识秋天之节气二十四节气中表示秋天的是“秋
3、处露秋寒霜降”。立秋:每年的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处暑: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指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白露:每年的9月7日或8日,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汽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秋分:每年的9月23日或24日,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寒露: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得名。霜降: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1下面是中国传统
4、书法楷书、隶书、行书三种书体的“母”字。看图回答问题。(1)“母”字第二笔、第三笔分别是_ 、_。(2)行书为了连笔的方便,常常会对汉字笔顺稍作调整。上面的行书“母”最后两笔就调整为_、_。(3)在上图最右侧的田字格里,用规范的正楷字书写“母”字。丶丶DC4下列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B随君/直到/夜郎西C次北固/山下D断肠/人在/天涯5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观沧海是曹操写的一首乐府诗。诗人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观海望天,气势恢宏,表达出一种吞吐日月、包藏万物的宽广胸襟和伟大抱负。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开头就选取了两种富有地方特色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
5、烘托出一种哀伤的气氛。BDC次北固山下以归雁传书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春景和乡思和谐交融。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中的六种景物都是秋天所特有的。美丽的秋景烘托着“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的描写,更加突出了秋天风和日丽的景象和作者急于归家的欢快心情。解析:“突出了秋天风和日丽的景象和作者急于归家的欢快心情”表述错误,这首曲抒发了游子的漂泊之苦和思乡之愁。6.根据提示默写诗句。(1)观沧海中写大海水波涌动、山岛高耸兀立的句子是:_,_。描写想象之景的句子是:_,_;_,_。(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及奇特的想象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与关怀之情的句子:_,_。水何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27290.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