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配套课件:第10课 谈中国诗 .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配套课件:第10课谈中国诗 2019 2020 学年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配套 课件 10 中国
- 资源描述:
-
1、第10课 谈中国诗在翻译毛选时,钱钟书指出了一处原文的错误。原文大意为“孙悟空钻进了庞然大物牛魔王的肚子里去了”。钱钟书的闲杂书籍读得多,记忆力又好,一眼看出了其中有误:孙猴儿从未钻进牛魔王的肚子里去。意见提出,委员会主任徐永煐也不能定夺,只能请示上级领导胡乔木。为弄清这个问题,胡从全国调来多个版本的西游记查看。果然,孙悟空是变成小虫子被铁扇公主吞进肚子里的,铁扇公主也不能说是“庞然大物”。这样一来,毛泽东就得修改原文了。通过这件事,钱钟书给胡乔木留下印象:此人挺“狂”的。杨建民钱钟书“痴改”乔木诗钱钟书生性豁达,乐观幽默。即便在十年“文革”的动荡时期,他和夫人杨绛都先后到农村干校参加劳动,钱
2、钟书也仍以乐观心态面对坎坷艰难的环境,在农村他几乎没有生过病。到了晚年,钱钟书和杨绛的生活条件比从前明显改善,胡乔木主动为他们在北京三里河国务院公寓解决了一套住房,但钱钟书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家中甚至连地板也不铺。著名学者下榻在水泥地面的房间里,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北京极为鲜见。钱钟书却心态甚佳,每天的作息也安排得当,他与夫人散步成了一道受人羡慕的风景。窦应泰晚年钱钟书钱钟书(19101998),原名仰先,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钱钟书在文学、比较文学、文化批评等领域的成就,推崇者甚至冠以“钱学”。书评家夏志清先生认为其小说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
3、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是最伟大的一部”。作者介绍钱钟书博学多能,精通数国语言。学贯中西,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两方面均取得了卓越成绩。新中国成立前出版的著作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用英文撰写的十六、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文论及诗文评论谈艺录等。钱钟书的治学特点是贯通中西、古今互见的方法,融会多种学科知识,探幽入微,钩玄提要,在当代学术界自成一家。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誉为“文化大家”。本文发表于1945年12月,收入钱钟书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7年版)。原稿为英文,是他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人的演讲,后节译为中文。因为听众是外国朋友,所以作者
4、采用“比较文学”的立场,通过对中外诗歌的源流、形式、意蕴、风格以及内容等方面的比较,突出了中国诗的独特性与普遍性,为外国朋友了解中国诗打开了一扇窗,是中国较早的中西比较诗论之一。“谈”而非“论”,表明其行文风格并非板着面孔讲话,而是“炉边夜话”一般的聊天。“中国诗”,既规定了“谈”的内容,也关涉谈的方法,应与“非中国诗”比较而谈。背景解读中国古代部分诗歌流派和文学运动(1)山水田园诗派。以描写恬静悠然的自然风光为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歌咏,或流露不愿同流合污的情绪,或表现隐逸避世的消极思想。其代表作家有晋代的陶渊明、南北朝的谢灵运和唐代的王维、孟浩然等。(2)边塞诗派。以边塞生活、战争为题材。代
5、表作家有唐代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王翰、崔颢等。知识链接(3)豪放派。宋代词坛的一大流派,其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词人以苏轼、辛弃疾为主,代表作品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4)婉约派。宋代词坛上的一大流派,其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词中抒发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深沉幽怨,题材较狭窄,往往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姜夔等。(5)新乐府运动。由白居易、元稹倡导,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虽称为乐府,但不拘于声律,故称新乐府。白居易所作五十首,颇
6、多反映社会矛盾之作,在当时较有现实意义,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多以三言、七言错杂运用。字音字形1词语释义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轻鸢剪掠:像轻盈的老鹰掠过天空。文中指中国诗跟西洋诗相比显得简短轻灵。穷边涯际:文中指语言文字的边际、深处。穷,尽头。吞言咽理:文中形容受感动而说不出话语和道理的情形。咽,吞咽。拔木转石:使树木连根拔起,使大石头转动,形容威力大。词语2近义词辨析(1)妨碍妨害妨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阻碍。妨害:有害于。区别:“妨碍”着重指造成障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对象多是工作、学习、交通、进步、活动等,语意较轻,如“大声说话妨碍别人学习”。较“
7、妨碍”来说,“妨害”语意较重,程度较深,侧重的是损害的结果,对象常接的是“健康”,如“吸烟妨害健康”。例句:由于英国儿童已经对计算器太过依赖,_了他们获得真正的加减乘除算术技能,英国10日宣布一项新措施,未来英国小学生考试时将禁止使用计算器。雨水过多,会_大豆生长。(2)发明发现发明:创造出新的事物或方法。发现: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区别:“发明”是发现规律,制造出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侧重于创造,一般用于具体事物,如“爱迪生发明了电灯”。“发现”是指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词义侧重于找到,如“科学家发现了一颗新的行星”。例句:居里夫
8、人_了镭,以后产生了_ 将镭应用于原子能发电。【答案】(1)妨碍 妨害(2)发现 发明1.作者“谈中国诗”,归纳了中国诗的哪些特点?【答案】与西方诗歌相比较,中国诗有以下特征。第一,中国诗讲求抒情性并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第二,中国诗讲求篇幅短小,“诗体”配适“诗心”的需要。第三,中国诗富于暗示性。第四,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第五,中国诗社交诗多,宗教诗几乎没有。2.“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这两句话的含义是什么?【答案】中国诗的发展特点:“早熟”指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早衰”指“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
9、化,而且逐渐腐化”。这句话借助比喻和对比,从诗歌发展的角度,简要地说明了中国诗的艺术性和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结构图表作者以幽默睿智的语言,通过中西诗歌的对比,形象地阐述了中国诗歌的特征,文中渗透着作者深刻的文化心理和强烈的理性精神,也表达了作者对中国诗歌文化的热爱和崇尚之情。主旨探微1课文用了许多精妙的比喻,显出作者特有的幽默和睿智。试结合文章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的含义和表达作用。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的聪明。【对应考点】理解文中重要
10、句子的含意【提示】解答“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此类题要注意:把握文中重点语句的准确含义,其中包括分析句子本身的意思,句子的深层含义,体味句子的言外之意。理解重要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其中包括理解句子的表达作用,分析句子使用了何种句式、什么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答案】这段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借梵文的百喻经阐释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上的欠缺,旨在批评。二是点明造成这种欠缺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缺乏严密的逻辑性,往往没有坚实的基础,影响艺术稳定、长远的发展。这段话的幽默,表现在用了一个百喻经的比喻,“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以及“流毒无穷的聪明”,是批评,却批评得令人会心一笑。
11、2课文第1段中,“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这一句是什么意思?【对应考点】理解文中的关键性语句【提示】关键性语句的内涵既是深层次的又是丰富多义的,甚至是含蓄隐晦的。因此,应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局部地、有重点地阅读,理解,概括,归纳,瞻前顾后地根据其语段的“形”,深入领悟其语句的“意”。【答案】联系上下文可以看出,“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是对只读中国诗的人而言的。只读中国诗的人,不能站在比较文学的立场上,对中外诗歌进行比较,从而在比较中认识中国诗不同于外国诗的地方,即中国诗的特点。他只能就中国讨论中国诗,不能“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用居高临远的观点看待中国诗,因此难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
12、身在此山中”。这就是“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3结合文章内容,比较曹操的观沧海和普希金的致大海,写一篇一二百字的短文,评说它们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异同。【对应考点】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文章结构【提示】高考现代文主观阅读试题,不单单考查对段落和某些主旨句、关键句、关键词的理解阐释,还要考查对整个全文内容的总体把握。包举万象,驾驭全局,这是一种更高的思维要求,也是阅读能力的一种最高境界,也是高考命题的必然选择之一。本题就要求学生在把握作者的“中国诗印象”的基础之上进行联系作答。【答案】同:都是作者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观沧海写沧海的广阔浩大,显出一种奇丽之状,也反映出作者宽阔、雄壮的情怀,我们能从实景的描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