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2

类型2019-2020学年人教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诗歌 第5单元 老马 憎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雪白的墙 .ppt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129940
  • 上传时间:2025-11-06
  • 格式:PPT
  • 页数:52
  • 大小:3.50M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19-2020学年人教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诗歌 第5单元 老马 憎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雪白
    资源描述:

    1、老马 憎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雪白的墙臧克家:天地为笼交麻雀臧克家居住的小四合院中,有一群“特殊的客人”在院子里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它们就是臧老呵护备至的麻雀朋友。四十多年来,不管风霜雨雪,不论多忙多累,臧老每天总是按时为这些麻雀朋友送食送水。天降大雪时,他怕麻雀找不到食物,便小心翼翼地扫出一片空地;暴雨倾盆时,他又打着那把半旧的塑料雨伞,将“饭场”移到南房檐下的青石台阶上一次,他上小学的外孙女在院中发现了一只蹒跚试飞的雏雀,便准备了一只大盒子,想把小麻雀养在里边。臧老知道后,立即阻止,并当即三令五申,不准任何人惊扰这只可怜的小鸟。他轻手轻脚地在小鸟藏身的花丛边撒上食物,放上清水,然后关切地

    2、站在卧室里的窗前,向外眺望雏雀的动静。直到下午亲眼见到老雀将爱子带回巢中,连午觉都没睡好的他才放下心来。臧老搬进新居后,仍忘不了再三嘱托亲友照顾好他的这些老朋友。新居的阳台上、小窗前,也常有麻雀飞来唱歌。每当此时,臧老总会久久地、深情地凝视着它们,然后转过脸来问家人:“是不是四合院的老朋友又来看望我了?”臧老去世前的几年,曾多次对女儿讲,他想写一篇关于麻雀的文章。一次,夫人郑曼在整理臧老的床头柜时,发现他用颤抖的笔迹,写在稿纸上的这篇文章的标题:天地为笼交麻雀解题:“交”,交友也。臧克家(19052004),笔名少全、何嘉等。山东诸城人。1930年至1934年于山东大学学习,在新诗创作上得到了

    3、闻一多的鼓励和帮助。1933年出版的第一部诗集烙印,大多取材于农村生活,对农民的悲惨命运寄予了无限的同情,艺术上具有朴实、严谨、含蓄、凝练的特色,受到茅盾、闻一多等人的好评。作者介绍抗战前,诗人著有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等诗集。抗战期间,出版了从军行泥土的歌等诗集。抗战后又出版了宝贝儿生命的零度冬天等诗集。新中国成立后任诗刊主编,出版臧克家诗选学诗断想诗与生活等诗文选集。绿原,1922年生,原名刘仁甫,湖北黄陂人。1941年开始发表诗作,是著名的“七月派”诗人。1942年绿原出版第一本诗集童心。1944年逃离重庆,先后在川北、武汉等地教英语。后因胡风案受牵连,被禁七年,期间自修德语。平反后任人民

    4、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主持外国文学作品编辑出版工作。著有诗集又是一个起点集合等,译著有浮士德里尔克诗选等。食指,1948年生于山东,母亲在行军途中分娩,为之起名郭路生。1968年到山西杏花村插队,插队时创作了各种体裁和风格的诗作,他的许多诗歌以手抄本的形式在知青中传唱。1979年他的作品终于在诗刊上首次公开发表,引起各方关注。1988年,他的第一本诗集相信未来面世。1992年,食指、黑大春现代抒情诗合集出版,引起较大反响。梁小斌,1954年生于合肥,原籍山东荣成。1979年经诗人公刘介绍到北京参加诗刊社举办的首届“青春诗会”,后成为新时期朦胧诗代表诗人。1984年提出“必须怀疑美化自我的朦胧诗的

    5、存在价值和道德价值”,后从事散文创作。著有诗歌中国,我的钥匙丢了雪白的墙等,思想随笔集独自成俑地主研究梁小斌如是说等。1老马老马写于1932年,是臧克家诗集烙印中流传广泛、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作者曾说:“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我对蒋介石政权全盘否定,而对于革命的前途,觉得十分渺茫。生活是苦痛的,心情是沉郁而悲愤的。”作者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下了这首诗歌。背景解读2憎恨憎恨是绿原1941年12月写的,当时诗人虽然才18岁,就像那刚刚灌浆结穗的谷粒,但诗人并没有沉溺在年轻人所常有的童话般的幻想中,而是以他特有的敏感感受到了“那些专门虐待青色谷粒的蝗虫”一样的反动暴政,诗人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怎能不“

    6、憎恨”呢?于是诗人便以他特有的社会责任感和勇气写下了这首诗。3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1968年年底,上山下乡的高潮兴起,20岁的诗人食指也加入到这个大潮中。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写的是诗人告别北京时的悲壮场面。诗人就这首诗的写作经历说:“在去山西插队的火车上(四点零八分开),我开始写这首诗。当时去山西的人和送行的人都很多。再有,火车开动前的声音,让我的心也跟着一颤,然后就看到车窗外的手臂一片。一切都明白了,这是我的最后的北京(因为户口也跟着落在山西)。”4雪白的墙十年“文革”,给人们留下了沉重的创痛。正像春天的故事那首歌里所唱到的那样,“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春风涤荡了神州大地层层的阴霾。但

    7、人们不会忘记那个年代,神州大地变得千疮百孔、满目疮痍;不会忘记那个让人心灵阻隔的年代,人与人之间充满了怀疑和猜忌;不会忘记那个黑白颠倒的年代,人们的心灵被涂得肮脏不堪,整个社会充满了污浊、暗淡。诗人梁小斌写于1980年的雪白的墙,是对经历过十年浩劫的人们心灵的一次真切呼唤。朦胧诗派1980年开始,诗坛出现了一个新的诗派,被称为“朦胧派”。它由舒婷、顾城、北岛、江河等为先驱者的一群青年诗人组成,“朦胧诗派”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形式,也未曾发表宣言,然而却以各自独立又呈现出共性的艺术主张和创作实绩,构成一个“崛起的诗群”。朦胧诗还继承现代派或后现代派的传统,并开拓了新的疆域,走得更远,自成一个王国

    8、。“写得十分晦涩、怪僻,叫人读了几遍也得不到一个明确印象,似懂非懂,半懂不懂,甚至完全不懂,百思不得其解”,这些诗歌被章明命名为“朦胧体”。知识链接字音dozngnln字形呜咽绿茵揉搓糅合近义词辨析1骤然:突然;忽然。表示情况发生得迅速。2虐待: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对待。词语解释1怎样理解老马全诗“朴素凝练”的语言风格?_【答案】老马歌咏的是一匹老马苦难坚忍的生活,却象征地概括了多少年来农民背上的苦难的重荷。全诗朴素凝练,用词精彩传神。“扣”“飘”字,准确、生动、逼真,有力地表现了老马受压迫的深重,平中见奇;“横竖”“咽”字,朴素、凝练形象地道出了老马的坚忍。这首诗不用柔曼的音调来诉说个人的哀乐,

    9、也没用热烈的呼声来抒发对于旧世界的愤懑,而是用经过锤炼的诗句,抒写旧中国农民的苦难与不幸,勤劳与坚忍,让读者从咀嚼和回味中体会诗人深沉的感情。2诗歌憎恨第一节的三个“不问”句写了怎样的场景?有什么隐含意义?有什么作用?【答案】首节以三个“不问”句铺陈了业已消逝的诗意葱茏的美好风景:“群花”“繁星”“月光”“敲着我的窗”“风和野火”。这些童话般清纯、平和、安恬且生意勃发的景观,成为令人留恋的记忆,暗示了正是现实处境吞噬了诗意的境界。连用三个“不问”,语气决绝,实则是环境所迫不得已而为之。在抗战的背景下,没有人能轻松地欣赏这些美好的景象,这种决绝的远离恰恰透露了诗人胸中的愤懑,定下全诗冷峻的基调。

    10、3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的作者为什么把“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作为题目?_【答案】诗人坐上火车离开北京时,火车是四点零八分开动,这一刻是诗人命运的分水岭,这一刻是诗人记忆中最深刻的一道印痕。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是诗人心中“最后的北京”。这个时间概念抒发了诗人对北京的依恋之情。4有人说雪白的墙这首诗是象征主义的诗,你同意吗?_【答案】同意。这是一首典型的象征主义的诗。诗歌写于“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不久,直接映射了那个年代和那个时代人们的心理。作者以看见了雪白的墙为起点,围绕着“墙”这一个中心展开讨论。全诗看似写墙,而事实上句句都是诗人渴望幸福、希望逃离痛苦等发自内心的真实情感的表露。这是一首象征主义的诗歌,

    11、关键在于作者笔下的墙与作者在当时社会生活中所见的墙的同异。同:二者都是墙。异:后者仅仅是一堵普通的墙,前者却是“文革”时期写大字报,使“爸爸不在了”的墙。以后者写前者,这是一种象征。结构图示1老马全诗写了一匹衰老的瘦马,已经筋疲力尽,不堪驱使了,但还是被迫驮上难以承受的重荷,默默忍受着,没有发出任何怨言和抗议,即使“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也只是“把头沉重地垂下”,通过这一系列描写,形象地展示了老马苦不堪言的悲惨处境,揭示了它坚忍的性格特质和渺茫的希望。诗人运用了象征手法,通过老马这一形象,表达了对受压迫的农民的同情,对古老的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忍受苦难的关注。主旨归纳2憎恨本诗通过一连

    12、串的否定词,揭示了当时没有“群花”“红雀”“繁星”“月光”“风”“野火”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制造“诗人的竖琴/被谁敲碎在桥边,/五线谱被谁揉成草发了”的人物的愤慨,对“那些专门虐待青色谷粒的蝗虫”的诅咒,对社会的抗争。3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本诗通过对北京的知识青年坐“四点零八分”的火车离开北京时,和亲朋在车站分别的场面的描述,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即将离别亲朋的知识青年们对故乡、母亲、文明的眷恋,对不可知的未来的恐惧,生动地表现了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末北京火车站那稍纵即逝的情景,冷静、客观地反映出了当时青年在不能把握自己命运的情况下的迷惘心态,充分表达了诗人对青年命运的关注,对民

    13、族未来的忧患。4雪白的墙作者以儿童的视角、感受和语言为背景,选取了多为细微的、日常的、更具有私人性的意象,如“蜡笔”“墙”“牛奶”等,传达出对那种使神州大地变得千疮百孔、满目疮痍的年代,使人与人之间充满了怀疑和猜测,使整个社会充满了污浊、暗淡的时代一去不复返的庆幸。表达了对久已失落的某种美好事物重现在面前的欣喜,对纯洁美好的理想,对充满友爱和温暖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礼赞。1老马这首诗中的老马有何象征意义?提示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国农民头上有“大山”压着,具体地说就是“饥荒,苛税,兵,匪,官,绅”,正像老马的超负荷,“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一样。面对着沉重的压力,老马垂首咽泪,忍辱负重。显然,诗人受到

    14、了农民性格的感染,所创造的形象,象征地地道道的农民。其实,这也局限了诗作的内涵,应该说,诗人表现的这种人生,这种生活态度,在我们这样的国度里是具有普遍意义的。诗人自己也说过:“我写了老马,另外也写了许多受压迫的农民形象,实际上也就是写了我自己。”其实,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来看,他哪是只写自己呢?2老马这首诗主要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提示主要采用了虚实结合、反语等表现手法。对老马,采用实的写法,用白描的手法正面勾勒出老马的形象特点;对车主,采用虚的写法,这就留有空白,让读者去想象。还恰到好处地运用反语:“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多少血泪,多少愤懑凝结成这开头的两句。3憎恨这首诗中诗人

    15、“憎恨”什么?提示联系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来看,该诗写于1941年,正值抗日战争时期,山河破碎,民生艰苦。全诗最具有“憎恨”色彩的诗句当属“杀死那些专门虐待青色谷粒的蝗虫吧”,诗人痛恨这些有攻击性的、残忍的“蝗虫”,这也暗示着对侵略者的憎恨,对当时险恶的生存环境的憎恨,憎恨这一切破坏了人们平静安宁的生活,憎恨战争的烽烟正焚毁那一个个如梦般的“童话”,使诗人无心写诗。4憎恨这首诗的末句“不是要写诗,/要写一部革命史啊”有何含意?提示这一句展示出诗人的战士性格和哲人风度合而为一的形象。对于当时的他来说,他已深深意识到反抗、斗争已经成了第一要义压倒一切的任务了。这句诗传达出强烈的理性思辨的色彩,使诗呈现

    16、出哲理化倾向。5为什么说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是那个时代最震撼人心的作品?为什么当年无数插队的知识青年会被这首诗感动得热泪盈眶?提示在当时的政治话语里,“上山下乡”被解释为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改天换地、大有作为,掩盖了当事人的真实感受,而这首诗却以真率朴素的态度,将个体的真实而独特的经验彰显出来。诗人以一种个人化的方式感受着历史的巨大变动,以一己的悲欢映衬了时代的庞大身影。尽管诗作表达的是一代人面临时代变动时的心灵阵痛,却有意回避了流行于那个时代的宏阔场景和与之相应的空疏的概念化语词,而选取了一个日常化的细节。6在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这首诗中,诗人化用了“慈母手中线”的意境,有哪些相关的诗句?在

    17、诗中起怎样的作用?提示“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化用了唐朝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意境。自古以来,母子之间就有一种天然的、永远割舍不断的感情。可以这样说,每一个游子的身后都有一双慈祥的目光在注视,都有一颗慈爱的心在惦念。从以上两句诗中,我们可以体味出作者告别母亲时的那种穿透心胸似的疼痛!与西方现代主义起源于对“人”的深刻怀疑不同,中国年轻一代的艺术探索从一开始就以对人的肯定作为目的地与出发点,“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所表现的正是文学中源远流长的对母爱的眷恋,在这种普通而强烈的人性面前,社会制造的所有“神话”都褪去了绚烂的光彩,显得苍白无力,而隐藏在

    18、其背后的现实的黑暗、悲哀赤裸裸地表露出来。7雪白的墙这首诗中三次出现“妈妈/我看见了雪白的墙”这一句,所流露的情感有何不同?提示 次数出现位置流露的情感第一次在“我”去买蜡笔的路上表现了儿童见到雪白的墙时的新奇感受。第二次在粉刷工人嘱咐“我”“去告诉所有的小朋友:/以后不要在这墙上乱画”之后雪白的墙和工人的话拨开了“我”的心灵之窗,在自然真切的情绪撞击中,诗人又一次重复该句。第三次诗的最后过去,小朋友洁白心灵受到了创伤,然而,面对眼前洁白的墙,儿童天真无邪的心中漂浮出一丝遐想,最后,诗人情绪激荡,道出了蕴藏儿童心底的美好愿望。8.“雪白的墙”与“肮脏的墙”分别象征什么?提示“文革”时期,没有洁

    19、白的墙,只有肮脏的墙,上面涂满了粗暴的字。那时人与人之间缺乏友爱和温暖,只有相互的仇视和践踏。可以说,“雪白的墙”和“肮脏的墙”分别代表了两个不同的时代,分别象征着文明与野蛮、理智与蒙昧。古代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虚实结合”是诗歌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法。虚实的含义,从广义说有多种理解。如:详为实,略为虚;景为实,情为虚;眼见为实,想象为虚;当前为实,过去、将来为虚;等等。狭义的虚实是:“实”指实景,“虚”指虚景。所谓实景,指写作时的真实情形;虚景则指回忆中或想象中的景象,即回忆景或想象景(包括梦境)。所谓虚实相生,指现实景与想象景相互映衬,从而营造一种境界,使诗人的情思得以充分抒发,给读者以强烈

    20、的感染。对接高考许多描写家国之思与人生经历的作品常常运用这种手法。一般说来,诗人都是缘景生情,而生想象或回忆,故这类作品往往是先写“实”后写“虚”。高考中考查虚实相生手法,以情景相生为主。鉴赏中应分析哪些句子是“实”,哪些句子是“虚”,如何由“实”而“虚”,又如何由“虚”而“实”,虚实之间的因果关系,如何加深情感的抒发,等等。总之,赏析要具体,切忌堆砌概念。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月 圆(唐)杜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注】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

    21、美。未缺:指月圆。列宿:众星。典型例题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做简要赏析。_【答案】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清辉,是实写。故园桂花正该开放,虚中有实;万里清辉,实中有虚。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渴盼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臧克家:诗比人更长寿余 玮念过中学的人,没有谁不熟悉这么一段诗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中国当代诗坛大师臧克家的有的人教育了几代人追求真善美,以耐人寻味而深深“烙印”在亿万国人脑海里。臧克家从小生活在一个诗的王国,家庭的文化空气很浓。父亲和祖父都好诗,他的庶祖母给他讲聊斋,说水浒,话西游记。“这些故事,常引出

    22、我同情的眼泪和美好的幻想。”臧克家永久也不能磨灭这些在心上打上深深的印记。美文赏读1923年,在山东省立第一师范,臧克家接受到“五四”新文学思潮的影响。这时期,他读的新诗很多,如饥似渴地吞咽下去;也写了不少诗作。1930年,臧克家被国立青岛大学破格录取。这期间,在闻先生的指导下,他以难民、洋车夫、渔翁等一些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为着笔点,创作了不少好诗。并于1933年出版了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朱自清评曰:“从臧克家开始,我们才有了有血有肉的以农村为题材的诗。”王统照称道:“(臧克家的出现)真像在今日的诗坛上掠过一道火光。”臧老经历了20世纪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及建设的全部过程,入过学,做

    23、过战,随军采访,主编杂志这种生活境地、职业的变更,令诗人有了更丰富更鲜活的生活素材,也正是这些,触发了诗人的灵感。也正是这样,他在诗中抒发出一个热血诗人的沸腾之情。激情勃发的臧克家,由“农民诗人”成了“人民诗人”。臧老的床头高高的排放着一摞摞书刊,上面少不了他的圈圈点点或评论。他历来嗜书如命,到老年却自觉心里空虚,因此更以补课的心情拼命读书。他每天用于读书的时间不少于全部活动的三分之一,孤灯夜读,思接千载,名篇佳作,会心动情,是他生活的又一大乐趣。他不仅读,而且写。其中,不少文章文情并茂,精辟独到颇有见地。臧克家从不想自己“来日无多”,只是笔耕不辍,依旧诗涌成潮,虽在文坛已耕耘了60多年,但他

    24、那颗跳动的诗心充满活力。他从未停止过写作,就是在病魔缠身、卧床不起的情况下仍不放下手中的笔。他把写作视为与病魔斗争的一种手段,进入九秩仍坚持天天定时伏案工作。他还出版了臧克家古典诗文欣赏集臧克家序跋选放歌新岁月,并主编了毛主席诗词鉴赏等书籍。尽管因为年长,作品数量大为减少,但诗的内涵却愈加醇厚。诗作我寥寥10字,却滚热发烫:“我,一团火。灼人,/也将自焚。”这诗是他性格、人格的写照。诗人还有一个特别而又不特别的爱好,那便是喜爱跟孩子在一块。他在散文我和孩子中写道:“我喜欢这许许多多的小朋友,自己好似变成了他们当中的一人。”同时,诗人甚为关心儿童事业的发展。“年景虽云暮,玮光犹灿然”,他的诗句唱出了自己的夕阳情,从中可以感到老诗人一颗年轻的心在搏动。臧克家当年为纪念鲁迅而作的有的人,今天,用来送别诗人自己仍是最好的挽歌:“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选自大地)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人教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诗歌 第5单元 老马 憎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雪白的墙 .ppt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29940.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主题阅读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主题阅读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从容不迫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从容不迫的反义词.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人不知,鬼不觉近反义词解释.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人不知,鬼不觉近反义词解释.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丰收的反义词解释.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丰收的反义词解释.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丰收的反义词是什么.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丰收的反义词是什么.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中班语言活动找反义词教案.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中班语言活动找反义词教案.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中央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中央的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习作:我的心爱之物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习作:我的心爱之物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严重的反义词是什么.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严重的反义词是什么.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严寒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严寒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ppt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pptx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业精于勤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业精于勤的反义词.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专横跋扈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专横跋扈的反义词.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专心一志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专心一志的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桂花雨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桂花雨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与柔软有关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与柔软有关的反义词.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计其数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计其数的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桂花雨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桂花雨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知不觉的近义词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知不觉的近义词反义词.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声不响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声不响的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落花生生字课件 新人教版.ppt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落花生生字课件 新人教版.ppt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一掷千金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一掷千金的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落花生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落花生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tall的反义词有哪些.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tall的反义词有哪些.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lucky的反义词有哪些.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lucky的反义词有哪些.doc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