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必修4课件:6辛弃疾词两首 .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必修4课件:6辛弃疾词两首 2019 2020 学年 语文 人教版 必修 课件 辛弃疾词两首
- 资源描述:
-
1、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稼轩雄深雅健,自是本色,俱从南华、冲虚得来。然作词之多,亦无如稼轩者。中调、短令亦间作妩媚语。观其得意处,真有压倒古人之意。邹祗谟远志斋词衷我敢大胆说一句,这首词除了武圣岳飞的满江红可与之媲美外,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人堆里,再难找出第二首这样有金戈之声的力作。虽然杜甫也写过“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军旅诗人王昌龄也写过“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但这些都是旁观式的想象、抒发和描述,哪一个诗人曾有他这样亲身在刀刃剑尖上滚过来的经历?“列舰层楼”“投鞭飞渡”“剑指三秦”“西风塞马”,他的诗词简直是一部军事辞典。他本来是以身许国,准备血洒大漠,马革裹尸的,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战
2、场,再无用武之地。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都只能热泪横流。梁衡把栏杆拍遍作者介绍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这首词写于淳熙元年(1174年)秋,词人在江东安抚司参议官任上。这时他南渡已12年之久,尚未得到北伐抗敌的机会。登上赏心亭,面对着大好江山,无限感慨涌上心头,深感自己的报国之志难酬,他愤然写下了这首词,以此表达自己内心的愤慨之思和爱国之情。背景解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写于词人在镇江任知府时。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执政的韩侂胄意欲以北伐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词人任镇江知府。镇江毗邻战争的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词人到任后为北伐做了
3、大量的准备工作,但他不同意韩立即北伐的主张。韩听不进词人的劝告,把他调离了镇江。词人面对锦绣河山,感慨自己报国无门,凭高望远,抚今追昔,写下了这篇传唱千古之作。这首词从某种意义上说,相当于给韩的一封“谏书”。宋朝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公元1127年,中国北方的金国女真人举兵南下,繁华的中原王朝不堪一击。徽钦二帝被俘,在开封的北宋为金国所灭,宋钦宗的弟弟赵构逃往南方,迁都临安,史称南宋,赵构被推举为皇帝,史称宋高宗。战争破坏了北宋人民平静的日常生活,无数人流离失所,成千上万的中原官员及民众像潮水一样仓皇向南逃亡,史称“南渡”。知识链接“南渡”后,登上词坛的是李清照、朱敦儒和叶梦得、李纲、陈与义等南渡
4、词人。这批词人主要生活在12世纪上半叶徽宗、钦宗和高宗三朝社会由和平转向战乱的时代。由于时代的剧变,他们的生活和创作环境明显分为两个阶段。他们的前半生,是在徽宗朝畸形的和平环境中度过,生活比较安定舒适,大多数词人是在绮罗丛中吟风弄月,创作上虽已初露锋芒,但被当时还健在的前辈词人周邦彦、贺铸等的光芒所遮掩,尚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靖康之难后,金人的铁蹄改变了他们后半生的生活和创作倾向。民族的屈辱、山河的残破和民众的苦难,促使他们自觉接受苏轼的词风,为救亡图存而呐喊呼号,并日益贴近社会现实生活,去表现战乱时代民族、社会的苦难忧患和个体理想失落的压抑苦闷。南渡词进一步扩展了词体抒情言志的功能,加强了词
5、的时代感和现实感。kuikuigukuiwnwnynyncncnjnchnqinjngjngjng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两句是两个典型的细节描写,词人写这两个细节的作用是什么?请结合词人的处境谈谈你的理解。【答案】词人用两个动作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绪:一是仔细端详抽出鞘来的宝剑;一是用手使劲拍打亭上的栏杆。这两个形体语言要表明的是:词人手握宝剑却没有用武之地,空有力气却没有地方使用,只好用敲打栏杆来发泄自己的怒气。两个动作把词人欲赴前线杀敌、报效国家却没有人理解的激愤和“恨”形象地表达了出来。2“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两句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答案】这两句话
6、的意思是,孙权的风流余韵现已不复存在。“舞榭歌台”是承平气象的象征。孙权以区区江东之地,抗衡曹魏,使自己国土不受外侵,并拓域开疆,造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风流”指孙权的才略及其建树,这里引申为孙权的遗迹;“雨打风吹”指的是历史风雨,自孙权以后,京口一带屡遭兵火,到辛弃疾时已将近千年,当年孙权的风流余韵已荡然无存。言外有江山寂寞,时势消沉之意。这两句话突出萧飒、凄凉之象,笔调转为哀婉、舒缓,词人慨叹眼前之景象,表达了他对孙权的崇拜和对当前时局的担忧。结构图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上片写景高远寥廓,景中寓情,沉郁悲壮。下片由写景抒情转到言志与悲叹。表达了词人请缨无路的愤懑、怨恨和无限的痛苦。最后悲愤之
7、情无法抑制,只能做英雄末路之叹。主旨探微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片赞扬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这里,对孙、刘的英雄业绩的缅怀与歌颂,正是对朝廷中的主战派的期望,对投降派的讽刺。下片借讽刺刘义隆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最后还借廉颇自况,抒发自己壮志难酬而老大无为的感慨。问题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这首词蕴含了词人哪些情感?【对应考点】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提示】要抓住时代背景、作者经历,结合诗词重点语句来进行解读。【答案】热烈高亢的抗金复国豪情。这是潜藏在全词行文中,并时时向外奔突的一股压抑不住的精神力量。无人理解、孤独难耐的痛楚
8、。怀才不遇、年华虚度、壮志难酬的哀伤。问题2这两首词运用了很多典故,各有什么用意?请填写下表。【对应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提示】运用典故,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方法,它增强了作品的意蕴,丰富了作品的内涵。理解典故是把握古代诗歌思想感情的重要途径。一般而言,古代诗歌中的用典主要有三种情形:化用或引用前人诗句。引用神话传说。引用历史故事。词句人物表达的情感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张翰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许汜、刘备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桓温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孙权江山犹昔,而如孙权的英雄已不见,暗含无人可御外侮之意。词句人物表
9、达的情感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刘裕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刘义隆这一典故是针对当时执政的韩侂胄急功近利、主张出兵而不做充分准备的警告。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拓跋焘 指责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忘记收复失地的悲愤之词。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廉颇以廉颇自比,表示仍能为国效力,同时也抒发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愤。【答案】“尽西风,季鹰归未”,是借张翰来自比,不过却是反用其意。既表明自己很难忘怀时事、弃官还乡,又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并抒发了对金人、南宋朝廷的激愤,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乡思与前面的“游子”呼应,是“落日”“断鸿”背景里
10、“游子”的真情流露。刘郎在这里泛指像刘备那样有大志的人,这个典故用在这里是说词人既不学为吃鲈鱼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学求田问舍的许汜,“怕应羞见”中的“怕应”二字是词人为许汜设想,表示怀疑:你这样的小人,有何颜面去见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表达了对英雄的追慕,折射出了辛弃疾的雄心壮志。“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中的“流年”,即时光流逝;“风雨”,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树犹如此”则表达了词人对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和恢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的忧虑。刘裕出身贫寒,历经百战开创基业,这和南宋统治者苟安于江左、忍气吞声的怯懦表现形成鲜明的对照。这一典故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景仰,也暗含着用英雄们
11、的业绩鼓励、鞭策自己之意。问题3辛弃疾在创作这两首词时,人生处境和心理状态有什么异同?【对应考点】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提示】重点在于理清词人的时代背景、人生经历以及一生的抗金主张。【答案】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写于淳熙元年(1174年)秋。当时词人胸怀报国壮志,从北方率众南来已有12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朝廷从来没有给他北上抗金的机会,所以他感到非常郁闷。这一年的秋天,词人登上了建康城的赏心亭,眺望辽阔的南天、远逝的流水和高耸的山峰,又看到了夕阳西沉,听到了声声雁鸣,就更引发出他的无限忧思。词人既不愿退隐江湖,又不肯贪图享受,他只是急切地希望去杀敌报国,生怕时不待人,就这样白白地老去。而他的雄心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