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0-2021学年语文人教版必修下册习题:古诗词诵读 WORD版含解析.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教材2020-2021学年语文人教版必修下册习题:古诗词诵读 WORD版含解析 新教材 2020 2021 学年 语文 人教版 必修 下册 习题 古诗词 诵读 WORD 解析
- 资源描述:
-
1、古诗词诵读课时作业建议用时:50分钟实际用时:分钟满分:56分实际得分:分一、课外古诗阅读(36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2题。(9分)午枕王安石百年春梦去悠悠,不复吹箫向此留。野草自花还自落,鸣禽相乳亦相酬。旧蹊埋没开新径,朱户欹斜见画楼。欲把一杯无伴侣,眼看兴废使人愁。注午枕:午睡。本诗写于宋神宗去世后,当时新法已被全部废除。吹箫:列仙传载,萧史偕弄玉吹箫跨凤飞升,这里泛指神仙道术。欹:倾斜,歪向一边。1.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从首句“百年春梦”可以看出,诗人午后就枕,尽管睡眠时间不长,但梦中所历似已有百年。B.首联第二句化用典故,感慨自己并没有神仙
2、道术可长留梦境之中,直接表现了对梦境的依恋。C.颔联运用拟人,写出了野草自然生长、鸣禽相乳相酬的情景,表现出作者午睡梦醒后的视听印象。D.“朱户欹斜见画楼”一句通过对朱户画楼的描写,对豪门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出了委婉的批评。答案D解析D项,“对豪门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出了委婉的批评”理解有误。诗里并没有这方面的意思,只是表达了富贵荣利不足慕的情感。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参考答案新法被废的痛苦与惋惜。首句“百年春梦去悠悠”既是写实,又喻指自己致力一生的变法惨遭废除,如梦消散,内心无比痛苦、惋惜。尾句“眼看兴废使人愁”则直抒胸臆,新法废,旧法兴,令人愁闷。新事物必
3、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感悟。颔联和颈联描绘了野草有荣有枯,朱门坍塌、画楼崛起,自然有新陈代谢,人事有兴废更迭,这是万事万物必须要遵循的规律。知音难觅的孤寂与苦闷。尾句“欲把一杯无伴侣”,写诗人想携侣畅饮共叙,却无人陪伴的孤寂之情。解析本诗中,“百年春梦去悠悠,不复吹箫向此留”,是写实,又喻指自己致力一生的变法惨遭废除,如梦消散,内心无比痛苦、惋惜。诗中主要通过梦醒后的所思所感,抒发兴废之愁。由于眼前的“兴废”不是除旧布新,而是除新布旧,诗人不能不感到寂寞与愁闷。颔联写野草、鸣禽表现欣欣向荣的景象,诗人从中汲取力量,并对此感到欣慰。颈联通过旧蹊开新径,朱户、画楼的兴废,暗示旧事物必然会被新事物代替和
4、富贵荣利的不足慕。颔联和颈联描绘了野草有荣有枯,朱门坍塌,画楼崛起,自然有新陈代谢,人事有兴废更迭,这是万事万物必须要遵循的规律。“欲把一杯无伴侣”,写诗人想携侣畅饮共叙,却无人陪伴的孤寂之情。“眼看兴废使人愁”,表达的是知音难觅的孤寂与苦闷。根据以上分析,分点作答即可。(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34题。(9分)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是一首怀古词。作者通过对古代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
5、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B.“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这两句诗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C.“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是说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隅,英武了得。D.“生子当如孙仲谋”本是曹操的语言,现在由辛弃疾口中说出,代表了人民要求发愤图强的呼声。答案B解析B项,“反问”的说法不当,应为“设问”。4.本词刻画了孙权怎样的形象?(6分)参考答案塑造了一个统率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方,奋发自强、战斗不息的英雄孙权的形象。(或:塑造了一个年少有为,具有非凡胆识、盖世武功的不断征战的英雄孙权的形象。)解析应注意抓住诗歌对
6、孙权的有关描写分析其特点,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56题。(9分)西江月阻风三峰下【注】张孝祥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注这首词是张孝祥由潭州(今湖南长沙)改官离开湖南时,途经黄陵山下,遇风阻所作。5.下列对这首词是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二句点明行船的季节,描写洞庭湖上风浪未起时的景色。B.第三、四句有主观想象色彩,“鳞鳞细浪”实际指滚滚波涛。C.第五、六句写明日风向一转便可顺风行船,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D.第七、八句写作者期盼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
7、来的霓裳曲。答案D解析D项,第七句写一阵阵江中波涛的声响,就像水府在演奏美妙悦耳的音乐。这种生动的比喻表现词人所独有的想象。第八句则是表达他内心的愿望,当行舟到达岳阳时,一定要登楼眺望雄伟壮阔的洞庭湖面的自然风光。6.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举出两处具体描写,略作分析。(6分)参考答案达观、豪迈的胸怀。“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两句,词人不说船为大风所阻,不得行驶,却说是水神热情地邀请他欣赏那美好的夕阳景色。晚霞映照的水面,闪动着像鱼鳞般的波纹。体现了词人的达观。“明日风回更好,今朝露宿何妨。”面对风遏行舟的情况,词人此刻的心境,犹如苏轼定风波词中所写“谁怕?一蓑烟
8、雨任平生”那样泰然自若。解析本题重点在于把握诗歌的内容,体味诗歌抒发的情感,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解答这类题时,可以把握住诗歌的体裁特征。比如本题的考查材料是首词,对于词来讲,常常是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议论,因而领会词人的思想情感和观点态度,就要重点抓住词的下片。另外,一些抒情议论性的句子常常在词中出现,这也是理解词人感情和观点态度的抓手。如本题中“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就如此。(四)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第78题。(9分)秋发庾岭【注】汤显祖枫叶沾秋影,凉蝉隐夕晖。梧云初暗霭,花露欲霏微。岭色随行棹,江光满客衣。徘徊今夜月,孤鹊正南飞。注作者上书抨击朝政,触怒权贵,被贬为徐闻典史,此诗写于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35549.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