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南通市九校联考语文卷.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07 南通市 联考 语文
- 资源描述:
-
1、2007年南通市九校联考语文卷(南通中学 南通一中 海门中学 启东中学 通州中学 如东中学 如皋中学 海安中学 栟茶中学)本试卷共4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试号填写在答题纸(卡)上,在右下角“座位号”空格内填写座位号。不按要求填涂的,答卷无效。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
2、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本题共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与所给注音相同的一项是 A.胫jng 痉挛 净化 靓妆 疾风劲草 B.塑s 情愫 上溯 夙愿 满天星宿C.便pin 胼胝 骈文 蹁跹 便宜行事D.人rn 仁爱 荏苒 妊娠 稔如指掌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翕动 定婚 臭哄哄 直言不讳B.缨珞 图象 炒鱿鱼 铤而走险C.障蔽 更迭 打嘴仗 针砭时事D.煤炭 装帧 敲竹杠 佶屈鳌牙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A.他是今年才开始学习电脑的,因此操作起来不免不熟练,我们如果就
3、这样责备他未免太不讲道理啦。B. 阿富汗在历史上备受外族的侵略,又处于十分复杂的地缘政治格局之中。因此阿富汗人民多年来承受了多方面压力。C.澳门市中心的邮政大楼,一身简朴的灰色,屹立在市中心70多个春秋,华人建筑师陈煜培先生的匠心独运的设计与周围精巧而鲜艳的葡式建筑搭配和谐,既美观大方,又有诗意。 D.看着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他下决心做一个悬壶济世的企业家,援助那些失学儿童重返学校。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北京时间12月26日,距台湾陆地15公里的海底地层发生7.2级地震,造成1人死亡、3人受伤的生命财产损失。B. 中国歼十战机的正式入役,虽然标志着我国空防实力大大提升了一个档
4、次,却更意味着我国自主研发高科技兵器的能力跨上了一个新台阶。C.国税局办税人员在对一家公司的申报资料进行稽核时,发现其物耗、存货与销售收入等对应关系有疑点,及时进行了纳税评估,使这家企业足额纳税。D.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区,由于高原低氧环境引起的人体低氧性疾病,统称为“高原病”。专家指出,感冒、发高烧、过度疲劳等都是造成“高原病”的诱发因素。 二、本题共3小题,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当
5、时社会上茶宴是一种很流行的社交活动。在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和仪式,茶宴已有宫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宋徽宗赵佶是一个茶饮的爱好者,他认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闲和宁静、趣味无穷:“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宋代开创了“斗茶”,“斗茶”的茶室一般为二层建筑,当时称作“茶亭”。“斗茶” 采用 “四种十服” 方法,参赛者每人饮十服四种茶,然后说出茶的 “本非” 和 “水品”,按得分多少决定胜负,胜者获得茶亭主人设下的华贵奖品。茶的 “本非” 意即本地茶叶和非本地茶叶, “
6、水品” 是指冲茶所用水的水质,亦即水的出处。 南宋绍熙二年(1191年)日本僧人荣西首次将茶种从中国带回日本,从此日本才开始遍种茶叶,并著作了 饮茶养生记 ,极力宣扬饮茶益寿延年。在南宋末期日本南浦昭明禅师来到我国浙江省余杭县的经山寺求学取经,学习了该寺院的茶宴仪程,首次将中国的茶道引进日本,成为中国茶道在日本的最早传播者。 日本室町中期(十五世纪中叶),“斗茶”的方法及茶亭几乎完全模仿中国。可是,室町中期以后,中式茶亭遭废除,改用举行歌道和连歌道的会所。于是出现了贵族趣味的茶仪和大众化的品茶方法。珠光制定了第一部品茶法,因此被后世称为“品茶的开山祖”,珠光使品茶从宋人游艺变成了真正的本土茶道
7、。珠光流茶道历经几代人,到了日本丰臣秀吉时代(十六世纪中后期),出现了一位茶道大师千利休,千利休创立了利休流草庵风茶法,一时风靡天下,将茶道发展推上顶峰,千利休被誉为“茶道天下第一人”。他高高举起了“茶道”这面旗帜,并总结出茶道四规:“和、敬、清、寂”,显然这个基本理论是受到了中国茶道精髓的影响而形成的,其主要的仪程框架规范仍源于中国。而后,千利休在民间的人望威胁到了当政者的权威的时候,将军丰臣秀吉籍口平乱,以莫须有的罪名勒令千利休切腹自杀。中国的茶道早于日本数百年甚至上千年,中国的茶道可以说是重精神而轻形式,在各历史阶段也有不同的表现,百花齐放,但都体现了“清、敬、怡、真”的茶道精神。但今日
8、中国,有大碗茶,有极品茶馆,却无茶道。能见到的茶道,都是日式器具、礼仪、程式、塌塌米式的茶室环境,连服务小姐也是高髻和服,跪式服务,这不令人深思吗?5下列关于“茶道”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茶道的最早记载是中国唐朝的封氏闻见记,这证明茶道起源中国而后才流传到日本。B.唐朝时茶道的形式是“茶宴”,茶宴是对环境气氛、操作品饮程序仪式都很讲究,流行于上流社会和市井平民的一种社交活动。C.茶道无论在中国还是在日本,都是一种以茶为主题的生活礼仪,也是通过沏茶、赏茶、品茶来内省修行、修身养性的方式。D.中国茶道被引进日本是由南浦昭明禅师实现的。他是在浙江余杭经山寺学得茶宴仪程并在南宋末年将茶道带回日本的
9、。6下列理解和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唐时的茶道是“茶宴”,它突出的是礼仪;宋时流行的是“斗茶”,它的特色是游艺。B.斗茶时如果能说出是否本地茶叶,冲茶之水的由来并且得分最多,便可获得奖品。C.珠光流茶道的出现,标志着具有浓郁的中国色彩的茶道日本化的开始。D.日本茶道的顶峰标志是千利休创立的“利休流草庵风茶法”流行于全世界,但因以茶干政,千利休终被当政者勒令自杀。7根据文中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恰当的一项是A. 宋徽宗赵佶爱茶,他认为茶能使人“闲和宁静”,“致清导和”,这必然影响他,使他性格更软弱,而这可能影响了北宋对金的政策:对金人屈膝退让。B.茶种和茶文化都是由日本僧人引进日本的,可见
10、随同佛学东传日本的还有中国的儒学、社会生活习俗等。C.日本茶道源于中国,但引进后日本创立了“珠光流茶道”、“利休流草庵风茶法”,说明日本民族不仅善于学习,还善于创新。D.日本茶道四规明显有着中国茶道的精神,但日后中国茶道式微而日本茶道兴盛以至于反传中国,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中国日本渐渐分道,走上不同的发展道路。三、本题共3小题,每题3分,共9分。 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天下轻於身,而士以身为人。以身为人者,如此其重也,而人不知,以奚道相得?贤主必自知士,故士尽力竭智,直言交争,而不辞其患。豫让、公孙弘是矣。当是时也,智伯、孟尝君知之矣。世之人主,得地百里则喜,四境皆贺;得士则不喜,不
11、知相贺:不通乎轻重也。汤、武,千乘也,而士皆归之。桀、纣,天子也,而士皆去之。孔、墨,布衣之士也;万乘之主、千乘之君,不能与之争士也。自此观之,尊贵富大不足以来士矣,必自知之然后可。 豫让之友谓豫让曰:“子之行何其惑也?子尝事范氏、中行氏,诸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至於智氏,而子必为之报,何故?”豫让曰:“我将告子其故。范氏、中行氏,我寒而不我衣,我饥而不我食,而时使我与千人共其养,是众人畜我也。夫众人畜我者,我亦众人事之。至於智氏则不然,出则乘我以车,入则足我以养,众人广朝,而必加礼於吾所,是国士畜我也。夫国士畜我者,我亦国士事之。”豫让,国士也,而犹以人之于己也为念,又况于中人乎? 孟尝君为
12、从,公孙弘谓孟尝君曰:“君不若使人西观秦王。意者秦王帝王之主也,君恐不得为臣,何暇从以难之?意者秦王不肖主也,君从以难之未晚也。”孟尝君曰:“善。愿因请公往矣。”公孙弘敬诺,以车十乘之秦。秦昭王闻之,而欲丑之以辞,以观公孙弘。公孙弘见昭王,昭王曰:“薛之地小大几何?”公孙弘对曰:“百里。”昭王笑曰:“寡人之国,地数千里,犹未敢以有难也。今孟尝君之地方百里,而因欲以难寡人犹可乎?”公孙弘对曰:“孟尝君好士,大王不好士。”昭王曰:“孟尝君之好士何如?”公孙弘对曰:“义不臣乎天子,不友乎诸侯,得意则不惭为人君,不得意则不肯为人臣,如此者三人。能治可为管、商之师,说义听行,其能致主霸王,如此者五人。万
13、乘之严主,辱其使者,退而自刎也,必以其血污其衣,有如臣者七人。”昭王笑而谢焉,曰:“客胡为若此?寡人善孟尝君,欲客之必谨谕寡人之意也。”公孙弘敬诺。公孙弘可谓不侵矣。昭王,大王也。孟尝君,千乘也。立千乘之义而不可凌,可谓士矣。 ( 选自吕氏春秋不侵)注释: 豫让:春秋时晋国贵族智伯的家臣。公孙弘:齐国孟尝君的家臣。 从:通“纵”,即合纵,六国联合对抗秦国的策略。 不侵:即士义不可侵侮。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汤、武,千乘也,而士皆归之。 归:归附B.至於智氏,而子必为之报 报:报答C.立千乘之义而不可凌 凌:凌辱D.而因欲以难寡人犹可乎? 难:与作对9文中“而欲
14、丑之以辞”的“以”字,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B.故以羊易之C.敛赀财以送其行 D.久之,能以足音辨人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当时的君主,只重视得到物质方面的利益,一旦得到土地就高兴,但他们却轻视人才,即使得到了士人,也并不因此高兴,不知道互相庆贺,究其原因主要是不知道孰轻孰重。B.孟尝君主张合纵,公孙弘建议先去观察秦王是否是个能称帝的君王,如果是个庸君,再合纵也不迟,孟尝君就采纳了他的建议。C.范氏、中行氏被灭掉以后,作为其门下的豫让并没有采取行动,他的朋友不解,豫让解释说是众人养活他的。D.公孙弘出使秦
15、国,秦王准备用话来羞辱他,以观察公孙弘的反应。公孙弘义正词严,树立千乘之国的威严,可以称得上一个士人。四、(23分)11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故士尽力竭智,直言交争,而不辞其患。豫让、公孙弘是矣。我寒而不我衣,我饥而不我食。寡人善孟尝君,欲客之必谨谕寡人之意也。12请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农家望晴 雍裕之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地高处望云开。(1)“为问西风早晚回”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2分)(2)诗的前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尝闻”二字用得好,好在哪里?(2分)(3)诗的后两句给人以鲜明的形
16、象感,请结合具体词语作简要赏析。(4分)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师说)(2)金风玉露一相逢, 。两情若是久长时, 。(秦观鹊桥仙)(3)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李白将进酒)(4)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与之俱黑。(荀子劝学)五、(共22分)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行板如歌王 蒙柴科夫斯基好象一直生活在我心里,他已经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了。他之容易接受,是由于他的流畅的旋律与洋溢的感情和才华。他的一些舞曲与小品是那样行云流水,清新自然,纯洁明丽而又如醉如痴,多彩多姿。令人愉悦光明,热爱生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