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4文言翻译之一词类活用考点解析(课件)-2024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各考点解析宝鉴.ppt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04 文言翻译之一词类活用考点解析课件-2024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各考点解析宝鉴 专题 04 文言 翻译 之一 词类 活用 考点 解析 课件 2024 新高 语文 一轮 复习
- 资源描述:
-
1、2024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各考点解析宝鉴文言翻译之词类活用考点解析学习目标1.掌握“文言词类(名、动、形、数)活用”“使动、意动、为动”等结构类型及语法规律。2.能够运用词类活用的结构特征和规律准确翻译文言文。【课前高考精炼】(2023全国乙卷13题)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今(晋公子重耳)穷而出亡过于曹,曹遇之无礼,此若反国,必诛无礼,则曹其首也。【答案】他如果返回祖国,必会声讨对他无礼的人,那曹就是第一个了。(2021高考全国1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百司断狱,唯据律文,虽情在可矜,而不敢违法,其间岂能尽无冤乎?丁亥,制:“决死因者,二日中五覆奏,下诸州者三覆奏。行
2、刑之日,尚食勿进酒肉,内教坊及太常不举乐。皆今门下覆视,有据法当死而情可矜者,录状以闻。”由是全活甚众。其五覆奏者以决前一二日,至决日又三覆奏。惟犯恶逆者一覆奏而已。【答案】(这些规定)都由门下省督察。有依据法律判处死刑而情理上有值得同情的,记下情况上报朝廷。文言翻译考查的知识点:1.一词多义(实词);2.通假字(实词);3.词类活用(实词);4.虚词的含义;5.文言句式;6.固定结构文言翻译分值:两小题,每题4分,共8分。文言翻译考点分值分配:词语的含义2分(包括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虚词的用法等),文言句式1分(包括文言特殊句式、固定结构等),句意顺畅1分。【考点突破】词类活用是古汉
3、语中某些实词的特殊用法。这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灵活运用,临时具有某些语法功能,相应具有某一新的意义,并且临时改变了词性,有的还变了读音。【课堂知识点拨】(一)名词活用为动词规律一:名词放在“能”“欲”等能愿动词的后面,活用为动词。(能/欲+名词)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2.左右欲刃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规律二: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因为代词不受名词修饰。(名词+代词“之”等)1.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寡人之于国也)2.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3.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一名词的活用规律三:名词与名词连用,如果二者是主谓关系、动宾关系,那么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活用
4、为动词。1.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过秦论)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3.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汉书张良传4.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5.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壁,从径道亡。(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6.舍相如广成传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7.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规律四: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1.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鸿门宴)2.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3.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zng)单衣,立大巫后。(西门豹治邺)规律五:名词放在“所”字
5、后面,“既”字后面,“者”字前面,活用为动词。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zng)鱼腹中。(陈涉世家)2.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左传)3.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荆轲刺秦王4.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规律六:名词受介宾短语的修饰,就等于名词处在了动词的位置上,于是便活用为动词。1.沛公军霸上。鸿门宴2.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3.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游褒禅山记规律七:名词用“而”同动词性组连接或处于含动词的并列结构时,便活用为动词。1.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列子说符齐人攫金2.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赤壁赋)3.三代不同礼而王,五
6、霸不同法而霸。史记商君列传4.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赤壁之战(二)名词作状语名词作状语是指名词放在动词的前面,不作句子的主语,而是对这个动词起着直接修饰或限制的作用。现代汉语中,除时间名词外,其他名词一般是不能独立作状语的,但在文言文中,名词作状语的现象却是很普遍的。规律一: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常常活用为状语。译为“向”“在”“用”“从”等介词结构。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劝学)2.日削月割。(六国论)3.南取汉中,西举巴蜀(过秦论)4.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庖丁解牛5.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6.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木兰诗)规
7、律二:就一般情况说,凡动词前面的名词在意思上不能认为是用作主语的,就应该认为是用作状语。(1)表示对待人的态度。翻译时译为“用对待的方式”1.人皆得以隶使之。(五人墓碑记)2.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2)表示动作使用的工具。翻译时译为“用”“借助”3.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5.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荆轲刺秦王)6.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石钟山记7.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法当斩。陈涉世家(3)表比喻:译为“像一样”8.少时,一狼迳去,其一犬坐于前。蒲松龄狼9.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陈涉世家)10
8、.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11.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4)表示动作行为使用的方法。翻译时译为“亲”“当”12.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1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谓语,动词放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时,活用为名词。有时又受“其”“之”或其他动词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动词活用为名词,表示某种动作行为的人和事物。规律一:由“之”引导的偏正短语:“动词+领属性的定语+之+动词(活用为名词)”即处在宾语的位置上,或“其(领属性的定语)+动词(活用为名词)+谓语”即处在主语的位置上。1.殚其地之
9、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2.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阿房宫赋3.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游褒禅山记二动词活用为名词规律二:两个动词相连,如果不是连动谓语,那么有一个活用为名词(作主语或宾语)。4.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游褒禅山记5.作有利于时,制有便于物者,可为也。(范晔编后汉书)6.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也。宋范仲淹岳阳楼记7.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林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而无遗憾矣。(孟子梁惠王上)8.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一)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
10、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一般处于主语、宾语的位置,有时前面有“其”“之”“夫”等(指示)代词,“于”“以”等介词或数词。1.将军身披坚执锐。司马迁陈涉世家2.秦孝公据崤函之固。过秦论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烛之武退秦师)4.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5.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王安石游褒禅山记6.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张溥五人墓碑记7.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游褒禅山记)8.四美具,二难并。(滕王阁序)9.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齐桓晋文之事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38292.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