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创新方案高考语文一轮训练检测:第一部分专题三第二讲 散文思路分析与内容要点的归纳 课后演练(新人教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创新方案高考语文一轮训练检测:第一部分 专题三 第二讲散文思路分析与内容要点的归纳 课后演练新人教版 2012 创新 方案 高考 语文 一轮 训练 检测 第一 部分 专题 第二 散文 思路
- 资源描述:
-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2012创新方案高考语文一轮训练检测:第一部分 专题三 第二讲散文思路分析与内容要点的归纳 课后演练(新人教版)演练9:散文阅读散文思路分析与内容要点的归纳时间45分钟满分47分一、(2011太原市模拟考试)阅读下文,完成14题。(22分)腕下消息(节选)朱以撒我的朋友毛万宝调入兰亭书法研究所以后,就有许多时间来梳理和研究这一场发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的“兰亭论辩”,他陆续给我寄来了一些研究成果,还有对当时论辩的背景还原,这使我能够安坐在书房里,看旧时风景。郭沫若一直是文艺界位高权重者,日子比一般文人好得远,浑身的才子气潇洒张放,从他的草书笔势里,通常觉得他的文
2、思、书思是不可阻遏的。从这一场论辩窥探,郭并不自由,他认为兰亭序不是王羲之所书,也是与某个权贵的意愿有关,这样就不自在,也不地道了。他不愿说“不”,只有遵旨而写,还叫一些文人也来写。这时,就可以看出文人的品性了,有人畏于郭的地位、郭的人情,违心写了交差;有人保持沉默,静观风云;还有一些人本着学术良心,就站到郭沫若的对面上了。高二适、商承祚这些先生都是敢遣笔锋、直抒己见的。帖学巨擘沈尹默就直陈:“郭文自相矛盾之处颇多对此忽尔兴发,写此弘文,实不可解也。”文人为后世诟病,不在文辞优劣,在于笔意真伪。兰亭序真伪至今仍未尘埃落定,但四十多年前的这场论辩,参与者心事的真伪反而先暴露出来了。祭拜书圣仍然求
3、依旧制,穿书道服,向书圣鞠躬。在弯下腰的时候,感觉沉重起来。不同环境下的人,手和笔都有被人制约、指使的可能,真要挣脱,还是要付出代价的。也就在兰亭论辩的前一年,不问政治的陈寅恪拖着羸弱之躯,完成了八十五万字的柳如是别传。这位总是按自己脾性行笔的老式文人,物质生活与郭沫若相比显出不足,但自主自得,他的表达如此犀利:“只有挣脱了世俗概念的桎梏,真理才能得以发扬。”他能这么说,也真能这么做。行笔是一种表达。会行笔的人多了一种与外界交流的手段,在表达中显露真身,或者假相。许多的欲求,即使再隐晦的文字,也无可逃心。这个国度的文明史这么长,无数的文人,腕下的文字,把时空的缝隙塞满。没有谁能算计得出多少是响
4、浃肌髓的真情实感,多少是操守流失后的虚情假意。只有一册在手时,阅者可以发现其中的秘密这也是后人由文笔的阅读而言说风骨、人格、品性的缘起文笔的确是无可逃心的。读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惊叹他把一批腐儒的丑形刻画得如此入骨,同时也看到了腐儒之外的一些奇峭人生。围棋高手王太,下棋是脾性的大展示,尽管只是指腕间的起子落子,端的骨气清峻。谁也想不到,围棋高手只是一位卖火纸筒子的小贩,他对于市井日子已安之若素。开个茶馆,每日应酬四面八方客,还画得一手好画,却从不用画去敲开一扇扇朱红大门。季遐年算上是书法家了,以挥毫为生,既卖钱又自娱,懒得去沾惹院体风光,在腕下龙袍中快慰自足。还有一个弹得一手好琴的荆元,他的职业
5、是个小裁缝,他的情趣都在琴中,左手抑扬、右手徘徊中,若鸾凤和鸣戏云里,若众葩敷荣曜春风,在自遣中无比自在。让人觉得棋琴书画这四种东方闲情之物,喜好者中还是有一些清高自重者,不羡宫廷豪奢,不攀权贵高枝,指腕抚动中,都是自家本色。荆元的一段话可以说是这一类人的心声:“又不贪图人的富贵,又不伺候人的颜色,天不收,地不管。”如此,即便是引车卖浆者流,粗衣淡食,仍然不会削弱他们对快活的拥抱。遥想古风,一杆山野中摇曳的修竹和一缕山野中奔跑的动物毫毛结合在一起便成了笔;一方由森林中的松枝烧成的松烟墨,加上清水便可研成一汪乌黑的墨汁;同样质朴的树皮、竹叶制成的纸,就可以在上边奏响心声了。书写中有一种快感,还有
6、成就感。尤其是成为铅字装订成册,快感和成就感都上升到最大。书写者的成果是以面世为目的的,没有谁书写已毕束之高阁或孤芳自赏,即使改不胜改,目的也仍是为了推向一个更广大的空间。文字为世间生命最长之一,有书写癖好之人,枕腕行笔,于腕下消息,焉能不慎。我想起殷浩的名言了:“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1第一段中说:“这时,就可以看出文人的品性了。”从文中看,文人的品性有哪些类型?(6分)答:_答案:畏于权力,操守流失。沉默静观,明哲保身。坚持真理,秉笔直书。(每点2分)2作者在祭拜书圣王羲之的时候,为什么“感觉沉重起来”?(4分)答:_答案:想到了四十年前关于兰亭序真伪的辩论,为郭沫若等文人操守的流失感到
7、痛心。由此感叹“不同环境下的人,手和笔都有被人制约、指使的可能,真要挣脱,还是要付出代价的”。(每点2分)3文章围绕文人枕腕行笔展开,请简要梳理本文的行文思路。(6分)答:_答案:从兰亭序真伪之争入笔,通过郭沫若、陈寅恪等人的对比,得出“文笔无可逃心”的结论。 通过对儒林外史中奇峭人生的叙述,表达对不慕富贵的独立人格的赞美。 最后提醒文人留意腕下消息,勉励书写真实的自我。(每点2分)4阅读全文,完成下面两个小题。(6分)(1)解释题目“腕下消息”的含义。(2分)答:_(2)文章最后以殷浩名言作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分)答:_答案:(1)指文人在文章中流露出的风骨、人格、品性。(2分)(2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39636.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