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二语文教案:《浣溪沙 菡萏香销翠叶残》(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浣溪沙 菡萏香销翠叶残 唐诗宋词选读
- 资源描述:
-
1、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教案李 璟【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李璟及其代表作品。 2、了解全词的含义,领悟表现手法和基本风格3、背诵这首词。【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全词的含义,领悟表现手法和基本风格【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 5指名学生背诵鹊踏枝。二、 新授 25(一)简介作者投影示: 李璟(916-961)字伯玉,徐州(今属江苏)人,李昪长子,史称南唐中主。璟多才艺,好读书,文士韩熙载、冯延巳、李建勋、徐铉时时在其左右,相与讲论文学。江南野史说他“时时作为歌诗,皆出入风骚”。但流传下来的作品,只有一首律诗和四首词。其词蕴藉含蓄,深沉动人。 (二)指导学生自学 自由低声读课文,圈点难
2、字生词,结合注释理解课文(三)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学生轮流朗读,对朗读中存在的读音、停顿错误进行纠正2、完成下列检测题(喊两三个同学到黑板上完成,其他同学在不看书的情况下独立完成)注音:菡萏( ) ( ) 韶光( ) 解释: 菡萏 西风 韶光 梦回 (对黑板上学生的答案进行判断、更正、明确,并抽查一两个其他学生检测题的完成情况) 3、指名学生逐句讲解,老师根据学生讲解的情况补充、更正,并通过出示投影来明确。4、在了解文章意思的前提下让学生再读课文,要指导学生注意抑扬顿挫(语气的轻重、语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读出情感;听录音跟读,体会情感;全班齐读。(四)分析鉴赏 (基本程序:老师投影出示题目
3、;学生根据提示思考、讨论;老师指名学生回答;老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补充、更正;老师出示投影明确;学生逐条完成教学案上的填空) 1、分析上阙“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王国维对此二句极为称赞,认为“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美人迟暮”出自何处?什么意思? 出自 中的“惟草木之零落兮, ”,“美人”“迟暮”原指楚王衰老,这儿指 。“菡萏香销翠叶残”也是同样的意思。 王国维为什么称赞这两句? 王国维称赞诗人用 的笔法,通过香草美人的描写表达对国事深广的忧虑。 2、分析“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 ”“ ”“ ”等自然景物“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韶光”的“憔悴”既指美好时节的
4、景物的凋残,也是 ,还指 。因而,与韶光一同憔悴的人,自然不忍去看这满眼萧瑟的景象和国势衰落的情景。 3、“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这两句词运用了 的表现手法,寄托深远: “梦回鸡塞远”是 景,写思妇在睡梦中见到遥远的边关去找寻想念的人;“细雨”是醒来后的 景,细雨迷蒙正与梦境的迷离相结合边关何其遥远。 “玉笙吹彻”为 景,“寒”字写人的内心 ,渲染了 感伤心情。 4、分析“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 小楼吹笙并没有减少内心的怨恨,从“多少泪珠无限恨”可见; “无限恨”包含了 之恨, 之恨, 之恨; “倚阑干”不作情语,但蕴藉深沉,为我们刻画了一个 的主
5、人公形象;秋雨绵绵,梦境邈远,玉笙呜咽,含泪倚柱,构成 的意境,使全词 的气氛愈加浓烈。(四)总结全词 这首词上片写 ,下片怀 。作者在思妇的对景伤情、感叹青春易逝中,渗透了自己不堪迟暮的 心情。而词句意境的众芳芜秽、美人迟暮,又象征着南唐的没落,寄托了作者的 。三、课堂作业 15 1、背诵全词。(必做题) 2、扩写名句: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必做题) 3、“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两句倍受王安石等人赞赏。请赏析这两句的妙处。(选做题)【知识积累】古典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例析 从2002年起高考语文卷把“古诗阅读鉴赏”放到第卷以主观题的形式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40760.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