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4

类型兰亭之雅田园之清——《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并序》对比阅读-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素质教育精讲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143316
  • 上传时间:2025-11-07
  • 格式:PPTX
  • 页数:34
  • 大小:2.86M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归去来兮辞并序
    资源描述:

    1、与妻书兰亭集序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并序归去来兮辞并序对比阅读对比阅读兰亭之雅,田园兰亭之雅,田园之清之清核心意象的审美文化比较后代对兰亭雅集的评价大都集中在“雅”字上,如唐代顾况在宴韦庶子宅序中言:“昔洛下邺中,兰亭岘首,文雅之盛,风流之事,盖一方耳。”清代李兆洛骈体文钞卷二十一:“雅人深致,玩其抑扬之趣。”而对于陶渊明的诗文评价多出现“清”字,如南朝钟嵘诗品:“风华清靡,岂直为田家语耶?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清代李调元在雨村诗话中言:“渊明诗清远闲放,是其本色。”内容提示从后代的评论来看,兰亭之“雅”和田园之“清”是这两篇文章最为核心的审美特征,我们不妨借用古人的评价,将核心阅读任务聚焦在“兰

    2、亭”和“田园”这两个核心意象上,在文本的对比阅读中,辨析兰亭之雅和田园之清的文化内涵,这种对比阅读,可让文本的分析更深入,让思想情感的理解更深刻。内容提示任务环境对比壹人物对比贰情思对比叁1兰亭之幽雅、田园之兰亭之幽雅、田园之清淡清淡环境环境对比对比任务探究一兰亭集序描写兰亭的环境主要集中在:“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兰亭建于山林之间,“崇”形容山高,“峻”形容山陡而形胜,“茂”字言竹林之密,“修”字言竹子之长,“清”字言泉水之澄澈,“激”字言环境之幽静。这四句不仅描绘了兰亭周围山林繁盛的实景,而且渲染了一份幽静和雅致的意境。环境对比归去来兮辞描写田园环境的核心语句主要集

    3、中在:“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环境对比两相比较,兰亭环境乃静态而赏,陶诗的田园可动态而观,田园环境是由一个个生活场景组合而成,有焦急瞻望渴盼已久的屋舍,有欢心等候的僮仆和稚子,有亲人陪伴,有暖心的家宴,平淡真实。环境对比陶渊明还描写了“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田园。“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是用典,王莽专权时,兖州刺史蒋诩辞官回乡,于院中辟三径,唯与求仲、羊仲来往。“三径”暗含“归隐”之意,“松菊”隐喻陶渊明的品格,“松”色青而品韧,“菊”色淡而品洁,“松菊”与“三径”将作者笔下的田园意象化,不只是日常的生活,更多了一份隐者之“清”,论语微

    4、子就曾谈及:“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孔子以“清”来评价隐者,说文解字中解释:“清,朗也,澄水之貌。”释名中亦曰:“清,青也,去浊远秽,色如青也。”此处松菊志高品洁,便是对去浊远秽之“清”的最好诠释,所以此处意象化的田园环境用“清”字便可言明。环境对比陶诗中的田园,在日常生活化的场景中见其“淡”,在意象化的景物刻画中见其“清”。“清淡”二字可概括陶诗中田园的特点。环境对比2兰亭风雅之人、田园清旷之兰亭风雅之人、田园清旷之士士人人物对比物对比任务探究二兰亭集序中涉及兰亭之“人”的关键语句有:“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5、”“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我们先看兰亭之人的身份。参与兰亭雅集的大都是东晋时的世家大族。王羲之出身琅邪王氏贵族,以书法闻名遐迩,“王与马共天下”说的就是东晋时期琅邪王氏家族与当时的皇室势均力敌,甚至还有而过之,晋朝南渡后主要依靠琅邪王氏,当时掌权的王导是王羲之的叔父。人物对比晋书王羲之传载:“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许询、支遁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参与兰亭雅集的除王羲之外,还有当时的士族大家谢安、孙绰及王氏贵族子弟。晋书谢安传提到了谢安擅长文学,由晋

    6、书孙绰传可见孙绰也是少有的博学善文之士。人物对比我们再看兰亭之人的行为。这些博学多才、风流潇洒的士族大家在这里聚会,不只是赏玩山水,享受富足的物质生活,他们的生活更趋向雅化,我们可将其生活状态概括为三种:一是“流觞曲水”,这是文人墨客诗酒唱酬的一种雅事;二是“谈玄说理”;三是“潇洒放诞”。前两种是对东晋士族大家生活状态的写照,东晋名士有清谈派和放诞派,清谈最初是一种哲学交流方式,两晋时期成为一种显示自己身份和素养的方式。放诞派以竹林七贤为首,东晋士族多效仿。总之,清谈派,玄意幽远,高谈雅论;放诞派,目无礼法,任情率性。人物对比参与兰亭雅集的人大都是世家大族,位高权重,雍容雅致,博学多才,在兰亭

    7、集会不只是赏玩山水,满足于物质生活的富饶,更是趋向将日常生活雅化,在集会期间,诗酒唱和、高谈雅论、任情率性、书画骋才,正如宋楼钥在跋汪季路所藏修禊序中所言:“永和岁癸丑,群贤会兰亭。流觞各赋诗,风流见丹青。右军莫禊序,文采粲日星。”兰亭之人,为我们呈现了风雅之美。人物对比归去来兮辞中田园之人是怎样的呢?诗中刻画田园之人身份和具体活动的关键语句有:“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

    8、丘。”人物对比先看田园之人的身份。田园里有陶渊明,还有农人、亲人(家人)。陶渊明一生以“贫士”自居,并在诗词中多次直言寒门身份,“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陶渊明的家世可追溯其曾祖父陶侃,陶侃凭借军功跻身显耀之位,但寒门出身的陶侃在门阀社会中很快就被挤出士族大家的行列,此后陶家逐渐衰落,到陶渊明的父亲这代,则无做官记录可考,陶渊明因贫寒出仕做官,又因“质性自然”而多次辞官,回归田园。诗中除了陶渊明这一贫士以外,还有农人和亲友,这些人大都是田舍之翁、白丁,以农耕为生,生活清贫简单,与兰亭之人相比,无显赫清贵之士族身份,无风流文采,无高谈阔论之雅致。人物对比再看田园之人的生活。和真正的农人相比,陶

    9、渊明虽在田园,却过着和农人同中有异的生活。与“将有事于西畴”的忙于农事的农人相比,陶渊明显得更为闲适,处于闲适状态中的陶渊明或于静中玩味田园:庭院独酌、静默怡颜、园中远眺、抚松盘桓。或于动中寻觅自然:与亲人闲话、与琴书为伴、翻过山林、越过山丘、探幽访奇。这些生活场景展现了田园生活的简单、平淡、质朴和浓郁的烟火气,但在这简单质朴的生活中,又有一份超越烟火气的淡泊旷远之气。人物对比陶渊明在田园中融入了意象化的生活描绘。陶渊明,深居陋室,但“傲物”“怡颜”,简素淡泊。农人、亲人、山丘、林泉,一切看似平淡质朴的生活,于陶渊明却可“悦”可“乐”,这又超越了田园之质朴,走向了旷达高远。之所以会有这样意象化

    10、的表达,正因为这些简单、平淡、质朴的生活场景正契合作者心境,正如宋史苏舜钦传中言:“耳目清旷,不设机关以待人,心安闲而体舒放。”田园生活里,陶渊明清贫但淡泊旷远,身心安闲自适。人物对比3兰亭之哀雅、田园之兰亭之哀雅、田园之清逸清逸情思情思对比对比任务探究三兰亭集序中涉及兰亭之人情思的文句有:“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情思对比兰亭雅集的士族权贵纵情山水,游心翰墨,但“乐

    11、与时去,悲亦系之”,乐极生悲,兴尽悲来。自然无穷,生命短暂,终有尽时,生死问题成为雅集文人终不能逃脱的宿命,在面对人与自然的永恒矛盾时,一句“岂不痛哉”给这场雅集笼上了浓雾般的愁苦。情思对比面对生死之痛,兰亭文人又有着怎样的思考呢?文中有两种思想,一种是其他文人的观念,他们认为既然生死无法超越,那就用道家“一死生”“齐彭殇”的思想宽慰自己,在“齐生死”的观念下超越生死。另一种则是王羲之的思考,他认为“齐生死”乃是虚妄之事,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否定庄子对生死的超越。情思对比王羲之的生命观,首先是承认死亡不可逾越,生死不可等同。其次是他将生死哀痛置于历史长河中,古今文人的共鸣,可调和、化解这份

    12、哀痛。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言:“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生命和荣辱有尽,但文章无穷,寄身翰墨,可名传于后,获得生命的永恒。情思对比魏晋士人大都会感慨生命短暂,苦苦寻求永恒,谈玄理,服仙药,都无法实现永恒,无法做到“齐生死”,但文章可以实现生命的永恒。所以王羲之说“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那么“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不只是千古情思的共鸣,更是王羲之等兰亭之人生命的另一种存在方式。情思对比王羲之的生命观中有承认生死不可超越的哀痛,也有反对虚妄、直面哀痛的勇气;有千古同悲的旷味,

    13、也有文章流世的寄托。王羲之没有完全沉溺于哀痛之中,他的“哀情”得到了匡正、雅正,形成了一种“蓄神奇于温厚,寓感怆于和平”的哀雅之情。观无量寿经中言:“其光化为百宝色鸟,和鸣哀雅。”哀雅,形容声音情感哀伤却雅正,即将哀伤的情感写得温和雅正。情思对比4情思异同总结情思异同总结任务探究四归去来兮辞中涉及情思的文本主要集中在:“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情思异同总结陶渊明的情感。和兰亭集序中的生命哀痛相比,归去来兮辞中的陶渊明依

    14、然存在着生命将逝的感慨,面对万物的得时,陶渊明感到了生命将尽,面对生死的考问,一句“感吾生之行休”道出了陶渊明的悲伤。但最终陶渊明是“乐夫天命复奚疑”,用“乐”来总述自己的情感。可见,陶诗中的田园之情先是田园之乐,再是生命之悲,最后是复归田园之乐。情思异同总结摆脱名利富贵的烦扰,逃离世俗世界,将田园生活虚化为一种高洁飘逸的精神,陶渊明在田园中透出了一种逸气,逸出尘世,追求一种非功利性的审美。因为有了这份非功利性的逸气,执着于生命永恒便是走向了功利心,所以陶渊明选择的是顺应自然,顺应生死变化,“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听从自然天命的安排,何苦要纠缠于生命的永恒。一种清逸之气在田园之中油然

    15、而生,乐天安命,逸出尘外,没有矫饰,没有虚伪,没有违心。情思异同总结相比较而言,兰亭士族对超越生死的执着阐释,恰恰是包含了一定功利心的执念。与之相比,陶渊明则不求永恒,只求顺心。田园之于陶渊明是灵魂的家园,他超脱世俗,复归田园,复归质朴的本心,不纠缠生命是否永恒,这便是“清逸”之思,这种非功利性的清逸之气也是陶渊明五仕五隐后终归田园的心境。情思异同总结通过对两篇文章核心审美意象的比较和辨析,我们可以得出二者的审美内涵,从而理解兰亭环境的幽雅和田园环境的清淡,感受兰亭人物的风雅和田园人物的清旷,领悟兰亭的哀雅情思和田园的清逸之气。情思异同总结这两种审美文化对中国后代文人具有很大的影响,白居易主持的香山九老会,驸马都尉王诜主持、苏轼苏辙黄庭坚米芾等参与的西园雅集,大都具有“兰亭”情结,诗词唱和中多效仿兰亭之雅趣,追慕诗酒风流、逍遥自在、风雅潇洒的兰亭之会。而田园之清的审美则虚化为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世界,后代诗歌和陶诗中频繁出现对田园的追慕之情,诗歌内容多呈现归隐避世、逸出尘外、志远淡泊的田园情结。由此可见这两种审美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情思异同总结请就兰亭之“雅”,田园之“清”谈谈你的看法。课后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兰亭之雅田园之清——《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并序》对比阅读-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素质教育精讲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43316.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高中语文必修2 新人教版课件 第6课《孔雀东南飞》6(90张).ppt高中语文必修2 新人教版课件 第6课《孔雀东南飞》6(90张).ppt
  • 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第一中学高一语文 感受艺术魅力主题单元设计 鲁教版.doc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第一中学高一语文 感受艺术魅力主题单元设计 鲁教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第一中学高一语文 德厚流光千秋永在主题单元设计 鲁教版.doc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第一中学高一语文 德厚流光千秋永在主题单元设计 鲁教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第一中学高一语文 一代诗杰话王勃主题单元设计 鲁教版.doc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第一中学高一语文 一代诗杰话王勃主题单元设计 鲁教版.doc
  • 2021年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测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2021年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测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试卷(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2021年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试卷(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
  • 高中语文必修1新人教版课件:第四单元 高中语文 4.10.1《别了“不列颠尼亚”》.ppt高中语文必修1新人教版课件:第四单元 高中语文 4.10.1《别了“不列颠尼亚”》.ppt
  • 高中语文必修1新人教版课件:第三单元《记念刘和珍君》.ppt高中语文必修1新人教版课件:第三单元《记念刘和珍君》.ppt
  • 高中语文必修1新人教版课件:第三单元 3.8《小狗包弟》.ppt高中语文必修1新人教版课件:第三单元 3.8《小狗包弟》.ppt
  • 202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最苦与最乐期末同步习题新人教版20210610193.doc202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最苦与最乐期末同步习题新人教版20210610193.doc
  • 202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驿路梨花期末同步习题新人教版20210610192.doc202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驿路梨花期末同步习题新人教版20210610192.doc
  • 高中语文全程学习方略课件:第5课《杜甫诗四首》(语文版必修2).ppt高中语文全程学习方略课件:第5课《杜甫诗四首》(语文版必修2).ppt
  • 202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木兰诗期末同步习题新人教版20210610186.doc202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木兰诗期末同步习题新人教版20210610186.doc
  • 202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5 最苦与最乐期末同步习题 新人教版.doc202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5 最苦与最乐期末同步习题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4 驿路梨花期末同步习题 新人教版.doc202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4 驿路梨花期末同步习题 新人教版.doc
  •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诗歌部分 第四单元 大地的歌吟--半棵树(共21张PPT) .ppt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诗歌部分 第四单元 大地的歌吟--半棵树(共21张PPT) .ppt
  • 202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4 驿路梨花期末同步习题 新人教版 (2).doc202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4 驿路梨花期末同步习题 新人教版 (2).doc
  •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诗歌部分 第五单元 苦难的琴音--雪白的墙(共15张PPT) .ppt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诗歌部分 第五单元 苦难的琴音--雪白的墙(共15张PPT) .ppt
  •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诗歌部分 第二单元 挚情的呼唤--一个小农家的暮(共28张PPT) .ppt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诗歌部分 第二单元 挚情的呼唤--一个小农家的暮(共28张PPT) .ppt
  •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诗歌部分 第三单元 爱的心语--预言(共17张PPT) .ppt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诗歌部分 第三单元 爱的心语--预言(共17张PPT) .ppt
  •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诗歌部分 第三单元 爱的心语--蛇(共12张PPT) .ppt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诗歌部分 第三单元 爱的心语--蛇(共12张PPT) .ppt
  • 202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8 木兰诗期末同步习题 新人教版.doc202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8 木兰诗期末同步习题 新人教版.doc
  •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四单元 项羽之死(共20张PPT) .ppt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四单元 项羽之死(共20张PPT) .ppt
  • 202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9 阿长与《山海经》期末同步习题 新人教版.doc202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9 阿长与《山海经》期末同步习题 新人教版.doc
  •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四单元 阿房宫赋(共23张PPT) .ppt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四单元 阿房宫赋(共23张PPT) .ppt
  • 202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期末同步习题 新人教版.doc202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期末同步习题 新人教版.doc
  •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五单元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共63张PPT) .ppt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五单元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共63张PPT) .ppt
  •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五单元 伶官传序(共23张PPT) .ppt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五单元 伶官传序(共23张PPT) .ppt
  •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二单元 登岳阳楼(共14张PPT) .ppt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二单元 登岳阳楼(共14张PPT) .ppt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