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一语文:3.4《前方》教案(苏教版必修1).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前方 2012 语文 3.4 教案 苏教版 必修
- 资源描述:
-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必修一 月是故乡明前方教学设计学习目标: 1、 了解摄影散文这种新兴传媒手段 2、 自主品读,体会文中的言外之意 3、 理解和探索人类“精神家园”的内涵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观看照片,描述画面,发表联想:一位印度摄影师拍摄了这幅照片题目就叫前方。请大家认真看这幅照片,你看到了什么?由这幅照片你又想到了什么?请同学们来说一下。(请生自由发言)明确:摄影画面展示的是一辆破旧简陋的汽车,车中是几位神态各异的旅客,其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一位男子,他手托下巴,望向窗外,眼中流露出处于艰难旅程中的人的惶惑与茫然。同学们,前方是一个诗意的名词,它有梦幻般的色彩召唤我们,它
2、有绚丽多姿的世界等候我们;它引领我们离开家园,奋然前行,它鼓舞我们实践人生,寻找精神的家园。曹文轩看到这幅画面后也想到了很多,于是他就写了前方这篇文章。(投影课题)二、简介作者 曹文轩,生于1954年,江苏盐城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曹文轩反对文学过多的贴近生活,力图表现生活纯净的美。他创作的倾向就是对人类精神家园的构建。那么,在这篇文章中有没有对人类精神家园的探询呢? 三、关于摄影散文 “摄影散文”是一种新兴的文体,顾名思义,它是由摄影作品和文字构成的。所以,成功的摄影散文不应该被摄影作品所束缚,不应该成为呆板的毫无生气的文字解说,而应该有新的发现、新的创造
3、和生发,这样才能使两者互相影响、互相补充,成为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曹文轩先生在观赏了一组以“远行”为主题的摄影作品后,由作品前方引发了对人生的思考而写了此文。 四、文本研究1.文章可分为哪几部分 ?(自由朗诵,整理文章思路:摄影散文一般由摄影照片切入,然后由这个画面展开联想,最后再回到照片上来。 前方是否也采用了这个思路,我们一起看。请大家小声朗读课文,并思考本文思路。明确:文章第一段由这幅画面切入;第二段开始展开联想,写他的感想、感触;最后一段,文章又回到了这幅照片上来。)A(1)从摄影画面起笔,引出“离家”话题。B(2-7)对人类的离家进行叙述和分析。C(8-11)重在分析人类悲剧性的精神
4、状态。D(12)回点开头,引导读者进一步思考。 2、作者在本文中提出哪几个核心观点?(1)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2)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3)人的悲剧性实质。 3、哪几节围绕“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这句话展开?如何展开?A离家的习性与欲望没有寂灭:人类祖先在没有“家的意识与家的形式之前”就在无休止的迁徙中生活。有了家,人远行的欲望没有寂灭。B外面世界的诱惑:外面的世界诱惑着人们走出家门。C出自无奈:离家也许是出自无奈。D前方的不确定性理想的呼唤:前方的不确定性助长了人们幻想,使他们远行。 4、第9节的“即便是许多人终身未出家门,或未远出家门,但在他们内心深处,他们仍然有无家可归的感
5、觉,他们也在漫无尽头的路上”应该怎么理解?明确:“路” 人生之路“许多人终身未出家门,或未远出家门”人的肉体在家“但在他们内心深处,他们仍然有无家可归的感觉,他们也在漫无尽头的路上”灵魂却找不到可以停靠休憩的家园,有浓重的漂泊和孤寂感 5、朗读课文的第10节,思考下列问题:(1)旅途上的苦不堪言体现在哪些地方?路-坑洼不平 车-拥挤不堪 旅途-不安、无奈、焦躁不宁、索然无味(2)为什么有的人坐在豪华的游艇上、舒适的飞机中,在作者看来也是一场苦旅?(提示:这是从什么角度观照的?)如果我们把这种具象化的旅行,抽象化为人生的旅途,我们不分彼此,都是苦旅者。 6、第10节中说“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19秋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不懂就要问课堂教学课件新人教版20191129511.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