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活页规范训练 6六国年表 WORD版含解析.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史记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活页规范训练 6六国年表 WORD版含解析 2013 2014 学年 高中语文 苏教版 选修 选读 活页 规范 训练 年表 WORD 解析
- 资源描述:
-
1、(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西方物之成孰B东竟至河C诸夏宾之 D诸侯晏然弗讨解析A项“孰”同“熟”;B项“竟”同“境”;C项“宾”同“摈”。答案D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今秦杂戎翟之俗,先暴戾,后仁义后:然后B及文公逾陇,攘夷狄,尊陈宝 尊:敬祀C其文略不具 具:详细D凡二百七十年,著诸所闻兴坏之端 端:头绪解析A项,“后”是意动用法,以为后,引申为“轻视”。答案A3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余于是因秦记/因举而笑之,不敢道B以其近己而俗变相类/田和亦灭齐而有之C禹兴于西羌/诸夏宾之
2、,比于戎翟D虽置质剖符犹不能约束也/量秦之兵不如三晋之强也解析D项均表陈述语气。A项分别为介词,根据,凭借/连词,于是;B项分别为连词,表并列/连词,表顺承;C项分别为介词,从/介词,跟。答案D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A然战国之权变亦有可颇采者,何必上古B则与齐桓、晋文中国侯伯侔矣C虽置质剖符犹不能约束也D非必险固便形势利也解析A项指“为什么一定要”;B项指“中原地区”;D项指“地势”。答案C5下列各句中的加点的字没有活用的一组是()(3分)A至献公之后常雄诸侯B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C起周元王,表六国时事 D不察其终始,因举而笑之解析A项形容词用作动词;
3、B项名词作状语;C项名词用作动词。答案D6下列各句中的句式特点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学者牵于所闻A咸重于诸侯 B誓盟不信C故禹兴于西羌 D及田常杀简公而相齐国解析B项和例句均为被动句。答案B7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段叙述了秦统一天下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秦国暴政的不满,正因为如此,作者认为秦国能统一天下是上天的帮助。B第二段借别人之说,说明秦统一天下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无关。C第三段叙述创设六国年表的原因,第四段交代六国年表的内容及写此表的用意。D在序文中,作者从自己的需要出发,简单概述秦灭六国、统一天下的史实,表达秦暴戾、不施仁义却卒并天下
4、是上天所助的看法。解析B项原文中是借别人之说,说明秦统一天下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答案B阅读与鉴赏一、课内精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太史公读秦记,至犬戎败幽王,周东徙洛邑,秦襄公始封为诸侯,作西畤用事上帝,僭端见矣。礼曰:“天子祭天地,诸侯祭其域内名山大川。”今秦杂戎翟之俗,先暴戾,后仁义,位在藩臣而胪于郊祀,君子惧焉。及文公逾陇,攘夷狄,尊陈宝,营岐雍之间,而穆公修政,东竟至河,则与齐桓、晋文中国侯伯侔矣。是后陪臣执政,大夫世禄,六卿擅晋权,征伐会盟,威重于诸侯。及田常杀简公而相齐国,诸侯晏然弗讨,海内争于战功矣。三国终之卒分晋,田和亦灭齐而有之,六国之盛自此始。务在强兵并敌,谋
5、诈用而从衡短长之说起。矫称蜂出,誓盟不信,虽置质剖符犹不能约束也。秦始小国僻远,诸夏宾之,比于戎翟,至献公之后常雄诸侯。论秦之德义不如鲁卫之暴戾者,量秦之兵不如三晋之强也,然卒并天下,非必险固便形势利也,盖若天所助焉。或曰“东方物所始生,西方物之成孰”。夫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故禹兴于西羌,汤起于亳,周之王也以丰镐伐殷,秦之帝用雍州兴,汉之兴自蜀汉。 秦既得意,烧天下诗书,诸侯史记尤甚,为其有所刺讥也。诗书所以复见者,多藏人家,而史记独藏周室,以故灭。惜哉,惜哉!独有秦记,又不载日月,其文略不具。然战国之权变亦有可颇采者,何必上古。秦取天下多暴,然世异变,成功大。传曰“法后王”,何
6、也?以其近己而俗变相类,议卑而易行也。学者牵于所闻,见秦在帝位日浅,不察其终始,因举而笑之,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悲夫!余于是因秦记,踵春秋之后,起周元王,表六国时事,讫二世,凡二百七十年,著诸所闻兴坏之端。后有君子,以览观焉。 8下面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及文公逾陇,攘夷狄 攘:驱逐B营岐雍之间 营:开发 C大夫世禄,六卿擅晋权 擅:擅自 D为其有所刺讥也 刺:嘲讽解析C项,擅:专断。答案C9下面属于作者认为秦国强大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位在藩臣而胪于郊祀文公逾陇,攘夷狄,尊陈宝,营岐雍之间,而穆公修政盖若天所助焉东方物所始生,西方物之成孰秦取天下多暴,然世异变,成功大
7、近己而俗变相类,议卑而易行也ABCD 解析是秦超越本分的表现,不是司马迁的观点,是司马迁认为“法后王”的原因。答案B10联系全文,下列分析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在我们今天看来,秦国一代一代的君主殚精竭虑,苦心经营,应该是秦统一天下的主观因素。B在我们今天看来,六国“矫称蜂出,誓盟不信”“不能约束”,都给原本弱小的秦国以发展壮大并最终吞并六国提供了客观因素。C文中反复出现的彗星以及“盖若天所助焉”都表现了作者对迷信思想的认可,这是作者认识的一个局限。D作者为了表达对秦国暴政的不满,完全否定了秦国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解析D项“完全否定”错,作者认为“秦取天下多暴,然世异变,成
8、功大”。答案D1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0分)(1)诸侯晏然弗讨,海内争于战功矣。(3分)译文:_(2)夫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3分)译文:_(3)秦既得意,烧天下诗书,诸侯史记尤甚,为其有所刺讥也。(4分)译文:_答案(1)各诸侯十分平静,不出兵讨伐,从此四海之内争相用战争来建立功业。(2)兴起大事一定在东南方,收获成功往往在西北方。(3)秦国达到目的(吞并六国)后,烧毁天下的诗书,各国诸侯的历史记载更是毁得厉害,因为这些史书有嘲讽秦国的内容。二、课外拓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46544.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