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县杨汛桥镇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1.3蜡烛教案新人教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 绍兴县 杨汛桥镇 中学 年级 语文 上册 1.3 蜡烛 教案 新人
- 资源描述:
-
1、蜡烛教学目标1.把握记叙的要素,概括并理解文章主旨。2品析老妇人形象,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3.揣摩细节描写,品味其丰富意蕴及表达作用。二、教学重点品析老妇人形象,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三、课前准备 预习四、课时教学内容 1课时五、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个人体会教后反思一、导入1.由蜡烛我们可以联想到哪些诗句、成语或歌曲呢?蜡烛各有什么寓意?2.学生思考,老师点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常借蜡烛歌颂教师的奉献精神。)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借烛烘托出久别重逢的情意与温馨。)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借蜡烛写离别。)烛光里的妈妈(借蜡烛歌颂母亲)。蜡烛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寓意
2、,那么这篇课文中的“蜡烛”有什么深意呢?这是一支怎么样的蜡烛呢?今天让一同走近前苏联作家西蒙诺夫的蜡烛!二、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情况烧灼(zhu)桥头堡(zhu)地窖(jio)匍匐(pf)腋(y)下拂(f)晓瓦砾(l)颤巍巍(wi)西契柯拉耶夫(qky)舀(yo)鞠躬(jgng)精疲力竭: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竭:尽。永垂不朽:永远流传,不磨灭。垂,流传。朽,腐烂。2.快速阅读文章,概括故事大意。(点拨,按照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原因、经过、结果等要素概括)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4年9月19日。地点:贝尔格莱德的萨伐河。人物:老妇人玛利?育乞西、红军战士契柯拉耶夫。事件:一
3、位苏联红军战士在南斯拉夫国土上牺牲了(原因),南斯拉夫母亲不顾枪林弹雨,以惊人的毅力安葬了烈士(经过),最后拿出自己唯一珍爱的结婚花烛点在烈士的坟头,悼念烈士表达敬意。(结果)。三、品读语句,感悟人物。1.老妇人的行为有哪些感动我们的地方?默读文章,勾画语句,并简要概括感受。2.用“我被所感动,原因是”的句式说话。(1)环境危险,炮火连天 (2)年老体弱,掩埋吃力(3)视若亲人,沉痛哀悼 (4)烛光闪烁,真情祭悼3.为了突出某种形象、某种感情,作者往往会对有些内容反复交代和描写。作者对老妇人动作的反复描写,描写了三次“跪”、三次“爬”、三次“休息”。三次写“爬”她从地窖里爬出来,想招呼那五个红
4、军到她那里去。她认定,她自己住的地方比较安全。然而她刚爬出一半,一颗炮弹落在近旁炸开了。老妇人想了半天,然后,伸手在她那惟一的衣袋里摸出件什么东西来,揣在怀里,慢慢地爬出了地窖。三次写“跪”老妇人跪在那坑里,用手掌舀出那些水。休息够了,老妇人跪到死者旁边,用手在死者身上画了十字,又吻了死者的嘴唇和前额。她默默地走过那些红军身边,在坟旁跪下,从黑色的大围巾底下取出又一支蜡烛来。引导思考:作者为什么反复描写老妇人动作?三次“爬”写出了老妇人年老力衰,三次“跪”写出了行动不便的老妇人对牺牲战士的沉痛哀悼。4.内心体验:老妇人始终没有说一句话,丰富的内心世界都是通过她的动作来表现,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