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7

类型2021届江苏省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 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ppt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147281
  • 上传时间:2025-11-08
  • 格式:PPT
  • 页数:57
  • 大小:1.10M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1届江苏省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 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2021 江苏省 高考 语文 一轮 复习 课件 文言文 阅读 理解 常见 文言 虚词 文中 意义 用法
    资源描述:

    1、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所谓“常见文言虚词”,是指文言文中常用的介词、连词、助词、代词、副词等。“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这18个文言虚词是高考的考查范围。考查这些虚词,不是要求考生死板地记忆,而是考查考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并辨别其不同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虽然文言虚词的意义较多,用法灵活,但是考生如果能在平时积累的基础上,寻求规律,抓住重点和难点,形成一定的推断技巧,就能正确答题。另外,考生要立足教材,结合经典例句,进行归纳整理,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突破一 文言虚词的“6大推断法”相对文言实词来说,文言虚词的意义一般都不很实在,它在句

    2、中往往侧重于语法功能,因此高考对文言虚词的考查,侧重于比较其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对此该如何辨析呢?现介绍六种常用的方法:推断法1:标志识别法有些虚词是构成特殊文言句式的标志词,其用法是固定的。如能记住教材中出现的一些有代表性的特殊文言句式,可帮助快速答题。如用“者”“也”“乃”“为”表判断,用“见”“于”“为”“为所”表被动,用“之”“是”表宾语前置。例如:“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和“何陋之有”。同时,还要识记一些含有虚词的固定格式,如:“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其之谓也(乎)”根据情况可译为“大概(恐怕、难道)说的是吧(吗)”。【即练即悟】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下列

    3、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解析本题可采用“标志识别法”。A项,都是判断句,所以两个“也”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都是判断句的标志。B项,都是代词,其中的/他的。C项,助词,是宾语前置句的标志,没有意义/是代词,他。D项,都是连词,表承接关系/表并列关系。答案A【参考译文】弈秋,是全国善于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徒弟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徒弟专心致志,一心一意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讲,心里却老想着有天鹅将要飞来,想着要拉开弓将它射下。虽然他和另一个人一起跟弈秋学习,却比不上人家。难道是他的智慧比不上另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即练即悟】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南康直

    4、节堂记宋苏辙解析本题可采用句位分析法来判断。C项,“而”均放在分句开头,一般作连词,表转折;A项,放在两个名词之间,可理解为结构助词“的”/放在名词与动词之间,不合现代汉语习惯,可视为宾语前置的标志词;B项,在名词之间可理解成“它的”(代词)/放句子开头,起到增强反问语气的作用;D项,放名词前,据语意可理解为介词“用”/放名词前,据语意可理解为介词“因为”。答案C【参考译文】南康太守办公厅的东面,有一座厅堂叫“直节堂”,是朝请大夫徐望圣建造的。庭院里有八棵杉树,长短粗细一样,直得像墨线弹的一样,在二丈多高处开始长有枝叶。这些树高耸的样子就像高高举起的太常旗、像巍巍矗立的承露盘的柱;那种凛然正气

    5、又像公卿大夫头戴高高的帽子、身佩长长的宝剑立在朝廷之上,有神圣不可侵犯的神色。这里起初是南康军的各部门官吏住的地方,杉树的树荫底下,是书记们蹲伏在一起办公的场所,簿册文书丢在里面,没有人知道这儿有什么可贵之处。徐君见到这个地方,很是爱惜它,就改建成这座厅堂,而且命名为“直节”。树木刚生来时,没有不是直的。不幸经过风吹雨打而弯曲,或受到岩石的挤压,这样才随外物的影响而屈曲变弯,不能保全自己直的本性。即使像竹箭这样的优质、松柏这样的坚贞,都免不了这样。只有杉树能顺着它的本性,不用人扶植就能长得很直,活着能傲对冰雪,死后能利用它做栋梁屋宇,都与竹、柏相同,但在躯干挺直这点上却又超过了竹、柏。如拿杉的

    6、这种品格要求于人的话,那么,这种人大概就是所谓“不等文王出现就会崛起”的豪杰之士吧!推断法3:句意分析法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如“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句子的大意是“堆积土石成为高山,风雨(就会)在这里兴起”,由此确定“焉”是兼词“于之”“于此”,“兴焉”即“在这里兴起”。又如2014年浙江卷中的“君于贻孙言旧故之分”一句,根据句意“欧阳君对我说过亲朋故旧的情分”,就可确定“于”是介词,译为“对”。【即练即悟】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解析本题可采用“句意分析法”。A项,“何”都位于开头,虽然都是表示疑问

    7、,但根据句意,第一句后有“以”对应,可理解成“什么”,作疑问代词,什么;后者据语意,可判断为疑问副词,怎么。B项,“也”都放句尾,但据句意理解,前者是疑问句,表疑问语气;后者是陈述句,表陈述语气。C项,“因”都是介词,根据句意可判断出都是“趁,趁着”的意思。D项,“乃”都是副词,第一句根据句意“撤走了戍守陈国的部队”,可判断为“于是”;后者据句意可理解成“才”。答案C【参考译文】忠诚的臣子力求使君王品行高尚,而谄佞的臣子力求使君王的领土扩展。用什么来证明这一点呢?陈国的夏征舒杀害了他的国君,楚庄王发兵讨伐他,陈国人也听从楚王的命令。庄王讨伐有罪之人以后,留下部队驻扎在陈国,楚国的大夫们全都来表

    8、示庆贺。当时申叔时正出使齐国,回国以后却没有表示庆贺。楚庄王就问申叔时:“陈国叛臣大逆不道,我发动大军讨伐他们,平息了暴乱,惩处了罪人,群臣都来庆贺,唯独你不庆贺,为什么呢?”申叔时说:“有人牵牛踩踏了别人家的田,田主杀了那牛的主人又抢走了他的牛,牵牛人的罪过倒是有的,但是这样的惩处也太重了。今天您认为陈国弑君者大逆不道,发兵征讨,已经诛杀了罪臣,却还派兵驻扎在陈国不走。诸侯们听到这件事情,认为君王你发兵征讨的目的不在诛杀罪臣,而是在贪图人家的国家。我听说君子是不抛弃道义来谋取利益的。”楚庄王说:“你讲得好。”于是便撤走了戍守陈国的部队,并立了陈国国君的后代做新的国君,诸侯们知道这件事后,都到

    9、楚国来朝拜。这就是在竭力使君王品行高尚啊。【即练即悟】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解析A项,两个“而”都是连词,连接前后两个动作,表顺承关系。B项,前句“者”是助词,和“也”连用,表判断;后句“者”为助词,用于句中表停顿。C项,前句“之”为代词,它;后句“之”为动词,到。D项,前句“乎”放名词前,构成介宾结构,作状语,意为“于、对”;后句“乎”为形容词词尾。答案A【参考译文】李翱来到零口(地名)的北部,有人养了二十二只鸡,七只公鸡,十五只母鸡,有的啄食有的饮水,且对人又很亲近。我很喜欢它们,于是掏出粟米来丢到地上并唤它们。有一只公鸡,被

    10、人切断了鸡冠,(它)样子像是在寻其群体,先向我走来,看见粟米便长声鸣叫,就像叫所有的鸡(来)。所有的鸡听到声音成群跑到有粟米的地方。来到以后,却都讨厌被切了鸡冠的公鸡并攻击它,啄踢驱赶它离开,(赶走它)后就争着回来啄食粟米。天将要黑了,二十一只鸡一起栖息在堂前的木柱子上。切了鸡冠的公鸡也来到这里,就像依恋伴侣一样,准备登上木柱子休息,它仰头望着它们,它转着圈看它们,并且小声啼叫,然后大声啼叫,再伸着脖子发出喔咿的声音,它的声音很是悲哀,后来就离开了我觉得奇怪而感叹:“鸡,是被人在家里豢养的,(却)具备五德。其中一种是:见到食物呼唤伙伴,这是义。切了鸡冠的公鸡它是这样的。那些鸡难道不是得益于它的

    11、呼唤而过来的吗?又为什么来了却厌恶它并驱赶它呢?这岂不是得它的利益而背叛它的情义吗?这不是抹杀它见食物呼唤伙伴的美德吗?而且为什么其他鸡在一起栖息却又不让它一起做伴呢?”【即练即悟】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解析A项,句中的“为”与“所”结合构成被动,介词,意为“被”;句中的“为”是动词,意为“治理”。B项,句中的“乃”是副词,意为“才”;句中的“乃”是副词,表判断,意为“是”。C项,句中的“适”为副词,意为“正好、恰好”;句中的“适”是动词,意为“享受、享有”。D项,两句中的“若”均为动词,意为“像”。答案D【参考译文】关羽曾被乱箭

    12、射中,箭穿过他的左臂,后来伤口虽然愈合,但每当阴雨天气,左臂常常疼痛。医生说:“箭头上有毒,毒素深入到了骨头里面,应当割开手臂到受伤处,刮去骨头上的余毒,然后这种病痛才能消除。”关羽便伸出手臂让医生开刀。当时关羽正好请了将领们宴饮,手臂上的血往下流,滴满了一盘子,而关羽却切肉饮酒,谈笑自若。【即练即悟】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解析A项,第一句“以”,可根据对称分析法推断。“以”和后半句“为”处于同一位置,“为”是介词,因为,由此推知“以”也是介词,因为;第二句“以”和后半句中的“而”处同一位置,“而”是表修饰的连词,同理“以”也为表

    13、修饰的连词。所以A项中的两个“以”意义和用法不同。B项,第一句中“之”为助词,的;第二句中的“之”为代词,这。C项,两句中的“者”均为代词,的人。D项,第一句中的“而”表递进关系,并且;第二句中的“而”表修饰关系,无实义。答案C【参考译文】士大夫的志向不因为受到利益的诱惑而转移,不因为祸患灾难而改变初衷,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忠于职守、信义为先,这四种美好的品德建立起来,即使死了也不会感到后悔。拥有大智慧而用来谋取私利,比不上那些勇于为公共利益的愚钝,所以说虚假巧妙的伪装比不上守拙的诚心。不厌倦地求学和发问,是用来严格要求自己的原则;辛勤地教诲他人,是用来要求别人的原则。因此认为虚静无为的人,能

    14、够应付复杂多变的形势而合乎时代的要求。突破二 辨析常见的文言虚词一、“以”字用法辨析(一)怎样辨析“以”的连词、介词用法(1)替换法:除去表原因、译为“因为”的“以”,凡是能用“而”替换的就是连词,否则就是介词。(2)搭配法:表原因、译为“因为”的“以”,若后面是分句,它就是连词;若后面是名词、代词、名词短语,它就是介词。【即练即悟】1.教材联想说出下列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答案连词,来介词,因为连词,因为介词,把介词,因为(二)怎样辨析“以”作“因为”讲时的连词性与介词性“以”作“因为”讲时,有连词性和介词性。区分这两种词性的主要方法是看“以”后面带的是词、短语还是句子。“以”后是名词或短

    15、语,作“以”的宾语,是介词;“以”后是个句子,是连词。(1)“以”意义为“因为”,用法是“介词”的例子:洎牧以谗诛(六国论):“以谗”构成介宾短语,作谓语“诛”的状语。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兰亭集序):“以之”构成介宾短语,作谓语“兴”的状语。提示:“以”用法是“介词”时,一定要仔细分析该句的成分,找出主干(主谓宾),再确认“以”字构成的短语是否作状语。(2)“以”意义为“因为”,用法是“连词”的例子:是以区区不能废远(陈情表):“以”字与“是”字构成“因此”的倒装,关乎整个句子,表示“结果”,与上面的句子构成因果关系的复句。提示:“以”用法是“连词”时,一定要结合联系上下文语境来看,否则,单独分

    16、析一个句子往往要出现偏差。【即练即悟】2.教材联想 判断下列句中“以”的用法是否相同。答:答案不同。前“以”是介词,后“以”是连词。不同。前“以”是介词,后“以”是连词。二、“而”字用法辨析(一)怎样辨析并列、承接、递进关系(1)意义辨析:“而”表示并列、承接、递进关系时各有特点,有明显区别。区别是看前后连接部分的“地位”是否平等,位置可否颠倒。“地位”平等且位置可以颠倒,是并列关系;“地位”平等但位置不可颠倒,是承接关系;“地位”不平等且位置不可颠倒,后面的部分比前面的部分又进了一层,是递进关系。(2)代入辨析:并列关系可译作“又”“和”,递进关系可译作“而且”“并且”,承接关系可译作“接着

    17、”“然后”“就”。可以把表这三种关系的意义项代入原句,检查一下句意是否通顺,是否合乎语境。【即练即悟】3.教材联想 判断下列句中“而”表示的是哪一种关系。答案 ACBB(二)怎样辨析修饰关系与承接关系(1)意义辨析:“而”连接的两部分大多是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如果两个动作行为同时出现,前一个表示后一动作行为出现的手段、方式,说明后一个“怎么样”,这时“而”表示修饰关系;如果两个动作行为出现有先有后,前一个不表示后一动作行为出现的手段、方式,不说明后一个“怎么样”,这时“而”表示承接关系。(2)代入辨析:将表示修饰关系的“地”“着”与表示承接关系的“接着”“然后”“就”代入原句,看是否通顺、合理。

    18、哪个通顺、合理,就属哪种关系。【即练即悟】4.教材联想 判断下列句中“而”表示的是哪一种关系。答案 BBAAAABB(三)怎样辨析因果关系与目的关系(1)意义辨析:表示因果关系的“而”前后的短语表示的都是既成事实;表示目的关系的“而”的后一短语未必是事实,只是前一短语的目标。(2)代入辨析:表示目的关系可以用“来”“用来”“为的是”等词代入原句,表示因果关系可以用“因而”“所以”等词代入原句。【即练即悟】5.教材联想 判断下列句中“而”表示的是哪一种关系。A.因果 B.目的答案 BABA三、“其”字用法辨析(一)“其”用作人称代词时主语与定语用法的区别判断“其”是作主语还是定语,有两个方法。一

    19、是看它后面跟的是什么词,如是动词,则作主语;如是名词,则作定语。二是看它在句中的意义,可译为“他(它)”“他(它)们”,作主语;译为“他(它)的”“他(它)们的”,作定语。【即练即悟】6.教材联想判断下列句中“其”的用法是否相同。(不需要借助句子的上下文)答案相同。都作主语。不同。前“其”是代词,作主语,可译为“他”;后“其”是代词,作定语,可译为“它的”。(二)“其”的语气用法辨析“其”作语气副词,其辨析是个难点。如何辨析它是表推测、反问、委婉、期望中的哪种语气呢?主要是看位置和语境。看位置,“其”表推测、反问语气,一般放在句首;同为句首,到底是表推测还是反问,又要结合语境。“其”表委婉、期

    20、望语气,一般放在主谓之间;至于是表委婉还是期望,再结合语境进行判断。【即练即悟】7.教材联想说出下列句中“其”所表示的具体语气。答案 表反问 表推测 表委婉 表反问 表委婉四、“焉”字用法辨析掌握“焉”的用法,主要看它在句中的位置。放在句首,一般作疑问代词;放在句尾,一般作语气助词。放在不及物动词后,一般作兼词;放在及物动词后,一般作代词。放在名词后,一般作助词。当然,也有例外,如第句。这时,要结合语境辨析。【即练即悟】8.教材联想说出下列句中“焉”的意义和用法。答案疑问代词,哪里,怎么助词,不译兼词,于之助词,不译兼词,于之 兼词,于之 代词,之五、“与”字用法辨析“与”作介词,可译为“和”

    21、“同”;作连词,也可译为“和”“同”。面对这意义相同、用法不同的“与”,该如何辨析呢?连词“与”,表示并列关系,可以删去,也可颠倒前后位置,均不影响句意的表达;反之,则是介词。【即练即悟】9.教材联想 判断下列句中“与”是哪一种用法。答案 ABBA六、“其”“之”作人称代词的区别“其”“之”作人称代词时,均是第三人称,有时活用为第一、二人称代词,但在用法上稍有不同。“其”可作主语,译为“他(们)”“它(们)”,也可作定语,译为“他(们)的”“它(们)的”;“之”只能作宾语,译为“他(们)”“它(们)”,不能译为“他(们)的”“它(们)的”。像句中的“之”就是作“为”的宾语,不可作定语,译为“他

    22、的”。【即练即悟】10.教材联想说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答案 人称代词,他人称代词,它的人称代词,他人称代词,他七、“者”字用法辨析“者”,看似简单实则复杂,光其词性,就有多种说法。如何区别呢?(1)不去强调其词性,而用“指代者”等称谓说明其用法。请看下表:用法例句说明指代者 杀人者,打虎武松也。跟在动词或动词短语后,将它们转化为名词性短语,“者”相当于“的人”。停顿者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出现在句中,尤其是判断句主语后,表示停顿,不译。倒装者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跟在后置定语后,是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数量者此三者,吾遗恨也。跟在数词后,功能类似于“个”“样”,量词。时间者昔者/今者/曩者/古者多出现在单音节时间名词后,用法类似于音节助词“之”,不译。状貌者貌若甚戚者。跟在表示状貌的词语后,相当于“的样子”,也可不译。(2)“者”的用法中,“指代者”与“停顿者”易混,可以用删减法:能删去而意义不变的,则为“停顿者”;反之,则为“指代者”。【即练即悟】11.教材联想说出下列句中“者”的意义和用法。答案 表指代,可译为“的地方”表指代,可译为“的人”表停顿,与“也”字构成判断表时间,有补充音节作用,可不译表倒装,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表数量,跟在数词后,类似于今天的“个”“样”用在否定词后,表假设,可译为“的话”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1届江苏省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 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ppt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47281.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0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0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 枣儿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 枣儿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 屈原(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 屈原(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 词四首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 词四首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普通高中2013-2014学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语文 扫描版缺答案.doc广西普通高中2013-2014学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语文 扫描版缺答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0 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0 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昭平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广西昭平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 梅岭三章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 梅岭三章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昭平县2018年中考模拟考试(一)语文试题(扫描版).doc广西昭平县2018年中考模拟考试(一)语文试题(扫描版).doc
  • 广西昭平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广西昭平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 广西昭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doc广西昭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新人教版20180524122.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新人教版20180524122.doc
  • 广西平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广西平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一中大学科技园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一中大学科技园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4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 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4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 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4部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4部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2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三节 筛选信息与分析概括.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2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三节 筛选信息与分析概括.doc
  • 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20182018学年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20182018学年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
  • 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三语文科技文阅读综合练习(三) WORD版含答案.doc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三语文科技文阅读综合练习(三) WORD版含答案.doc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