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01 课外文言文(一)内容理解-2023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上海专用)(原卷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热点·重点·难点
- 资源描述:
-
1、热点01 课外文言文(一)内容理解(一)考纲要求 1.能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2.能概括文章的中心。(二)考题分析:一般会采用选择或填空的考查方式进行判断考查;也会要求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1在中考中的地位: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写作意图一般在中考试卷的第13题,4分左右。2主要考查能力:对文言文的理解,并且结合文章的内容,分析其写作意图、原因或理由等。解析:(1)这种题型要充分理解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或句子的含义,然后把握文章的内容。(2)要审清题目,一些题目需要用原句回答(不能少答,不能多答)。3常考题型: (1)注意“具体体现”类问题。(2)原因类,“根本原因类”问题。(3)“写作手法类”问题。
2、(4)具体情节的分析与概括题。(5)道理启示类。(三)答题技巧答题步骤:1概览全文,整体把握。(1)先抓住标题:一般讲,如果有标题的寓言故事,我们要特别注意标题对我们的启示作用。(2)了解记叙的是什么事;弄清所记之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看看哪一部分比较特殊,就尽量抓住展开,通常来说,起因很重要,因为有因才有果,有时候过程也非常重要。(3)简析所记之事涉及什么人,他们之间有没有主次之分,关系如何;(4)查看记叙中作者有没有议论,议论什么;(5)留心叙事方法上有什么特点;2筛选文章的关键信息。3读懂作者的情感态度。归纳中心可选择不同的切入口。如,重在叙述故事的,可从故事结局分析作者的价值取向;侧重
3、写人物活动变化的,可从分析人物行为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以讲述生活现象为主的,可从个别现象分析反思作者褒贬倾向。寓言抓住故事中最夸张最不可能的部分,思考短文要借此讽刺什么;最后,逆向思考总结出要告诫人们的道理。要能够把作者的观点态度与文章中人物的言论区分开来。解题方法:利用文章本身的语境、命题的题目、文章中的原话、注解及文章的主旨来解答相关试题,对症下药对于不同的题目类型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方法一:逆推思维法,即用倒推法思考,从结果出发,并一步一步得出关键词。方法二:这一过程称为正反思维法,即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方法三:这一过程称为角色思维法,即从各个角色、各个角度来加以思考。(如黔之驴可以从
4、老虎和驴子的角色得出不同的结论。)(四)易错点分析1.一般是读懂文章,但缺乏概括能力,力不从心;2.会因为理解能力的不够或偏差,分析不清楚文本情节的主要内容所反映的中心。解决建议:所以我们首先积累一些启示类的概括语言,然后再通过文本分析来训练对于文本中心和内容的判断的训练。(五)拓展常见的道理启示处事待人1.给别人提意见,要讲究方法,使他人心服口服。或者:待人要宽厚,不要在小事上苛责于人。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1)爱听好话是人性的弱点,我们要严加防范。(2)奉承拍马是小人的伎俩,我们要时刻提防。4.有时用善良和宽容来感化身边有错误的人,或许会更有效。5.人和人之间交往不能仅仅为利,应该讲
5、究信用。6.要珍重眼前的真实的人与事,不要妄想得到不切实际的东西。(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从善如流;知错能改,善莫大焉!)7.不懂装懂,盲目模仿;要善于倾听他人的劝告,接受正确的建议;要清醒地认识事物的本质。8.人有宽容之心就会受到大家的尊敬。 9.背弃诺言没有好下场。或:做人要诚实守信,不能欺骗他人,出尔反尔。10.为人子女一定要孝敬父母赡养老人。11.劝谏卫侯要任用苟变这样的人才,取其之长,弃其所短(切不因别人的短处掩盖其长处)12.如果恶人当道,好的主张必定难以实行,贤人难受重用。(或如果环境险恶,人们也会裹足不前)讽刺批判1.讽刺那些一味教条,不知变通的人。2.讽刺了缺乏远见的人,批评
6、了一种目光短浅,看不见长远利益的人。3.讽刺那些没有自知之明的人。4.通过讽刺XX的吝啬,告诫人们不要为钱财所累(或不要过于看重钱财)。5.自私自利,聪明反被聪明误。6.讽刺了因小失大的愚蠢行为(或:凡事要考虑后果,不能盲目行事;解决问题要注意方法,不能一概而论;做事不能冲动,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解决问题要三思而后行,找到最佳方法)。实践真知1.做事要学会克制,懂得三思而行。(鲁莽从事要不得)。2.做任何事情,都要尊重自然规律。过犹不及。3.做任何事都要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循序渐进。4.做事要懂得随机应变,不要墨守成规。5.观察事物要细心(或细小的错误也会影响真实性;深入生活,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等
7、)。6.生产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正确的认识能指导实践。7.凡事不要人云亦云(东施效颦),盲目跟风,要有自己的主见;凡事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对的策略。8.无论是人还是物都有长处和短处。或:尺有所短,寸有所长。9.做事情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见异思迁,要有恒心和耐心。10.人生路上,要懂得该进则进, 该退则退。(或:遇到困难或挫折,要学会换一种思维考虑问题。)11.凭一己私利为人处世,最终受害的反倒是自己。12.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要给自然界的动植物一片自由的天地。或家长、学校、社会注重孩子教育,则不能束缚他们,要给予孩子自由发挥的空间。13.凡事要专心,不能三心二意例题夏王使羿射于方尺之皮,径寸之的。
8、乃命羿曰:“子射之,中,则赏子以万金之费;不中,则削子以千邑之地。”羿容无定色,气战于胸中,乃援弓而射之,不中,更射之,又不中。夏王谓傅弥仁曰:“斯羿也,发无不中,而与之赏罚,则不中的者,何也?”傅弥仁曰:“若羿也,喜惧为之灾,万金为之患矣。人能遗其喜惧,去其万金,则天下之人皆不愧于羿矣。”注释:羿,即后羿,传说中的人物,擅长射箭。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1)乃命羿曰( ) (2)更射之,又不中(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斯羿也,发无不中,而与之赏罚,则不中的者,何也? _3.文中有一个地方预示了后羿难以射中,请摘录出来。_4.本文是一则寓言故事,其寓意是_练习(一)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
9、面小题。【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节选自醉翁亭记)【乙】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10、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注释】扶风、岐山:均为地名,在今陕西省境内。占:占卜。有年:指丰收。乙卯:古代用干支纪日。这里的乙卯、甲子、丁卯,分别为四月初二、十一、十四日。忭(bin):高兴,快乐。2. 甲文作者是_(朝代)的欧阳修,我们今年还学习了乙文作者的词_(词牌名)。3. 解释下列的加点字。(1)作亭者谁( ) (2)得之心而寓之酒( )4. 翻译乙文中的画线句,注意加点字的意思。亭以雨名,志喜也。5. 【甲】【乙】两文都有对亭子的描述,【甲】文亭子命名的由来是“_”,【乙】文亭子命名的原因是“_,_”。(用原
11、文句子回答)6. 下列选项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甲文由山至泉,由泉至亭,如镜头逐渐拉近,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B.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甲文的核心句,说明“乐”是表象,“醉”是根本。C. 乙文中百姓们起先不担心下雨与否是因为一场春雨让人以为今年是丰收年。D. 乙文第二段写了官吏、商贾、农夫庆贺下雨时欣喜若狂的场景。7. 甲乙两文中触发作者的“乐”与“喜”的原因有一定的异同点,请尝试分析。(二)阅读下文,完成14题曹玮用兵曹玮知镇戎军日,尝出战小捷,虏兵引去。玮侦虏兵去已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缓驱而还,颇失部伍。其下忧之,言于玮曰:“牛羊无用,徒縻军。不若弃之,整众而归。”玮
12、不答,使人候。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虏军将至,迎使人谓之曰:“蕃军远来必甚疲,我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少选决战。”虏方苦疲甚,皆欣然,严军歇良久。玮又使人谕之:“歇定可相驰矣。”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遂弃牛羊而还。徐谓其下曰:“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吾以此取之。”(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注释】镇戎: 地名,宋时边地重镇。知镇戎军日:主管镇戎军队的时候。虏兵:敌军。部伍:兵士的队伍。 縻:束缚。 候:侦察。蕃军:吐蕃军队,即上文“虏兵”。少选
13、:一会儿。痹:麻痹。 阑:残,尽。 1.解释加点字。(4分)(1)徐谓其下 徐( ) (2)比其复来 比(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_3.请用原文中的动词填空,表现曹玮“一战大破虏师”过程。(3分)( )敌,( )敌,( )敌,( 破 )敌4.请简述划浪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2分)_(三)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14、,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复西行约三里许,有泉泻出于两山之间,分流而下,曰酿泉,潺潺清澈,可鉴毛发。傍岸有亭曰“渐入佳境”,今已废,惟四大字勒崖石间。淳熙中郡守张商卿等题名尚存。沿溪而过薛老桥,入醉翁亭。亭久废,名人石刻颇伙,兵后焚炼为垩尽。亭后四贤堂亦废。夫亭台废兴乃物理之常,奚足憳?所可慨者,世间奇山川如琅玡者何限?第以处于偏州下邑,无名胜士若幼卿者黼黻之,故潜伏而无闻焉尔。且幼卿固能使琅玡闻于一方,自非欧阳公之文,安足以达于天下?或谓文辞无关于世,果定论耶?然公以道德师表一世,故人乐诵其文。不然,文虽工未必能
15、久传也。 (选自宋濂游琅玡山记)注:傍靠近。伙众多。垩念(),白色泥土。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憳念(tn),心不安宁。第只是,只。幼卿指李幼卿,唐大历六年任滁州刺史。黼黻念(f f),泛指礼服上所绣的华美花纹。此处用作动词,意思是美化。4.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醉翁之意不在酒:( ) (2)可鉴毛发:( )5. 【乙】文中“自非欧阳公之文”的“自”的意思是( )A. 自然B. 自己C. 开始D. 假如6.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7. 依据【甲】【乙】两文,说说琅玡山闻名天下的原因。(四)(23分)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
16、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丙】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丁】天圣七年,仲淹拜右司谏。岁大蝗旱,江、淮滋甚。仲淹请遣使循行未果乃复言之。曰:“宫掖中半日不食,当何如?”帝恻然,乃命仲淹安抚。寻徙江、淮,所至开仓振之,奏蠲庐舒折役茶、江东丁口盐
17、钱,且条上救弊十事。后,州大水,民田不得耕。仲淹疏五河,导太湖注之海,募人兴作。未就,徙杭州,转运使奏留仲淹以毕其役,许之。宋史范仲淹传【注】宫掖:宫廷。蠲:免除(租税、罚款等)。救弊:纠正弊端。未就:未完成。2. 【甲】诗的作者是_(朝代)的_(人名),【乙】【丙】两文的作者与另外六位散文家合称为“_”。3. 解释加点词。(1)寻徙江、淮( ) (2)许之( )4. 翻译画线句。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5. 【甲】【乙】【丙】的作者均遭受贬谪,但诗文中流露出的情思有所不同。从【甲】诗的颈联我们可以读出诗人的_;【乙】文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_的思想;【丙】文寓情于景,抒发了作者
18、_的感情。6. 请用“/”在句中标出两处停顿。(多标扣分)仲 淹 请 遣 使 循 行 未 果 乃 复 言 之。7. 【丁】文中,面对“蝗旱之灾”,身为右司谏的范仲淹反复进言,希望朝廷安抚百姓,这正是岳阳楼记中“古仁人之心”的具体表现之一:“_”;面对大水,他“募人兴作”,通过_,_(用自己的话回答)的办法治理大水,这体现了他治国济民的才能。(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12分)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
19、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节选自宋史杨时传) 【注释】南剑:今属福建省,在我国南方。 程颢与弟颐:程颢与他的弟弟程颐,二人并称“二程”,北宋著名理学家。 绝学:失传了的学说。 翕然:一致。 吾道南矣:我的道学思想能向南传播了。赴告:报丧,把死讯通知有关系的人。1.解释加点字:(4分)(1)幼颖异 异( ) (2)河、洛之士翕然师之 师( )2下列对文中画直线句的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杨时)以老师应有的礼数在颍昌召见程颢,(师生)互相得以深谈,很是快乐。B.(杨时)以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48902.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12年《语文随堂优化训练》配套课件广东教育版必修四 第二单元第5课 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