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8

类型2021版高考语文创新版大一轮考点复习课件:1-1-3 论述类文本阅读 内容理解题 .ppt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148998
  • 上传时间:2025-11-08
  • 格式:PPT
  • 页数:58
  • 大小:575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1版高考语文创新版大一轮考点复习课件:1-1-3 论述类文本阅读 内容理解题 2021 高考 语文 创新 一轮 考点 复习 课件 论述 文本 阅读 内容 理解
    资源描述:

    1、第3讲 内容理解题 明辨设题陷阱,切片比对分析内容理解题重在考查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从全国卷命题看,命题者所设置的选项有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直接转换,有的是对文本内容进行适度的整合或迁移。命题人命制错误选项时,常采用“张冠李戴、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时态、混淆是非、因果混乱、曲解文意、武断绝对、无中生有、文外设题”10种设误手段。此题型重在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难度适中,只要准确定位信息并仔细比对,就能快速判定对错。题目怎么解先分层切片,再三级比对第一步 先将选项切片,分点找对应,定位信息源 为什么切 因为选项是对文中多个信息点的概括、归纳和整合,一个选项包含了文中多个信息点,其中一

    2、般会有信息点被设误。这多个信息点我们都要在原文中找到依据,若不细切分,就比对不细,导致错误信息点的“漏网”而误判。如何切 基本原则是将选项拆解,切分成若干片段。如果是切分复句,一般以一个分句为一个片段;如果是切分单句,可以按照句子主干(主谓宾)的结构切分;有时将较长单句中的某些短语(多充当修饰重要概念的成分)切为片段。如何找 总的原则是依据切片中的关键词语在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源。而实际情况是,有的选项(或选项中的分句)概括程度较低,与原文中的信息对应程度强,切片后能直接迅速地找到信息源;有的选项(或选项中的分句)概括性强,是跨句子、跨段落的信息整合,不能直接在原文中找到相关词句,切片后需先将原

    3、文相关的关键词句的意义提炼压缩,然后再确定信息源。如下所示:【选项】(2016全国卷T1-D)历代学者对山海经有不同认知,隋书经籍志把它列入史部,视为史书,王国维则把它作为古史材料看待。【原文信息】文学中有历史。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如佛经、道藏、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史料范围还在不断扩大。从“三言二拍”里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陈寅恪以诗证史,也为大家所熟悉。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

    4、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例子是山海经。神话传说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说,暂当历史。三皇五帝至今未曾坐实,但“炎黄子孙”已经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识。新的传说还会不断产生,能否成史颇为可疑,但以神话传说研究历史,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在历史上,山海经究竟应归于文学还是史学,曾是死结。王国维古史新证说:“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亦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古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文献。在汉书艺文志里,山海经列于数术类。此后该书在目录学里的角色转换过几次,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

    5、史部地理类,也就是将它看成史书了。历史是讲真实的,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连司马迁写史记都不敢采用。虽然山海经里平实的山川地理内容应归于史部,但其中大量的神话故事却显然有悖信史,所以清人编四库全书,言其“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类。这个死结直到“五四”以后才大致解开。解开的途径有二:一是将山海经分而治之,不把它看作一部成于一人一时之书,神话归神话,历史归历史;二是神话中也有历史的成分在,仍可以之证史或补史。分而治之者,以为山海经中的五藏山经是比较雅正的部分,谭其骧就写了的地域范围一文,分析山经写作时的地理知识水平。将历史成分发掘出来的,自然以王国维用山海经来

    6、印证甲骨文中殷商先王亥为最明显的例子。【操作示范】先切片找对应历代学者对山海经有不同认知压缩概括原文后比对:原文没有直接对应的语句,需要结合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两句,第二自然段中王国维的观点、汉书艺文志的观点、隋书经籍志的观点,第三自然段中“荒诞不经”的观点、四库全书的观点以及“五四”之后的观点,谈的这些方面对山海经的认知都不相同,因此可以压缩概括为选项切片后的语句“历代学者对山海经有不同认知”。这一部分跨度较大,概括性强,需要压缩概括后比对。(实则比对依据和结论)先切片找对应隋书经籍志把它列入史部,视为史书与原文直接比对:这一切片可以直接与原文第二自然段结尾“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部地理类,也

    7、就是将它看成史书了”比对,意思是吻合的。(实则比对句间关系)王国维则把它作为古史材料看待与原文直接比对:这一切片也可与原文第二自然段中间“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文献”比对,句中“这些”就是王国维上文所谈的,因此这一切片与原文意思也吻合。(实则比对句中词语)综合结论:选项与原文表述一致【深度分析】综合上表信息可知,表中的“与原文直接比对”找信息源和“压缩概括原文后比对”找信息源的方式即解答理解分析题的两种方法切片直接比对分析法和切片压缩比对分析法。运用这两种解题方法时,要注意把握好比对的层级,具体请看下面“第二步”的详析。第二步 对照原文信息,从三层级比对 在完成切片找对应后,就要根

    8、据前文提到的设误陷阱分析判断。具体来说,可以采用“三级比对法”。第一级,检索定位,比对句中词语因为命题者在命题时采用删词、添词、改词的手段来设置部分选项,所以抓住选项或原文中的这些词语比对,就能迅速地排除部分选项。【思维定向】分类句中关键词易设陷阱范围词全、都、一些、部分等以偏概全程度词必须、一定,非常、十分,更、极其,比较等武断绝对频率词通常、总是、有时、偶尔等以偏概全武断绝对时态词已经、将、曾经、过去、现在、目前等混淆时态分类句中关键词易设陷阱指代词之、其、此、这、那等偷换概念张冠李戴以偏概全是非词必定、的确、有、无、是、无非等混淆是非【典例示法】(2017全国卷 T1-B)选项乡村记忆是

    9、居民情感所系和乡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 完好保存下来。对应原文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留住它们,才能留住乡愁。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比对分析选项以偏概全。原文中“在城镇化过程中留住它们,才能留住乡愁”“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综合甄选”等句子,说明乡村记忆要有选择地保留,并非要求“必须完好保存下来”。【边练边悟】比对分析,判断下列选项正误。1.【选项】“文玩

    10、”之“玩”兼指对象和活动,在“玩儿”的审美活动中规定了“文玩”的本质属性。【原文信息】“文玩”之“玩”,是“文”的载体和表现。这里的“玩”兼具名词“玩”和动词“玩儿”两种词性。前者为对象,即浅层的实体的物。“文玩”多材料考究、样式独特、精雕细琢、做工精湛、穷工极巧,是“文”的物质载体。后者为活动,即对象的赏玩过程。精湛的传统技艺、独特的文化内涵往往赋予“文玩”器物一种独特的美,是“文”的审美表现。“文玩”的玩家、藏家通过“玩儿”的活动,即文玩审美赏玩过程,获得深层次的心灵与精神触动,这便是“文玩”由古至今绵延不绝、深入人心的根源所在。【比对分析】_答案:偷换概念。“文玩”之“玩”是“文”的物质

    11、载体和审美表现,不是“文玩”的本质属性。第二级,聚焦逻辑,比对句间关系首先,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其次,比对每一分句的含意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每一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特别要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等现象。【思维定向】句间关系设误方式易设陷阱因果关系因果颠倒 强加因果 变换原因因果混乱假设关系假设的结果变成了现实;或变换了假设前提;或变成其他关系混淆时态混淆是非曲解文意条件关系两个分句间把充分条件换成了必要条件,或把必要条件换成了充分条件混淆是非曲解文意递进关系转换了前后两个句子间的关系,或把递进关系变成其他关系曲解

    12、文意句间关系设误方式易设陷阱并列关系转折关系把并列关系或转折关系的前后语句转换成了其他关系曲解文意【典例示法】选项唐代自信开放的治世之道和 西方文化被源源不断地注入东土,以及唐代皇帝带有“胡人”血统,是唐代“以肥为美”观念形成的原因。对应原文从外部条件来看,唐代自信开放的治世之道 也是“以肥为美”观念形成的原因之一。随着社会经济与西方的交流,略带“野性”与“粗犷”的 西方文化被源源不断地注入东土。有学者认为,唐代诗人李白,很有可能就出生于碎叶城,碎叶城即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楚河流域附近,或许正是东西方文化的共同影响,才激发出诗人李白特有的浪漫主义情怀与大胆的想象力。而 唐朝皇帝多有“胡人”血统,

    13、“胡人”,即旧时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统称。比对分析选项因果混乱。“西方文化被源源不断地注入东土”“唐代皇帝多有胡人血统”不是唐代“以肥为美”观念形成的原因,而“唐代自信开放的治世之道”只是“以肥为美观念形成的原因之一”。【边练边悟】比对分析,判断下列选项正误。2.【选项】中国用平等包容态度挖掘讲述中国与文化圈内国家在文化宗教上的密切交往和相互学习的故事,就能与之共同营造“一带一路”文明圈。【原文信息】中国要用一种平等和包容的态度跟“一带一路”国家进行近似或共性文化圈的探索,挖掘和讲述中国与文化圈内国家在文化宗教上的密切交往和相互学习的故事,让中华文化与沿线国家近似的共生或共性文化创造性地进行大融

    14、通,共同营造“一带一路”文明圈。【比对分析】_答案:曲解文意。原文是“中国要用一种平等和包容的态度挖掘和讲述共同营造一带一路文明圈”,这是一种承接关系,题干表述成了条件关系。3.【选项】庄子寓美于丑的美学思想对后代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这是因为禅宗的思想是同道家的思想密切联系着的。【原文信息】从艺术史上看,庄子认为在丑怪的形象中可以包含强烈的精神美的思想,曾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明显的影响。五代人物画家禅宗大师贯休的人物画就是一个典型的实例。贯休是禅宗的信奉者,曾被皇家授予师号。而禅宗的思想是同道家的思想密切联系着的。贯休所画的人物,其形象十分怪异甚至丑陋,却又使人感到有一种内在的不屈

    15、不挠的精神力量。【比对分析】_答案:因果混乱。文中的意思是说,信奉禅宗的贯休的丑人画得力于庄子道家美学观。该选项却表述为“因为禅宗的思想是同道家的思想密切联系着的”,所以“庄子寓美于丑的美学思想对后代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明显的影响”的说法明显是强加因果。第三级,分析推断,比对依据和结论比对选项中的原因、条件、结论是否有依据。选项所述的原因、条件、结论在原材料中是否涉及,是否能从原文中推断出来;原因或条件与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思维定向】依据、结论选项特征易设陷阱互换位置:选项将原文中句子的陈述对象和被陈述对象倒置,造成结论与依据互换张冠李戴因果混乱结论或依据残缺:(1)选项中的结论在

    16、原文中能找到,但是选项所说的依据在原文中却找不到(2)选项中的依据在原文中能找到,但是无法得出选项结论(3)选项中的结论是多种依据推断出来的,但是选项只有其中一种依据(4)选项中的依据可造成多种结果,但是选项中的结论却只有一个无中生有以偏概全因果混乱【典例示法】(2017山东卷T7-B)选项关于审美移情的起因,曾经出现过不同的观点。谷鲁斯等人认为,引起移情的原因是人的生理活动,移情源自于人的“内模仿”,这种观点不可信。对应原文审美移情发生的原因是同情感与类似联想。谷鲁斯等人认为引起移情的原因是人的生理活动,移情源自于人的“内模仿”。但立普斯的观点 更可信。他认为,审美移情起源于人的类似联想。人

    17、都有一种自然倾向或愿望,要把类似的东西放在同一个观点下去理解,所以总是按照切身经验的类比,去看待身外发生的事件。这就是说,审美的人都具有同情心,以自己体验到的某类情感,去类比、理解周围看起来是同类的事物。这种同情,不但及于他人,也及于其他生物及无生物。比对分析选项无中生有。“这种观点不可信”对应的原文的信息区间为语段的第二、三句话,作者对于谷鲁斯等人的观点可信与否并无明确说法,故选项“这种观点不可信”无中生有。【边练边悟】比对分析,判断下列选项正误。4.【选项】伟大诗人的高尚的人生价值观与诗歌境界碰撞出动人的诗情,就能滋养出蕴藉醇美、骨气端翔的佳作。【原文信息】诗歌精神是诗人精神世界的产物,与

    18、创作主体的品性、修养密切相关。诗品即人品、诗如其人的例证不胜枚举。一方面,伟大诗人的人格魅力与精神感召力在诗歌中得到充分释放、展现;另一方面,高尚的人生价值观与诗歌境界又可以激荡出动人的诗情,滋养诗歌乃至人类的文化品格。如此,才有了蕴藉醇美、骨气端翔的佳作。今天步入“微时代”,信息庞杂纷纭,泥沙俱下,商业娱乐日渐盛行,消费至上理念广受追捧,种种诱惑与压力之下,很多诗人渐离诗心轨道,失去了对诗歌精神和旷达志向的追求,也失去了抒写和表达的价值标杆。诗人主体精神的建构因而成为当下提振诗歌风气的关键。【比对分析】_答案:以偏概全。“滋养出蕴藉醇美、骨气端翔的佳作”,原文有两个原因,选项只提到了一个。5

    19、.【选项】宋代政府一律不给官员分房,不管是在朝廷还是在地方任职的官员,若无房产,就只能租房。【原文信息】那些没有房产的城市居民和游学的士人、商旅等外来人口,必须租房居住。连朝廷百官也多是长期在开封租赁住宅,在地方州县,甚至官衙、驻军也租用民房。【比对分析】_答案:无中生有。从原文所说的“朝廷百官租赁住宅”,“地方州县”“官衙、驻军”“租用民房”,并不能推出“宋代政府一律不给官员分房”,“无房产”的“任职的官员”“只能租房”的结论。【即学即练】(2019安阳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哲学流派和哲学家大都推崇直觉,且对之每有议论,诸如“体”“顿悟”“禅定”“觉”“

    20、意会”等概念,都程度不同地表达了直觉的含义,或说与直觉思维有关。这些直觉性的概念,有的是儒家提出的,有的是道家提出的,有的是释家提出的,还有的是各家通用的。这就说明,直觉在传统哲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获得了普遍性的意义。直觉思维对中国古代的艺术理论和创造有重大的影响。我们民族的传统的艺术创作、艺术欣赏都强调“神似”,而反对“形似”,追求“言外之旨”“象外之意”,重视含蓄、隐而不露,反对一览无余,形成了重“表现”的艺术和审美传统。这与直觉思维都有直接的关系。例如,欧阳修赋诗云:“古画画意不画形。”苏东坡也反对作画“形似”,而强调神韵:“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把形似之画作视为幼稚、不成熟之作

    21、。叶燮认为诗歌创作和评价原则应该是“言在此而意在彼,泯端倪而离形象”,“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思致微妙,其寄托在可言可不言之间,其指归在可解不可解之会”。严羽称诗歌欣赏的原则为“诗道在妙悟”。一些艺术评论家指出,中国的艺术以“表现”为主,不大重视“摹仿”。这一艺术和审美的基本倾向,显然是在直觉思维的指导和制约下形成的。但中国传统哲学的直觉思维的优点同时也是它的缺点。它不是设立在科学思维的根基上,它未能从整体思维中分化出一个单纯的认知主体与认知对象,不是建立在逻辑分析的基础上,并且常把认知活动导向道德伦理领域和个体精神生命领域。这一方面导致中国人生哲学的高度发展,但另一方面,使直觉思维所获知识

    22、缺乏科学性、精确性,而往往具有模糊性、跳跃性、非系统性的局限。过度地沉湎于直觉而轻视科学的逻辑的方法,必然会对实证科学和哲学理论的系统化、条理化发生消极的影响。事实上,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并不完全对立,而是并行的。要实现中国传统直觉思维的更新,应该借鉴西方哲学的精确严密的逻辑分析方法与科学思维方法。东方中国人的思维方法是直觉的,西方人的思维方法是理智的,人类思维发展的方法应该是二者的有机综合与统一。单就直觉思维自身的发展过程和趋势看,应该是:直觉理智(逻辑分析)直觉。前一个直觉是素朴的,它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后一个直觉是经历过逻辑分析这一必要环节而发展起来的直觉。可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直觉思维依然

    23、处在第一阶段,而西方哲学的直觉则已经达到分析性的理智阶段而向第三个阶段迈进。因此,摆在中国哲学家面前的理论任务是汲取逻辑方法的长处,以实现传统思维方式的转换与更新,达到科学的直觉的高度。(摘编自高晨阳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研究)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哲学史上,多家流派都推崇直觉思维,并以“体”“顿悟”等不同概念来表达“直觉”的涵义。B.中国古代艺术创作追求“言外之旨”“象外之意”,诗贵“含蓄”,画求“神似”,也是直觉思维的反映。C.直觉思维本质上是排斥科学思维、逻辑思维的,这导致了通过直觉思维所获得的知识有诸多局限,不够科学精确。D.中国哲学的直觉思维和

    24、西方哲学的逻辑思维有对立也有联系,人类思维发展的方法应该是二者的有机综合与统一。【解析】选C。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C项,“直觉思维本质上是排斥科学思维、逻辑思维的”错,原文“它不是设立在科学思维的根基上”并未说直觉思维排斥科学思维;原文“事实上,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并不完全对立,而是并行的”,可见直觉思维也并不排斥逻辑思维。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首先明确了“直觉思维”的概念内涵,随后从多个角度展开与直觉思维相关内容的论述。B.文章引用苏东坡

    25、、欧阳修等人关于诗画创作的评论,是为了论证直觉思维在中国古代艺术和哲学中的重要地位。C.“直觉思维”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文章将其优点和缺点做对比来论证“直觉思维”的不足和局限。D.文章以西方哲学的思维方法作为参照,来论证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式需要转换与更新。【解析】选D。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本题A项,“文章首先明确了直觉思维的概念内涵”错,文章并未明确“直觉思维”的概念内涵。B

    26、项,“是为了论证直觉思维在中国古代艺术和哲学中的重要地位”错,作者引用苏东坡、欧阳修等人的评论是为了论证“直觉思维对中国古代的艺术理论和创造有重大的影响”。C项,“直觉思维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文章将其优点和缺点做对比”错,原文说“中国传统哲学的直觉思维的优点同时也是它的缺点”,未采用对比论证的方法。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流派如儒家、道家、释家等,在思维方式上都有相通之处。B.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对中国古代艺术的创作和审美标准有重大的影响。C.重直觉轻逻辑的思维特点,导致中国的人生哲学高度发展,而欠缺实证科学和哲学理论。D.西方哲学的直觉已经达到分析性的理智阶段,在这一方面要领先于中国传统哲学。【解析】选C。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本题C项,“欠缺实证科学和哲学理论”和文中观点不符,原文是“对实证科学和哲学理论的系统化、条理化发生消极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1版高考语文创新版大一轮考点复习课件:1-1-3 论述类文本阅读 内容理解题 .ppt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48998.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0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0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 枣儿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 枣儿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 屈原(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 屈原(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 词四首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 词四首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普通高中2013-2014学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语文 扫描版缺答案.doc广西普通高中2013-2014学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语文 扫描版缺答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0 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0 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昭平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广西昭平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 梅岭三章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 梅岭三章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昭平县2018年中考模拟考试(一)语文试题(扫描版).doc广西昭平县2018年中考模拟考试(一)语文试题(扫描版).doc
  • 广西昭平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广西昭平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 广西昭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doc广西昭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新人教版20180524122.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新人教版20180524122.doc
  • 广西平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广西平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一中大学科技园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一中大学科技园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4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 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4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 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4部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4部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2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三节 筛选信息与分析概括.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2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三节 筛选信息与分析概括.doc
  • 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20182018学年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20182018学年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
  • 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三语文科技文阅读综合练习(三) WORD版含答案.doc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三语文科技文阅读综合练习(三) WORD版含答案.doc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