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中语文阅读素材:人们为什么淡忘了聂耳.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年高 语文 阅读 素材 人们 为什么 淡忘
- 资源描述:
-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人们为什么淡忘了聂耳 2月14日是情人节,谁都知道。但是国歌的曲作者聂耳的百年诞辰,却少有人提及。在现实层面,人们对聂耳的了解,除了义勇军进行曲,又还有多少? 其实,这首诞生在上世纪30年代由田汉作词名为义勇军进行曲的歌,如今,过去了不过才70多年的时间。在抗日战争的年月里,面对民族最危难的时刻,全中国人民发出的“起来,起来”,和“前进,前进”的声音,曾经震撼历史。为什么可以这样迅速被淡忘? 不禁想起法国当代历史学家比尔诺哈说过的话:随着消费时代的到来,一场以发展为指归的现代宏大叙述正在登场。于是,这样的现代化的大叙述必然要抹杀革命记忆。如今,我们不幸被他所言中
2、,我们面对聂耳的淡忘和忽略,正是这样被抹杀的记忆中的一种。尽管是无意,但这样的无意或许更为可怕,因为这几乎是集体的无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已麻木了我们的神经。 记得1940年,美国黑人歌手保罗罗伯逊,第一次听到这首义勇军进行曲,非常激动,他学会了歌中的中文,并在纽约露天音乐堂用中英文演唱了义勇军进行曲。他用音乐向浴血奋战的中国人民致敬,也向聂耳致敬。他后来出版了包括这首义勇军进行曲在内的歌曲唱盘,起名就是这首歌曲的英文名起来。而且当年,保罗罗伯逊预言,这首歌曲将会成为中国的国歌。以后,一直到他去世之前,还想到诞生过聂耳这样伟大音乐家的中国来访问。 一个与中国相距遥远的,一个与聂耳素不相识的美国歌手,对聂耳拥有如此深厚的感情,并至死记住聂耳这个名字。我们不是应该比他做得更好才对吗? 会唱这首国歌,当然重要;记住这首国歌的作曲者,一样重要。它不仅象征着我们民族的情感,也表达着我们对历史与现实相关的一种态度。 (原载新京报) 周小青荐 推荐者说 犹记得上世纪60年代有过一次全国的高考作文题,叫“当唱起国际歌的时候”。同样,我们也能命一道“当唱起义勇军进行曲的时候”的作文题。作者写下此文,意在提醒国人不能沉湎于每天的繁华商业氛围中。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意识,中国人永远不能丢失。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