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21-2022学年下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分项选编:诗歌鉴赏题.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福建省 2021 2022 学年 下学 年级 语文期末 试题 选编 诗歌 鉴赏
- 资源描述:
-
1、诗歌鉴赏题(2022春福建南平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题目中“洛城”交代地点,“春夜”点出季节以及具体时间。B首句描写深夜时分,诗人难于成眠,忽闻笛声,触动诗人的情怀。C次句运用比喻手法,极写夜之静、笛之悠,反衬诗人悠闲的心境。D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全诗紧扣一个“闻”字抒写诗人闻笛的感受。2“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022春福建龙岩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2、(其五)南宋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3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以否定的形式提出论题,指出下山并不像通常认为的那样轻松容易。B第二句中“赚得”是“骗得”的意思,“错喜欢”是“空欢喜”的意思。C诗人清早行走在崇山峻岭之中,心情激动,充分领略着游历山野的乐趣。D本诗虚实结合,语言明白如话,灵动活泼,让人感到幽默诙谐,意趣横生。4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请简要概括。(2022春福建厦门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5下列
3、对这首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人由实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B诗中“齐鲁青未了”,作者直接用笔墨勾勒出泰山的广远绵延。C诗中“造化钟神秀”里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D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较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蓬勃的朝气。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蕴含了怎样深刻的哲理?(2022春福建厦门七年级厦门市湖滨中学校考期末)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甲】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
4、山拦。【乙】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7下列对两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诗首句“莫言”以否定的形式指出下山并没有什么难处,因此行路的人们都很是欢喜。B乙诗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欢悦的气象,一个“足”字,表现了农家待客的盛情。C两诗题中的一“过”一“游”,分别表达诗人游历山野的乐趣及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向往。D两首诗的语言风格大致相似,都明白如话、朴实自然,笔调明朗、灵动活泼而又富于理趣。8请你谈谈两首古诗里分别蕴含的深刻哲理。9(2022春福建福州七年级统考期末)阅
5、读下面古代诗歌,完成下列各题。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B颔联“造化钟神秀”是实写,“阴阳割昏晓”是虚写。C颈联表现诗人因泰山蒸腾的云雾和归巢的鸟儿而沉醉。D全诗以诗题中的“望”字统摄全篇,句句写望岳。(2)尾联写出泰山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022春福建三明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甲】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乙】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
6、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0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诗中“悠悠”一词,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B乙诗首句写出了峰和塔的高度,“千寻”极言塔之高。C“古人”喻指礼贤下士的圣君,“浮云”暗指奸佞小人。D两诗均以写景来揭示人生哲理,充满理趣富有感染力。11人生境遇不同,登临感想也不一样。两诗作者各自抒发了怎样的感想?请简答。(2022春福建龙岩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
7、感怀之作,诗人将对历史的咏叹与现实的思考紧密结合,委婉深沉。B首句描写了一幅朦胧的水色夜景,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气氛。C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的简称,是南朝陈亡国之君陈叔宝所作,后世多称之为亡国之音。D整首诗基调沉郁顿挫,诗人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这首诗反映了“安史之乱”这段历史。13诗歌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022春福建龙岩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
8、七言律诗,全诗紧扣一个“游”字,按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来叙述。B“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疑”字,写出了曲折多变的景色。C尾联是全诗的总结,写诗人在游村的当晚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D此诗题材虽然比较普通,但是立意新巧,手法白描,不用辞藻涂抹,而自然成趣。15请写出颔联抒发的情感及其蕴含的哲理。(2022春福建宁德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足鸡豚”中的“足
9、”字,表现了农家款待客人尽其所有的热情。B颔联不仅反映诗人对前途抱有希望,也道出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道理。C颈联对仗工整,由自然转入人事,农民服饰的简朴体现他们生活艰难。D全诗以明快、抒情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农村风光图。17诗歌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022春福建福州七年级校联考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一二句写泰山绵延辽阔,以问答形式表现出惊叹仰慕之情。B诗歌三四句写泰山的近景,“割”字突出泰山神奇秀丽的形象
10、。C诗歌五六句写远望所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鸟儿正返回巢中。D诗歌以“望”字统摄全篇,通篇却无一个“望”字,构思精巧。19诗歌结尾两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什么含义?请简要分析。(2022春福建厦门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0选出对望岳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首联以设问的修辞手法,突出表达了诗人乍见泰山时,为其高大巍峨所震撼之情。B诗中“钟”字为“聚集”之意,借大自然对泰山偏爱有加,来表达作者喜爱之情。C颈联具体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心胸的激荡和眼界的开阔。“决眦”写
11、作者细望之态。D整首诗写向泰山而望,由近望到远望,再到细望凝望,最后是登高俯望,浑然天成。2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出泰山的什么特点?本句抒写了什么意境?参考答案:1C 2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解析】1C.次句“散入春风满洛城”意思是:它(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以动衬静,写诗人春夜未眠听笛声悠扬,衬托夜之寂静,反衬诗人闻笛后的孤寂心情;“反衬诗人悠闲的心境”表述有误;故选C。2本题考查表现手法及作者情感。“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意思是: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谁又能不生出怀念故乡的愁情?“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运用典故
12、,写诗人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绪,怀念起“故园”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和眷恋之情。3C 4不要为眼前的顺境所迷惑,要放眼长远,认真对待,才能不断克服困难,履险如夷。【解析】3考查对诗的理解和分析。C.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可知,因为杨万里一生都是主战派,反对投降,一直都不受重用。等到宋孝宗登基就直接把杨万里外派出去了。这首诗就是杨万里路过松源(今皖南山区)看到这里崇山峻岭,感慨万千,于是写下这组诗。这首诗抒写作者下山的深切感受。没有亲身体验的人常以为下山容易上山难。其实地球的引力对上山下山的人一样,只不过人们误认为上山需攀登,下山不需用力,单单看到位置变换罢了。有时下山花费力
13、量更大,上山上不去可以停留,下山有惯性控制不住甚至出危险。“莫言下岭便无难”一语写出作者深切体验。因此,选项“心情激动,充分领略着游历山野的乐趣”说法有误;故选C。4考查对诗歌主题的理解。读懂诗句内容是作答的关键。这首诗的意思是: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白白地欢喜一场。好比行走在群山的包围之中,你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立刻出现阻拦去路。此诗写登山的感受,走入到崇山峻岭之中,你才从一重山里出来,可是又被另一重山拦住了。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借助“行山路”这个意象,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一个问题解决了,又一个问题出现在眼前,周而复始,永无止境。人生就是不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