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讲:文言文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解析版)-【走向中考】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重点知识讲练(上海专用).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走向中考 03 文言文 阅读 人物形象 分析 解析 走向 中考 备战 2022 年中 语文 二轮 重点 知识 上海 专用
- 资源描述:
-
1、编者小k君小注:本专辑专为2022年上海中考二轮复习研发。思路设计:分为知识讲解、进阶练习、仿真模拟卷,知识讲解部分主要细分知识点,便于二轮的精细化复习,后期还会上线其他版块的精细化讲义组合,进阶练习适合中等及以上学生使用,题目源自于2022年一模试卷及近两年名校名卷真题,仿真模拟卷,模拟中考考试题型与方向,便于学生做摸底测试。第03讲 文言文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 【多元导入】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候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浞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浞怒,他日行县,阅理
2、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曰:“君真能吏也。”率诸使者合荐之。(注释)进士及第: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推毂(g);荐举。1解释加点字。 (1)民讼皆决于庭 决(_)(2)召诣行台白事 诣(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3从全文看,文中黄浞最终能“率诸使者合举之”既因为候蒙是个_、_、_的人,也因为_。 【答案】1(1)决断,判定 (2)到,到去 2.(侯蒙)不满二十岁(或未成年)的时候,就(已)有好名声,急于做合乎道义的事,喜欢施舍他人,(为此) 一天就花掉许多钱财。3 急义好施、有才干、不
3、媚上(为官公正、正直不阿、讲原则亦可) 黄浞爱惜人才、宽容有气度 【分析】1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1)句意:百姓打官司都是当庭判决。决:判决,判定。(2)句意:召唤他到衙署禀报事情。诣:到。2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注意“未冠(没有行冠礼,不到二十岁)、俊声(好的名声)、义(名词作动词,做合乎道义的事)、或(有时)”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3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结合内容,从“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
4、中可知,他急义好施;从“君真能吏也”中可知,他有才干;从“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中可知,他刚正不阿;从“始以宾礼见”中可知,黄浞爱惜人才,宽容有气度。据此,文中黄浞最终能“率诸使者合举之”,一方面是候蒙是个急义好施、刚正不阿、有才干之人;另一方面也因为黄浞是一个爱惜人才,宽容有气度的人。【点睛】参考译文:侯蒙,字元功,是密州高密县人。还不满二十岁的时候,就有好的名声,为正义的事情急于奔走,喜好施救有困难的人,有时一天就花掉千金。考取进士后,调任宝鸡县尉,后来又任柏乡县知县。百姓打官司都是当庭判决,受罚的人都没有任何怨言。转运使黄浞听到他的名声,要推荐他,叫他到衙署禀报
5、事情,侯蒙因越过了自己的县境而不肯前往。黄浞很生气,过些天来到柏乡县,审阅文书案卷,想要推翻已定的案子使他获罪;查了一会儿,竟没有一点瑕疵可指摘,这才以宾客之礼接见他,说:“您真是个能干的吏员啊。”黄浞便率领各位使者一起推荐他。 【知识精讲】【知识点1】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第一步:分析标题有些文章,标题就可以揭示人物性格特点。第二步:通读原文对于阅读材料,要从头到尾,慢慢读完。速度不能太快,太快了不能理解词句,也不能把握内容;速度也不能太慢,词句意思大致理解就可以了。通读要完整,如果文章有出处和注释,也要一并读完。第三步:分析原文1.先看文本中有无人物形象的词语2.主人公做了哪些事,从这些事中提
6、炼人物的性格特点;3.抓住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认真分析其性格特点;4.注意侧面描写,常包含着作者的感情倾向,为定位主人公性格起着重要作用;5.结合人物年龄、身份、地位等,加以分析,找出人物性格特点。速记口诀:标题开头须关注,具体事件显性格,语言动作析特点,侧面描写起烘托。补充:概括分析人物言行类题,其解题方法与分析人物形象一致。值得注意的是,概括分析人物言行,是以人物的某一品行品质为切入点,围绕着这一切入点在原文中找出体现人物此品行的具体事例,最后对事例进行概括即可。答题时,要看清楚题干是要求用原文中的话回答还是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例题1】刘随字仲豫,开封考城人。以进士及第,
7、为永康军判官。军无城堞,每伐巨木为栅,坏辄以他木易之,颇用民力。随因令环植杨柳数十万株,使相连属,以为限界,民遂得不扰。属县令受赇鬻漱,转运使李士衡托令于随,不从。士衡愤怒,乃奏随苛刻,不堪从政,罢归,不得调。初,西南夷市马入官,苦吏诛索,随为绳按之。既罢,夷人数百诉于转运使曰:“吾父何在?”事闻,乃得调。(注)城堞:城上的矮墙。受赇(qi)鬻漱:受贿枉法。1刘随面对“军无城堞”的困境想到了_的方法(请用6个字概括),体现了他_、治理有方的特点;刘随面对转运使的“托令”选择“不从”,体现了他_特点。【答案】1 植杨柳做限界/矮墙 体恤百姓 刚正不阿/正直/不畏权贵 【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
8、的理解。重点是对文章内容的细节分析。根据“随因令环植杨柳数十万株,使相连属,以为限界,民遂得不扰”可知,刘随采用的办法是:用种植杨柳做限界减少民力的耗费。提炼为6个字“植杨柳做限界”。由此可以看出他体恤百姓、治理有方的。根据“属县令受赇鬻漱,转运使李士衡托令于随,不从”可知,他处理了县令受贿枉法的事,没有接受贿赂,体现了他刚正不阿,不畏权贵的特点。【点睛】译文:刘随字仲豫,开封考城人。因为考中进士,做了永康军判官。永康军原来没有城墙,常常砍伐大树做栅栏,坏了就用别的木材换掉,非常耗费民力。刘随于是下令在周围种植杨柳几十万株,使它们相连接,当作限界,百姓于是能不再受打扰。所属县令受贿枉法,转运使
9、李士衡向刘随求情,刘随没有答应。李士衡十分恼怒,就上奏说刘随做官苛刻,不能从政做官,刘随被免职还乡,不能调任。当初,西南夷人卖马给官府,(西南夷人)苦于官吏勒索,刘随制定法规抑制这种现象。离职后,几百个夷人特此前来询问转运使说:“我们的刘大人到哪里去了?”朝廷得知此事,刘随才得调任。【例题2】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孔子顾谓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孔子喟然而叹曰:“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注:欹(q)器:一种盛水的器皿,无水时歪向一边。欹,
10、倾斜,歪向一边。宥(yu)坐之器:“座右铭”一般的器物。挹(y):舀;酌,把液体盛出来。1上文中的孔子是一个_的人,从孔子的感慨中你获得的启示是_ 【答案】1 好问,有主见,有实践探究精神: 人不可自满,要谦虚。 【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从孔子问于守庙者时所说的话语“此为何器?”及面对弟子们,他说“注水焉。”用实际行动去探究真相知,喜欢思考发问,凡事有自己的见解,有实践探究精神的人;“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意思是:唉!一切事物哪有满而不覆的道理呢?也就说告诉我们:人不可自满,要谦虚。否则就要失败、翻倒。【点睛】参考译文:孔子到鲁桓公的庙堂上参观,(看到里面)有欹斜的器物。孔子向守庙
11、的人问:“这是什么器物呢?”(守庙的人)回答说:“这原来是右座的器物。”孔子说:“(我)听说右座的器物,空了就会斜着,水装到一半时就会垂直然后立着,盛满水就会倾覆。”说完,孔子回过头来对子弟们说:“放水进去试试看。”于是,一位弟子把水灌了进去,恰到好处时,它便端正,然而继续加水,水满了它就倾覆。孔子看了,叹息说道:“唉!一切事物哪有满而不覆的道理呢?”【例题3】上欲杖杀卫士上尝从复道中见卫士食毕,弃余食于窦中,怒,欲杖杀之;左右莫敢言。宪从容谏曰:“陛下从复道中窥人过而杀之,臣恐人人不自安。且陛下恶弃食于地者,为食可以养人也;今以余食杀人,无乃失其本乎!”上大悟,蹶然起曰:“微兄,几至滥刑。”
12、遽释卫士。是日,上宴饮极欢,自解红玉带,并所乘马以赐宪。(注释)上:皇上。指唐玄宗。窦:坑洞。宪:宁王李宪。是唐玄宗同辈兄长。蹶然:匆忙的样子。1文中的唐玄宗是一个_的人。【答案】1善于纳谏、知错就改【分析】1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概括。通过理解文章,从“上大悟,蹶然起曰”、“遽释卫士。是日,上宴饮极欢,自解红玉带,并所乘马以赐宪”可以了解到他善于听从别人的意见,而且犯了错误能够及时改正。【点睛】参考译文:皇上曾经在复道里看到卫士们吃完后,把吃剩的食物扔进坑洞中,于是他非常生气,要杖杀他们,身边的人没有一个敢劝阻的。宁王李宪从容地劝阻道:“陛下从复道里看到士兵的过失就要杀死他们,我担心天下人人都不会
13、感到安宁。况且陛下厌恶把食物授牌扔在地下的原因是因为食物可以养活人;(但)现在因为(丢弃)剩余的食物而杀人,就是失去了食物养活人的根本吗!”皇上听后猛然醒悟,匆忙起身说:“没有兄长,我几乎到了要滥用刑律(的地步)。于是释放了卫士们。这天,皇上喝酒时喝得很高兴,自己亲自解下红玉带,(把它)和所乘坐的马匹一起赏赐给了李宪。 【知识点2】常见人物形象的分类(1)正面人物形象:1. 君主:宽容豁达、胸怀宽广、沉稳机智、明察秋毫、善于纳谏、从善如流、任人唯贤、知人善任、体恤百姓、胸怀宽广、知人善任、从容、沉稳、机智敏锐、体恤百姓2.为官:A.(工作方面)清正廉洁,公平公正,严明执法,审时度势,知己知彼,
14、因公忘私;B.(断案方面)机智聪明,断案如神,明察秋毫,善于分析;C.(对待人才)礼贤下士,不耻下问,荐人为贤,珍惜人才;D.(生活态度)淡泊名利,安贫乐道,胸怀大志,蔑视权贵,乐观豁达;E.(对待百姓)爱民如子、体恤百姓,勤政爱民;F.(进言方面)善于劝谏,善于辩论;G.(改过方面)敢于纳谏,知错就改;3.做人:A.(学者)勤奋好学,,善于学习,宽容明理,遇事冷静,镇定自若,淡泊名利,勤奋刻苦,不耻下问,严谨治学,专心致志,苦读成才,笃志好学,勤学好问,爱好读书;B.(有特殊技能或才能的人)技艺高超,医术高明,聪明正直、有远见,不慕权贵,谦虚谨慎,善于观察,严格执法,扶贫济困,蔑视权贵,刚正
15、不阿智慧,胆大心细,善于把握战机;C.(有品德的人)志向远大,重节操、品格高尚,心地宽厚,处事公正,德行远播,胸有大志,刻苦自励,心忧天下,善于发现人才,有慈爱之心,乐于助人;4.百姓:善良勇敢,克勤克俭,坚守志节,信守承诺,镇定,重视朋友义气,孝顺,仔细观察,强烈的求学愿望、勤奋学习,忠厚守信,老实孝顺,正直,有同情,心办事细心缜密,不贪财;(2)反面人物形象:1.君主光有大志、却无恒心,气量狭小,昏庸无道,奸诈凶残,不能踏实认真精益求精的学习,半途而废,任人唯亲;2.官吏狡猾、贪婪、蛮横,自以为是,狂妄轻率,执法过严,颠倒是非,才高过人,骄傲自大,阴险狡诈,自以为是,狂妄轻率,遇事却束手无
16、策,轻举妄动;3. 依附官吏的人外强中干,仗势欺人,凶残贪婪,为非作歹,依仗权势4.小人贪婪、愚蠢,卑鄙龌龊,自私、损人不利己,利令智昏,贪得无厌; 5.百姓一意孤行,贪婪愚蠢,背信弃义,急躁冒进,封建迷信,不依法办事,贪得无厌,自私、损人不利己。【例题1】强干县令蒋堂侍郎为淮南转运使时,冬至日,各县致贺书,皆投书即还。有一县令使人独不肯去,须索回书,左右谕之皆不听,以至呵逐亦不去,曰:宁得罪,不得书,不敢回邑。” 时苏子美在坐,颇骇怪,曰:“皂隶如此野狠,其令可知。”蒋曰:“不然。令必健者,能使人不敢慢其命令如此。”乃为一简答之,方去。子美归吴中月余,得蒋书日:“县令果健者。”遂为之延誉,后
17、卒为名臣。(沈括梦溪笔谈,有改动)(注释)蒋堂:人名。淮南转运使,官职。 使人:使者。即下文的“皂隶(旧时指衙门中的听差)”。苏子美,即苏舜钦。延誉:为他人扩大声望。1(1)皂隶“如此野狠”的具体行为表现是_(用原文回答)(2)从上文可知,蒋堂是一位_的人。【答案】1 (1)(独不肯去)须索回书;左右谕之皆不听,以至呵逐亦不去 (2)判断力强(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有识人之明(善于识人) 【分析】1本题考查对古诗文内容的理解以及对人物形象的把握。(1)需理解“如此野狠”的含义,此处说仆从如此蛮横无理,联系前文找到描写仆从行为的有关句子。即“有一县令使人独不肯去,须索回书,左右谕之皆不听,以至呵逐
18、亦不去”可知具体行为表现为“须索回书”“左右谕之皆不听,以至呵逐亦不去”。(2)题目中问道蒋堂的人物形象,则可根据文章主要事件,并找出对蒋堂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有关的句子。从蒋堂通过仆从的性格特点就能准确判断县令特点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判断力强或善于思考的人,从他写信告诉苏子美县令的为人可知他是一个有识人之明的人。【点睛】参考译文:蒋堂侍郎担任淮南转运使时,每年冬至节日,所属各县照例送贺信表示祝贺,都是送信的人放下贺信即返回。独有一位县令所派的人不肯随即离去,要求必须有转运使的回信;转运使身边的人劝他走,他都不听,以致呵斥驱逐也不走,还说:“宁可得罪,拿不到回信不敢回县里去。”当时苏子美
19、在座,甚为吃惊,觉得奇怪,就说:“这做仆从的都如此蛮横无理,那县令可想而知。”蒋堂说:“恐怕不是这样。这县令一定是一位强干的人,能如此使人不敢怠慢他的命令。”于是就写了一片纸作为答书,那吏人才离去。苏子美回到吴中一个多月,收到蒋堂的信说:“那县令果然是一位强干的人。”于是为他传播名誉,后来终于成为名臣。【例题2】王嗣宗初为秦州司理,路冲知州事,常以公事忤冲意,怒,械系之。会有献新果一合者,冲谓嗣宗曰:“汝为我对诗,当脱汝械。”冲曰:“嘉果更将新合合”。嗣宗应声曰:“恶人须用大枷枷”。冲悦,舍之。太宗时,嗣宗知横州。上遣卒之岭南,诇察民间事。嗣宗执而杖之送阙下,奏曰:“陛下不委任天下贤俊,而猥信
20、此辈,以为耳目,窃为陛下不取。”太宗大怒,遣使械嗣宗诣京师。会赦,复官。选自宋史王嗣宗传【注释】王嗣宗:宋太祖开宝八年状元。诇(xing):侦查、探听。阙下:指帝王所居之处。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1)会有献新果一合者 会:_ (2)遣使械嗣宗诣京师 诣:_2.“太宗大怒”的原因,正确的一项是_(4分)A.王嗣宗任秦州司理,“常以公事忤冲意”B.“会有献新果一合者”,嗣宗应声对诗C.“嗣宗执而杖之(卒)送阙下”并上奏抗议D.“遣使械嗣宗诣京师,会赦,复官”3.从文中看,王嗣宗是一个_、_的人。(4分)【参考答案】1.(1)正好,恰巧 (2)到,到达,到去(4分,各2分)2.(4分)C3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51970.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