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6-1《老子》四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课前导学 WORD版含解析.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老子 第二单元 6-1老子四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课前导学 WORD版含解析 第
- 资源描述:
-
1、第二单元 6.1 老子四章重难点:一、文言知识通假字日余食赘行(“行”同“形”)其脆易泮(“泮”同“判”,分离)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累”同“蓄”,土筐)一词多义易其安易持(形容词,容 易)移风易俗(动词,改变)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动词,轻视)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动词,交换)复复众人之所过(动词,弥补,补救)不敢出一言以复(动词,回答)复行数十步(副词,又)山重水复疑无路(动词,重复)伐自伐者无功(动词,夸耀)十年春,齐师伐我(动词,进攻,征伐)伐薪烧炭南山中(动词,砍伐)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名词,功绩,战功)古今异义强行者有志(古义:勤勉而行。今义:用强制的方式进行。)民之
2、从事古义:做事。今义:做;投身到(事业中去)。词类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不贵难得之货(形容词作动词,看重)其安易持(形容词作名词,安然未生变的时候)其脆易泮(形容词作名词,脆弱的时候)其微易散(形容词作名词,细微的时候)句式积累(1)倒装句自知者明(宾语前置句,应为“知自者明”)自胜者强(宾语前置句,应为“胜自者强”)为之于未有(状语后置句,应为“于未有为之”)治之于未乱(状语后置句,应为“于未乱治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状语后置句,应为“合抱之木,于毫末生”)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状语后置句,应为“九层之台,于累土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状语后置句,应为“千里之行,于足下始”)(2)省略句埏埴以
3、为器应为“埏埴以(之)为器”凿户牖以为室 应为“凿户牖以(之)为室”二、常识积累文化常识户牖:门窗。文学常识老子:相传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时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老子的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道”。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养生健体、虚心实腹、不与人争。老子:又 称道德经,传世本共八十一章,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其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
4、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一、选择题1下列划线词存在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企者不立,跨者不行B自伐者无功C胜人者有力D复众人之所过2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B治之于未乱C九层之台,起于累土D千里之行,始于足下3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死而不亡者寿B治之于未乱C九层之台,起于累土D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二、填空题4重要字音。辐()毂()埏埴()()户牖()赘行()易泮()累土()五石之瓠()()呺然()掊()龟手()汫澼絖()()()鬻()5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车毂( )埏( ) 埴( )户牖( )自矜( )赘( )行大瓠( )瓠( )落
5、呺( )然掊( )龟( )手洴( )澼( )絖( )鬻( )技三、小阅读-课内6请赏析老子四章中的以下内容: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7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第二十四章)老子四章【3】这里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8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未;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
6、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老子(第六十四章)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9老子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排比句式来强调积累的重要性,荀子在劝学中也曾强调积累的重要性,两者的思想是否相同?10重点:如何理解“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包含的意味?老子四章参考答案:1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之古今异义现象的能力。A.“不行”,古义为“不能远行”,今义为“不可以”。B.“无功”,古今相同,意思是“没有功勋”。C.
7、“有利”,古今相同,指“有力量”。D.“众人”,古今相同,意思是“大多数人”。故选A。2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A.定语后置句,“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即“有善为不龟手之药宋人”。B.状语后置句,“治之于未乱”即“于未乱治之”。C.状语后置句,“起于累土”即“于累土起”。D.状语后置句,“始于足下”即“于足下始”。故选A。3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式的能力。A项,一般句式,“死而不亡者寿”的意思是:身虽死而“道”仍存的,才算真正的长寿。B项,状语后置句,“治之于未乱”的意思是:要在祸乱产生之前就早做准备。正常语序为“于未乱治之”。C项,状语后置句,“九层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54264.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