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学年高中语文周末培优第11周飞向太空的航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学年 高中语文 周末 培优第 11 太空 航程 解析 新人 必修
- 资源描述:
-
1、飞向太空的航程(测试时间:40分钟,总分:60分)班级:_ 姓名:_ 座号:_ 得分:_1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A辉映(yn) 九霄(xio) 奇迹(j) 不同凡响(fn)B翌年(y) 酝酿(rn) 横亘(n) 摘星揽月(ln)C应用(yn) 苛刻(k) 扭转(ni) 载人飞船(zi)D着陆(zho) 耸入(sn) 轨道(u) 可供借鉴(n)【答案】C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托举着载人飞船拨地而起,直刺九宵B它意味着中国人“摘星览月”已为期不远了。C特别是“神舟”三号、四号在全载人状态下连续发射成功,表志着中国已
2、具备了把自己的航天员送上太空的能力。D2022年9时10分许,飞天勇士杨利伟乘坐载人飞船顺利进入太空。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字形的能力。A项,拔地、九霄;B项,揽月;C项,标志。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中国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发源地,是_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国度。在航天时代到来之际,中国,不能再一次落伍。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己设计研制的第一枚液体火箭竖立在了上海南汇海滩20米高的发射架上。今天,已经可以_的一个秘密是,这枚火箭的飞行高度,只有8公里!然而,由于经济实力有限等各种原因,中国的飞天梦想只能_在
3、一张张构思草图中。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关横亘在中国科学家面前:载人飞船上所必须具备的良好的生命保障系统和工作环境。尽管有国外可供_的经验,但对于中国航天人来说,这一切,几乎是从零开始。A诞生 泄露 密封 借鉴B诞生 透露 尘封 借鉴C降生 泄露 尘封 利用D降生 透露 密封 利用【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根据语境和搭配,可以得出B项最恰当。4下列画线的词语在句中的含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1957年10月4日,哈萨克大荒原一个小小的角落里,发出一声沉闷的巨响,一枚顶端载着一个直径58厘米铝制圆球的火箭,梦幻般地升上了星空。(沉闷:声音低沉,不响亮)B然而,由于经济实力有限等
4、各种原因,中国的飞天梦想只能尘封在一张张构思草图中。(尘封:搁置已久,被尘土盖满)C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关横亘在中国科学家面前:载人飞船上所必须具备的良好的生命保障系统和工作环境。(横亘:横卧)D1970年,19位优秀的飞行员被列入了预备航天员的名单。他们都经过了近乎苛刻的各种身体测试。(苛刻:烦琐)【答案】D【解析】苛刻:(条件、要求等)过高,过于严厉。5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运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重庆之夜,微波荡漾的江面倒映着万家灯火,那好像是江上的渔火。B这篇散文层层推进,环环相扣,首尾呼应,结构像神经节和神经网那样结合得非常严密。C村前的小路紧贴这蜿蜒的小溪,路的两旁长着鲜嫩的小草,点
5、缀着星星点点的野花。这美丽的小路,就像铺展在原野上的一条白练。D等我进入中年回想这种种,却有一件小事,像一只小铃,轻轻地然而分外清晰地在记忆中摇响。【答案】D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发源地,是诞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国度。B科学家们研究了许多防热材料;做了许多大型试验;甚至连飞船运输车和航天员吃的食品都做了出来。C这年3月,由4位著名科学家联名上报党中央的“国家高新技术发展建议”被邓小平批准。这就是著名的863计划。D由钱学森等专家学者负责制定的人造卫星发展规划草案,提出了分三步走的设想:第一步,发射探空火箭,第二步,发射一二百公斤重
6、的卫星,第三步,再发射几千公斤重的卫星。【答案】A【解析】B项,分号改为逗号;C项,书名号改为引号;D项,“发射探空火箭”与“发射一二百公斤重的卫星”后均应为分号。7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据有关资料表明,全球变暖使日本建筑物、农作物等受损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同凡响,每年最多可达8.73亿日元。 B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单位面貌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与先进单位相比,那就黯然失色了。C张成不幸被敌人抓获,投入监狱,虽然全身被打得遍体鳞伤,但仍然坚守党的秘密。D一些不法商贩在早已过期食品的包装上略微改头换面,又拿出来出售,相关部门必须狠狠打击这种不法行为。【答案】B【解析】A项,不
7、同凡响:形容事务(多指文艺作品)不平凡。此处用错对象。B项,黯然失色:原指心情沮丧,脸色难看。后形容相比之下显得暗淡无光,有时也形容心情不好。C项,遍体鳞伤:全身受伤,伤痕像鱼鳞一样密。形容伤势很重。“遍体鳞伤”与“全身”重复。D项,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形式,不变内容(含贬义)。此处望文生义。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萨德”系统部署地韩国庆尚北道星州郡近千名以上民众15日下午在当地举行集体削发仪式,抗议政府部署“萨德”的决定。B连线杂志网络版今天发表文章指出,苹果能否实现自己的“汽车梦”,最大的障碍将是美国联邦政府的监管规定。C中国已建成的高速铁路有17万公里,占世界高速铁路总里
8、程的60%以上,是世界上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D如今,转基因技术正不可阻挡地影响着百姓的生活,尽管生物学界一再声称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但生态学家、伦理学者和普通民众仍心存疑虑。【答案】D9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顺序恰当的一项是(3分)从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开始,中国航天人在短短7年时间里就攻克了载人航天的一道道难题:_;_;_;_。建立了体现尖端和前沿科技集成的飞船应用系统研制出了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在北京建立了航天员培训中心新建成了载人飞船发射场、陆海基载人航天测控通信网和飞船着陆场ABCD【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
9、根据句子中的逻辑关系可确定。10给下面的新闻添加标题(不超过15个字)。(3分) _北京时间11月7日8时34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实施第三次近月制动,卫星顺利进入工作轨道,即将开始绕月探测活动。自10月24日成功发射以来,“嫦娥一号”卫星在长达326个小时的飞行中,顺利实施了4次加速、1次中途轨道修正、3次近月制动,共8次变轨,经历调相轨道、地月转移轨道、月球捕获轨道3个阶段,总飞行距离约180万公里。有关专家认为,“嫦娥一号”运行状况表明,卫星的设计合理,性能稳定,卫星测量和控制精度达到新的水平,实现了我国航天测控技术的多项突破。按照预定计划,“嫦娥一号”卫星经过一段时间的在轨测试,卫星
10、上的有效载荷将相继打开,开始进行科学探测活动。【答案】“嫦娥一号”顺利进入环月工作轨道(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5分)“英雄潇洒走苍穹(节选)冯春梅 刘 程“神舟”五号飞船起飞九分多钟后,进入地球椭圆轨道。杨利伟立刻处于失重状态。他产生了错觉,身体仿佛倒了过来,全身感觉很难受。他意识到,这样时间长了,会导致“空间运动病”,给执行任务带来可怕的后果。于是,他调动自己的意志力,克服着失重带来的不适,强迫自己设想是在模拟器上静坐几分钟后,他的状态恢复了正常。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经历,杨利伟回忆时用了三句话:“很难受,很要劲,很耗体力。”有资料记载,世界上50%的航天员都在太空发生过“空间运动病
11、”。这种病严重时,会使人产生头晕、目眩、呕吐等症状。杨利伟是单人执行任务,如果发生“空间运动病”,后果将不堪设想。教练黄伟芬说:“杨利伟完全是凭着顽强的意志战胜困难的。”坚如磐石的意志,也是练出来的。杨利伟平时看了不少俄罗斯和美国有关“空间运动病”的资料,早就有意识地在训练中加强了这方面的自我锻炼。一天,妻子回家时发现杨利伟一个人在客厅里不停地转圆圈,惊讶地问:“你这是在干什么?”他说:“过两天我们就要进行转椅训练考核了,我先刺激刺激自己。”每次做转椅训练时,他做的时间最长,别人做5到8分钟,他却做15分钟,头也摆到最大幅度。一位对航天员训练要求非常严格的老专家曾自豪地说:“杨利伟在转椅训练上
12、成绩最出色,他是我最得意的学生。”人生活在地球上,已习惯了地球对自己的吸引力。超重和失重的感觉,只能够想象。而杨利伟在地面上就必须先熬过离心机训练这一关。离心机训练。坐进一个由8米多长铁臂夹着的圆筒里,以100千米的时速旋转。旋转中,不仅要练习紧张腹肌和鼓腹呼吸等抗负荷动作,而且还要随时回答提问,判读信号,保持敏捷的判断反应能力。每次训练要做8个G(8倍于地球引力)的负载,持续时间40秒。“那真是一秒一秒地熬,脸变形,眼泪不自觉地往下流。”杨利伟说。刚开始训练时,杨利伟的心率是每分钟140多次,经过训练,降到110次,并且在高负载的情况下,他不用很大的力量去对抗,还能观察别的东西。离心机里的面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