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历史传说”(主题阅读)-2023-2024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统编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八 单元 历史 传说 主题 阅读 2023 2024 学年 四年级 语文 上册 理解 统编
- 资源描述:
-
1、第八单元主题阅读知识点: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王戎不取道旁李西门豹治邺故事两则三篇课文组成。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文写了王戎和伙伴们看到路旁树上结满李子,伙伴们都跑去摘李子,而王戎却没有摘,还推断出这些李子一定是苦的故事。课文告诉我们:遇事不要盲目行动,要养成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西门豹治邺一文通过讲述西门豹桥式妙计,惩治首恶,破除迷信,兴建水利,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历史故事,刻画了一个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赞扬了他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品质。扁鹊治病写了蔡桓侯不听扁鹊劝告,延误病情,结果病逝的故事
2、。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纪昌学射写了纪昌按照飞卫的指导方法,先练好了眼力,再学开弓、放箭,最后成为一名射箭能手的故事,说明只有练好基本功才能成大器的道理。同时,说明了好的指导方法和持之以恒的重要性。本单元的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的能力,从故事中明白道理。本单元重点: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是精典故事,体会人物形象,只有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人物身上的精神。王戎从小就聪明过人,善于观察,动脑思考;西门豹的才智过人,将计就计,破除迷信;蔡恒公自我中心,刚愎自用,扁鹊,乐于助人;纪昌的学习是得其精髓
3、,又不失创新的,飞卫让徒弟去真正地得到摸索的机会,都要通过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每篇课文中作者在描写人物形象,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写出了独特感受。阅读技巧点睛一: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1.要素串联法 故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 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 把这几个基本要素理清,用词语串联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2.标题追溯法 有些以内容命题的文章,我们可以根据标题去阅读,追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叫“标题追溯法”。3.句段借助法 有时故事中会出现一个总结内容的中心句或段
4、,位置大多在段首或段末,个别也有的在段中,这时,我们就可以借助文章中的句或段来概述故事内容。4.情节罗列法 有时故事比较长,前后时间跨度也很大,经历的情节也比较曲折,遇到这种情况,学生容易摸不着头脑。怎么办?这时可以将故事情节画成图,再根据图来简要复述故事;也可以把故事的主要内容按时间顺序或者地点顺序等有序地罗列出故事情节,列成表格或写成小标题,再按照所列的表格或小标 题进行简要复述。不管运用哪种方法,都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仔细梳理,在此基础上,才能正确 简要复述出故事的大致内容。 需要强调的是:各种方法结合运用,效果更好。阅读技巧点睛二:如何解答概括人物形象特点类试题本单元的文章为我们塑造了
5、六个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王戎,反对迷信、尊重科学、足智多谋的好官西门豹,讳疾忌医、自以为是的蔡桓侯,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一代名医扁鹊,勤奋好学、有恒心、有毅力的纪昌和教学有方的名师飞卫。刻画人物形象是小说的核心,所以以小说为阅读素材的现代文阅读题常常会考查学生概括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概括人物形象特点类试题,常见的设题形式是:你认为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你简要分析一下的形象特点。设题形式的解题思路:直接将文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准确概括出来,描述清楚即可,尽量表述完整。设题形式的解题思路:先概括出人物形象的特点,然后结合文中的具体事例或具体描述进一步阐述。切记分析要全面、具体,不可泛泛而谈
6、。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应从具体的写人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侧面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入手,抓住相关语句,用赞美或批评的语言,概括出人物的形象特点。当人物形象特点比较多的时候,应按照由主到次的顺序进行表述。如:你觉得扁鹊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作答示例:我认为扁鹊是一个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人。扁鹊只在蔡桓侯身边站了一会儿就发现蔡桓侯患病了,后来,他老远望几眼就知道蔡桓侯的病无药可医,这些都说明他医术高明;蔡桓侯不相信扁鹊,但是扁鹊却没有放弃他,反而多次劝蔡桓侯治病,这说明他医德高尚。一、(2023秋全国四年级专题练习)阅读。曾国藩设计巧劝弟曾国藩有个弟弟叫曾国荃,他是湘军
7、的主要将领之一,因善于挖壕围城,有“曾铁“之称。比哥哥小了整整13岁的曾国荃,曾经在为人处世方面表现得十分傲慢,不知得罪了多少人。为此,曾国藩也曾劝过弟弟多次,他却不以为然,依旧我行我素。有一天,兄弟两人出去散步,看到有一男一女在空地上骑着马练习射箭。男的射出一支箭,女的立刻就能接住,来来回回多次,两人没有一次失手,围观的人就开始为他们喝彩。曾国荃见状,不以为然地说:“不过是些雕虫小技罢了!有什么可炫耀的!”曾国藩却摇摇头说:“不要小觑(q,泛指看)别人!也许他们还有更过人的本领吧!”这时,只见这对男女把箭收了起来,转身取来两双竹筷,还有一升左右的黄豆,他们隔出几丈远的距离,面对面站好,男的用
8、竹筷夹豆扔给女的,女的用竹筷把豆子接回来,两人轻松地扔着,黄豆全扔光了,没有一粒掉在地上。这下,曾国荃不由对他们刮目相看,他忍不住走上前去,问他们是做什么的,如何练就了这一身特殊的本领。男的笑着说:“我们家几代人都是做豆腐的,经常玩扔豆子的游戏,这算不上什么本领,我们家从七十岁的老人到六岁的小孩子,都会玩啊。”说完,兄妹两人转身走了。曾国荃目瞪口呆,默默地在原地站了好久才离开。其实,这次散步时的偶遇,是曾国藩精心安排的,目的就是让曾国荃懂得人不可貌相,民间自有高手,为人一定要保持谦逊。他果然没有辜负哥哥的良苦用心,从此以后,待人接物都谦虚了很多。后来,曾国荃不仅在战场上英勇无比,还先后担任陕西
9、、山西巡抚,这个曾经因为一粒黄豆对别人甘拜下风的大将,终于也成就了自己人生的辉煌。1给文章第2自然段加个小标题,正确的是()A不以为然B良苦用心C饮佩至极 D刮目相看2曾国荃对于马上射箭表演的态度是()A佩服B赞叹C轻视D震惊3曾国藩安排散步“偶遇”的目的是()A让曾国荃见识奇人B让曾国荃保持谦逊C让曾国荃学会射箭D让曾国荃认识高手4曾国藩巧劝弟弟,你觉得巧在()A多次劝说,孜孜不倦B责备教训,不时提醒C利用事实,间接警醒D分析利弊,时时告诫5通读文章,请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照样子简要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6读完全文,你觉得曾国藩是一位什么样的人?请你结合文本信息举例说明。 7“曾国荃目
10、瞪口呆默默地在原地站了好久才离开。”此时,他在想什么呢?请你联系上下文,写一写此时曾国荃的心理活动。 【答案】1A 2C 3B 4C 5精心安排,散步偶遇 领会良苦用心,成就辉煌人生 6这个办法好。曾国藩关爱弟弟,知道弟弟的缺点,不是训斥、责骂,而是安排偶遇提醒弟弟要保持谦逊,可见曾国藩的聪明机智。 7原来这世上不是只有自己才是最厉害的。雕虫小技也是一种大本领,他们却还这么谦逊。【解析】1本题考查概括段落大意。小标题能概括本段的主要意思。在概括时,重点抓住描写曾国荃反应的语句“曾国荃见状,不以为然地说:不过是些雕虫小技罢了!有什么可炫耀的!”进行概括。故选A。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从句子
11、“曾国荃见状,不以为然地说:不过是些雕虫小技罢了!有什么可炫耀的!”中的“不以为然”可以分析出,曾国荃对马上射箭表演的态度是轻视的,故选C。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从句子“其实,这次散步时的偶遇,是曾国藩精心安排的,目的就是让曾国荃懂得人不可貌相,民间自有高手,为人一定要保持谦逊。”可知,曾国藩安排散步“偶遇”的目的是让曾国荃懂得为人一定要保持谦逊。故选B。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从句子“这次散步时的偶遇,是曾国藩精心安排的,目的就是让曾国荃懂得人不可貌相,民间自有高手,为人一定要保持谦逊。”可以看出曾国藩面对弟弟的为人傲慢,并没有用责备教训、多次劝说的方式,而是精心安排偶遇事件,利用事实
12、,点醒曾国荃。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读文章时,梳理出整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答案就出现在眼前了。文章第1自然段写“曾国荃为人傲慢,多次劝说无效”。第2自然段写“精心安排和兄弟散步,偶遇一男一女骑马练射箭”。第3、4自然段写“看绝技表演受到震撼”。第5自然段写“弟弟领会哥哥的良苦用心,最终成就辉煌人生”。6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分析人物形象可以通过描写方法、典型事例、作者态度、侧面描写四个角度入手。本文主要通过典型事例塑造曾国藩这一形象。曾国藩关爱弟弟,为了能使弟弟改正缺点,巧妙地安排偶遇提醒弟弟要保持谦逊,可见曾国藩聪明机智,充满智慧。7本题考查心理描写的运用。这类题属于主观型题目,但不
13、能随心所欲,必须依据故事情节合理描写。从句子“后来,曾国荃不仅在战场上英勇无比,还先后担任陕西、山西巡抚,这个曾经因为一粒黄豆对别人甘拜下风的大将,终于也成就了自己人生的辉煌。”可以看出,曾国荃在曾国藩的“尽心安排”下,受到了很大的启示。可以围绕曾国荃受到的启发来写,如:以前我那么傲慢无礼,真是错了,世上有本事的人多了,我不能再对别人那么无礼了。二、(2021秋四年级单元测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包公智断牛舌案北宋名臣包拯在天长任知县时,一天,一个叫刘全的农民来衙门报案,原来,他早晨来到牛圈时大吃一惊:只见他家的大黄牛满嘴鲜血,牛舌头不知被谁割掉了。包公心想:这很可能是刘全的仇人干的。
14、于是就对刘全说:“看来,这头牛是活不长了,你干脆把牛宰了,肉可以卖,我再资助你一些钱,这样你又可以买一头牛了。”等这个农民走后,包公当即叫人张贴了一张禁杀耕牛的布告:为了确保春耕春种,严禁私自宰杀耕牛;如有病牛,须请兽医诊治,诊治无效的,先报呈县衙,经查验后,方可宰杀。未经查验,擅自杀牛者,一律严惩不贷。有举报杀牛者,官府赏钱三百贯。第二天,刘全的邻居李安前来报告说,刘全违犯法令擅自宰杀耕牛。包公看李安鬼头鬼脑的样子,就紧盯着他问:“你告他私杀耕牛,你说,他为什么要杀牛?”“因为那头牛的舌头”刚说到这儿,李安发现说漏了嘴,忙把嘴闭上了。包公一拍惊堂木,追问说:“说!牛舌头怎么样了?”“牛舌头被
15、割了” “你怎么知道牛舌头被割了?”李安被问得张口结舌,答不上来。这时候,包公大声问道:“你给我从实招来,为什么割他的牛的舌头,又来告他的状?”李安听了,大惊失色,赶紧磕头承认:“是小人和他有仇,所以割了牛舌头”(有删改)8解释词语。(1)严惩不贷: (2)大惊失色: 9故事的起因是()A刘全家的牛的舌头被割,刘全来报案。B包公劝刘全把牛宰了。C李安和刘全有仇。D包公叫人张贴禁止宰杀耕牛的布告。10包公为了引出割牛舌的人做了哪些事?()劝刘全杀牛保证春耕春种叫人张贴禁止宰杀耕牛的布告 审问李安A和B和C和D和11关于对本文的复述,下列说法对吗?对的打“”,错的打“”。A包公查找割牛舌的人的过程
16、应该详细复述。()B在复述的过程中,可以先讲明包公查案的思路,再复述他的做法。()C李安割牛舌头的过程应该详细复述。()12读完本文,你觉得包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8严厉处罚,绝不宽恕。 形容十分惊恐,连脸色都变了。 9A 10C 11ABC 12示例:包公是一个有智慧的人。面对案情,包公巧施妙计引出了割牛舌的人。【分析】8本题考查的是对词语的解释,注意平时对词语的积累和识记。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进行分析,写出词语的本义和文中义即可。本题中,“严惩不贷”意思是严厉处罚,绝不宽恕。“大惊失色”意思是形容十分惊恐,连脸色都变了。9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结合原文的内容“北宋名臣包拯在
17、天长任知县时,一天,一个叫刘全的农民来衙门报案,原来,他早晨来到牛圈时大吃一惊:只见他家的大黄牛满嘴鲜血,牛舌头不知被谁割掉了。”可以得出故事的起因是刘全家的牛的舌头被割,刘全来报案。10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原文的内容“看来,这头牛是活不长了,你干脆把牛宰了,肉可以卖,我再资助你一些钱,这样你又可以买一头牛了。”和“等这个农民走后,包公当即叫人张贴了一张禁杀耕牛的布告:为了确保春耕春种,严禁私自宰杀耕牛;如有病牛,须请兽医诊治,诊治无效的,先报呈县衙,经查验后,方可宰杀。”可以得出包公为了引出割牛舌的人做的事情有劝刘全杀牛和叫人张贴禁止宰杀耕牛的布告。1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
18、内容的分析和判断,结合原文的内容进行辨析。结合原文的内容进行辨析,这道题中三句说法都是正确的。A项在原文的第一二自然段,B项关于复述的过程,是先讲思路,在复述做法。这个过程是正确的。C项,关于割牛舌的过程是应该详细复述的。是文章的主要内容。12本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概括。结合原文的内容进行辨析和理解。从包公做过的这些事情中可以概括出他是一个非常聪明有智慧的人,面对这个复杂的案情,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三、(2023秋全国四年级专题练习)欧阳修改革文风欧阳修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庐陵(今江西永丰)人。他四岁的时候,父亲病死,母亲带着他到随州(今湖北随县)依靠他叔父生活。欧阳修的母亲一心想让
19、儿子读书,可是家里穷,买不起纸笔。她看到屋前的池塘边长着荻草,就用荻草秆儿在泥地上划着字,教欧阳修认字。幼小的欧阳修在母亲的教育下,很早就爱上了书本。欧阳修十岁时候,经常到附近藏书多的人家去借书读,有时候还把借来的书抄录下来。一次,他在一家姓李的人家借书,从那家的一只废纸篓里发现一本旧书,他翻了一下,知道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文集,就向主人要了来,带回家里细细阅读。宋朝初年的时候,社会上流行的文风讲求华丽,内容空洞。欧阳修读了韩愈的散文,觉得它文笔流畅,说理透彻,跟流行的文章完全不一样。他就认真琢磨,学习韩愈的文风。长大以后,他到东京参加进士考试,连考三场,都得到第一名。欧阳修二十多岁的时候,他在
20、文学上的声誉已经很大了。他官职不高,但是十分关心朝政,正直敢谏。当范仲淹得罪吕夷简、被贬谪到南方去的时候,许多大臣都同情范仲淹,只有谏官高若讷认为范仲淹应该被贬。欧阳修十分气愤,写信责备高若讷不知道人间有羞耻事。为了这件事,他被降职到外地,过了四年,才回到京城。庆历年间,范仲淹推行新政,欧阳修为了支持范仲淹新政,又出来说话,使朝廷一些权贵大为恼火。他们捕风捉影,诬陷欧阳修一些罪名,朝廷又把欧阳修贬谪到滁州(今安徽滁县)。滁州四面环山,风景优美。欧阳修到滁州后,除了处理政事之外,常常_。当地有个和尚在滁州琅琊山上造了一座亭子供游人休息。欧阳修登山游览的时候,常在这座亭上喝酒。他自称“醉翁”,给亭
21、子起个名字叫醉翁亭。他写的散文醉翁亭记,成为人们传诵的杰作。欧阳修当了十多年地方官,宋仁宗想起他的文才,才把他调回京城,担任翰林学士。欧阳修担任翰林学士以后,积极提倡改革文风。有一年,京城举行进士考试,朝廷派他担任主考官。他认为这正是他选拔人才、改革文风的好机会,在阅卷的时候,发现华而不实的文章,一概不录取。考试结束以后,有一批人落了选,对欧阳修十分不满。一天,欧阳修骑马出门,半路上被一群落选的人拦住,吵吵嚷嚷地辱骂他。后来,巡逻的兵士过来,才把这批人赶跑。经过这场风波,欧阳修虽然受到了一些压力,但是考场的文风就发生了变化,大家都学着写内容充实和朴素的文章了。13根据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在原文
22、中将 处补充完整。14默读短文,根据短文内容填空。画荻教子借书苦读( )( )( )15请你用几句话简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6在欧阳修之前,当时社会上存在着 、 的文风。17读了唐位著名的散文家韩愈的散文后,欧阳修受到很大的启发和影响,他仔细琢磨、认真学习,终于形成了 的文风,这为他后来改革文风奠定了基础。【答案】13游山玩水 14学习韩愈的文风 直谏被贬 改革文风 15欧阳修倡导改编考场文风的故事。 16讲求华丽 内容空洞 17内容充实、文笔朴素流畅【分析】13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原文的内容和上下文的语境“滁州四面环山,风景优美。欧阳修到滁州后,除了处理政事之外”“当地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54514.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