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1

类型2022届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项任务群1:高效突破古诗歌比较鉴赏题 .ppt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154744
  • 上传时间:2025-11-09
  • 格式:PPT
  • 页数:61
  • 大小:499.50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2届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项任务群1:高效突破古诗歌比较鉴赏题 2022 高考 语文 人教版 一轮 课件 专项 任务 高效 突破 诗歌 比较 鉴赏
    资源描述:

    1、专项任务群1:高效突破古诗歌比较鉴赏题活动1:掌握古诗歌比较鉴赏题的基本知识【核心知识诗歌比较鉴赏梳理】明确古诗歌比较鉴赏题的“五个考查角度”考查角度一 语言比较鉴赏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品字析句鉴赏关键字词,首先抓动词,其次抓形容词,再抓数词、副词和其他虚词。二是分门别类鉴赏语言风格,或朴素自然,或婉约细腻,或清新明丽,或幽默讽刺,或沉郁顿挫,或悲壮慷慨等。解答比较遣词炼句的技巧题,可以按照分析词句含意、表现方法与表达作用的步骤来进行。【真题示范】1.(2019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插田歌(节选)刘禹锡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纻

    2、裙,农父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6分)答:_【点拨】本次做题的关键是熟悉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是刘禹锡作的一首七律酬答诗。此诗首先紧承白居易赠诗末联“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一方面感叹刘禹锡的命途多舛,一方面又高度称赞刘禹锡的才气与名望)之句,自己贬谪于巴山楚水荒凉之地,算来也有二十三年。一来一往,极显朋友间情感的真挚。接着,诗人运用典故发出感慨:世事变迁,人事全非,回归之后,生疏怅惘。紧接着以沉舟、病树的比喻表达乐观: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皆春。从白诗中翻出二句,劝慰白居易不必忧伤,然后笔锋一转,

    3、相互劝慰,相互鼓励: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暗含哲理,而且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插田歌节选部分以俚歌的形式记叙了农民插秧的场面。从题材上看,这是一首田园诗,主要描写优美的自然风光及愉悦的劳动场景,故可从田园诗的语言风格(朴实自然、清新质朴、通俗易懂)入手进行解读。首六句以清淡的色彩和简洁的线条勾勒出插秧时节连州郊外的大好风光以及“农妇”“农父”的衣着,色彩协调,具有浓郁的南方水乡气息。接下来两句以自己的听觉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绪。全诗用白描手法,语言通俗,对话全用口语,朴

    4、素无华,生动有趣,传神地表现了不同身份的人物不同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深得汉乐府民歌的真髓。注意语言风格的答题模式:概括+分析+情感。答案: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稳,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考查角度二 内容比较鉴赏比较诗歌的思想内容。通过对两首不同诗词的内容及作者情感的理解、赏析,来分析其相同点或不同点。【真题示范】2.(2016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问题。西 村陆 游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黄昏。

    5、【注】耿:微明的样子。“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陆游的另一首记游诗游山西村。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6分)【点拨】答:_答案:(1)相同点:都描写了幽静偏远山环水绕的山村自然风光,村庄的地理位置都较偏远,或是“山重水复”或是“乱山深处”;村庄或是高柳茂林或是柳暗花明,清幽和恬静,表现作者对山村的喜爱之情。(2)不同点:西村侧重于对自然风光的描写,通过“风送幽禽语”和“苔侵醉墨痕”表现山村风光的幽静;游山西村除却自然风光外,更侧重描写山村的风土人情和风俗

    6、,通过对“箫鼓追随”的春社情景的描写和“衣冠简朴”的村民的描写,表现山村生活的淳朴和作者的喜爱之情。西村通过“往岁”和“今夕”的对比表现世事的变换,游山西村主要侧重今日之景,同时写景之外还蕴含哲理,表现出逆境中往往蕴含着无限的希望。考查角度三 意象、意境比较鉴赏比较诗歌的意象、意境,要从其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去考查。自然属性不外乎从三个角度去鉴赏,即意象间的远近关系,品味哪些是作为背景的远景,哪些是作为主体的近景;意象间的动静关系,品味哪些是动景,哪些是静景,是以动衬静,还是以静衬动;意象间的色彩情况。社会属性,是指品味景物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寓意、象征等。这四个角度便构成了意象、意境的

    7、“四品”。【真题示范】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问题。木 芙 蓉吕本中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窗前木芙蓉范成大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注】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6分)答:_【点拨】吕本中的木芙蓉一诗中,明确点出歌颂对象是小池南岸的木芙蓉。借“南”暗示金兵南渡后的河山,木芙蓉就成为爱国志士的象征了。诗中第二句指出木芙蓉开放在严霜袭来的秋季,其鲜艳的色泽显示出它不畏强暴的精神。诗中后两句,诗人用“无言”和“一生开落任东风”来比喻桃李怯懦软弱,听任春风摆布,以此衬托木芙蓉霜后“

    8、着意红”的英勇气概。将两种花比喻成对立的两种不同品格的代表,寓意深刻。窗前木芙蓉是范成大的早期作品,写秋天盛开的木芙蓉花不怕寒霜,傲然怒放,没有一般的花那样纤弱,动不动就是“愁红怨绿”的可怜样子。诗人借木芙蓉表现了自己少年时的意气风发、昂扬不凡的气度。答案: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不畏强暴的木芙蓉形象;范诗写的是孤苦、心酸,处境凄凉却坦然面对的木芙蓉形象。前者是豪迈与大度的闲适之士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坚韧的乐观者的形象。考查角度四 表达技巧(艺术手法)比较鉴赏 表达技巧(艺术手法)的比较鉴赏,一要熟知基本知识,如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其中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

    9、用典故、借古喻今等;表现手法有比兴、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等;结构安排常用的模式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铺垫、层层渲染、先总后分、过渡、先景后情、卒章显志、伏笔。此外还有各种修辞手法。二要了解各种表现手法、艺术技巧的作用和表达效果。识别不同诗歌所用的不同艺术技巧,且能分别指出各自的表达效果,这就是比较技巧题的答题模式。解答此类题,应按照“指明技巧+表达作用”的格式进行表述。【真题示范】4.(2014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溪行逢雨与柳中庸(唐)李 端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三 峡 吟(南宋)徐 照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啼猿不自愁

    10、,愁落行人心。【注】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1)这两首诗都以_来写愁。(2分)【点拨】本题考查分析诗歌形象的能力。两首诗表达情感的共同意象都是猿声,通过猿声来抒发诗人的愁怀。答案:猿声(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6分)答:_【点拨】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分析两首诗中抒情手法的差异,主要从内容和手法两方面比较。内容上,两首诗都写“猿声”,都与“愁”有关,手法上,都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但第一首景中含愁,“昏”“繁”二字点明愁情,“那堪”两句则是直抒愁怀;第二首的愁情主要通过借用典故来抒发,与第一首有所不同。答案:第一首寓情于景,

    11、“昏”“繁”二字点明了愁;第二首景不显愁,借典故写愁。第一首以“那堪”唱叹抒情;第二首以理写愁,辨析猿声“不自愁”,愁在人心。考查角度五 思想感情比较鉴赏比较鉴赏诗歌情感涉及不同诗之间表达情感的比较,以及同一首诗不同时代的评论者对其表达情感理解的比较。古诗最难把握的是诗中表达的情感,也就是诗歌的主旨。化难为易的方法有四:一是将古诗补足翻译成白话文;二是有注释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释,初步达到知人论世;三是抓住题目,寻找诗中直白的“情语”(诗眼);四是如果没有“情语”,全是“景语”等,要把握景语的倾向,即是哀景还是乐景,如果全是哀景,那必然抒发哀情,反之,亦然(有时用乐景衬哀情)。解答情感比较赏析题,

    12、要细心捕捉诗词字里行间的情感信息,找出能传达作者情感的物象加以揣摩,感受作者的情感基调,从而达到与作者的情感共振。分别把握不同诗歌所表达的不同情感,这是比较鉴赏情感的前提。【真题示范】5.(2016全国卷)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内宴奉诏作曹 翰三十年前学六韬,英名尝得预时髦。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注】曹翰(923992),宋初名将。六韬:古代兵书。时髦:指当代俊杰。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战阵之意。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6分)答:_【点

    13、拨】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曹诗“三十年前”到现在,岁月流逝,但依然“手臂强健嫌弓太软,眼睛明亮能看清楚战阵”,可见其老当益壮,豪情万丈。而辛词破阵子主要回忆沙场秋点兵、意气扬扬和战后的凯旋,尽显英雄气概,但结尾回到现实,一句“可怜白发生”,揭示主题,英雄迟暮,功业未成。答案:曹诗写自己虽已年老,但报国之心犹存,重在表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辛词通过追怀金戈铁马的往事,表达英雄白首、功业未成的悲慨。活动2:掌握古诗歌比较鉴赏题三步骤,有效突破比较鉴赏题从大的方面看,比较鉴赏题一般从“求同”“求异”两个方面来设计问题;从小方面看,可以从诗歌的体裁、题材、形象、语言、感情、思想内容

    14、、表达技巧等方面设题。但从高考及实际解题看,其解题步骤是一样的,均需采用“三步骤”。步骤阐释第一步 整体理解要通读这几首诗歌,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者作品的相关背景知识。第二步 多角度比较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第三步 析作用(效果)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典例剖析】【典例】(2020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问题。(8分)秋 江 送 别唐王勃归舟归骑俨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送 柴 侍 御唐王昌龄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

    15、明月何曾是两乡?(1)这两首送别诗在情感上,秋江送别突出_;而送柴侍御突出_,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情怀类似。(2分)【点拨】本题考查概括评价诗歌情感态度的能力。理解诗歌情感要抓住诗歌中的情景关系,秋江送别中“互相望”可见与友人的依依不舍,“已觉山川是两乡”更添离别的伤感;而送柴侍御中“一道同云雨”的肯定,“何曾是两乡”的反诘,耐人寻味,“送君不觉有离伤”更见作者的达观。答案:感伤 达观(2)前人评送柴侍御“翻新脱妙”。比较秋江送别与送柴侍御两诗的后两句,分析后者写法的妙处。(6分)答:_【解题示范】步骤阐释明确方向首先要审清题意,明确任务指令:通过比较两首诗的后

    16、两句,分析送柴侍御的“翻新脱妙”。关键点:“新”“妙”。多角度比较秋江送别中,诗人运用了转喻来进行巧妙的议论:由于离别,江水不再是一个小区域,而成了两个不同世界的分界线。最后两句,诗人进一步地描写了自己对于友情的那一份深沉的爱,同时也让人们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真诚。步骤阐释多角度比较送柴侍御诗中,“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运用灵巧的笔法,一句肯定,一句反诘,表达出了诗人的思念之情。这两句既富有浓郁的抒情韵味,又有它鲜明的个性。通过想象来创造各种形象,化“远”为“近”,使“两乡”为“一乡”。语意新颖,出人意料,然亦在情理之中,因为它蕴含的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而这种情谊也是别后

    17、相思的种子。又何况那青山云雨、明月之夜,更能撩起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一面是对朋友的宽慰,另一面已将深挚不渝的友情和别后的思念,渗透在字里行间了。分析作用(效果)抓住“新”“妙”两字,确定赏析点,如从意象运用、抒情手法等进行分析,最后还要落脚在表达效果上。答案:意象运用上,王勃诗的意象隐于句内;王昌龄诗将青山、明月两个意象前置,形象鲜明突出,富有象征意义(青山象征思念,明月暗示友情),意境开阔。空间处理上,王勃诗化近为远,强调心理距离之远,为送别诗传统写法(如谢朓诗有“何况隔两乡”);王昌龄诗则化远为近,强调心理距离之近,是创新性的表达。抒情方式上,王勃诗以议论直接表达,意尽句中;王昌龄诗融情入景

    18、,反诘收尾,余韵悠长。【即学即练】1.阅读下面这两首古诗,完成(1)、(2)题。(9分)九日蓝田崔氏庄杜 甫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九 日 置 酒宋 祁秋晚佳晨重物华,高台复帐驻鸣笳。邀欢任落风前帽,促饮争吹酒上花。溪态澄明初雨毕,日痕清淡不成霞。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首诗为杜甫七律中的代表作。首联诗句宛转自如,诗意层层变化,错落有致。B.第一首诗的颈联色泽浓丽,空间开阔,用“落”“寒”稍加点染,标出深秋的时令,不作

    19、愁语,气象一新。C.第二首诗的首联破题。起句点明节令,音调高扬。绚丽的物华,宜人的秋色,令诗人为之神驰。一个“重”字流露出诗人流连光景之意,领起全诗。D.第二首诗的颈联以景语出之,写登高所见。诗人把酒临风,游目骋怀,只见上下天光,一片清明,境界开阔,气象恢宏。【解析】选B。B项,“色泽浓丽”“不作愁语,气象一新”错误,第一首诗应是色泽淡雅;其中的“落”“寒”等词汇既展现出深秋时令,又让读者有高危萧瑟之感,豪壮中带几分悲凉。(2)两首诗都写到了风吹帽落、老去白发、遍插茱萸,题材极其相似,抒发情感是否相似呢?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6分)答:_【解析】杜诗应当结合“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20、”“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等诗句分析,尤其要注意“羞”“笑倩”“醉把茱萸仔细看”等内容,分析出表现了诗人内心悲凉而又强颜欢笑的沉郁。宋诗应当结合“邀欢任落风前帽,促饮争吹酒上花”“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等诗句分析,尤其要注意“任落”“争吹”“白头太守”“愚甚”“满插茱萸”等内容,分析出本诗写出了高朋满座、觥筹交错、佳日兴会的洒脱。分点作答,意思对即可。答案:题材相似,但情感不同。第一首诗写诗人内心悲凉而又强颜欢笑的沉郁。人老了,怕帽一落,显露出他的萧萧短发,作者以此为“羞”,所以风吹帽子时,笑着请旁人帮他正一正。说是“笑倩”,实是强颜欢笑,骨子里透出一缕伤感、悲凉的意绪。以

    21、茱萸作结,“醉把茱萸仔细看”,乃辛酸语,寄寓了身世飘零之慨。第二首诗写高朋满座、觥筹交错、佳日兴会的洒脱。重阳节登山饮菊花酒是自古以来的传统雅事。“任落”“争吹”两词相反相成。诗人兴会淋漓之状毕现。诗人故用“满插茱萸”的夸张笔法,描绘自己放浪形骸,豁达开朗。“白头太守真愚甚”一句,幽默诙谐,乃诗人自画像,形神俱出。“愚甚”两字,表面自嘲,实却矜持。“白头太守”,不仅刻画出诗人与众不同的外貌,更表明了诗人的太守身份。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送虢州王录事之任独孤及谓子文章达,当年羽翼高。一经俄白首,三命尚青袍。未遇须藏器,安卑莫告劳。盘根倘相值,试用发硎刀。(1)下列对

    22、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颔联中的“青袍”是唐朝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借指王录事官位卑下。B.第五句运用“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的典故,劝诫王录事韬光养晦。C.诗人同情王录事长期没能升迁,但又劝他安于低位,不要诉说辛劳。D.本诗主要运用叙述和议论相结合的手法来表情达意,语言浅显直白。【解析】选D。D项,“语言浅显直白”错。(2)同为送别诗,本诗尾联与王勃的“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联,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6分)答:_答案:都有劝勉之意。(2分)独孤及诗重在表达对王录事到任后施展才华、建功立业的期许;(2分)王诗则侧重表达劝勉双方不必为离别而伤感的旷达

    23、情怀。(2分)(意对即可。从其他角度分析,言之有据,析之成理,酌情给分)【备选题库】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9分)梁园吟(节选)李 白梁王宫阙今安在?枚马先归不相待。舞影歌声散渌池,空馀汴水东流海。宋中十首(其一)高 适梁王昔全盛,宾客复多才。悠悠一千年,陈迹唯高台。寂寞向秋草,悲风千里来。【注】枚马:指汉代辞赋家枚乘和司马相如。(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诗先以反诘语气感慨一代枭雄梁孝王宫室已成陈迹,接着悲叹昔日上宾枚乘、司马相如业已作古,不见踪影。B.高诗开篇力赞昔日梁孝王门下兴盛之极,策士门客富于才智,与李诗起笔情感基调极为相似,都是在讴

    24、歌古人。C.李诗“舞影”二句将渌池、汴水等永恒的事物与易于消歇的舞影歌声相对举,将人世飘忽之意表现得十分浓足。D.高诗一“唯”字串起篇末十五个字,与诗歌首句的内容形成了今昔之间的对比,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解析】选B。B项,“与李诗起笔情感基调极为相似”错,两者情感基调不同,高诗是赞美,李诗是悲叹。(2)同为咏叹梁园的怀古诗,李诗虚实结合,高诗欲抑先扬。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_答案:李诗虚实结合,以散落渌池的舞影歌声虚写逝去的繁华热闹,又以东流入海的滔滔汴水实写眼前的凄清寂寥,意蕴深厚,余韵悠长;(3分)高诗欲抑先扬,开篇极言梁王汇聚贤才的繁盛,其后急转直下,写到世殊时异,空余高台陈迹、秋风衰草,顿挫跌宕,悲慨万端。(3分)本课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2届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项任务群1:高效突破古诗歌比较鉴赏题 .ppt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54744.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小学语文 歇后语 竹竿赶鸭子的歇后语.doc小学语文 歇后语 竹竿赶鸭子的歇后语.doc
  • 小学语文 歇后语 竞选歇后语.doc小学语文 歇后语 竞选歇后语.doc
  • 小学语文 歇后语 稻草稻草人的歇后语.doc小学语文 歇后语 稻草稻草人的歇后语.doc
  • 小学语文 歇后语 秃子歇后语.doc小学语文 歇后语 秃子歇后语.doc
  • 小学语文 歇后语 秀才歇后语.doc小学语文 歇后语 秀才歇后语.doc
  • 小学语文 歇后语 砌墙的砖头歇后语.doc小学语文 歇后语 砌墙的砖头歇后语.doc
  • 2021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2021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
  • 广西河池市示范性高中课改联盟体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doc广西河池市示范性高中课改联盟体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doc
  • 小学语文 歇后语 矮子的歇后语.doc小学语文 歇后语 矮子的歇后语.doc
  • 2021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及答案.doc2021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及答案.doc
  • 小学语文 歇后语 矮子的搞笑歇后语.doc小学语文 歇后语 矮子的搞笑歇后语.doc
  • 2021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小结.doc2021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小结.doc
  • 小学语文 歇后语 矮子坐高凳歇后语.doc小学语文 歇后语 矮子坐高凳歇后语.doc
  • 小学语文 歇后语 瞎猫的歇后语.doc小学语文 歇后语 瞎猫的歇后语.doc
  • 2021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小结.doc2021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小结.doc
  • 2021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小结.doc2021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小结.doc
  • 小学语文 歇后语 百字开头歇后语.doc小学语文 歇后语 百字开头歇后语.doc
  • 2021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doc2021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doc
  • 小学语文 歇后语 生活常见歇后语.doc小学语文 歇后语 生活常见歇后语.doc
  • 2021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小结.doc2021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小结.doc
  • 小学语文 歇后语 生活中常用歇后语大全.doc小学语文 歇后语 生活中常用歇后语大全.doc
  • 小学语文 歇后语 猫的民间歇后语.doc小学语文 歇后语 猫的民间歇后语.doc
  • 小学语文 歇后语 猫抓老鼠歇后语.doc小学语文 歇后语 猫抓老鼠歇后语.doc
  • 广西河池市示范性高中课改联盟体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doc广西河池市示范性高中课改联盟体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doc
  • 小学语文 歇后语 猫哭耗子假慈悲的歇后语.doc小学语文 歇后语 猫哭耗子假慈悲的歇后语.doc
  • 2021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doc2021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doc
  • 小学语文 歇后语 狐狸吵架歇后语.doc小学语文 歇后语 狐狸吵架歇后语.doc
  • 2021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doc2021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doc
  • 广西河池市示范性高中课改联盟体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扫描版缺答案.doc广西河池市示范性高中课改联盟体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扫描版缺答案.doc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