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项任务群1:高效突破古诗歌比较鉴赏题 .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届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项任务群1:高效突破古诗歌比较鉴赏题 2022 高考 语文 人教版 一轮 课件 专项 任务 高效 突破 诗歌 比较 鉴赏
- 资源描述:
-
1、专项任务群1:高效突破古诗歌比较鉴赏题活动1:掌握古诗歌比较鉴赏题的基本知识【核心知识诗歌比较鉴赏梳理】明确古诗歌比较鉴赏题的“五个考查角度”考查角度一 语言比较鉴赏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品字析句鉴赏关键字词,首先抓动词,其次抓形容词,再抓数词、副词和其他虚词。二是分门别类鉴赏语言风格,或朴素自然,或婉约细腻,或清新明丽,或幽默讽刺,或沉郁顿挫,或悲壮慷慨等。解答比较遣词炼句的技巧题,可以按照分析词句含意、表现方法与表达作用的步骤来进行。【真题示范】1.(2019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插田歌(节选)刘禹锡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纻
2、裙,农父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6分)答:_【点拨】本次做题的关键是熟悉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是刘禹锡作的一首七律酬答诗。此诗首先紧承白居易赠诗末联“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一方面感叹刘禹锡的命途多舛,一方面又高度称赞刘禹锡的才气与名望)之句,自己贬谪于巴山楚水荒凉之地,算来也有二十三年。一来一往,极显朋友间情感的真挚。接着,诗人运用典故发出感慨:世事变迁,人事全非,回归之后,生疏怅惘。紧接着以沉舟、病树的比喻表达乐观: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皆春。从白诗中翻出二句,劝慰白居易不必忧伤,然后笔锋一转,
3、相互劝慰,相互鼓励: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暗含哲理,而且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插田歌节选部分以俚歌的形式记叙了农民插秧的场面。从题材上看,这是一首田园诗,主要描写优美的自然风光及愉悦的劳动场景,故可从田园诗的语言风格(朴实自然、清新质朴、通俗易懂)入手进行解读。首六句以清淡的色彩和简洁的线条勾勒出插秧时节连州郊外的大好风光以及“农妇”“农父”的衣着,色彩协调,具有浓郁的南方水乡气息。接下来两句以自己的听觉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绪。全诗用白描手法,语言通俗,对话全用口语,朴
4、素无华,生动有趣,传神地表现了不同身份的人物不同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深得汉乐府民歌的真髓。注意语言风格的答题模式:概括+分析+情感。答案: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稳,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考查角度二 内容比较鉴赏比较诗歌的思想内容。通过对两首不同诗词的内容及作者情感的理解、赏析,来分析其相同点或不同点。【真题示范】2.(2016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问题。西 村陆 游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黄昏。
5、【注】耿:微明的样子。“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陆游的另一首记游诗游山西村。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6分)【点拨】答:_答案:(1)相同点:都描写了幽静偏远山环水绕的山村自然风光,村庄的地理位置都较偏远,或是“山重水复”或是“乱山深处”;村庄或是高柳茂林或是柳暗花明,清幽和恬静,表现作者对山村的喜爱之情。(2)不同点:西村侧重于对自然风光的描写,通过“风送幽禽语”和“苔侵醉墨痕”表现山村风光的幽静;游山西村除却自然风光外,更侧重描写山村的风土人情和风俗
6、,通过对“箫鼓追随”的春社情景的描写和“衣冠简朴”的村民的描写,表现山村生活的淳朴和作者的喜爱之情。西村通过“往岁”和“今夕”的对比表现世事的变换,游山西村主要侧重今日之景,同时写景之外还蕴含哲理,表现出逆境中往往蕴含着无限的希望。考查角度三 意象、意境比较鉴赏比较诗歌的意象、意境,要从其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去考查。自然属性不外乎从三个角度去鉴赏,即意象间的远近关系,品味哪些是作为背景的远景,哪些是作为主体的近景;意象间的动静关系,品味哪些是动景,哪些是静景,是以动衬静,还是以静衬动;意象间的色彩情况。社会属性,是指品味景物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寓意、象征等。这四个角度便构成了意象、意境的
7、“四品”。【真题示范】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问题。木 芙 蓉吕本中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窗前木芙蓉范成大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注】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6分)答:_【点拨】吕本中的木芙蓉一诗中,明确点出歌颂对象是小池南岸的木芙蓉。借“南”暗示金兵南渡后的河山,木芙蓉就成为爱国志士的象征了。诗中第二句指出木芙蓉开放在严霜袭来的秋季,其鲜艳的色泽显示出它不畏强暴的精神。诗中后两句,诗人用“无言”和“一生开落任东风”来比喻桃李怯懦软弱,听任春风摆布,以此衬托木芙蓉霜后“
8、着意红”的英勇气概。将两种花比喻成对立的两种不同品格的代表,寓意深刻。窗前木芙蓉是范成大的早期作品,写秋天盛开的木芙蓉花不怕寒霜,傲然怒放,没有一般的花那样纤弱,动不动就是“愁红怨绿”的可怜样子。诗人借木芙蓉表现了自己少年时的意气风发、昂扬不凡的气度。答案: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不畏强暴的木芙蓉形象;范诗写的是孤苦、心酸,处境凄凉却坦然面对的木芙蓉形象。前者是豪迈与大度的闲适之士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坚韧的乐观者的形象。考查角度四 表达技巧(艺术手法)比较鉴赏 表达技巧(艺术手法)的比较鉴赏,一要熟知基本知识,如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其中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
9、用典故、借古喻今等;表现手法有比兴、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等;结构安排常用的模式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铺垫、层层渲染、先总后分、过渡、先景后情、卒章显志、伏笔。此外还有各种修辞手法。二要了解各种表现手法、艺术技巧的作用和表达效果。识别不同诗歌所用的不同艺术技巧,且能分别指出各自的表达效果,这就是比较技巧题的答题模式。解答此类题,应按照“指明技巧+表达作用”的格式进行表述。【真题示范】4.(2014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溪行逢雨与柳中庸(唐)李 端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三 峡 吟(南宋)徐 照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啼猿不自愁
10、,愁落行人心。【注】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1)这两首诗都以_来写愁。(2分)【点拨】本题考查分析诗歌形象的能力。两首诗表达情感的共同意象都是猿声,通过猿声来抒发诗人的愁怀。答案:猿声(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6分)答:_【点拨】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分析两首诗中抒情手法的差异,主要从内容和手法两方面比较。内容上,两首诗都写“猿声”,都与“愁”有关,手法上,都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但第一首景中含愁,“昏”“繁”二字点明愁情,“那堪”两句则是直抒愁怀;第二首的愁情主要通过借用典故来抒发,与第一首有所不同。答案:第一首寓情于景,
11、“昏”“繁”二字点明了愁;第二首景不显愁,借典故写愁。第一首以“那堪”唱叹抒情;第二首以理写愁,辨析猿声“不自愁”,愁在人心。考查角度五 思想感情比较鉴赏比较鉴赏诗歌情感涉及不同诗之间表达情感的比较,以及同一首诗不同时代的评论者对其表达情感理解的比较。古诗最难把握的是诗中表达的情感,也就是诗歌的主旨。化难为易的方法有四:一是将古诗补足翻译成白话文;二是有注释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释,初步达到知人论世;三是抓住题目,寻找诗中直白的“情语”(诗眼);四是如果没有“情语”,全是“景语”等,要把握景语的倾向,即是哀景还是乐景,如果全是哀景,那必然抒发哀情,反之,亦然(有时用乐景衬哀情)。解答情感比较赏析题,
12、要细心捕捉诗词字里行间的情感信息,找出能传达作者情感的物象加以揣摩,感受作者的情感基调,从而达到与作者的情感共振。分别把握不同诗歌所表达的不同情感,这是比较鉴赏情感的前提。【真题示范】5.(2016全国卷)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内宴奉诏作曹 翰三十年前学六韬,英名尝得预时髦。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注】曹翰(923992),宋初名将。六韬:古代兵书。时髦:指当代俊杰。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战阵之意。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6分)答:_【点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