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本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及单元测试题(附答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 语文 年级 下册 第二 单元 复习 教案 单元测试 答案
- 资源描述:
-
1、统编本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学习目标】1.积累本单元重点字词,做到正确识音、辨字、释义。2.注意理清文章的说明对象和说明顺序。3.掌握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在文中找出运用了这些说明方法的句段,分析这一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4.通过学习,感受文章中体现出的求真、严谨的科学谨慎,养成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质疑问题的习惯,激发科学探索的兴趣。【核心素养】掌握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在文中找出运用了这些说明方法的句段,分析这一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重难点】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学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评价任务】通过阅读说明文,理清文章的说明对象和说明顺序。【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二、复习本
2、单元学习内容1.生字、词语。学生认读,抽查学生听写。2.课文复习学生浏览问题,再次回顾本单元重点内容:(1)大自然的语言,介绍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物候学现象来临的有关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与知识,提倡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和研究以促进农业生产的大丰收。在复习时要掌握说明文的几种说明顺序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2)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分别介绍了恐龙和沙子。恐龙无处不有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证明了大陆漂移学说,说明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被压扁的沙子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产生、分布、特征等的介绍,证明了外星撞击地球导致了恐龙灭绝,表明不同的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
3、相连的。我们要采用比较阅读,比较分析每篇各自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懂得写作文章可根据情况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写作角度,培养学生善于多角度、多侧面看问题的科学思维能力。(3)大雁归来介绍了大雁的鸣叫、觅食、群居、飞行等活动,说明了大雁是人类有益无损的伙伴,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呼吁人们保护野生动物。学习本文知识性、形象性、抒情性完美结合的写法。(4)时间的脚印说明了岩石怎样记录时间,号召人们去探索大自然。掌握文中的说明方法以及表达方式,理解文章的结构顺序。三、反馈矫正,深化提高。 1.矫正。教师根据学生复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纠正错误,使他们对所学知识形成正确、清晰的印象。2.深化
4、提高。阅读恐龙无处不有(节选)选段,回答问题。恐龙无处不有(节选)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如果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这比仅考虑恐龙来说重要得多。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恐龙实际上并不适应寒冷的气候,但1986年在南极确实发现了这种古老的动物的化石。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自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
5、一板块下面俯冲。“板块构造” 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1.第段画线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2.选文第段加点的“这个发现”指_3.“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一句中的“几乎”一词可否去掉,为什么?4.结合第段说一说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四、单元小结,增强自信1.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阐
6、释事理的说明文,涉及物候学、地质学、生态学等领域,体现了求真、严谨的科学精神。在复习时,要找准说明对象,区分说明文类型,理解说明内容。关注首段与尾段,寻找开启句和总结句,再分析每一段内容,理清作者思路。2.谈谈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你在写作方法是最大的收获是什么?3.对复习情况予以鼓励,增强自信。五、评价检测1.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冰雪溶化草长鹰飞风雪载途相差无几B.毫无疑问两栖动物天衣无缝冰天雪地C.偷偷摸摸目空一切物候观测消声匿迹D.诸如此类难以至信草木荣枯割麦插禾2.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带着这么一张脸,你不管从事什么职业,不管穿什么服饰,也不
7、管在俄国什么地方,都不会有一种鹤立鸡群、引人注目的可能。B.在这瓦蓝瓦蓝的天空下面,新建造的高楼大厦就像雨后春笋一般接连不断地竖起来。C.益阳市交警队招聘了许多交通协管员,在他们的协助下,交通拥堵的现象戛然而止。D.举世瞩目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开幕式30日晚在上海世博文化中心隆重举行。3.按要求排列下列句子。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_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A.在我们农场
8、,可以根据两个数字来衡量春天的富足,所做的松树和停留的大雁。B.他先把介绍信给恒元看了,然后便说这人是怎样一身土气?C.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碎石、沙砾、泥土被它们带着,开始了旅行。D.现在东六宫大都作为古代艺术品的陈列专馆,展出宫内收藏的青铜器、绘画、陶瓷、工艺品等。【教学反思】统编本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时间:120分钟 分值: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5分)1. 下列词语的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簌簌(sh)孕育(yn)翩然(pin)销声匿迹B.遗骸(hi)褶皱(zh)追溯(sh)天衣无缝C.雾霭(i)缄默(jin)狩猎(sh
9、u)毫无疑问D.瑕疵(c)干酪(lo)咀嚼(ju)难以至信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A.冰雪溶化草长鹰飞风雪载途相差无几B.毫无疑问两栖动物天衣无缝冰天雪地C.偷偷摸摸目空一切物候观测消声匿迹D.诸如此类难以至信草木荣枯割麦插禾3.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带着这么一张脸,你不管从事什么职业,不管穿什么服饰,也不管在俄国什么地方,都不会有一种鹤立鸡群、引人注目的可能。B.在这瓦蓝瓦蓝的天空下面,新建造的高楼大厦就像雨后春笋一般接连不断地竖起来。C.益阳市交警队招聘了许多交通协管员,在他们的协助下,交通拥堵的现象戛然而止。D.举世瞩目的中国201
10、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开幕式30日晚在上海世博文化中心隆重举行。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在星光大道年度冠军总决赛上,“草帽姐”徐桂花取得了第五名的好成绩。B.四川雅安人民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事实告诉我们:只要心中有坚定的信念,就能战胜和面对任何困难。C.中央电视台开展的“最美乡村医生”“最美乡村教师”“ 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弘扬了社会正气,倡导了社会新风。D.受狂风暴雨及大浪影响,青岛栈桥东侧30多米长的栈桥出现坍塌。5.按要求排列下列句子。(4分)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
11、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_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3分)A.在我们农场,可以根据两个数字来衡量春天的富足,所做的松树和停留的大雁。B.他先把介绍信给恒元看了,然后便说这人是怎样一身土气?C.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碎石、沙砾、泥土被它们带着,开始了旅行。D.现在东六宫大都作为古代艺术品的陈列专馆,展出宫内收藏的青铜器、绘画、陶瓷、工艺品等。7.在宣传周的启动仪式上,你要向同学们介绍“我国是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请从下面的材料中提取两条主要信息,作为你介绍的要点。(6分)【材料】随着现
12、代化进程的迅猛发展,一些民间传统文化习俗正在变异、消亡,不少传统技艺濒临灭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我国克服困难,从2002年到2010年,中央财政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拨款为10.26亿元,而2011年的财政预算已经达到了4.15亿元。国家依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增加投入,切实加大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我国积极参与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申报工作,这样做有效地推动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与传承。我国的昆曲、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族的木卡姆艺术和蒙古族长调民歌(与蒙古国联合申报)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第一、二、三批代表作名录。而第四批名录中,我国
13、有22个项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3个项目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国成为世界上入选代表作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主要信息一:_主要信息二:_二、现代文阅读(共31分)(一)阅读下文,完成811题。(共18分)平淡的境界周国平很想写好的散文,一篇篇写,有一天突然发现竟积了厚厚一摞。这样过日子,倒是很惬意的。至于散文怎么算好,想想去,还是归于“平淡”二字。以平淡为散文的极境,这当然不是什么新鲜的见解。苏东坡早就说过“寄至味于淡泊”一类的话。今人的散文,我喜欢梁实秋的,读起真是非常舒服,他追求的也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境界。不过,要达到这境界谈何容易。“作诗无古今,唯
14、造平淡难。”之所以难,我想除了在文字上要下千锤百炼的功夫外,还因为这不是单单文字功夫能奏效的。平淡不但是一种文字的境界,更是一种胸怀,一种人生的境界。仍是苏东坡说的:“大凡为文,当使气象峥嵘,五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所谓老熟,想不光指文字,也包含年龄阅历。人年轻时很难平淡,譬如正走在上山的路上,多的是野心和幻想。直到攀上绝顶,领略过了天地的苍茫和人生的限度,才会生出一种散淡的心境,不想再匆匆赶往某个目标,也不必再担心错过什么,下山就从容多了。所以,好的散文大抵出在中年之后,无非是散淡人写的散淡文。当然,年龄不能担保平淡,多少人一辈子蝇营狗苟,死不觉悟。说到文人,最难戒的却是卖弄,包括我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18年秋七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课件:第六单元第20课 (共25张PPT).ppt
